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政擂台

跳至

首頁
12345...46

尾頁
   58


伯爵府

積分: 17964


1#
發表於 19-12-21 23:54 |只看該作者
妍之有理/16萬現金券,只是個開始http://www.takungpao.com.hk/news/232109/2019/1220/393235.html


三年前,大家都在問:什麼人會在天水圍公屋單位藏着53萬現金?百幾粒「偉哥」?答案好簡單,無論是錢還是藥,這樣的數量,一定不是自用。

那是2016年旺角暴動後,警方在天水圍拘捕潛逃的暴亂首領黃台仰,並在那個公屋單位搜出53萬港元現金、電磁炮、伸縮警棍、V煞面具、大麻,及過百粒「偉哥」壯陽藥。看到這些東西,大家恍然大悟,什麼「魚蛋革命」?你以為真是為幾個魚蛋檔而起的義?傻仔才會相信。沒有利誘、沒有免費物資、沒有藥物影響,好端端生於盛世的年輕人,會無端端襲擊警察把天堂變成亂世?

同理,今天大家又要問:什麼人會買16萬超市現金券?什麼人會藏着13萬現金?然後再會買一大堆弓箭頭盔雷射筆?答案好簡單,無論現金券還是物資,這樣的數量,一定不是自用。

昨天,警方搗破一洗黑錢集團並拘捕四人,凍結了一個網上眾籌平台「星火同盟」約7000萬港元,並找到一大堆懷疑支援暴動的證據,如上述買16萬超市現金券的收據。

由六月開始的每一場暴動,大家都已聽過好多遍,說參與暴動的人,可以有任取任用的八達通、超市現金券、麥當勞現金券……不少人拍到照片,一整箱八達通放在港鐵站任取;也有人拍得視頻,滿地擺滿各式現金券作暴動「酬勞」。但反駁的人說:那是有心人的主動捐獻,那是支持者送給年輕人的物資,他們不斷強調:我們沒大台。沒大台,不代表沒後台。但一張照片、一段視頻,作不了準,成不了罪,大家心知肚明,卻苦無揭破證據,直至昨天,那一紙收據,16萬超市現金券,罪惡的線頭終於露出來了,後台的狐狸尾巴也被發現了。

早就說過,眾籌是最好的洗黑錢途徑,隨便開一個平台就有7000萬,那到底是平台還是後台?你懂的。黑社會洗黑錢的目的是把黑錢漂白,那麼,玩政治洗黑錢的目的,就是要轉移視線、掩飾財路,讓大台、後台成為與暴動連不上線的黑手。

幸好,香港警隊有一班精銳幹探一直在默默耕耘、抽絲剝繭,把罪惡的幕後主腦順藤摸瓜,逐個揪出。今次這7000萬眾籌基金是個突破,也是個開始,我相信,人在做,天在看,幹探也在追,做壞事,一定會被發現;作惡者,一定會受嚴懲。


點評

gorky    發表於 21-5-3 21:06
hungng    發表於 20-4-8 20:35


伯爵府

積分: 17964


910#
發表於 22-1-24 01:13 |只看該作者
【K2搜尋|第二季】EP14:揭美國統治者七宗罪 種族滅絕印第安人真相曝光

https://youtu.be/jEcGLc_BEtc





伯爵府

積分: 17964


909#
發表於 22-1-24 01:10 |只看該作者
看着大船撞冰山……(2022年1月23日)

http://www.takungpao.com.hk/news/232109/2022/0123/679911.html

朋友對今日香港的防疫狀況形容得很貼切:
「我們一起看着大船撞冰山,看着全船人努力把船修好,然後看着大船再撞冰山,再修好,又再撞冰山……於是大家不禁問:到底有沒有人在開船?」

是的,香港人已經由好火,到好灰,到再火,然後再灰。

病毒是不會看鐘的,也不懂政治,更不會給誰面子,它們只懂遵從叢林法則,快狠準地四處傳播。對付它們,只能研究病毒路徑,然後拚命跑在它前頭,而不是氣急敗壞地叫它畀畀面、等一等,永遠跟在它後面食塵。

所以,今天由葵涌邨引起的疫情大爆發,其實是早料到的。

回頭看看本月14日特首及一眾高官主持的記者招待會,當時衞生署署長林文健總結出近日疫情的幾個要點:

一,三成確診個案沒徵狀;

二,八成高感染力;

三,有些個案找到時是沒源頭,尋得源頭已是傳播鏈的第三代;

四,單日確診者已出現兩宗大廈垂直傳播,可見傳播力很強……

面對如此疫情,衞生署署長說,要扭轉局面,只要全民齊心協力,多使用「安心出行」,盡快接種疫苗,必定能闖過難關。

這種抗疫態度,如同看見冰山在前,卻無動於衷,結果,今日撞山,自是無可避免,也是意料中事。

葵涌邨逸葵樓出現超級傳播,當局最初只要求全幢大樓居民強檢,有趣是,檢測完報告未出,大家已經可以自由活動,於是,有人去買菜,有人去上班,甚至有人乘機逃亡。

拖了一天,政府才覺事態嚴重,宣布全幢大廈居民要禁足五天圍封強檢。足足遲了一天,病毒也隨外出居民在全港走了無從追蹤的一圈。這冰山,是撞到正了,奇怪是,沒人覺得是自己責任。

政府顧問專家袁國勇說,當局無力即晚安排全幢居家隔離。要圍封一幢大廈,大約動用百多人,香港18萬公務員、9000多億財政儲備,養兵千日,要用的時候卻愛莫能助,難怪新任醫療衞生界立法會議員林哲玄醫生都狠批:「一晚動員百多人圍封都做不到,實在令人失望……為什麼16個(確診者)不圍封,20個就圍封?若是19個封唔封呢?真難用常理來理解。」

過去不少大廈,出現一、兩個個案都圍封,今天逸葵樓有十多個染疫個案大家仍可自出自入,原來,我們連最基本的抗疫標準都沒有,還說什麼快狠準?說什麼滴水不漏?

每次圍封,總有記者拍得市民拖篋逃離大廈,這次葵涌邨也有住客從後門逃走。病毒面前,不能仁慈。為什麼政府不鄭重宣布:逃逸者會被刑事起訴,收留者亦罪行相同?

