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帶狀皰疹(Herpes zoster),俗稱 生蛇 (shingles),是一種潛伏於人體神經組織的病毒,有傳染性,多病發於高齡或免疫力低人仕。帶狀皰疹病毒是一個終身的病毒,有可能於帶病毒者身上發生短期病發,病發期間會於患處出現紅疹及水疱,持續造成不同程度的陣痛。患處呈現「帶」狀有如蛇型,故此得 生蛇 俗稱。帶狀皰疹有明確治療方法及疫苗,復發機會低,致命率非常低。
帶狀皰疹是由水痘帶狀皰疹(即水痘)病毒引致。水痘病毒會於患者痊癒後潛伏於神經節,於年長或免疫能力低時病發,變成帶狀皰疹。高風險人仕包括長期病患者、高劑量類固醇用者、飲食不均、身體過勞、高齡人仕等。
帶狀皰疹症狀與水痘症狀相類似。水痘會於全身分布及造成痕癢;帶狀皰疹則於身體一位置呈「帶」狀沿著神經線生長,並持續於患處造成陣痛。病發到痊癒通常為兩至四星期。
帶狀皰疹病發到痊癒過程:
1. 病發初期會有類似感冒症狀;如疲倦乏力、頭痛、腸胃不適、發燒等,其後會於特定位置感到痛楚。
2. 約兩至四天內,患處皮膚會出現紅疹,開始生成水疱等明顯症狀,並感到如閃電般一閃一閃的陣痛。
3. 紅疹及水疱會以「帶」狀生長於一條神經線的皮膚表面,並持續刺激神經線造成痛楚。
4. 患處皮膚會變得敏感,被觸碰或被衣服磨擦皆會感痛。
5. 經過病發期,水疱會逐漸凋謝及結痂,皮膚會慢慢康服。
6. 病發後有機會造成後帶狀皰疹神經痛。
發病率
帶狀皰疹病毒是一種常見病毒,常病發於高齡群組,而於年輕群組發病率並不高。
。以一年計算,每一千人內有1至3人發病;
。六十五歲以上人仕,每一千人內有4至11人發病;
。八十五歲以上人仕,每兩人內就有一人發病。
帶狀皰疹的明顯症狀為出現紅疹及水疱及感到痛楚,如出現上述情況,應立即就醫。於明顯症狀開始出現的72小時內使用特效藥,會對治療病情及減低病楚有顯注效果。
現時常見藥物有兩種:
。抗病毒藥物 — 一般療程為七天,以藥物抑壓病毒,控制紅疹及水疱的生長,減低後遺神經痛的機會;
。止痛藥物 — 針對不同程度痛楚處方止痛藥物,舒緩病情。因病情嚴重導致失眠,可能需要服用幫助睡眠藥物。
注意:帶狀皰疹病毒具傳染性,沒有水痘病歷者有機會被傳染,照顧患者時必須小心。而曾患上水痘並痊癒者則本身已帶有帶狀皰疹病毒,不會再被傳染。
後帶狀皰疹神經痛
治療過程中,患者可能會出現名為「後帶狀皰疹神經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 的後遺神經痛。在帶狀皰疹病發期間,由於病毒持續刺激神經線,令其過於活躍造成捐傷。神經線受傷並變得敏感,患者會感到患處發出劇痛,痛楚有可能會持續數星期至數個月不等,醫生會處方神經痛藥物讓患者痛楚得到舒緩。
。數據指出約有一至兩成患者會出現後遺神經痛。
復發機會
目前並沒有方法能完全消除帶狀皰疹病毒,患者康服後,病毒仍會繼續潛伏於神經節內,但復發機會微,只有少於1%患者有兩次帶狀皰疹病發,多於兩次病發的個案機會屬極微。
