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台媒引述知情人士說法稱大S真實死因為「敗血症」
台灣胸腔外科主治醫師杜承哲則發文指出兩者並不衝突,「肺炎本來就可以併發敗血症」,他並解釋得到肺炎後,身體的兩種走向,一是血氧濃度不夠、二血壓不夠,大S的情況很有可能是敗血症導致的敗血性休克。
大S初一抵達日本時身體無恙,約1、2天後才開始劇烈咳嗽,且病情急速惡化,進而引發肺炎,被緊急送醫搶救,還來不及裝上葉克膜(ECMO,人工心肺)續命,就宣告不治。報道指出,醫師最後給出的死因是敗血症。
杜承哲則解釋,肺炎後,身體的兩種走向,一是血氧濃度不夠、二血壓不夠。血氧濃度不夠可能是往ARDS(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走,也可能是肺炎本身,那可以用葉克膜撐撐看;至於血壓不夠,用葉克膜是沒用的,而且還會讓感染更難以控制,一般來說,除了給抗生素,就是用升壓劑試試看,撐到後面不行了,再多的治療方法也只是折磨病人而已。
台灣疾管署也提醒,為降低感染後發生重症和死亡風險,請65歲以上長者、幼兒及慢性病患等高風險族群,應儘速完成流感疫苗接種,以獲及早獲得保護力。
醫生指:感染流感恐釀細胞激素風暴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感染管制中心副院長、兒童感染科主任黃高彬說,大S年僅48歲,非常年輕,研判猝逝原因可能是感染病毒量大,年輕人免疫力比老人好,免疫反應強,卻引起細胞激素風暴,進而傷害肺臟等人體器官,甚至出現病毒性敗血症。他說,依大S過去病史,她的心臟不太好,這種身體免疫反應強的「自殘」情形,也會傷害心臟肌肉,引發心肌炎,導致心衰竭死亡。
黃高彬說,2024年年底時,疾管署傳染病防治醫療各區指揮官有組成群組,每天都有呼吸道疾病統計,今年1月25日開始放年假,預估流感大流行應在1月底左右,確實1月29、30日病人數較高,31日後就為持平,所以1月底流感等呼吸道疾病疫情是最嚴重的。他說,觀察過年期間呼吸道傳染病就醫患者,仍以幼童跟高齡族群最多。
醫生提醒:遊日應該攜帶抗病毒藥物
黃高彬提醒,民眾近期出國日本等國家旅遊,建議應隨身攜帶自費的抗病毒藥物,以備不時之需,當流感症狀仍屬輕微時,趕快吃藥,把病毒量壓下來,降低重症的機會;旅遊時至人潮擁擠場所,務必要戴口罩、勤洗手,且避免和有咳嗽、流鼻水等呼吸道症狀患者一起用餐。
想不開、就別想. 得不到、就不要. 失去了、繼續笑. 擁有了、要珍惜。
快乐不是拥有的多,而是计较的少。
生悶氣,發脾氣,煩躁,焦慮,失眠. 是指因生气(生闷气、怒气、着急上火生成的火气、思虑生成的郁气)。
理性討論交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