已不知是第幾次撞冰山了,疫海航行沒舵手?老百姓只好自求多福了。


伯爵府

積分: 17964


908#
發表於 22-1-24 01:08 |只看該作者
誰是特首?(2022年1月21日)

https://www.speakout.hk/%E6%9C%89%E8%81%B2%E5%B0%88%E6%AC%84/79909/-%E7%9F%AD%E7%89%87-%E5%B1%88%E7%A9%8E%E5%A6%8D%E5%9C%A8%E7%B7%9A-EP8-%E8%AA%B0%E6%98%AF%E7%89%B9%E9%A6%96-

特首戰鼓響了,又到了五年一度的「估領袖」時間。

各種評論、猜測、預言、分析、甚至揭秘、陰謀、內幕消息,四處散播,誰是陪跑?誰有祝福?誰要打倒誰?誰背後代表什麼力量?誰才是最後真命天子?……大家都以自己立場喜好各自相信自己想相信的。

與其在手機廣傳各類陰謀論,我覺得,大家不如好好思考一下,今天的香港,到底需要一場什麼樣的特首選舉?

由2012反國教,到2014佔中,2016旺角暴亂,再激化成2019黑暴,數一數,香港已被政治折騰了足足十年,十年,可以建很多屋,可以築一個城,太空人都來回太空幾次了,而我們,卻沉淪在一場又一場政治鬥爭中,社會原地踏步,甚至已在倒退。

香港人分成黃藍兩種顏色,人才庫內,忽然少了一半可用之人,只要過不了「愛國者」那關,就無緣問鼎特區管治階層,即是說,阿爺可信可用的香港人,只剩一半。

然後,在人丁單薄的人才庫中,再來一場特首選舉,那原本凋零的一半人才庫再要分成兩份、三份,甚至更多,想像一下,勝出那個,能剩多少人才可用?

選舉是名詞,它的動詞叫打選戰,是一場戰爭,要打的,中間免不了傷亡,至少肯定傷感情。

傷的,不單是不同候選人團隊的感情,還有不同候選人支持者的感情。本來大家一起走過患難,成為同一種理念同一種顏色的政治倖存者,卻因爲一場選戰,令同陣營的人又來一次慘痛撕裂。

有人說,君子之爭嘛,大家可以不抹黑不挖疤,選完再携手建港。

你認為,可以嗎?

你不抹黑對手,你的粉絲會,蠢蠢欲動的反對派打手會,有心挑事的黃媒會,結果,君子做不成,樑子卻結下了。

結怨後,癒合路漫長,起碼,輸的陣營肯定不會成為贏那個特首的治港班子,藍營內再生嫌隙,新任特首路更難行。

今日的香港,需要休養生息,我們被政治折騰了十年,已沒有彈藥再虛耗。

西方式民主選舉已經愈來愈顯露敗象,我們不是應該有制度自信嗎?為什麼還跟風玩西方那套沒落的遊戲?既然大家都是愛國愛港者,何不好好協商一個特首出來治天下,為什麽要同陣營的人打生打死之後傷痕纍纍然後老死不相往來?

黑暴打爛了的城市和人心再遇上漫長的瘟疫,香港人無論在經濟民生還是精神肉體都進入了冰河時期,老百姓已厭倦了虛偽的選舉遊戲,誰是特首?不如你給我們挑一個,免卻一輪惡鬥,然後好好開展任重道遠的民生工程。


伯爵府

積分: 17964


907#
發表於 22-1-24 01:05 |只看該作者
野豬。倉鼠。大白鯊(2022年1月20日)

https://www.tkww.hk/epaper/view/newsDetail/mobile/1483860754770825216.html

由野豬咬人,到倉鼠播疫,香港人又忽然分裂成兩種態度。

早前有野豬走入市區咬傷人,事後漁護署一共人道毀滅了38頭擾民的野豬,同一時間立即有個「野豬關注組」走出來開記者招待會譴責漁護署,說當局以麵包誘捕野豬非常卑鄙。

我們這才發現,香港的結社自由認真百花齊放,連野豬都有人為牠們搞個關注組去適時發聲。

然後是銅鑼灣一寵物店共11隻倉鼠被驗出有新冠病毒,為免鼠傳人產生新的病毒突變,於是同批次逾2000隻由荷蘭入口的倉鼠及其他小動物,漁護署決定即時毀滅。

於是,忽然又出現一個「倉鼠關注組」,儼如倉鼠發言人一樣在各大小媒體為牠們鳴不平。

這天,剛剛聽到電台訪問這個「倉鼠關注組」負責人,她娓娓細說倉鼠的命也是命,不要因為牠細小,就蔑視牠們的生存權。如果發現倉鼠身體有異樣,大家應該帶牠去做身體檢查、吃藥、治療,倉鼠感冒不一定是得了新冠……即使牠細小,牠都是一條生命,我們要愛護,不要只想到撲殺……

說的都對,愛惜生命,是普世價值,然而,在那個關注組負責人不斷訴說倉鼠生命有多可貴的時候,我腦海忽然冒出幾個2019年的畫面:深水埗被群毆到頭破血流的的士司機、被人用坑渠蓋兜頭拍昏的清路障路人,在馬鞍山被不同政見者放火「監生」燒至重傷的李伯,放工在警署門口被暴徒狂斬廿多刀的休班警員……

為什麼2019年這些事件發生時、這些遇襲畫面出現時,社會完全沒有今日那種愛惜生命、倉鼠的命也是命的慈愛聲音?為什麼沒有人立刻走出來組個「暴亂受害者關注組」為這些無辜者發聲?

我認同珍惜生命,但為什麼大家對一頭野豬一隻倉鼠都可以動惻隱,但對同種的人類卻覺得死有餘辜甚至罪該萬死?

愛心要有,但氾濫得過火的愛心就要小心。那天我聽「野豬關注組」幹事黃豪賢在記者會上這樣說:「野豬的性格不會隨着時間改變而有變化,正如你見到林鄭好衰,佢唔會幾年之後就變好……」

野豬又關林鄭什麼事呢?為什麼野豬都可以扯上政治?然後再看看記者會另一發言人原來來自「環保觸覺」,這組織的總幹事譚凱邦因觸犯國安法正被拘留,這樣的關注組,你認為真的只是關注野豬那麼簡單嗎?還是一些化整為零的散兵游勇,潛伏在各領域等待機會再次發難?

