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趣嗜好

跳至

首頁
1

尾頁
   0


大宅

積分: 4469


1#
發表於 19-5-8 23:45 |只看該作者
【轉載】

人定勝天非勝天
材德互補勝心田
正念歹念 心念意念
是心作佛 是心是佛

~~~~~~~~~~
※ 「人定勝天」。一向以來,這句話都被解釋為依靠人的意志、力量,可以戰勝「天意」。事實上,需知「天意」乃【因果】,是宇宙恒常之善惡果報真理,而自古以來,中國文化都強調天人合一,強調順天應人,人要順應自然,不要拂逆天意,最高的技巧叫「巧奪天工」,梁山好漢是「替天行道」,皇帝也只敢自稱「天子」,遇到災害則表示有「天譴」,皇帝也要下「罪己詔」。中國從無要戰勝天老爺的文化


大宅

積分: 4469


20#
發表於 19-5-10 00:55 |只看該作者
aathena 發表於 19-5-9 10:47
謝謝分享,要時間消化下

共勉


複式洋房

積分: 165


19#
發表於 19-5-9 10:47 |只看該作者
謝謝分享,要時間消化下


大宅

積分: 4469


18#
發表於 19-5-9 08:39 |只看該作者

回覆樓主:

※ 不過,古來沒有接觸善導大師法脈的學者,他們在解釋「諸佛如來是法界身,入一切眾生心想中」「是心作佛,是心是佛」等法語時,多從「自力」的角度去解釋,就無法顯露出彌陀主動、積極、平等、懷念眾生、憐憫眾生、救度眾生的悲心。畢竟【佛心相應】有因必有果、有緣才有份


大宅

積分: 4469


17#
發表於 19-5-9 08:38 |只看該作者

回覆樓主:

本帖最後由 aking 於 19-5-9 09:19 編輯

※ 趙子昂想馬變馬,那是「自力」,非常不容易。尤其若要以自己之力去想佛成佛,那必須想到自己的貪瞋癡煩惱以及無明惑業悉皆斷除才有可能,但如果是想「佛」,那是「他力」,就相對容易,因為佛主動先想念我們,來到我們的心,我們起心動念念佛、想佛、憶佛,就跟佛共振、共鳴,跟佛一體交融。因為這樣,所以才說「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1557364771928.JPEG


大宅

積分: 4469


16#
發表於 19-5-9 08:38 |只看該作者

回覆樓主:

本帖最後由 aking 於 19-5-9 09:19 編輯

既沒有時間,也沒有空間,超越有形,因此能夠遍入一切眾生的心想之中。因此,我們如果想佛的相好,想佛的慈悲,尤其是憶佛、念佛,稱念佛的名號,那佛的相好、佛的功德,就會在我們內心顯現,我們跟佛、佛跟我們就合而為一,一體不離,一方面佛心中有十方眾生,一方面有緣的十方眾生心中有佛,巳是心跟佛、佛跟心都結合在一起。久之,成就了一己之【自性三寶佛】


大宅

積分: 4469


15#
發表於 19-5-9 01:11 |只看該作者

回覆樓主:

# 應身(變化身),是諸佛為度化衆生,實行四攝法而權現世間的色身,如釋迦牟尼佛之肉身。並謂此法身不生不滅,無二無別

※ 我們的起心動念也會跟諸佛菩薩共振,因為十方諸佛證悟到了三身,自然能夠遍滿整個虛空法界,超越過去、現在、未來,所謂「豎窮三際,橫遍十方」。其實對佛而言是無所謂時間的,過去、現在、未來是就凡夫來講的。佛也沒有東、南、西、北、上、下這一些空間的范圍,就佛來講,是無所謂空間的。


大宅

積分: 4469


14#
發表於 19-5-9 01:07 |只看該作者

回覆樓主:

也就是「因、緣、果」三者連結之實相真理,也是課堂上講解 “神想觀” 之法義

注 : # 法身(自性身):部派佛教以戒定慧及解脫、解脫智見為「五分法身」。大乘佛教稱聲聞、獨覺所證為「解脫身」,而以佛凍所證最清淨法界、諸法實相、法性真如為法身

# 報身(受用身): 是諸佛所修功德感報之圓滿色身,一般來說,常居色界四禪天頂之色究竟天,為入初地以上菩薩現形說法


大宅

積分: 4469


13#
發表於 19-5-9 01:06 |只看該作者

回覆樓主:

