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

首頁
1

尾頁
   0


子爵府

積分: 12502


1#
發表於 10-7-21 06:20 |只看該作者
蛋白質含量高母乳四成
BB食日本奶粉易癡肥2010年07月21日
【本報訊】 BB總是肥肥白白可愛,但原來營養過多不但令孩子癡肥,日後出現高血壓等心血管病的風險亦較高。兒科醫生指,初生嬰兒奶粉蛋白質含量過高,建議嬰兒出生後首 6個月以母乳餵哺,否則亦應選擇蛋白質含量較低的奶粉。本報比較 6種初生嬰兒奶粉,發現最令父母趨之若鶩的日本品牌蛋白質含量最高,較母乳高出至少四成,隨時製造過重嬰。 記者:張嘉雯

香港兒科心臟學會主席、兒科專科醫生梁平表示,嬰兒首 6個月的營養控制很重要,無論過多或過少均影響成長,「好多人傳統思想,以為餵得越多越好,食到肥肥白白就好,呢種概念已經深入民心」。他指嬰兒營養過多,會增加日後患癡肥、心血管疾病、高血壓等風險。

他指母乳含有抗體,營養比例至為理想,「啲 BB食咗唔會有奶粉敏感、便秘、鼻敏感、哮喘、濕疹、奶癬都少啲,亦唔會咁容易過肥,嗰啲多數都係食奶粉,好少見食母乳嘅有咁嘅傾向。」
倫敦大學學院兒童健康協會嬰兒營養學 Atul Singhal教授指,根據多項外國研究,嬰兒早期營養過多、成長速度過快,可導致癡肥、高血壓,是日後出現心血管病的元凶。
他又指,母乳餵哺的時間低長,患上肥胖的風險越低,亦有助嬰兒成長後總膽固醇水平降低約 10%,原因是母乳較奶粉含較低能量和蛋白質,每公升母乳蛋白質含量僅 9至 11克,但每公升奶粉則含 14至 18克,在首 6個月內,以奶粉餵哺的嬰兒較食用母乳的嬰兒攝取多近 7成蛋白質。

奶粉難貼近母乳若母親不能餵哺母乳,也應選擇蛋白質濃度接近母乳水平的奶粉,「不過這個難以做到,因為奶粉來自牛乳,始終難以貼近母乳」。

本報比較 6種初生嬰兒奶粉(見表),發現所有產品的蛋白質含量均高於母乳,其中日本製造的「雪印思敏兒 1」及德國製造的「雀巢金裝能恩 1」的蛋白質含量最高,以每公升計,前者含 16克蛋白質,後者含 15克,較母乳高出至少 4成。

除了選擇合適奶粉,梁平亦提醒家長不要把奶當作「止喊藥」,「每次喊就畀一樽佢飲,尤其係嫲嫲、婆婆同屋企嘅家傭,餵得太多就容易癡肥」。他表示,按照體重計算,每公斤體重的初生嬰兒,平均每天飲用 150毫升由奶粉調製的牛奶。

0歲至 6個月嬰兒奶粉蛋白質含量
雪印思敏兒 1 產地:日本
每 100克蛋白質含量: 12.3克 每 100毫升蛋白質含量: 1.6克

雀巢金裝能恩 1 產地:德國
每 100克蛋白質含量: 11.5克 每 100毫升蛋白質含量: 1.5克

Enfamil安嬰兒 A+ 1 產地:荷蘭
每 100克蛋白質含量: 11克 每 100毫升蛋白質含量: 1.42克

惠氏金裝愛兒樂 S-26 gold 產地:愛爾蘭
每 100克蛋白質含量: 11克 每 100毫升蛋白質含量: 1.4克

Friso美素佳兒金裝 產地:荷蘭
每 100克蛋白質含量: 10.6克 每 100毫升蛋白質含量: 1.4克

皇牌心美力 產地:美國
每 100克蛋白質含量: 10.6克 每 100毫升蛋白質含量: 1.4克

資料來源:以上品牌奶粉標籤


港餵母乳率偏低【本報訊】嬰兒奶粉蛋白質含量高,如不嚴控份量容易餵出巨嬰,母乳育嬰不但令孩子健康,更可令媽媽保持身材苗條,餵奶每日消耗 500千卡路里,惜本港母乳育嬰比率,仍較外國落後。
根據 衞生署網上刊物《非傳染病直擊》報道,該署 08年於 31間母嬰健康院進行的調查,了解 2,500名兒童母乳餵哺的情況,母乳育嬰雖較 1998年時普遍, 73.9%的兒童曾接受母乳,但只有 30.8%受訪兒童在出生後持續 4個月母乳餵哺; 23.6%餵哺超過 6個月; 12.7%嬰兒是以純母乳餵哺 4至 6個月,惟比率遠低外國逾九成嬰兒進食母乳,四成嬰兒更在六個月內均以純母乳餵哺。

餵哺助產後收身嬰兒進食母乳可減少多種感染危險,例如嬰兒患急性中耳炎的風險,較食奶粉的嬰兒少五成;因肺炎入院的風險更少七成,更可降低四成患特異性皮炎的機率;孩子出現哮喘的可能性也少 27%,猝死危險較低。
其實,餵哺母乳可增加親子關係,更有助媽媽產後收身,媽媽每天餵奶可能燃燒 500千卡路里,並可減低婦女患乳癌及卵巢癌風險。婦女如對餵哺母乳有疑問,可致電該署家庭健康服務「母乳餵哺熱線」: 29618 868查詢。
注意:本人所發佈的帖子大部份均為轉貼,如本人所發的貼子有任何問題及投訴,如本人所發的貼子有任何法律責任,本人恕不負責!


