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講場

跳至

首頁
1

尾頁
   4


侯爵府

積分: 24322


1#
發表於 25-7-4 09:03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elbar 於 25-7-4 09:09 編輯



不少人認為肥胖者較易有脂肪肝,但脂肪肝並非肥人專利。台灣基因醫生張家銘指出,有些體重標準但伴隨5大特徵的人士,更是隱形高危族,雖然外表顯瘦,但代謝系統早已亮紅燈。若未及時改善,可能使肝臟逐漸惡化,最終導致肝硬化與肝癌。

基因醫生張家銘在其Facebook專頁發文表示,真正讓肝臟出問題,已經不是體重或酒精,而是我們整個代謝系統開始出現錯亂。這種情況稱為「代謝功能異常相關脂肪肝病(Metabolic Dysfunction-Associated Steatotic Liver Disease, MASLD)」。

張家銘解釋,肝臟如同一位默默承受的倉庫管理員,當攝取過量糖分、油脂,加上長期壓力、熬夜、久坐不動等問題,所有負擔都交由肝臟處理。一旦超出負荷,肝臟便會先將脂肪囤積起來,逐漸形成脂肪肝。初期可能僅有輕微疲勞感、右上腹悶脹,或身體檢查時發現肝功能指數略高。


慢性發炎的警訊

張家銘指出,許多人此時誤以為只是肝臟脂肪較多,殊不知這正是改變生活型態的最佳時機。隨著時間推移,可能出現胰島素阻抗、血脂異常、高血壓等慢性發炎徵兆,逐步導致肝臟發展為脂肪性肝炎(MASH)、肝纖維化,甚至肝硬化與肝癌。

「代謝異常型正常體重族群」5大特徵

「代謝異常型正常體重族群(Metabolically Unhealthy Normal Weight, MUNW)」常見特徵是:

肌肉量低
內臟脂肪高
長期久坐
三餐不定
睡眠不足

張家銘表示,這類體重正常卻罹患代謝功能異常相關脂肪肝病的患者,外表看起來瘦,但代謝系統早已出現問題,屬於最高危族群。因此不應以體重判斷肝臟健康,而應檢視日常生活是否真正達到代謝平衡。當脂肪在肝臟堆積太多,免疫系統就像遇到入侵者,會釋放大量的促發炎細胞激素,試圖「清理異常脂肪」。於是,就演變成傷害肝細胞的慢性戰爭。

6類食物促進肝臟修復

張家銘指出,脂肪肝的問題不是暴飲暴食,而是吃進太多錯的東西,如含糖飲料、油炸食物、精緻澱粉、加工食品等。他建議,要改善這類代謝異常的脂肪肝,應多攝取有益食物,如蔬菜、橄欖油、原型全穀類、豆類、莓果、益生菌等天然營養素,回歸原型飲食,是幫助身體自我修復的第一步。

此外,張家銘也提倡日常養成「先吃菜再吃飯」的進食順序,每天站起來多走10分鐘,並將含糖飲料替換成水或無糖茶,不僅能穩定血糖,也能逐步改善脂肪肝狀況。


首頁
1

尾頁

跳至
你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入 | 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