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講場

跳至

首頁
1

尾頁
   0


侯爵府

積分: 24737


1#
發表於 25-6-4 13:42 |只看該作者

▲ 本港首現C型輪狀病毒!瑪嘉烈腫瘤科醫生染病離世 袁國勇籲小心1類藥:可致嚴重併發症

小心感染輪狀病毒!瑪嘉烈醫院腫瘤科1名醫生在今年2月出現急性腸胃炎,及後死亡,起初懷疑是感染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致命,但經過調查後證實,離世醫生生前病徵是由C組輪狀病毒引起,是香港首次發現C型輪狀病毒。有份調查的港大微生物學系傳染病學講座教授袁國勇呼籲市民要徹底煮熟食物,及患上腸胃炎時切勿亂服1類藥,否則有機會出現嚴重併發症。

袁國勇接受港台訪問表示,針對今年2月瑪嘉烈醫院3名醫生出現急性腸胃炎徵狀,其中1人離世的個案,衞生防護中心已完成調查,確定3人的疾病沒有任何關連。調查團隊在離世醫生身上不同的樣本都發現了C組輪狀病毒,血液載量很高,因此相信死者生前出現嚴重腹瀉和發燒都是由該病毒引起,和早前懷疑的感染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無關。但在同科的另外2名醫生身上及環境樣本中未發現該病毒,因此爆發不在醫院內引起。


香港首現C型輪狀病毒 29歲女病人日屙8次

袁國勇指出,今次為本港首次報告發現C型輪狀病毒。除醫生死亡個案,其團隊亦在事後進行化驗的900多個病人糞便樣本中,發現1名曾於今年2月4日到伊利沙伯醫院急症室求診的29歲女病人樣本,驗出對C型輪狀病毒呈陽性。據悉,該名女病人自2月1日起,出現嚴重腹瀉、嘔吐、腹痛、發燒及咳嗽,病發時每日腹瀉約8次,持續8日;現時已痊癒。

根據病毒基因排序顯示,已故醫生與29歲女病人這兩株病毒的基因組與人類C型輪狀病毒相似,但與動物例如豬的C型輪狀病毒並不相同,相信兩人的感染沒有關聯。而已故醫生和29歲女病人可能在2月初曾進食被污染的食物而感染此病毒株,例如未完全煮熟的海鮮,尤其是濾食性貝類,透過接觸輸入病例而受感染;亦有理由相信,社區上可能已有病例出現,但並非大型爆發。


袁國勇說,以往香港很少化驗C型輪狀病毒,本港輪狀病毒引致腹瀉的個案,大多都是A型。感染後會引致缺水,間中會引起敗血症,亦有機會引起炎症細胞因子風暴,令多種器官衰竭,病毒亦可以進入腦部引致病人抽筋。他建議,將來醫管局若發現病人有嚴重腹瀉,要進入深切治療部,但又找不到是何種病毒或細菌,就應做C型輪狀病毒檢測。

袁國勇另向本報表示,C型輪狀病毒在全球並不普遍,相關文獻亦不多。惟他引述當中一至兩篇文獻指,C型輪狀病毒會引起輕微腹瀉,但香港出現的病例情況較嚴重,因病毒多發於免疫力較低的小朋友及長者;上述29歲女病人的情況,反映港人有可能對C型輪狀病毒免疫不足。

感染腸胃炎小心1類藥

袁國勇又叮囑市民,若不幸患上急性腸胃炎,如出現發燒最多服用撲熱息痛就可以。一般來說,只要將帶菌的穢物自然排出,病情就會慢慢痊癒,患者只需多補充水分和電解質。而服用止瀉藥對病情反而沒有好處,因病毒會殘留在腸道中。病情不嚴重者,並不需要食抗生素。醫生應謹慎處方非類固醇類抗發炎藥,例如甲芬那酸 (mefenamic acid),因為此類藥物有增加患上侵蝕性腸胃炎的風險,不可胡亂服用:

"由於輪狀病毒、產志賀毒素等病毒,本身已經會破壞腸道黏膜,可能會導致情況更嚴重,更易出現嚴重併發症。"

袁國勇呼籲,市民應保持雙手清潔和食物衞生,徹底煮熟食物。為預防感染包括C型輪狀病毒在內的傳染性腹瀉病原體,建議患有嚴重胃腸炎但常規糞便檢測呈陰性的患者,應考慮進行C型輪狀病毒檢測。


大宅

積分: 2442


2#
發表於 25-6-4 14:37 |只看該作者

回覆樓主:

要做好個人衛生。


複式洋房

積分: 275


3#
發表於 25-6-4 16:06 |只看該作者


首頁
1

尾頁

跳至
你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入 | 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