。第一次病發及其後每次復發均可視為獨立個案處理;病毒每次可以在任何一條神經線上病發,痛楚程度亦與病發次數無關。
預防帶狀皰疹的有效方法為增強免疫力,平時注意飲食、適量運動、保持空氣流動等。
高齡人仕可選擇使用疫苗;帶狀皰疹疫苗,俗稱蛇針,為注射性,已在歐美地區使用數年,有一定認受性。減低病發機會達五成或以上。另外亦可有效減輕後遺神經痛帶來的痛楚。
。愈早注射疫苗,對抗病毒愈有效。
。若本身沒有水痘病歷,亦可選擇注射水痘疫苗。詳情請向家庭醫生諮詢。
。每種疫苗均含有如抗生素等藥物,注射前請先確認自身是否對該種藥物敏感。詳情請向家庭醫生諮詢。
坊間有一種關於生蛇的傳聞,指若「蛇」圍繞身體一周就會致死。此傳聞並不真確,有違以下醫學根據;
1. 帶狀皰疹不可能圍繞身體一周 — 帶狀皰疹病毒是沿着一條神經線病發;而神經線由人體中間向外分布,左右成對,故此帶狀皰疹不會橫越人體左右的「中間界」。
2. 圍繞身體案例極少 — 帶狀皰疹有機會在相對位置兩處同時病發,造成圍繞身體的錯覺。同一時間在多處病發的情況非常罕有,此情況只有在患者免疫力非常差時才會出現,同時表示患者需要注意身體健康,並不致命。
勞累多天嚴重休息不足的後遺症,在兩日後出現,馬先生發現腰背右側出現一粒粒水泡,有點痕癢,但沒有痛楚,所以馬先生沒有即時處理,直至兩日後水泡愈出愈多,他才見醫生。「醫生一望,就說是生蛇,好小事,給我處方了一些藥……」然而服藥後未見好轉,之後輾轉求醫未癒,蛇毒由最初的後腰位置,一直蔓延至腹部近肚臍位置,受影響範圍高度達四、五吋,而產生的痛楚,更是令他沒一刻好受。
「生蛇後幾日已經出現痛楚,而且愈來愈痛,輕輕一碰就像火燒一樣,不能穿衣服,當時是七月盛夏,我在家打大赤肋,風扇吹到我腹部的毛髮郁吓郁吓,毛髮一動,就像千支針在皮膚撬吓撬吓,真是痛得難以形容……」馬先生說,這種強烈的痛楚在他疱疹枯萎結痂後仍然持續。
養和醫院痛症部門李靜芬醫生說,帶狀疱疹(Herpes Zoster)由於病發時疱疹呈帶狀,像蛇般環繞身體,故又稱為「生蛇」。此病由水痘帶狀疱疹病毒(Varicella zoster virus)引起,患者在年輕時出過水痘治癒後,或有殘留水痘病毒潛伏在身體內神經末梢,當我們免疫力下降時,它便現身襲擊!
「患者以長者及體弱人士居多,例如腎病、糖尿病人這類長期病患者,或剛接受完切除手術或化療的癌症病人,又或長者情緒抑鬱、多擔憂,都較易被『蛇』偷襲。」李靜芬醫生說。
但這不代表抵抗力較佳的年輕人不會「生蛇」。李醫生說,人在壓力下或連續捱夜工作、看球賽直播、唱K或打機等導致睡眠不足,都會令免疫力下降,這時一樣有機會被「蛇」偷襲。
神經短路 後遺痛楚
患者康復後或有機會出現後遺神經痛。李靜芬醫生解釋,這種情況很多時出現延遲斷症,錯過了第一時間治療的病人身上。「此病是由潛伏在神經主幹、脊椎根的水痘病毒引起,發動攻擊令神經線發炎,到病毒走到皮膚表面出現水泡、引發疼痛、潰爛時,整條神經線已完全浸淫在炎症中。所以最重要是在發病頭三天確認病症,立即處方抗水痘病毒藥物,阻截它神經線發炎。」