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先生昨天在臉書寫上這樣的帖文:「水面平靜……大白鯊大鱷魚都在水底。」環保和動物權益隨時是神不知鬼不覺的大白鯊,靜悄悄讓一班愛心滿滿的市民走到政府的對立面。


伯爵府

積分: 17964


906#
發表於 22-1-24 01:03 |只看該作者
15歲之後,他只得一隻手(2022年1月17日)


https://www.speakout.hk/%E6%B8%AF%E4%BA%BA%E5%8D%9A%E8%A9%95/79783/-%E7%8D%A8%E5%AE%B6%E6%96%87%E7%AB%A0-15%E6%AD%B2%E4%B9%8B%E5%BE%8C-%E4%BB%96%E5%8F%AA%E5%BE%97%E4%B8%80%E9%9A%BB%E6%89%8B

他是一位單手攝影師,每次朋友聚會,總見到他拿著照相機四處替人拍照。右手對焦,左手以義肢做腳架,無論拍照片還是視頻都難不到他。

認識他,就是因為他失去的一隻手。

十年前,我寫了一本書,叫《火樹飛花》,書中記錄了10個六七少年犯的故事。1967年,香港發生反英抗暴事件,好多年輕愛國者為反抗英殖暴政,走上街頭,這位單手攝影師就是其中一員,他叫吳伯富,1967年10月前,他仍有兩隻手。

1967年5月開始的風暴,主要因為勞資糾紛,英殖年代工人長期被不人道對待,藉著一次工潮,民怨大爆發,罷工罷課罷市,甚至暴力升級至滿街真假炸彈。

吳伯富當年就讀愛國學校,單純地因為愛國家、愛人民、反抗殖民者統治,便跟大隊走上街頭,抗議、集會,他說:「那時候的我,完全沒有政治動機。」

才15歲,哪會有什麼政治計算?貧富不均,卻是他貼地的親身感受。父親是西環碼頭搬運工,一家六口擠在西營盤的八層舊樓,生活足襟見肘。

10月一個早上,吳伯富剛睡醒,忽然聽到有人在梯間大叫:「快走,天台懷疑有爆炸品!」

吳伯富住的大廈樓下是交通銀行,風暴這幾個月,英政府經常藉詞搜炸彈,掃蕩了很多左派機構,包括工會、學校、銀行、公版社……於是,吳伯富心想,一定是有人插贓嫁禍,放個假炸彈,讓警方可借故搜交通銀行、拘捕愛國員工。

於是,人人往下逃,他就往上跑。在天台,果然看到雞皮紙包著一個小盒,露出兩條電線。

「我一心以為是假炸彈,想也不想便一手扯斷電線……接著,眼鏡飛脫,耳朵長鳴,朦朧中左手只剩血肉。」

定下神來,已嚇到痛感都沒有了,本能地衝了回家,15歲的孩子,只懂跑進廁所天真地用廁紙纏著血肉模糊的手,等嫲嫲回來。

買菜回來的嫲嫲被嚇個半死,吳伯富意識開始迷糊,只聽到嫲嫲在哭、警察在叫、救護車在鳴,沒多久,昏迷了。

再醒來,已身在瑪麗醫院羈留病房,包著紗布的手,少了大大截,手腕以下都沒有了。

出院的時候,吳伯富的左手是一支被削成箭嘴的尖形,明顯是刻意把骨鋸成這樣,傷口處理不當,還經常發炎,一碰就痛入心肺,那種痛,讓他咬牙切齒深信,警察與醫生都是一伙的。

離開醫院,迎接他的是牢獄,15歲的吳伯富在高等法院被定罪,罪名是:「在有爆炸品地方出現」,今天的一句叙述,原來在1967年,竟是個被判監一年的罪名。

獄中,吳伯富想:「自怨自艾不是辦法,比起那些失去生命的愛國者,我的損失微不足道。」從此,他苦練右手,今日他除了能拍照,還炒得一手好菜。

我認識吳伯富時,他已經62歲,苦難的一生,說出來都是正能量。他不抱怨,也不後悔,臉上總掛著笑容,他說,為革命犧牲是光榮的。

他本來憎恨警察,因為當年「左仔」與皇家警察是勢不兩立。但2019年黑暴,他舉著牌走出來撐警,他的初心,跟當年一樣,只想守護這片土地。

今年他72了,早陣子,我們匆匆相聚,紀念相識十年。前幾天,突然收到他離世的消息,又一個愛國者被蓋棺。

吳伯富只是尋常百姓,他的犧牲,沒人知道,也沒人記得,他們都是平凡英雄,歷史應該為這些愛國者留一個位置。


伯爵府

積分: 17964


905#
發表於 22-1-24 00:59 |只看該作者
得啖笑的真相(2022年1月20日)

https://hd.stheadline.com/news/columns/398/20220120/967712/%E5%B0%88%E6%AC%84-%E4%BA%BA%E7%94%9F%E9%A6%AC%E6%8B%89%E6%9D%BE-%E5%BE%97%E5%95%96%E7%AC%91%E7%9A%84%E7%9C%9F%E7%9B%B8-%E5%B1%88%E7%A9%8E%E5%A6%8D

我常想,如果不幸遇事要去警局認人,而要辨認那個又是印巴人,我一定「死梗」,在我印象中,除非有特別的髮型、突出的特徵,否則,他們的相貌,看來總是一樣。

正如外國人不會分辨中國人、日本人、韓國人,甚至越南人,在老外眼中,東方人都是差不多模樣的。於是,就出現了一個貽笑大方的張冠李戴事件。

昨天旺角暴亂主事者梁天琦刑滿出獄,國際知名媒體英國廣播公司(BBC)作了大篇幅報道,標題及內容講的是梁天琦,但開版大照片卻是民建聯新任立法會議員梁熙。

真箇是,有鬍鬚就係「老竇」,戴眼鏡就係天琦。

梁熙和梁天琦有兩個共通點:同是戴眼鏡,英文名都是「Edward Leung」。名字一樣,又是四眼青年,普通老外搞錯,情有可原。但BBC作為老牌媒體,連這麼簡單的fact check都不做,一邊在歌頌梁天琦是香港本土派先鋒,一邊連他是誰都未搞清楚,一張照片,暴露了西方媒體對香港情況的不熟悉,既然不認識,何來權威去點評?

從前媒體沒那麼多,資訊也沒今天透明,好多事情,報紙電視電台說的,老百姓就信,尤其有地位的國際媒體,信它,是因為相信他們有嚴謹的查證機制。

佔中到黑暴,我們目睹傳媒神話破滅,如果我們不是當事人,看了BBC、CNN,也會跟其他人一樣認為香港已經沒了人權民主自由。

早前看過一輯揭發BBC如何抹黑新疆的報道,BBC記者先用搖晃的「低炒」鏡頭,拍出一種窺秘的詭異,然後在一間工廠門外神神秘秘走動,說那就是強迫勞動的血汗工廠,引來保安員吆喝阻止。

BBC那段報道,讓人覺得保安員在驅趕記者掩藏機密,但揭發造假的影片卻聽到保安員吆喝那句話,原來是:「喂喂喂,你不能這樣進去,你要戴口罩……」

真相,有時就是這樣得啖笑,正如港獨梁天琦變愛國梁熙的笑話,其實,可能一直存在、一直發生,只因不是發生在我們身上,才無從知悉。


伯爵府

積分: 17964


904#
發表於 22-1-17 00:16 |只看該作者
【K2搜尋 | 第二季】

EP11: 鄰居阿媽扮情人真欺凌 網上留言害死美少女?