※ 諸佛如來是法界身,入一切眾生心想中,諸佛如來所證的三身──法身、報身、應化身,都是一樣的。既然證悟到了三身,就能夠遍入一切眾生的心念當中。前面有講到,“心”的速度比磁波、光速更快,具有互相共鳴、共振的能量,所謂「同心共振」。心想什麼,那一種磁場就會散發出去。譬如我們心心念念某一個親人,為其操心掛懷,不知不覺就會跟對方有了共振,就會觸動對方,感動對方,這就是一種共振、共鳴,所謂「心靈感應」、越是近親、越有感應。因此,我們對任何人、事、物,都要盡量抱著【正面】的思維,我們內心為對方好,對方肯定也會為我們好,這個就是一種無形共振


大宅

積分: 4469


12#
發表於 19-5-9 01:04 |只看該作者

回覆樓主:

本帖最後由 aking 於 19-5-9 09:15 編輯

※ 譬如人死了之後,中陰身(神識)離開這個身體了,這是所謂 “意生身”,是意念、念頭,念識所成就、所生長的身體,這個叫做「中陰身」。所以中陰身雖沒有實質的身體,但是還是有 "身",還是有微細的、肉眼看不到的「四大」,其實就是一個念頭、業力、能量,生生不滅

※ 可是趙子昂有身體,也不是肉體死亡變成中陰身,也不是斷貪瞋癡超凡入聖的羅漢有神通,他怎麼能夠即身成馬,變為馬呢?那是靠他自己的力量,自己的功夫,日夜思維馬,到了出神入化,不知不覺時間到了就變成馬,這是靠他的「自力」,於瞬間成型,也與其妻的心念當下互動銜接所致
1557364558727.JPEG


大宅

積分: 4469


11#
發表於 19-5-9 00:43 |只看該作者

回覆樓主:

本帖最後由 aking 於 19-5-9 09:14 編輯

千如法界之中又每一如法界含攝有「三世間」,因此成為三千世間,或名三千諸法,是一切法的總稱)

※ 世間上速度最快的,不是電力、不是磁波、不是光速。是【心】,「心念最快速,心的磁場也最有力」。我們想到哪裡,心就到了那裡,譬如北極雖在地球的另一個邊,可是只要我們想到北極,我們的心就立刻到那裡,甚至有些景象就會出現。不過,雖然想到北極,但並不是身體就在當地,依然是凡夫這個身體,這個形狀、相貌,那是因為我們被身體束縛住,被自身的「業力」束縛住。假設我們沒有這個身體,甚至沒有那個業力,我們想到哪裡,立刻就能到哪裡、想什麼,就會立刻變現什麼
1557364491547.JPEG


大宅

積分: 4469


10#
發表於 19-5-9 00:34 |只看該作者

回覆樓主:

※ 「三界唯心現」。山河大地、日月星辰,還有人類與動物、植物、礦物,都是衆生的心念所顯現的。人的心念看似是很微弱而且是無形的,但起心動念的善與惡、好與壞、苦與樂的三界都是由這一點看似微弱之心所顯現的,正是真如宗「一念三千」之義 (一念三千指日常生活中在一念之間,化起三千諸法,同時具足,此為天台宗的觀心法門。一念者,一心也,即謂起心動念之間。三千者,即是十方法界,此十法界中的每一法界又攝具其他法界,故成為百法界,而百法界中每一界各具十如,而成千如法界。


大宅

積分: 4469


9#
發表於 19-5-9 00:31 |只看該作者

回覆樓主:

趙子昂就奇怪了,明明自己睡在床鋪上,怎麼會是馬睡在床鋪上呢?

※ 這時候,他佛緣來了,逕自請教佛法大德,法師跟他開示說,所謂 「三界唯心所現」,一切萬物都來自於我們眾生共同的「業力」: 心想什麼,久而久之形成業力,就會顯現什麼。因為他常想馬,模擬馬的心境以及形狀,到了入神、到了極點,不知不覺身體就變為馬。趙子昂他這一聽領悟了,他想到畫馬、想馬,結果變成了馬,那如果來畫佛菩薩的像,想佛菩薩,豈不將來就成為佛菩薩?此後趙子昂就改變畫風,不畫馬也不畫其他動物,就專畫佛菩薩的像。這正印證佛法説的「唯心所現,唯識所變」


大宅

積分: 4469


8#
發表於 19-5-9 00:25 |只看該作者

回覆樓主:

本帖最後由 aking 於 19-5-9 08:55 編輯

他費煞思量,不斷用【心】去想象、思維,日也想,夜也想,吃飯也想,做事情也想,乃至睡覺做夢也在想,想得幾乎入神。有一天中午用餐後,他睡在他的床鋪上想象四腳朝天的馬,也依自己身體的姿勢、手腳的形狀來比擬馬的形狀,不久疲累了,不知不覺就睡著了

※ 這時候,他太太正好也想進入房間休息,一開房門,赫然發現床鋪上不是他的丈夫趙子昂,而是一只四腳朝天的馬,當下嚇得一聲大叫,立刻倒退,結果碰到門檻暈倒在地。變馬的趙子昂被這一聲驚醒了,看到太太暈倒在地,立即將她喚醒,並問明原因?她的太太就說床鋪上不是他,而是一只馬。
1557363329056.JPEG


