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情感表達方式之一
淚.....
有時唔開心會喊...
有過太過開心都會喊....
有時能夠超越自己都會喜極而泣
有人話女人比男人容易喊~~
已為人父母的你和我
能否記得上時係幾時落淚
我記得自己係6年前
家父離我而去....
就係我最近的落淚....
令 人 感 動 落 淚 的 圖 片 [36P]
塞外的春天乍暖還寒。4月的一個早晨,天空飄灑著紛紛揚揚的雪花。一個中年男子的菜攤車上坐著一個小男孩,孩子用給菜保溫的被子圍著,父親不時用手給兒子掖掖被子。
作者說 : “在陰暗的背景和漫天飛舞的雪花的襯托下,兒子稚嫩紅潤的小臉與父親飽經滄桑的臉形成對比,父子倆面對生活的艱辛相依為命,特別是父親使勁發出叫賣聲時,臉部表情感人力度之大,使人看后心靈為之震顫

<愛> 這就是生活在貧困山區的父子,他們一生別無所求。只求有一塊屬于自己的土地。也許一輩子他們都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樣子。他們沒上過樓梯,沒打過“的士”,沒進過電影院,可就是樸實勤勞的人們一代代的供養著我們。皇天厚土無以回報。愛他們吧,至少在感情上尊重他們。否則我們還談什么人性??

爺爺哭了,這個學期應付過去了,下個學期呢?

母愛 同樣的母親,同樣的孩子………… 這就是生活……

王致中,17歲, 在貴州以背煤為生。一筐煤40公斤,從煤坑向上爬100米,然後再走1000米山路,掙1元人民幣就掙1元人民幣......大家打電動,泡MM用了多少RMB

是不是抱怨讀書很痛苦.....有些人就是多想要這種痛苦....我們和他們比....誰苯...誰聰明.

1994年4月 安徽省臨泉縣城關鎮劉老家村11歲的劉小環為了能上學,每天去給一家窯廠背磚坯,她每次背16塊,重40公斤,走140米,只得3分3厘工錢。

1995年5月 北京市 剛滿一歲的淘淘隨母親來到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結對救助一名失學兒童。雖然他尚未懂事,長大以后定會理解母親的良苦用心

孩子們在專心聽講

1993年10月 貴州省水城縣花嘎鄉天星村是一個條件極差的民辦教學點,孩子每天要走10多里的山路才能來上學

學校舍年久失修,隨時有倒塌的危險,學生們只好露天上課

山西省靜樂縣赤泥窪鄉羊丈村學校扛著桌凳去上學

河北省灤平縣拉海溝鄉大店子村的孩子們烤烤凍僵的小手繼續上課

十四歲的姐姐楊永香把得到的救助款讓給了十一歲的妹妹楊永貴,妹妹激動的哭

小學一場春雨過后, 教室一片泥濘 ,可孩子們仍然在這湖心”小學上課

貧困地區的教師為貧窮土地的下一代不再失學作出了巨大的犧牲,戴紅英教師的丈夫在中學教書,為了工作,她只好背著孩子上課,這樣的老師/夫妻真的值得我們的尊敬.

我是幸福的,我是快樂的。為你付出的。再多我也值得...... 真愛的存在啊~~現實社會中能有多少這樣恩愛的夫妻呢?好好珍惜你的女友

新衣服,舊衣服,流行的,季節性的...為何我就沒

這個老人每天都在學校里穿行,拾垃圾桶里的破爛,開始不知道他是誰,十分厭惡他,可是當我聽了我師哥的講述后,徹底的轉變了。
他是科大的教授,文革受到迫害,十分的慘。平反后卻對國家沒有一句怨言,現在把每個月工資全捐給了希望工程,自己撿破爛為生,不僅這樣,如果每月有多余的錢也全捐了出去。
多么高尚的老人!他如果享受起來,比很多的人都好,她的兒子女兒全在國外,每月都給他寄很多錢,他卻全捐了出去,這樣的老人難道不值得大家尊敬嗎?

永不屈服--被越南俘虜的中國特種兵被槍決犧牲的前一刻 這才是英雄,喊口號的不是

別人都在圍觀,只有她伸手幫忙,她才是最美麗的女人,比起那些只有虛偽的外表的美女來說

有多少孩子拿到這本書,能有這份興奮?

不過是一根你我都不屑一顧的魚刺

老婆,我好著呢,吃的好睡的好,穿的也好。大城市真漂亮……

城管剪斷了鏈條,罰了款

有種愛,叫相濡以沫

孩子上學的路上.... 帖

這樣的乞丐.....你幫不幫 ???

乞丐.....失去一條腿,但還年輕,還有一雙手,就這么當一輩子乞丐嗎??

這是一個為了高樓大廈能高高地站起來的的民工,他的工資不及坐在由他們建設起來的高樓里的白領們的二十分之一

他們從來沒有住過由他們用汗水壘起來的房子

讓我們在安逸的時候想想他們的辛苦

小黃從17-8歲干起,走過了全國5-6個城市。他總是喜歡在工地的最高層看日落。他知道自己不屬于城市,只屬于城市的工地

韓原來從一名瓦工干起,逐漸攢了些錢,干起了工程機械出租的生意,但因為對方欠債不還,致使老韓變賣家產……如今他當年的一點繼續已經變成一把欠條…… 他努力,他上進...但老天不幫他,讓他遇到了小人.

11月,城里下了入冬以來的第一場雪,小趙因為和工頭發生爭持被趕了出去,他不知道應該到哪里去

他是河南人,在100多M的高空作業沒有任何安全設施 我們的高樓就是這樣建成的....

[ 本帖最後由 sonic04 於 09-10-26 22:03 編輯 ]
不要問國家能為你們做些甚麼,要問你們能為國家做些甚麼。Ask not what your country can do for you, ask what you can do for your count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