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8mo 寫道:
現時坊間不少止痛退燒藥或傷風感冒藥也含有「樸熱息痛」(Paracetamol)的成分,有時候誤服「樸熱息痛」亦不知情。有醫生表示,服用過量的「樸熱息痛」會引致肝臟受損,惟有家長擔心小孩「燒壞腦」,會向不同醫生求診,務求小孩立即退燒,亦有認為加倍分量會「好得快啲」,甚至曾有家長將正常分量10倍的退燒藥給小孩服用,這導致小孩的肝功能受損。
中文大學醫學院兒科學系副教授韓錦倫昨日在記者會上表示,現時不少止痛退燒或者傷風感冒的藥物,主要成分是相若,大多是含「樸熱息痛」,惟很多父母也不知情,於97至02年間,因藥物中毒而送往威爾斯醫院的21歲以下人士,便有161人,當中大部分也服用「樸熱息痛」而中毒。
服食藥劑切忌過猶不及
曾有一名五個月大的嬰兒,發燒兩天,醫生處方建議1.5毫升的「樸熱息痛」,惟其母親看錯了藥物標籤上的分量,看漏了中間的小數點,給嬰兒服用了15毫升的「樸熱息痛」,亦即是原有分量的10倍。嬰兒服用了多次即肚瀉、嘔吐及持續發燒,到急症室求醫時,發現他體內的藥物含量已達到危險上限,肝功能受損,幸好及早發現,服用解藥後,住院七天後,肝功能恢復正常。
這個例子較為極端,韓錦倫指,事實上,很多家長會對藥物有所誤解,有家長擔心小孩「燒壞腦」,會向不同醫生求診,務求小孩立即退燒,「上晝睇一個醫生,下晝就睇另一個醫生」;亦有父母會加倍分量,認為「分量重啲,好得快啲」,甚至有個案集合幾種退燒藥,讓小孩服用,韓認為這樣只會令小孩服用過量藥物,而引致不適,損害肝臟功能。
去年82宗誤服藥物個案
韓錦倫強調,兒童因為發燒燒壞腦的情況並不常見,反而有兒童因為服用過量退燒藥,須要入院治療,其中有種名「川崎病」(Kawasaki)一般最少發燒五天,而流行性感冒發燒亦會持續七天,故家長毋須太過擔心,若小孩發燒到攝氏40度便要求診,持續41.7度則要加倍留意。
當小孩發燒切勿搽酒精在身上,會令小孩酒精中毒,最理想是用溫水沖身,此外,有些小孩會將藥當糖吃,故要小心存放藥物,父母也要依照醫生的分量,按時讓小朋友服藥。
衞生署資料顯示,由05年7月至06年9月,共有82宗誤服藥物的個案,當中不乏兒童個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