https://youtu.be/TOtDH7Lgpfs






EP12: 國防專家有「神秘任務」? 拼盡最後一口氣守護國家

https://youtu.be/0ldPGl24vqM






EP13: 抗戰元帥與日本孤女有段故? 40年後重逢譜佳話

https://youtu.be/mZn2SQMtjWM








伯爵府

積分: 17964


903#
發表於 22-1-17 00:08 |只看該作者
【K2搜尋 | 第二季】

EP6: 三父女守護中國領土有幾盡? 牽牛放牧抗衡印度軍隊

https://youtu.be/Lgiy3ISgzFs






EP7: 美軍收錯風炸平民 一家十口無辜枉死

https://youtu.be/MMyMEAPZqEU






EP8: 抗美援朝第一號志願兵是毛岸英? 毛澤東: 不派自己兒子算什麼領導?

https://youtu.be/DisG24Kb5JY






EP9: 警察談判專家大揭祕 靠把口救人好Talk得?

https://youtu.be/RPO4V-g62ZY






EP10: 洋棄嬰亂世被收養 做中國人守護新疆

https://youtu.be/zgGVgzzFFhk











伯爵府

積分: 17964


902#
發表於 22-1-16 23:56 |只看該作者
【K2搜尋 | 第二季】


EP1 : 殖民掠奪黑歷史曝光 英女王皇冠巨鑽竟是賊贓?

https://youtu.be/_bQ6eB-4m0A





EP2 : 萌兔揭絕密毒氣侵華陰謀? 日本罪惡島地圖上被消失?

https://youtu.be/idDX8AUUjFY





EP3 : 一個謊言威力有幾大? 教師法國街頭慘被斬頭!

https://youtu.be/kn4fcOIrXOk





EP4 : 鄭捷台北捷運隨機殺人 攬炒博死刑竟有樣學樣?

https://youtu.be/f6XI_5sVyeY





EP5 : 投奔「伊斯蘭國」覓真愛? 英「聖戰新娘」下場慘淡

https://youtu.be/1ImGi-m4Awk








伯爵府

積分: 17964


901#
發表於 22-1-16 23:40 |只看該作者
人物訪談:屈穎妍。。。。我想講好中國故事(2022年1月15日)

http://www.takungpao.com.hk/news/232109/2022/0115/677339.html



 1989年,一個剛大學畢業的香港女孩,誤打誤撞當上了記者,卻沒想到在傳媒行業一待就是20多年,成了業界知名資深人士,「屈穎妍」三個字,成為時事評論界頗具影響力的品牌。她的寫作靈感來源是什麼?如何在高產的同時保持高質?香港社會恢復平靜後,政治議題少了,還有什麼內容可寫?

  資深傳媒人屈穎妍早前在大公文匯全媒體新聞中心節目上,與特邀嘉賓主持周振基教授對談,講述她的精彩「傳媒人生」。\記者 蘆 葦



傳媒人魄力


不怕蝕底 跑出新聞


  屈穎妍不是讀新聞出身。從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畢業後,她就像所有剛走出象牙塔的年輕人一樣,為了搵工四處奔走。大概是天性活潑好動,她的想法很簡單,只想找一份「不坐寫字樓、不沉悶的工作」。就這樣,她成為了一名記者。


  雖沒接受過系統的新聞學習,但「什麼都不懂」,意味着「什麼都可以嘗試」。在上世紀90年代,內地發展仍與香港有一大截差距,很多記者不願北上出差。這種時候,屈穎妍總是第一個舉手報名。她說,那時是「貪新鮮」;但現在回想,更慶幸當時自己不懂計較太多,「年輕人剛開始工作,第一件事就是不要怕『蝕底』。天道酬勤,走多兩步,勤力少少,一定會收穫更多」。


  憑藉一股不怕吃虧的衝勁,屈穎妍總能在例行公事的採訪之外,發掘更多內容。她曾被派到台北專訪馬英九,預定要寫8000字的封面故事,採訪時間卻只得半個鐘頭,這怎麼寫得出來?屈穎妍了解到馬英九有晨跑習慣後,靈機一動,大膽向馬英九要求第二天跟拍他晨跑的照片。結果連續幾天,兩人一邊跑一邊聊,反而聊出了整個訪問的大部分內容,可謂是結結實實地「跑出了新聞」。



寫作經驗


不停思考 記錄靈感


  如今,屈穎妍雖不在一線到處跑新聞了,但身兼多份報章的專欄作家,日程依然相當繁忙。除每周要交八篇稿,還要拍一集YouTube節目。怎樣搜尋題材?如何在高產的同時保持高質?她也大方分享了自己的秘訣。


  「我看到或聽到很多事物,腦袋常常會『叮』一聲,覺得這個角度可以寫一篇文章。」屈穎妍笑言自己有「腦細胞過度活躍症」,就算在家煮飯洗衫,大腦都在瘋狂轉動,思考某一單新聞可以用什麼角度去寫。


  至於題材搜集方面,屈穎妍說,除了多看香港、內地或者外國的報紙雜誌,和朋友聊天也是發掘靈感的最佳來源。認識不同朋友,題材的來源會更廣,寫出來的文章也更貼地。最重要的是,有想法之後,要立刻放下手中的事情記錄下來,不能讓閃現的靈感白白溜走。



成長體會


客觀分析 拒絕盲從


  屈穎妍寫作,擅長見微知著,筆觸更是尖銳,難免予人「女強人」印象。其實生活上的柴米油鹽,孩子的培養教育,她談起來也頭頭是道。家有三女兒,她拒做「怪獸家長」,堅決不讓孩子被各種各樣的補習班淹沒,只希望她們能守住「不隨波逐流、不人云亦云」的價值觀。


  親眼見證香港十幾年來、尤其是近幾年的變化,讓屈穎妍愈來愈感受到,對事物有自己的想法和見解是多麼重要。「不要別人做你就做,而是你需要做才做。」2019年黑暴爆發後,屈穎妍無懼「黃絲」起底騷擾,寫下海量文章,勇敢支持警察;她的女兒們也不會像許多青少年一樣,被政治狂熱衝昏頭腦,而是能夠客觀看問題,對社會事件有自己的分析。



過來人希望


傳媒求真 保公信力


  黑暴期間,不實流言滿天飛,許多不諳世事的學生真假難辨,甚至被煽動犯法,斷送大好前途。即使現時社會恢復平靜,要重建傳媒公信力,相信仍有很長的路要走。屈穎妍形容,現在的傳媒行業發展陷入低潮期,見過太多假新聞或偏頗報道,令大眾對整個新聞行業的信任度都降低了。