如果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引致該條神經根完全被病毒感染而發炎,發炎後神經已受到傷害,神經未必能完全恢復,就會出現搭錯線情況:「發炎部位的感覺神經、溫度神經及痛感神經搭錯線,稍一觸碰都會出現像閃電般的痛楚,這是一個短路現象,是一種神經脈衝短路及失控現象,令該局部地區發傻。」李靜芬醫生說。
這種生蛇初期處理欠佳而出現的生蛇後神經痛,稱「帶狀疱疹後遺神經痛」,會連續痛下去,更會愈來愈痛,「年紀愈大,出現後遺神經痛機會愈高,英國研究發現六十歲以上人士有20%機會出現後遺神經痛,八十歲以上的就有34%機會。」李醫生說。
而馬先生的情況,雖然在病發初期已能斷症,可是由於當時醫生未能處方適當劑量藥物,無法阻截病毒蔓延,到十多日後由女兒介紹往見皮膚科醫生獲適當治理時,神經線已嚴重受損。
痛楚纏身 苦不堪言
如果曾經生蛇,之後該部位出現不尋常痛楚,就有機會是生蛇後遺痛。這種痛楚有其特徵,包括閃電痛、針拮痛、痹痛,或輕微觸撞皮膚都勁痛,或對冷熱溫度變化產生過敏的痛楚反應。
李醫生說,出現生蛇後遺神經痛的病人,痛楚可以由生蛇開始一路持續,就算完全治癒、疤痕已消退後兩三年,痛楚仍然纏身。
痛楚的嚴重程度,要看當初生蛇時神經受損有多嚴重,如果疱疹呈整條帶狀環,皮膚已潰爛,可以想像裏面的神經線已是千瘡百孔,日後搭錯線的機會亦高。「這類病人會痛得好緊要,特別是在胸椎或腰椎的肋骨神經線,半邊身的橫帶稍為觸碰都像針刺般痛,所以無法穿衣、無法洗澡,不能上班,無法外出逛街,就算在家打麻雀都無心機。」李醫生道盡這些人的苦楚。
部分有後遺痛症的人,痛楚可以在隨後的歲月逐步減退,有些則被終身纏擾。但他們終不能被困在痛苦的歲月中足不出戶、過着低質素的生活,醫生可以怎樣幫助他們減輕痛楚,改善生活?
李醫生說,由於這是頑強的病症,除了一些普通治療神經痛的藥外,可能要用介入性疼痛治療,即在神經線進行阻滯程序,注射局部麻醉藥或加入稀釋的類固醇,令神經脈衝靜止,道理就像電腦「當機」,關掉電源一樣。「這做法可以阻截錯誤訊息源頭,解決痛楚。雖然之後神經未必能完全恢復,患者可能仍會覺得痹,但就可以減輕閃電痛或皮膚被觸碰時的敏感痛。」
另外亦可用靜脈注射療法,將局部麻醉藥以吊藥方式注射入痛楚部位,幫助患者脫敏。
「最新臨牀研究顯示,如果我們能堵塞特別的鈉離子電導器(sodium channel),可以令神經脈衝電流靜止,達到脫敏效果。臨牀研究證實此對頑強痛症、肌肉痛症、神經痛症都有療效。」李醫生說。
有生蛇後遺痛症人士,如能愈早治理痛症問題,其電流便不會愈來愈擴大。「時間愈長,人就愈痛,而且愈難治理,因痛楚是有記憶的,會生根。」李醫生說。
所以家庭專科醫生在病發初期治理時,除了適當地處方抗病毒藥物,對於高危病人如長者或長期病患者,會處方預防神經痛藥物,免卻日後有長期神經痛之苦。如之後病人持續地痛,就要見專治理神經痛的專科醫生。