大宅

積分: 4469


7#
發表於 19-5-9 00:17 |只看該作者

回覆樓主:

本帖最後由 aking 於 19-5-9 08:54 編輯

※ 藉宋末元初的時代的文人才子趙子昂(即趙孟頫)變馬的典故,進一步闡釋【心念】的定義,解構【唯心所現、唯識所變】之玄妙「緣與念、因與果」關係,藉以勸化世人,應仗「正心」「克己」而爲,摒棄「妄心、妄念」,才可獲無量正能量加持,運轉乾坤

※ 趙子昂當時是一個文學家、博學者,又是一個畫家,他喜歡畫馬,對馬特別鐘情。他畫了好多種馬,之後他要畫一幅一百零八只的馬,好不容易已經畫了一百零七只,最後的一只,這一只馬的形狀是四腳要朝天的形狀。因為馬的種種形狀都已經畫出來了,只剩下四腳朝天的馬還沒畫過。
1557363253593.JPEG


大宅

積分: 4469


6#
發表於 19-5-9 00:14 |只看該作者

回覆樓主:

本帖最後由 aking 於 19-5-9 08:54 編輯

     
※ 而品德之說,更道出了現今社會外華內腐的問題,以往的社會注重品德,而現今卻只重視成績及能力,學童在學校、家庭、媒體的渲染下養成有學識卻無道德。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古人說:「三歲看大,五歲看老。」小孩的品性從小就要教導,若只顧著教導許多的知識卻忽略品德教育,那將來受害的不只是孩子,父母旁人也將受其所害。因此,必須「以身作則」,畢竟「言傳不及身教」
1557363295194.JPEG


大宅

積分: 4469


5#
發表於 19-5-9 00:10 |只看該作者

回覆樓主:

※ 「人定勝天」並不是靠人的力量去改變天地萬物,戰勝各種環境,而應該是順應這個天地和環境,從中去尋找出相依相存的生存方式。只是,人們依靠科技及機械的力量,相信透過人類的力量足以改變這個世界,讓天地依照人類的意思去運行。當自然界反撲造成各種重大傷亡時,正是【共業】的展示,人類才會短暫的醒悟自己的力量是多麼的渺小,但當事過境遷後,這一點點的醒悟又被傲慢自大所蒙蔽而不斷行惡,妄顧天理,最終導致自毀自滅
     


大宅

積分: 4469


4#
發表於 19-5-9 00:07 |只看該作者

回覆樓主:

意思是相貌雖犯惡,但心地端正、肯積陰功,就有可能反禍為福,即勸人不要太認命,人的善心和努力有時更為重要。史學家劉祁說:「人定亦能勝天,天定亦能勝人」,意思是「人」與「天」是相輔相成,密不可分的。其實這些都只是鼓勵人不要因命運崎嶇而放棄努力的「因果相續」意思


大宅

積分: 4469


3#
發表於 19-5-8 23:53 |只看該作者

回覆樓主:

※ 「人定勝天」一語,源出南宋詞人劉過的《襄陽歌》:「人定兮勝天,半壁久無胡日月」。其中的「兮」字為語氣詞,而「人定」是一個詞是「人定兮勝天」,非「人兮定勝天」,那麼「定」就不是「一定能夠」的意思了,不是「人一定」能勝天,而是「人定」才能勝天。「人定」是「人謀」的意思,是指在一定條件下,人謀的因素比天命還重要,「勝」是「比某樣東西更為重要」而不是要戰勝之意。馮夢龍的《喻世明言》講相與命的關係,說:「卻又犯著惡相的,卻因心地端正,肯積陰功,反禍為福。此是人定勝天,非相法之不靈也。」


大宅

積分: 4469


2#
發表於 19-5-8 23:47 |只看該作者

回覆樓主:

本帖最後由 aking 於 19-5-9 08:51 編輯

※ 其實,「人定勝天」,是指可以透過敦厚自己的德行、修心養性、行善積德,讓一己「福慧雙修」來改善逆境或命運,開創自己可掌控的理想人生。知識不斷地累積與發展,使人的能力不斷提升,但如果沒有相應的品德同步增長,則「能力」將反而變成禍害。有這樣比喻:  

# 有能力,有品德,是上品
# 無能力,有品德,是中品
# 無能力,無品德,是廢品
# 有能力,無品德,是毒品

※ 古來聖賢早就這樣教導我們,「品德」才是主人,「能力」是僕人,僕人是聽命於主人的。亦即能力的運用,時時處處都得以「德」為依歸,否則,就如同主人不在家,僕人擅自決定事情,家裡就會大亂了
1557363078766.JPEG

首頁
1

尾頁

跳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