  互聯網時代,追求時效性成為傳媒行業無可避免的發展趨勢。屈穎妍卻希望,傳統媒體的fact check機制能獲得保留,媒體在求快的同時也要求真,「尤其是香港經歷了這麼多,我希望fact check的風氣可以回來」。



介紹自己的國家


筆寫江山 大有可為


  香港經歷了艱難的幾年,現時社會總算恢復平靜,「黃藍」極端對立、社會嚴重撕裂不再。常以政治熱點為題材的屈穎妍,也被朋友調侃過在反中亂港分子被逐出體制外之後,「你還有什麼東西寫?」她笑言,自己其實也不止會寫政治:「未來我對自己最大的期望,是講好中國故事。」


  長期以來,許多香港同胞對內地的認識相當淺,印象甚至還停留在改革開放前,亟待有人將國家最真實的樣貌展現給他們。在屈穎妍眼中,其實國家的每一座山川,每一條河流,都值得寫一寫。只要捉準每個地方的特點,就可以用比較軟性的方法,介紹自己的國家。


  「我上次去寧夏,發現賀蘭山下有露營看星星的活動。年輕人一定感興趣,為何我們不用這些做賣點呢?」中華文化綿延5000年,960萬平方公里的廣袤大地上,有太多太多可發掘記述的人和事。屈穎妍說,自己擅長的就是講故事,她也希望能用自己的筆,把中國故事寫得深入人心。



伯爵府

積分: 17964


900#
發表於 22-1-16 23:34 |只看該作者
罪犯的私隱(2022年1月16日)

http://www.takungpao.com.hk/news/232109/2022/0116/677606.html

  恕我孤陋寡聞,從來,只見法庭上有罪案受害人是以A小姐、B先生之類的代號來隱藏身份,避免因媒體報道對受害者造成二次傷害,卻很少看到,原來犯罪的被告,身份都可以被保密。


  這天,看到香港保護兒童會屬下幼童留宿院所「童樂居」虐兒事件在九龍城裁判法院提堂,4名院所女職員各被控1項對所看管兒童或少年人襲擊罪,因案件押後再審,4人暫獲保釋。報載,這4人分別是:C.H.Y.、C.K.Y.、L.H.Y.及C.W.H.。


  有冇搞錯?


  通常我們在法庭審判時看到被隱去名字的ABCDE,多是涉及非禮案、強姦案,為保事主清譽,受害人都會以代號來代替實名。又或者,如果案件的被告名字被公開,會讓人聯想到受害人身份,舉例,父親性侵女兒,那被告父親的身份一暴露,受害女兒的身份就會呼之欲出,如此情況下,法庭才會讓被告姑隱其名。


  然而,這4個「童樂居」的施虐者憑什麼可以受到聲譽上的保護?按此案情節,至今涉事孩子已增至26人,有91次不同時段的施虐,老實說,根本不會猜到受害人是誰?那麼,隱藏被告姓名的理據何在?


  我在想,會否因為入住「童樂居」的孩子身份特殊,譬如都是孤兒、棄嬰、或者來自家庭問題,才會隱藏身份?那給受虐孩子冠以ABCD名字便可,保護兒童我認同,但保護罪犯,到底是基於什麼原則?就算是辯方申請,為什麼律政司及法庭不拒絕這要求?


  如果被告是未成年罪犯,法庭為他/她隱藏身份,尚且情有可原。但此案被告由23至28歲,並非無知少年,都是成年人了,為什麼犯案後仍可受到身份保護?到底被告私隱重要,還是孩子的身心安全重要?


  家長總要把孩子送到學校,有時更避不了把他們送到補習社、社區組織、課外活動班……甚至交付給鄰居、親友代照料,所以家長絕對有權知道那些做兒童工作的人到底是身心健康,還是心理變態。


  兩年前教育局為了保護私隱,不肯公布黑暴時涉暴教師的姓名及任教學校。今天,法庭又把虐待嬰幼兒的照顧者身份保護得妥妥貼貼,我只想問,難道孩子身體及思想的安危,都比不上被告人一個名字的私隱重要?如果這叫人權,如果這是法治,在保護下一代面前,不要也罷!



伯爵府

積分: 17964


899#
發表於 22-1-16 23:32 |只看該作者
燒不死的鳥才叫鳳凰(2022年1月16日)

文章連結。。。。
https://www.speakout.hk/%E6%9C%89%E8%81%B2%E5%B0%88%E6%AC%84/79740/-%E7%9F%AD%E7%89%87-%E5%B1%88%E7%A9%8E%E5%A6%8D%E5%9C%A8%E7%B7%9A-EP6-%E7%87%92%E4%B8%8D%E6%AD%BB%E7%9A%84%E9%B3%A5%E6%89%8D%E5%8F%AB%E9%B3%B3%E5%87%B0


https://youtu.be/1NejjP0OpO4





伯爵府

積分: 17964


898#
發表於 22-1-16 23:26 |只看該作者
為甚麼要聽交通燈的話(2022年1月13日)

https://blog.stheadline.com/article/detail/1146343/%E4%BA%BA%E7%94%9F%E9%A6%AC%E6%8B%89%E6%9D%BE-%E7%82%BA%E7%94%9A%E9%BA%BC%E8%A6%81%E8%81%BD%E4%BA%A4%E9%80%9A%E7%87%88%E7%9A%84%E8%A9%B1


世界上第一盞交通燈,出現於一八六八年十二月,英國倫敦西敏宮前的大橋街(Bridge Street)、大喬治街(Great George Street)與國會街(Parliament Street)交匯處,它是一支手動並以煤氣點燃的交通信號燈,配有紅、綠兩種顏色,由專責的交通警察人手操作。

不過,這紅綠燈在啟用二十四天後發生了爆炸,操作交通燈的警察也因此殉職。

之後,要等到一九一○年,在美國芝加哥出現了全世界第一個用電力操控的自動交通信號控制系統,並申請了專利,從此,交通燈遍佈全球,成為城市文明的一大指標,站在十字路口警崗指揮交通的交通警,也漸漸被淘汰。

我常想,當世界上出現了第一支交通燈,到底人們是怎樣學習聽機械的話,它叫你停就停?叫你動就動?

一樣米養百樣人,要教育大眾,我相信,必須雙軌並行,軟硬齊施,即是說,一方面教育,一方面嚴懲,缺一不可。

所以,對於一些新事物,除了苦口婆心教育,還需輔以重典懲罰,才能有效果。抗疫就是今天我們要面對的新事物。

一個社會,乖乖順民一般有八成,剩下來,總有一些自私自利的、專門搞對抗的、甚麼都懶理的、或者愛走法律罅的人,刑罰,就是用來對付這些麻煩的少數,防止他們影響守法的大眾。

當抗疫過程中出現了像國泰空姐、空少那種懶理規矩、我行我素的人,累了街坊之後,竟然可以全身而退,連錢都不用罰,那麼,我們社會的防疫系統,其實已被徹底摧毀。如同你開着車不理紅綠燈橫衝直撞至遍地屍骸、死傷無數,卻可以罪不沾身安然逃逸,那麼,以後這個交通燈系統,還會有人信服嗎?


