據報告指,樓價對收入比率5.1及以上,屬於「極難負擔(Severely Unaffordable)」,最新排名第二至五位,分別為澳洲悉尼、加拿大溫哥華、美國檀香山及聖荷西,比率分別為13.3、12、11.8及11.5。而樓價最易負擔的市場,前三名則為美國的匹茲堡(3.1)、羅切斯特(3.2)、克利夫蘭與聖路易斯(3.5)。至於新加坡比率為5.3。
報告指,香港的樓價對入息比率為18.8,為調查公布十九年來最大幅度的改善,然而,香港目前的住屋負擔仍然比其他市場嚴峻。報告又提到,中央政府已明確賦予香港改善住屋負擔,以及增加居住面積的責任。
上述調查是根據截至2022年第三季的樓價與收入,比較了8個國家、包括澳洲、加拿大、中國、愛爾蘭、紐西蘭、新加坡、英國及美國、合共94個主要市場的住屋負擔比率。以一個城市的樓價中位數除以家庭全年收入中位數計算,數值愈大,負擔愈重。
2022年第三季的香港樓價指數是174.62,如今是145.82,18.8/174.62*145.82=15.7,即使是現在的樓價對收入比率仍然遠遠拋離第二三名,新加坡,以及全球中位數(5.3)。
睇返大家對撤辣嘅反應大都無咩反對,似乎好多香港人已經被地產商馴化,以為香港嘅樓價從最高位跌左兩成幾就已經算好多,反而覺得一直維持住如此高嘅樓價係好正常同理所當然,真係覺得幾可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