像七十歲的張伯伯,子女孝順,生活順意,惟四年前因太太去世後心情抑鬱而生蛇。兩年後,在舊患處的另一邊胸神經根對稱位置又生蛇,期間痛楚未停過。直至最近才獲轉介見痛症部李醫生,並接受做神經阻滯治療,但暫時只能治理兩年前的痛,四年前的頑強痛症,只可減低兩三成。
這類病人未見麻醉科醫生前,日子是如何過呢?李醫生說,較幸運的會被轉介至腦神經專科,或一些懂得處方特別神經止痛藥的家庭專科醫生,或可減輕痛楚及改善睡眠質素。但有很多不幸的在尋求另類治療時,令痛楚加劇。「最常見是有一些接受艾灸的生蛇後遺痛症患者,被那些甚麼生蛇就是蛇出洞,用火灸可嚇蛇回洞的似是而非理論誤導,結果燒傷皮膚,令神經部位痛上加痛!」
亦有病人在醫海中浮浸多年都找不出病源,有些被誤以為是坐骨神經痛或椎間盤突出,因而得不到適當治理。她提醒,生蛇後遺痛的特點是像火燒一般及輕微觸碰都劇痛,如出現此情況,應向醫生說明,幫助及早斷症。
像馬先生則屬不幸,明明第二日已懂得求醫,可能由於藥份不足未能第一時間殺病毒,輾轉求醫二十餘日後才找到適合的醫生,經詳細檢查、了解及分析後,終對症下藥,除了處方特定對付神經痛藥物外,亦為他進行了兩次吊藥治療,阻截發出錯誤痛楚訊息的「黐線」源頭。馬先生說,兩次吊藥後,他由十級痛楚降至兩級。
「現在總算有覺好瞓,醫生預計,我約需兩至三個月後才能完全康復,惟有再耐心等候。」馬先生說。
局部遇熱瘙癢,呈現紅色帶袍症狀,常出現在腰部及後腰部,有傳染性。通常小時候被傳染,其症狀為水痘,不為帶狀皰疹,長大復發時為帶狀皰疹。通常於2星期內自行緩解,當免疫力下降時會再次出現。
帶狀皰疹發病時,患者會有疲倦、瞌睡、全身不適、腸胃不舒服(便秘)、發燒等症狀(發低燒或者發燙),病發的部位將會變硬(病發部位會重複病發,通常是有大量神經線的地方),腫脹,及變得極度敏感,基本上連碰到衣服也會痛。之後一兩天痛的部位的皮膚開始出現紅點,疹子,微腫,不過這時候神經性痛會消失,隨後紅色疹子會接連在一起變成皰子。
通常好發於四十歲以上的人,而曾經患過水痘的人有三分之一可能會得到。
通常是過度勞累,緊張,季節變換之際,而發生。 小童發病的案例則比較罕見。
一般好發於冬天,過於疲勞導致免疫力下降會發生此病。患部會有刺痛的感覺。
06 帶狀疱疹後神經痛可能需要做什麼檢查?
在門診時醫師會根據病患的病史及症狀,了解疼痛的類型與發生原因,以確定是否為帶狀疱疹後神經痛。如果有必要,可能會進行下列檢查:
√ 神經學檢查
檢測神經系統功能和神經反射情形,檢查的項目包括關節反射、對溫度變化的反應、對疼痛和震動的感受性、輕觸感覺、針刺檢查、壓力測試等。
√ 電生理檢查
為了瞭解神經訊息的傳遞情形,以及肌肉對神經刺激的反應情形,最常見的檢查項目為神經傳導檢查和肌電圖。
√ 皮膚和神經切片檢查
● 皮膚切片可檢查微小纖維處的神經是否發生病變。
● 神經切片可以檢查神經細胞構造的異常情形。
√ 其他檢測
07 哪些藥物可以治療帶狀疱疹後神經痛?