伯爵府

積分: 17964


897#
發表於 22-1-16 23:22 |只看該作者
我要把你們折騰到底!(2022年1月12日)

https://youtu.be/dEbkFv2Hwlk



詩人余光中有首名詩《鄉愁》,我來一段狗尾續貂,就成了今日香港苦況:

「小時候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頭
……

如今
鄉愁是一張張核酸檢測
我在這頭
別旨意可以回到那頭。」

是的,很多家庭已分隔異地兩年了,兩年,嬰兒都變小孩,老頭已成枯木。趕不及回家奔喪、見不到最後一面的故事,已聽得太多,大家開始麻木。電視新聞那些隔著鐵絲網甚至隔個山頭揮手見面的家庭故事,已經做到荼糜,到底要怎樣的人間慘劇,才可喚起管治者的鐵石心腸?

今日香港的第五波疫情其實比之前幾波爆得厲害,只是感染者大多沒重症,再加上兩年的抗疫疲勞,好多人已沒當日那種嚴防戒心。怕,不是怕Omicron,而是怕被捉去竹篙灣,聽說那裡Wifi很弱、伙食很差,香港人只關心這些。

專家說,疫情來到這地步,全城強檢已解決不了問題,因為做這些事要幾星期準備,到時病毒傳通街,已不知是什麼光景?

這就是香港人的思考方法,事事以自己作本位,從沒以大局、大國為中心去找解決方法。

看看日前發現本土Omicron病例的天津,一有個案,立即全市圍封強檢,天津人口1400萬,比香港多一倍,為什麼人家能,我們卻不能?

官員、專家又會說,點同呢?人家已有經驗,況且國家機器一動起來幾天就可完成任務,就以今次天津為例,一出事,一支60人醫護隊伍已立即由湖北趕抵天津,協助當地開展核酸檢測工作。

說到重點了,兒歌都有得唱:「一支竹會易折彎,幾支竹一紮斷折難」,齊心就事成,團結才可幹大事,瘟疫面前,為什麼香港仍要孤芳自賞?把自己獨立於國門之外?

來一次全民強檢截斷傳播鏈,再來一回全民打針把疫苗接種率推高至起碼八成,不難,開句聲,請求阿爺幫忙,派一支經驗隊伍來港,包保一星期可完成任務。

人家這幾年的圍城強檢行動處理的動輒千萬人,你香港區區那700萬人,要做,有何難度?問題是,你不開口求助,我主動來馳援就讓人有破壞「兩制」的口實了。

大難臨頭,還在玩公投、玩一人一票嗎?看看西方民主大國在疫情面前行的是什麼樣的強硬政策?

日前法國總統馬克龍向天發誓:「要把那些不打疫苗的人折騰到底!」,他說:「那些人不打疫苗的人不再是法國公民……當你的自由威脅到其他人的自由時,你就變得不負責任,不負責任的人不再是法國公民。」語氣之重,讓人驚歎。

其實法國人的兩劑疫苗接種率已達74%,但確診數目仍然居高不下,有見及此,法國政府正研究推出《新冠疫苗通行證法》,以後民眾出入所有地方,如餐廳、超市、商場、醫院、戲院、學校、辦公大樓、公共交通工具……等等,均需出示疫苗證明,才可進入,即是說,沒打針的人,從此寸步難行。

北韓都未有的政策,民主大國的法國總統已為大家先行示範。小小的香港特區,我們還在死抱那些變質的人權觀,不願求援於背後強大的祖國嗎?


伯爵府

積分: 17964


896#
發表於 22-1-16 23:17 |只看該作者

RE: 屈穎妍

快耗到盡頭的運氣(2022年1月12日)

http://www.takungpao.com.hk/news/232109/2022/0112/676211.html

說幾個真實個案,讓大家評評,香港的防疫措施由說出來到做起來,到底有多滴水不漏。



個案一:


  朋友去了張敬軒演唱會,得知有觀眾染疫,為己為人立即跑去社區中心做檢測。出發前,已看到TVB新聞說,凡是1月3日去過該演唱會的人都要強檢,估計有近萬人。


  去到檢測中心,職員說,這演唱會群組,政府未正式出強檢公告,沒強檢公告下做檢測,每人要付240元,檢測結果也不會算進強檢的數。職員建議,朋友還是回家等政府公告出了再來過,又或是去維園排隊,那裏有免費檢測。


  電視新聞都報了,政府竟然未出公告,連給全港檢測中心更新有事處所都慢半拍,還建議強檢者跑來跑去,到底強檢那個「強」字是什麼意思?



個案二:


  當香港一、二、三、四波疫情時,朋友一直身處內地,故已習慣了內地那套紅、黃、綠的嚴格轉色健康碼。最近回港工作,因經常要接觸人,故主動每周去付費做檢測。


  一直沒大爆發不覺有異樣,直至上周的國泰空姐空少播疫群組,全城立即多了需要強檢的人,社區中心大排長龍。這天,朋友如常到社區中心做例行檢測,赫然發現排隊者之中不少是強檢人士。


  「在內地,強檢人士健康碼會轉紅碼,會被馬上隔離,一定不可以四圍走。但在香港,強檢者竟然可以跟我們這些沒事的人一起排隊做檢測,有冇搞錯?由得強檢者自行到社區中心,若他們染疫了,豈非增加社區擴散風險?」


  自由嘛,香港的所謂「強」,都是傳個信息叫你去社區中心做檢測,沒有再強的了,你以為會有人找上門把你押去隔離營?放心,我們可沒那麼強。



個案三:


  國泰空姐群組牽連出來的9名密切接觸者因上了「海洋光譜號」郵輪,結果出了海的船都要緊急回航。3700名乘客及船員抵達啟德郵輪碼頭後,有穿上保護衣的人上船為3700人做檢測,完成檢測後,乘客陸續離開。


  發現問題嗎?是的,檢測完走得,不用等結果,那3700人,就這樣四散回家。連乘客都質疑,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政府應叫乘客留在船上直至有檢測結果才離開,以免有事感染其他人。


  以上三個個案,只是抗疫甩漏故事的冰山一角,要數,還有更多,可以寫篇論文。


  香港抗疫漏洞太多,快、狠、準與滴水不漏,都是口號,落到地上,一切都變了質,國泰空勤人員那些「客機去、貨機返」的播毒大黑洞,就是經典例子。有時想,香港都能維持到今日確診不太多、死人不太多,我們的運,看來還未耗到盡頭,但相信,也不遠矣。




