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屆的區議會選舉在選舉初期,有泛民議員投訴政府宣傳不足,將會拉低了投票率,當時我就認為,相比過往多年的選舉宣傳,今年政府其實做了許多工夫。
到了選舉過後,泛民一方特別是公民黨與民主黨大敗,他們就說,輸了,只是輸給建制派的動員能力,有的更說是阿爺發功的成果。這些陰謀論我不懂也不知道,如果這裏是國內,可能性還算高,但我們身處的卻是香港,即使阿爺能發動到港人步入投票站,大概也沒可能遙遠透過「特異功能」發功,令市民的手拿起圖章蓋在某一建制派的議員名字旁邊吧!除非你說是選委員裏應外合,那就另作別論,但我相信可能性更低。如今塵埃落定,那些落敗的議員到底有沒有真心反省過自己輸在甚麼呢?每次選舉,他們都只喊着同一個口號,便是「民主、民主、民主」,空談理念,又大講陰謀論,偏偏完全沒有想過民主背後,也是要講民生的。尤其是區議會選舉的成與敗,所講求是地區的工作,也講求候選人在地區的網絡,這是泛民議員一直所忽視的。
說實在,即使是泛民也好、公民黨或民主黨都好,在今次的選舉過後便應該靜心想一想,失敗,並不是因為對手有多強,而是自己何以會變得這麼弱?從前支持你們的選民,為何今天會倒戈相向,轉而支持那些自己都不大認識的年輕人,或是那些只懂唯唯諾諾的建制派議員?認真檢討一下吧,我十分肯定,若泛民仍是只懂戴着民主的光環,空談理念,忽略社會的和諧或民生的需要,在下年的立法會選舉,他們的局面會比今天更為慘烈。
其實大部分香港人,包括我黃毅力本人,都不想只是支持建制派,也不希望一黨獨大失去平衡,我們同樣希望社會有不同的聲音去平衡也是去制衡政府的政策。對於一些只懂點頭、只懂叩頭,或是在議會上只懂打瞌睡的廢柴議員,其實沒有一個香港人希望他們當選,可是在「兩害選其輕」的情況下,這班建制派議員的殺傷力絕對大不過那些不斷利用司法漏洞、借公帑打官司來斂財的壞分子,因為他們不只浪費香港納稅人的金錢,也延誤了香港未來的經濟發展。我們的繁榮,其實已經有一個良好的法制去維繫,更不相信我們現在的民主進程比英國統治的時期更差,唯一不及的,是現時政府施政充滿阻力、也充滿矛盾及傾斜,社會上亦充滿矛盾,至於如今所謂的「民主」,都只淪為有破壞無建設的抗爭口號了。
香港人很現實,你談理念、談宏觀的民主自由精神沒有問題,但香港人最終關注的,其實還不過是民生以及經濟繁榮穩定;三餐無法溫飽,住屋也成問題之時,誰還會理會民主呢?
小小挫敗等於激勵,是次的區選落敗就當作是小懲大戒,希望在來屆立法會選舉之前, 大家認真想一想,要達到理想化的民主路程,但也絕對不可忽略港人民生上的訴求、現實上的需要,而更重要的,是香港人應有的安定與繁榮,一切應從和諧開始,而不是從對抗開始的。
黃毅力 (逢周一至周五見報)
人生最大的勇氣,就是經歷背叛、欺騙和傷害之後,還能保持信任和愛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