子爵府

積分: 12502


2#
發表於 10-7-21 09:28 |只看該作者
醫健:初生嬰太好營養種惡果每個家長都希望嬰兒肥肥白白、快高長大,但嬰兒初生六個月內攝取過多營養及蛋白質,隨時種下長大後有癡肥、高血壓甚至心血管疾病等惡果!有兒科醫生及學者指出,嬰兒成長的早期階段屬高度敏感期,期間所受的刺激可能如「輸入程式」般對生理系統造成永久改變。他建議家長以母乳餵哺,確保嬰兒生長不會過快,其長大後癡肥的風險亦會降低兩成。


梁平(左)及Singhal提醒家長不應向初生嬰兒提供太多營養,否則會增加他們日後患心血管疾病風險。 (唐宇軒攝)


倫敦大學大學學院兒童健康協會嬰兒營養學教授Atul Singhal分別於○一年及○七年發表的研究發現,以蛋白質及營養較高的奶粉餵哺嬰兒,他們在八至十六年後的血壓舒張壓,會較以母乳或標準營養奶粉餵哺的嬰兒平均高三至四個單位。舒張壓只要上升兩個單位,高血壓發病率會上升一成七、冠心病風險上升百分之六、中風風險亦會上升一成五。

外來蛋白可致敏最近來港的Singhal表示,每公升奶粉的蛋白質含量達十四至十八克,較每公升母乳只有九至十一克為高。若嬰兒出生後首六個月內均以奶粉餵哺,其蛋白質攝取量會較以母乳餵哺的嬰兒高出七成左右。他強調較高蛋白質含量可能提高嬰兒的癡肥風險兩成至六倍不等,外來蛋白亦可引起過敏反應;故母乳可說是最適合初生嬰兒的食物,營養均衡之餘亦不會出現生長過速問題。

香港兒科心臟學會主席梁平則表示,本港近年因心血管疾病而死的人數持續上升,去年已達九千九百人。而本港六至十三歲的學童中,過重及肥胖的比例亦分別由九三年的百分之十點六與二點六,上升至○六年的百分之十二點八及三點六,與嬰兒營養過剩不無關係。他建議無暇餵哺母乳的家長每天按初生子女的重量,每公斤餵哺一百五十毫升蛋白質含量較低的奶粉,並定期依照世界衞生組織的嬰兒成長表記錄子女的生長情況,以免他們生長過速。
注意:本人所發佈的帖子大部份均為轉貼,如本人所發的貼子有任何問題及投訴,如本人所發的貼子有任何法律責任,本人恕不負責!


子爵府

積分: 12502


3#
發表於 10-7-21 09:48 |只看該作者
奶粉谷肥嬰 損日後成長醫生:增心血管病風險【明報專訊】又肥又白、手瓜一節節的「米芝蓮」寶寶,雖然可愛極了,但兒科醫生提醒父母,新生嬰兒頭數個月成長期,是日後成長「編制程式」的關鍵時段,若攝取過量營養谷得太肥,會影響此後的飲食習慣和成長模式,有研究更顯示,攝取過量營養的肥寶寶,長大後患上高血壓、心血管病風險也較高。
若父母發現子女出生時不屬巨嬰一族,3個月後已肥至8公斤重(逾17磅),一如6個月大的寶寶,便要當心,因為據世衛組織的嬰兒成長體重標準,其體重已屬加速過度(見表)。香港兒科心臟學會主席兼兒科專科醫生梁平指出,很多家長誤以為嬰兒攝取愈多營養愈好,但其實「過猶不及」,嬰兒生長得太快會不利日後成長。
早期飲食習慣影響成長程式
他解釋,早有研究發現早期營養和嬰兒日後成長的關係,稱為「程式編制」,在此編制的影響下,嬰兒成長的早期階段,是成長中最感敏的時期,其飲食習慣正是這個程式編制的重要根據,其間所受的刺激,可能設定身體機能上的誘發、刪除或發展受損,從而對生理系統造成永久的改變,長遠影響其功能。
市面上不少奶粉也以營養豐富作賣點,但倫敦大學兒童健康協會嬰兒營養教授Atul Singhal指出,坊間奶粉所含的蛋白質為每公升含14至18克,相對嬰兒最佳營養來源——母乳的9至11克,明顯較高,反映奶粉提供的營養已遠遠超出滿足嬰兒所需,家長為嬰兒選擇奶粉要留意配方。
飲奶分量應根據體重
另外,很多家長也會遇到小寶寶飲完奶仍像「吃不飽」,結果奶愈餵愈多,無形中將寶寶谷肥了。Atul Singhal說,嬰兒體重是飲奶分量指標之一,每公斤體重每日要飲150cc奶,即是說,6.5公斤重的3個月寶寶,一日要飲975cc奶。
母乳助降膽固醇心臟病風險
研究顯示,嬰兒時期由母乳餵哺,有助降低青少年時期的膽固醇水平約一成,從而減低患上心臟病的風險25%,心臟病死亡風險減14%。梁平指出,本港肥胖或癡肥學童比率已由93年約13%增至06年約16%,本港心臟病死亡率亦由99年每十萬人有79人,增至09年的91.5人,故嬰兒早期營養攝取影響日後健康的因素,不能忽視。


注意:本人所發佈的帖子大部份均為轉貼,如本人所發的貼子有任何問題及投訴,如本人所發的貼子有任何法律責任,本人恕不負責!


大宅

積分: 4856

好媽媽勳章


4#
發表於 10-7-21 09:57 |只看該作者


首頁
1

尾頁

跳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