伯爵府

積分: 17964


895#
發表於 22-1-16 23:05 |只看該作者
群眾壓力是最好的手段(2022年1月11日)

https://hd.stheadline.com/news/columns/398/20220111/966248/%E5%B0%88%E6%AC%84-%E4%BA%BA%E7%94%9F%E9%A6%AC%E6%8B%89%E6%9D%BE-%E7%BE%A4%E7%9C%BE%E5%A3%93%E5%8A%9B%E6%98%AF%E6%9C%80%E5%A5%BD%E7%9A%84%E6%89%8B%E6%AE%B5

跟過旅行團外遊的人都有過這樣的經驗……

在指定行程外,旅行社或旅客有時會提議外加一些自費遊歷項目。為了方便管理,導遊一般會希望全團人一致行動:一起去,或者一起不去。

幾十人要達至一致意見,幾乎不可能,於是導遊通常會略施小計,只要改變問法,答案就會達至預期效果。「今晚唔想去睇騷的請舉手!」群眾壓力下,不想去的也不好意思「累街坊」,於是,多數都能集體行動。

其實打疫苗也一樣。

面對不斷變種的新冠病毒,要消滅,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歷史上大部份瘟疫,最後都是靠疫苗來終止。

但人總有惰性,沒有急切需要,不是死到臨頭,無人用刀架頸,要全民積極打針,不是易事。就如旅行團的額外活動,30人會有25個無所謂,但總有兩、三個意見多多,一、兩個死不跟從。所以,政府就應該施點計謀。

由2021年1月22日開始,政府一發現確診者就進行小範圍圍封檢測,至今已近一整年,全港亦已進行了65次小區強檢。

如果,在每次圍封強檢的地方設一個疫苗注射站,檢測完順便免費打針,因為強檢範圍所有人都要現身,都有危機感,他們跟病毒接近,打針的意欲也會強些,即使猶豫不決的、諸多藉口的,也會降服於群眾壓力下,如此大好時機,正好推動更多人打針抗疫。

至於中、小學、幼稚園,政府不妨派流動疫苗注射車到各學校集體注射,家長如果反對,要有醫生證明,否則統統要打,群眾壓力是最好的手段。

新任醫學界立法會議員林哲玄醫生日前去信食衞局長陳肇始,促請政府立即啟動小學生新冠疫苗接種計劃。原來去年11月,陳局長已批准擴大疫苗注射年齡至3至17歲人士,至今50天了,變種病毒都已登陸了,香港的疫苗接種仍只限於12歲以上。

政府不敢用強,靠市民自律又難完成任務,轉轉腦筋,用點計謀,可以嗎?


伯爵府

積分: 17964


894#
發表於 22-1-16 23:02 |只看該作者
政治集中營(2022年1月7日)

https://www.speakout.hk/%E6%B8%AF%E4%BA%BA%E5%8D%9A%E8%A9%95/79507/%E6%94%BF%E6%B2%BB%E9%9B%86%E4%B8%AD%E7%87%9F#selected

一場「洪門宴」,成為了近年媒體罕有的超級熱話,涉事的有問責高官、有人大政協、有立法會議員、有紀律部隊首長、有商賈名人,再加上八卦花邊、讓人遐想的照片、一鑊熟的政治集中營……所有元素集於一身,那是任何傳媒都會喜愛的蜜糖新聞。

至少11名高官、20個議員等過百人,日前因為出席了港區人大代表洪為民的生日派對,而事後有兩名出席者確診新冠,於是過百人齊齊被送入竹篙灣隔離營。

星光熠熠的隔離行動,當然是大新聞兼大件事,線上線下老百姓都在討論,不同看法的人也在爭辯誰是誰非。

我常說,要掩蓋自己的醜聞,最好的方法,就是等另一單醜聞出現,讓它蓋過你的風頭。今次,國泰及那兩名因違規而播毒的空姐空少,就成功逃離了大眾目光。

有人指責生日會搞手洪為民大排筵席,也有人責難出席官員政治敏感度不足。兩個出席過生日會的確診者,其名字、照片、工作單位、家庭背景,更是半天就給起底傳通街。反而,兩個星期前由美國回港,因違反檢疫條例隨街走的國泰空勤人員,即是變種病毒Omicron源頭帶菌者,大家卻把他們保護得妥妥貼貼,名字、照片一律欠奉。

我不是主張把病人起底,但媒體只集中把生日會兩名確診者高調曝光,卻是非常不公平的雙重標準。

老實說,這兩名確診者都是受害人,她們都是無辜被傳染,要追究問罪,不是該找國泰和那兩個違規播毒的空勤人員嗎?為什麼那兩個害到全香港血流成河的人,卻享有病人私隱,反而被他們傳染害苦的人,卻要被起底嘲諷?

沒錯,「洪門宴」是一宗又好看又八卦的大新聞,連特首林鄭都說她一定會徹查到底、跟進到底。

其實,所有人進了隔離營,事件基本上已可劃上句號,再炒作,已非關防疫,全是政治。如果特首有全力徹查、全力跟進的決心,請你用來對付社會上未斷的傳播鏈、國泰及其失德員工的問責問罪事宜上。

有醫生朋友說,到今天,抗疫兩年多,政府的專家仍在糾纏於食肆的室內空氣流量,而不是用有效方法去阻截病毒源頭。

我們現在的抗疫方法,只能用無厘頭來形容。舉例今次兩個交义感染地點是陸田園吃早餐及望月樓吃午飯,但被懲罰的,卻是全香港食肆的晚市,請問這是基於什麼科學數據?有種,就該把早午晚三餐都禁掉嘛。

今次第五波大爆發,大家才發現那個「安心出行」原來是廢的,政府只能通知事主你要來做檢測,卻沒有辦法把不現身的人直接強行找出來,請問這是哪門子的追踪?不能追踪,搞不清傳播鏈,如何抗疫?

如果這個世界靠市民自律、靠Honest system就可以運作的話,我們何須交通燈、何須保安員、何須警察?這防疫漏洞已愈來愈大了,今次已大到燒近眉睫,幾乎把政府官員一鑊熟了,你們還在計較食肆鮮風的動向嗎?


