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fferzone 發表於 16-8-29 08:31 
你可以驗有冇癌症基因架
好似係近期先至話 可以驗到肺癌DNA
我見醫生冇提過 可能未普及 或者仲未可以推出
2016年04月14日 15:22 稿件来源:香港《大公報》

中文大學女學者于君獲頒“裘槎優秀科研者獎” 大公報記者劉家莉攝
香港新聞網4月14日電 據香港《大公報》報道,香港科研之路難行,要做一個成功女科學家相信更難,但中文大學兩位女學者趙慧君及於君“巾幗不讓鬚眉”,分別成功將DNA測序分析應用於癌症測試,以及針對脂肪肝及胃癌基因,獲頒2016-17年度“裘槎優秀醫學科研者獎”及“裘槎優秀科研者獎”。其中,趙慧君透過檢測血漿中基因有否異常,判斷人體內癌細胞,只需10cc血液便可在三至五日內,得知是否患上肝癌及鼻咽癌等十多種癌症。
中大醫學院助理院長(研究)兼化學病理學教授趙慧君是香港最出色女性科學家之一,她最為人熟悉的研究是透過DNA測序技術分析孕婦的血液樣本,安全及準確地檢測胎兒是否患有唐氏綜合症,開創產前無創性診斷的先河。她成功將DNA檢測科技應用在癌症檢測上,並且發展到可找出身體有癌症的所在位置,希望為醫生和病人提供一個指標,提早偵測到癌症。
抽血檢測三至五日可知
癌症是香港頭號殺手,但每種癌症都不一樣,難以用單一腫瘤標誌物來檢測患者體內癌症的位置,以往當患者出現癌症徵狀時,醫務人員為患者進行血液樣本測試後,還需進行放射檢驗,以確認身體哪一部分出現陰影來診斷癌症的位置,由於早期癌症患者症狀不明顯,到發現時癌細胞往往已經擴散,可能已錯過治療的黃金時機,但在新技術下,患者有望更快得知其癌症的情況,及早接受醫治。
趙慧君表示,新技術下,會先抽取病人10cc(毫升)血液,送往化驗室透過離心機分離抽取血漿,再進行大規模DNA測序,檢測病人體內有沒有癌症所導致的不正常DNA,整個過程大約需時三至五日。她指,這項血漿DNA組織圖譜科技,就像把血液樣本做一次電腦掃描,檢測到患者有沒有癌症所導致的不正常DNA,甚至能檢測到不正常DNA來自身體哪一部分。
趙慧君説,目前科技主要針對最常見癌症,例如肝癌、肺癌、鼻咽癌、直腸癌,以及驗查懷孕母親的胎兒,有待更多測試證實後,便可推出作臨牀使用,並希望未來會進一步覆蓋更多癌症。目前試劑費每次約為一萬元,她相信有關科技推出臨牀後,價格亦會大幅下降。她表示,獲得裘槎獎項後,將有六個月時間減少教學職務,可專心做研究工作,從血漿發掘還可診斷什麼疾病。
另一位得獎者、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教授于君,曾跟隨中大校長沈祖堯從事博士後研究。于君在結腸癌發現新的促癌和抑癌基因、結腸癌雙克隆起源和可用於結腸癌個體治療,以及生存相關的驅動突變基因。她亦率先發現結腸癌的無創診斷分子標誌物,這些發現對結腸癌的分子發病機制和早期診斷有了新的認識。
非酒精脂肪肝發病率逾27%
于君的最新研究,是針對了解非酒精脂肪肝的發病機制,希望透過系統的生物學方法,找出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演變中的關鍵致病分子和途徑,從而研究出預防和治療非酒精脂肪性肝病的方法。資料顯示,過去10年,非酒精脂肪性肝病之發病率急劇增長兩至四倍。在香港,非酒精脂肪肝的發病率超過27%。根據臨牀研究,正常肝臟在變成肝癌之前,會先演變成單純脂肪肝、脂肪性肝炎和肝硬化,而23%的單純脂肪肝病人可在三年內演變為脂肪性肝炎或肝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