當帶狀疱疹急性發作時,醫師可能會開立抗發炎藥物、止痛藥或抗病毒藥物來幫助緩解疼痛,減輕皮疹的嚴重程度。目前用於緩解帶狀疱疹後神經痛的治療藥物有:
幫助緩解帶狀疱疹後神經痛的藥物 | ||
治療藥物 | 藥物分類 | 說明 |
第一線藥物 | ||
| Gabapentin | 抗癲癇藥物 | 可能有嗜睡、眩暈、運動失調等副作用 |
| Lidocaine | 局部麻醉貼片 | |
| Amitriptyline | 三環抗鬱藥 | 可能有口乾、尿液滯留、視力模糊、嗜睡、姿勢性低血壓等副作用 |
| Clomipramine | ||
| Imipramine | ||
第二線藥物 | ||
| Capsaicin (辣椒素) | 局部麻醉劑 | |
| Tramadol | 鴉片類藥物 | Tramadol 適合用於中度至嚴重的急慢性疼痛 Morphine (嗎啡)必須隨著不同病患漸進式調整劑量 |
| Oxycodone | ||
| Methadone (美沙冬) | ||
| Morphine (嗎啡) | ||
| ValProate | 抗癲癇藥物 | 對於帶狀疱疹後神經痛的止痛效果較不明確 |

受到水痘帶狀疱疹病毒的感染時,皮膚上會出現許多小水泡,成群地散佈在皮膚上,這就是水痘。
水痘結痂痊癒後,並不代表病毒自體內消失了,病毒會埋伏在神經節內,當人體免疫力降低時,病毒就可能再度活化。當病毒活化後,皮膚上開始出現皮疹,且沿著神經呈帶狀分佈,因此稱為「帶狀疱疹」,俗稱為「皮蛇」。帶狀疱疹大多出現在身體的一側,最常發生在胸部和頭頸部。
潛伏在神經節的水痘帶狀疱疹病毒一旦活化,會攻擊神經,在皮膚上出現沿著神經成帶狀分佈的皮疹。
02 帶狀疱疹消失了,為什麼還是感覺疼痛?
由於帶狀疱疹病毒會侵犯神經,使得神經受到損傷,因而會出
現強烈疼痛的症狀。
一般來說,疱疹在 2-4 個星期內會逐漸痊癒,但是疼痛症狀可能仍然持續數個月甚至數年之久。
如果出現疹的部位在痊癒後一個月,仍然會感覺疼痛的話,即有可能罹患“帶狀疱疹後神經痛”。
03 哪些人容易罹患帶狀疱疹後神經痛?

04 帶狀疱疹後神經痛的症狀有哪些?
每位帶狀疹後神經痛患者的疼痛感覺和疼痛部位不完全一樣,可能是自發性的疼痛,也可能是在特定動作或情況下才會感到疼痛。
局部遇熱瘙癢,呈現紅色帶袍症狀,常出現在腰部及後腰部,有傳染性。通常小時候被傳染,其症狀為水痘,不為帶狀皰疹,長大復發時為帶狀皰疹。通常於2星期內自行緩解,當免疫力下降時會再次出現。
通常好發於四十歲以上的人,而曾經患過水痘的人有三分之一可能會得到。
通常是過度勞累,緊張,季節變換之際,而發生。 小童發病的案例則比較罕見。
默克藥廠(Merck)所研發的Zostavax疫苗2006年在美國獲准註冊,此疫苗的表列使用對象為六十歲以上而以往曾患水痘之人士。研究証明使用此疫苗後能夠減少約百份之五十的病發率以及三份二之後遺神經痛症狀。'
除了小心照顧水泡以防細菌感染,以及服用抗病毒藥物阿昔洛韋(acyclovir)之外,帶狀皰疹的處置重點還包括止痛治療,其中最重要的是神經阻斷術。
如果皰疹長在頭頸部,神經阻斷是將麻醉藥物注入頸部的星狀神經節(stellate ganglion),如果是軀幹部位的帶狀皰疹,則必須進行腰椎硬脊膜外腔注射法,才能有效預防後遺神經痛。必須強調的是,病患最好在水泡結痂後兩週到一個月之前,盡早接受神經阻斷治療,否則預防效果將大打折扣。
治療帶狀泡疹的藥物多為抗病毒藥物,葛蘭素史克公司的Acyclovir(英文商品名Zovirax,中文商品名:熱威樂素);諾華公司的Farmvir(中文商品名:抗濾兒)。
一般好發於冬天,過於疲勞導致免疫力下降會發生此病。患部會有刺痛的感覺。

带状疱疹神经痛是怎么回事?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以沿单侧周围神经分布的簇集性小水疱为特征,常伴有明显的神经痛。5%到50%的50岁以上带状疱疹患者会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这种疼痛甚至会折磨患者长达数年,并同时伴随失眠、焦虑、抑郁。
那么带状疱疹神经痛是怎么回事呢?