伯爵府

積分: 16615

熱血勳章 BK Milk勳章


893#
發表於 22-1-11 11:51 |只看該作者
你不是在對付病毒,
你是在對付我們
屈頴妍
2022-01-10
我相信,每個人都聽過「狼來了」的故事,由細講到大的寓言,似乎沒有成為特區高官的智慧。
去年12月初,政府不收斷放風說「通關在即」,由月頭說到月中再擺出一副準備就緒月尾通關的格局,讓好多人信以為真。
不是馬後炮,我對通關從來沒有樂觀過,十二月放出來的風,不過是為立法會選舉「谷票」的緩兵計,香港與內地防疫政策完全不接軌,哪會有內地官員願意冒丟官之險給你開恩?
果然,又是一場「狼來了」,選舉過後,通關聲沉寂了,換來國泰空勤人員帶來的第五波,通關?無人再提了,老百姓又回到原點。
不是兩日、兩星期、兩個月,而是兩年,香港人足足兩年活在半生不死的循環中,佛都有火。
一直只在節目中講飲講食、不談政治的著名DJ蘇絲黃也按捺不了,在Youtube頻道痛心疾首問:「親愛的香港政府,我們到底在等什麼?」
香港人已經好乖,戴口罩戴到成為衣飾潮流,哪一秒忘了套回口罩,已羞愧得像沒穿胸圍底褲一樣難堪。食肆飯館更是揸頸就命,政府要開就開要關就關,要打針要安心出行要分ABCD區要間板要1.5米距離要這要那通通遵從;零售、旅遊、美容、健身、演藝……幾多行業奄奄一息到連救命都叫不出聲了,親愛的香港政府,市民的忍耐和犧牲到底是在等什麼?
三年零八個月的苦難,老百姓都知道在等救兵等抗戰勝利,我們這兩年,請告訴大家到底在等什麼?
蘇絲黃視頻有句話很觸動大眾:「我覺得,政府不是在對付疫情,而是在對付我們。」
有人說,英美大國的與病毒共存法是在篩選人口,讓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死掉老弱,減低社會福利的負擔。那麼,香港的前面封舖後欄放毒政策,就是在消滅中層人口,因為中小企、小商戶、中產階層都是最沒社會保障的一群,他們靠努力工作供樓或者做小生意賺的積蓄,大部分都在這兩年一鋪清袋,有些還欠下巨債。
富人有雄厚本錢,頂多是少了身家,不會輸掉身家;窮人有政府福利,有公屋有綜援有社福機構包底,再苦也不會餓死街頭。
香港這兩年,死的都是中產階層。有朋友在大商場開店,疫情下零生意要拉閘執笠,地產商要他賠償未完約那兩年租金,結果,小老闆要賣樓賣車清債,本來小康的一家人要塞進劏房,六十幾歲才來一無所有,那種恨,已滿佈全城。
打了兩年疫戰,我們的政府沒一個指揮中心,沒一個抗疫領軍。國泰出事,是運房局的責任;隔離酒店不足,是商經局的問題;幼稚園停不停課,要等教育局扑鎚……沒人可一錘定音,就即是群龍無首,沒將軍帶領下打的仗,只能你一槍我一槍,於是,病毒沒死,死的都是被流彈擊中的老百姓。
香港由黑暴到瘟疫,兩場大仗都有個共同點,就是沒有緊急應變中心,沒有作戰指揮部。結果,兩仗下場類同,一場打了一年,一場打足兩年,敵人不死,但百姓已死了一大半。


伯爵府

積分: 17964


892#
發表於 22-1-8 10:23 |只看該作者
黃色力量關係圖(2022年1月5日)

http://www.takungpao.com.hk/news/232109/2022/0105/673739.html




  日前警務處處長蕭澤頤出席一個公開活動時,被記者追問《立場新聞》高層被捕事宜,我喜歡一哥那句瀟灑回答:「警方所有行動都是依法執行,我們不排除再有人被捕。」


  也許是一哥那句「不排除再有人被捕」,嚇得黃媒一個個拉閘捲席落荒而逃。先是《獨媒》,後是《眾新聞》,下個輪到誰?大家都在猜。


  倒是那天看《眾新聞》執笠的報道,發現一張有趣圖片(見圖),那是《眾新聞》2017年宣布成立時陣容鼎盛的班底,照片中有20個發起人,都是傳媒界大哥大姐。


  為什麼我會用「有趣」來形容?因為在那20個臉孔裏,我看到有近半「蘋果人」,還有4個前記協主席。


  照片中的《眾新聞》總編輯李月華,在《壹傳媒》做了超過18年,主理過香港《蘋果日報》,更為黎智英創辦台灣《蘋果》、《爽報》及動新聞。


  另兩個相中人是夫妻檔的陳伯添及陳慧兒,前者是《蘋果日報》財經版副總編輯,後者是《蘋果》政治版阿頭,報紙上那個專爆官場政壇八卦料的「隔牆有耳」李八方專欄,就是由她創立。


  站在照片中間的是前記協主席岑倚蘭,她也曾當過壹蘋果網絡的執行總編輯。照片旁邊及後排站得較低調的,是前《蘋果日報》總編輯鄭明仁、前《蘋果日報》執董及行政總裁何國輝、已被捕的《蘋果日報》前英文版執行總編輯馮偉光(筆名:盧峯)。


  《眾新聞》創辦人大合照中,還有熟口熟面的大律師吳靄儀,《立場新聞》見到她、「612基金」也有她。


  如果大家有時間、如果國安有興趣,不妨製作一張黃色力量關係圖,把《蘋果日報》、《立場新聞》、《眾新聞》、《獨立媒體》、「612基金」、「民陣」、「支聯會」、「記協」、「教協」、「香港獨立評論人協會」、乜乜關注組、物物關注組……的主事人通通羅列出來,你會發現,那個關係圖,除了來來去去那些人,他們的關係網更是環環相扣。蜘蛛網的背後,可能會發現同一個操盤人。


  就像小時候玩的「畫鬼腳」遊戲,連幾條線,你就能猜到下個倒塌的會是誰?


  「記協」主席陳朗昇說,他們已是「生人勿近」,剛辦完的籌款晚會,參與贊助「買枱」的機構及企業都低調地要求不要公布名字,現場具名「包枱」的,只有大律師公會、恒生銀行、渣打銀行、海洋公園、八達通公司、香港迪士尼樂園、消委會、九巴、數碼港。


  既是「生人勿近」,那應該是「嗰頭近」了,昨天看到政經評論員周顯的專欄文章形容得很好:「這是一場殲滅戰」。想想2019年,你們不是也想殲滅政權、殲滅建設力量、殲滅香港與國家的關係嗎?成王敗寇,仗打輸了,回頭被殲滅打殘,也是正常不過的戰爭倫理。


  歷史有無數例證,政變失敗必定會丟腦袋。2019年明顯是一場政變,奪不到權,自然要被送上法庭、送進監牢,得以偷生,不用丟命,已算執番身彩。


  窮寇,是一定要追的,我希望下一個收檔的是:記協。



首頁
12345...46

尾頁

跳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