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講場

跳至

首頁
1

尾頁
   2


侯爵府

積分: 24183


1#
發表於 25-6-10 09:29 |只看該作者


據最新哈佛醫學研究指出,30至40歲後大腦會開始自然萎縮,然而一些大家習以為常的習慣,原來無形中蠶食著大腦健康,提早失智。

4大常見習慣蠶食大腦

美國哈佛大學曾以大腦健康程度與生活習慣的關聯作出研究,發現都市人一些常見習慣蠶食著大腦健康,包括久坐、睡眠不足、長期壓力及缺乏社交:

1. 睡眠不足令大腦早衰2.6歲


美國疾控中心數據顯示,三分一成年人睡眠不足。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2024年發表於《神經學》期刊的追蹤研究更發現:中度睡眠障礙者大腦年齡比實際老1.6歲;嚴重睡眠問題者大腦老化達2.6歲。研究團隊追蹤600名成年人長達10年,發現即使排除其他因素,睡眠品質差者腦部萎縮程度明顯較高。

2. 久坐10小時損記憶中樞

2024年哈佛數據顯示,成年人日均久坐時間達10.4小時,超越睡眠時長。2018年《PLOS One》期刊研究透過MRI掃描發現:

久坐時間與內側顳葉(MTL)厚度呈反比

MTL變薄與記憶障礙、早期失智相關

研究人員警告,45歲以上族群更需警惕久坐對記憶中樞的結構性傷害。

3. 慢性壓力縮小前額葉皮質

經哈佛神經科學實驗室證實,長期壓力導致整體腦容量減少,當中以專責記憶學習的前額葉皮質萎縮最明顯。專家建議可以多做運動、冥想等方式減壓,不僅改善情緒,更是維護腦部結構的關鍵。

4. 社交活躍減認知衰退70%

2023年哈佛追蹤1100名長者發現,社交活躍組認知衰退速度慢70%,顯示孤獨感與阿茲海默症風險顯著相關。《老年學期刊》2021年研究更指出,缺乏社交者腦部灰質流失速度加快,證明日常閒聊具神經保護作用。


4大護腦建議

針對上述不良生活習慣,研究團隊建議4項護腦建議,減慢腦退化的速度:


睡眠:確保每晚7-8小時優質睡眠
活動:每坐1小時起身活動5分鐘
減壓:每日15分鐘正念冥想
社交:每周至少3次面對面互動


腦退化|拆解認知障礙症常見症狀

老人認知能力漸趨下降,不少人容易患上認知障礙症。據本港醫管局智友站資料,認知障礙症又稱「失智症」、「老人癡呆症」、「腦退化症」,是大腦神經細胞病變,引致腦部功能不正常地衰退的病患之統稱;也是一種因腦部功能喪失而出現的疾病,它會影響記憶、思維、語言、判斷能力、行為及性格,阿茲海默症為其中一種認知障礙症。

患者的記憶力及其他認知功能(例如學習、理解、語言運用、方向感及判斷力等)會逐漸失去;有些病人也會有抑鬱、幻覺或人格改變的病徵。估計70歲長者患病率,每6位女士便有一位,每10位男士便有一位患上。












首頁
1

尾頁

跳至
你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入 | 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