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在香港真的無出路, 香港從來不是讓小朋友"偏離軌道", 創新發揮的地方
記得以前有人說過, 在美國讀書, 到中三左右, 政府會派一份意願書之類的東西, 問學生會否覺得自己並非讀書的料子, 反而有興趣專職玩運動, 孩子可以選擇進運動學校, 那裡也有一般課程, 但運動是主科; 讀兩年還是三年可以參加全國學生奧運會, 成績好可以升讀運動為主科的大學, 成績不好, 仍可以看看自己要出來工作還是升讀一般大學
可能因此, 很多職業籃球名星, 都是大學生
我亦有朋友的孩子是讀寫障礙, 中四時去了外國讀書, 現在生活很開心
不過升外國中學, 要考慮的是年齡問題, 中一正是青春期開始, 中四會成熟一點
另外, 要給讀寫障礙孩子誘因去處理他的問題, 最近有一集星期五檔案, 其中一個中四女生因為愛上寫劇本, 加上老師引導, 她克服了讀寫障礙
如果天空總是黑暗的,那就摸黑生存;如果發出聲音是危險的,那就保持沉默;如果自覺無力發光的,那就蜷伏於牆角。但不要習慣了黑暗就為黑暗辯護;不要為自己的苟且而得意;不要嘲諷那些比自己更勇敢熱情的人們。我們可以卑微如塵土,不可扭曲如蛆蟲 - 曼德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