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講場

跳至

首頁
1

尾頁
   0


侯爵府

積分: 24396


1#
發表於 25-6-24 13:39 |只看該作者

▲ 香港心臟專科學院公開一項調查指,超過一半受訪者為超重或肥胖,逾8成受訪者運動時數未達到世衛建議標準。

香港心臟專科學院今日(24日)公開一項調查指,超過一半受訪者為超重或肥胖,逾8成受訪者運動時數未達到世衛建議標準。而有24%超重人士更以為自己沒有肥胖問題,又以男性及長者超重不自知的情況更顯著。

根據衛生署數據,本港超過半數成人超重或肥胖,當中以中年港男(45-54歲)最肥,且近四成有中央肥胖。肥胖不單影響外觀與心理,更與三高、心腦腎血管問題等慢性疾病密切相關。有見及此,香港心臟專科學院於今年1至5月期間進行「肥胖與心臟健康」問卷調查,成功訪問555位市民,並委託香港浸會大學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分析數據。

調查結果顯示,超過一半受訪者為超重或肥胖,當中有三分一的受訪者為中央肥胖,亦有逾8成受訪者運動時數未達到世衛建議標準。而受訪者 BMI 超標(>23)和中央肥胖的的比例分別達54%及34%,當中24%超重人士更以為自己沒有肥胖問題,又以男性及長者超重不自知的情況更顯著。僅22%受訪者知道 BMI超過23就屬超重,不足一半(45%/知道中央肥胖的定義(男性腰圍90或以上/女性腰圍80cm 或以上)。


香港心臟專科學院會董陳裕豪表示,分別有86%及75%受訪者採用運動和飲食控制來減重,而且認為有效,但有一半自稱飲食健康的受訪者卻仍然超重,此情況與不少探究減重失敗原因的研究吻合,多項研究均指出單靠飲食管理及運動難以長期維持體重下降,成效有限且放棄率高。

陳裕豪建議,應該使用階梯式科學治療肥胖,第一步是改變生活模式,使用飲食控制與體力活動,再加上心理支持與教育,若實行後發現後果不佳,便可以進入第二步藥物治療,可使用芬特明、奧利司他、利拉魯肽等藥物,如部份人士不適用藥物治療或藥物治療對其效果不大,便可以採取第三不代謝手術,包括縮胃、繞道等手術方式。

雖然藥物治療可幫助減肥,但據調查顯示大部份受訪者對減肥藥負面態度,更有74.1%。受訪者表示可免則免,在BMI超標人士中,女性比男性更擔心減肥藥物的危險性或副作用,不傾向長期使用,而男性(42%)比女性(31%)更願意在醫生處方下使用。

陳裕豪又指,在醫學上有一些藥物及方法可以處理,有數據顯示使用藥物進行減肥再配合飲食習慣及運動,減磅可達致5%甚至15%,減磅後對於三高的控制會更好,他呼籲,若發現再調整飲食及運動後減肥仍然十分困難,盡快尋求專業人士協助。


最高體重曾達210磅 55歲的陳小姐表示,自幼便較同年人肥胖,加上飲食沒節制及缺乏運動,產後體重更難以控制,2011年確診三高,服藥後指標仍不理想,經醫生建議減重超過十年,主力靠節食但效果不佳,經常出現情緒低落及體重反彈,她便在去年採用醫生建議糖尿針劑藥物輔助減重,配合改善飲食習慣及運動,1年間減去約40磅。三高、腎及肝功能指數回復正常水平。

陳小姐表示,節食失敗的原因是經常感到飢餓,很影響心情,而糖尿針劑藥物則可以讓她感受到飽腹感,亦無需戒口,令減肥更加輕鬆,糖尿針劑藥物需一個星期注射一次,初期有出現便秘的情況,醫生雖有處方便秘藥但亦無效果,其後靠運動減少便秘的情況。她未來目標是減至130磅,將BMI控制在23以下。


陳裕豪指,糖尿針劑藥物(GLP-1 RA )為模擬腸道荷爾蒙,延緩胃排空、抑制食慾,惟針劑初期的飽腹感較強,部分人或會出現吃不下飯的情況,需要在醫生處方及檢查後才可使用。提及有市民選擇北上打針,他指,本港針劑衞生署監管,但國內針劑則較難控制情況。


大宅

積分: 3442


2#
發表於 25-6-24 15:04 |只看該作者

回覆樓主:

210磅真係好勁人,就算冇唔舒服,出入都好麻煩

首頁
1

尾頁

跳至
你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入 | 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