带状疱疹神经痛是怎么回事? 广州海军医院权威专家梁主任指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带状疱疹的皮疹消退后,局部仍留有顽固性的神经痛,常由于发炎的神经结和神经纤维受损伤后修复较慢,或神经纤维化所致。中医认为本症系余毒未尽、经脉失疏,致使气滞血疚,精气不宣所致。
1、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主要见于年老体弱者,尤其是5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发生率约为50%,疼痛表现为局部或浅表性刺痛、灼痛,或为神经痛。多数患者的疼痛范围与受累神经节支配区域一致,呈棘侧节段性,可有较为明显的痛点。极少数病例的疼痛范围超过受累神经节支配区域,但常局限于身体一侧。疼痛的程度在不同患者相差显著,有些病人疼痛仅表现为局部轻微刺病,不影响日常活动和睡眠,而有些病人则疼痛剧烈,难以忍受,严重影响日常活动和休息,造成精神高度紧张.甚至引起精神异常和行为反常。
2、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多发生于受累的三叉神经、肋间神经或臂丛神经支配区域。尤以三叉神经支配的头面部疼痛最为剧烈,且疼痛持续时间较久,可达6一12个月。
臂丛神经支配的肩背部疼痛,苦持续时间较久,可因制动引起肩关节活动受限。
另外,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若沿脊髓后根神经节侵犯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内脏神经纤维,可引起节段性胃肠炎和单侧性膀肮动膜溃疡.疼痛也较为持久。若病毒侵犯胸膜、腹膜,引起胸膜炎、腹膜炎等,疼痛也常持续较长时间。
带状疱疹治疗的三大难点:
难点一:发病隐蔽,不易诊断。带状疱疹的病症虽然表现在皮肤上,但其发病原因是由病毒侵犯神经节而导致的炎症反应,且初期有较大的隐蔽性,仅表现为疱疹出现前有剧烈的神经痛,从而极易被误诊为其他疾病,导致用药失误或治疗不及时导致病情加重。
难点二:病症痊愈,遗留严重神经痛。当病毒侵犯神经时,神经炎性反应后纤维化导致持续神经痛,患者沿神经支配皮肤区域出现自发性刀割样或闪电样发作痛,从发病就伴随持续性烧灼痛,疼痛剧烈,而神经细胞修复如果不采用有效的治疗手段,在短期内难以消除神经痛。老年体弱或淋巴瘤患者常有神经痛后遗症,有的可持续数月甚至数年。
难点三:治疗周期长,患者痛苦大。一般接受正规医院专业治疗后,带状疱疹一般极少复发,但是传统单一治疗方式,治疗周期长达4-6周,而在这一过程中不乏其他原因引起患者病情迁延加重,或者因带状疱疹而诱发其他疾病,给患者带来更大的痛苦。>>
生化筋络阻滞疗法,整合四项尖端技术,快速治愈带状疱疹
在带状疱疹的治疗方面,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海军医院采用“生化筋络阻滞疗法”。该疗法整合四项诊断、治疗技术,在中医治疗的基础上,配合高频超声检查仪、红光光动治疗仪等设备,针对不同患者制定个性化临床治疗方案,缩短治疗时间,不留任何后遗症。
1、诊断技术:高频超声检查,准确诊断,避免误诊
2、物理治疗技术:红光光动治疗,体外辅助治疗,缩短治疗周期
3、药物治疗技术:三维生物排毒,清除病毒,避免复发
4、药物渗透技术:神经阻滞治疗,局部渗透给药,杜绝后遗症
温馨提示:患了带状疱疹要及时去正规医院治疗,特别是老年朋友更要注意,老年人、局部创伤后、系统红斑狼疮、淋巴瘤、白血病、艾滋病以及长期接受皮肤激素、放射治疗和免疫抑制剂的病人最易感染,且病程长,病情重,后遗神经痛更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