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個單元:口罩
導演:楊文軍、編劇:李田
海清飾梅愛華:跟閨蜜王曼麗一同開設針織廠,生意不景,被供應商及員工追收欠款,假說做善事,買下韓松手上一批口罩,賺到一大筆錢,清還欠債。見到疫情加劇,覺得轉型做口罩是一條財路,於是典當手上的房子籌集資金,開始生產口罩。
馮紹峰飾韓松,有經驗之生產口罩技術員,因為工廠倒閉,手上有一批口罩,以為梅愛華捐贈口罩到湖北,作為湖北人,他只收廠價把口罩轉讓,後來得知梅愛華又是一名唯利是圖的商人。
董璇飾王曼麗:梅愛華閨蜜,跟她一起經營針織廠,雖然口上反對梅轉營口罩生產,但一直都在支持她,甚至把手頭上的房子抵押到銀行換取資金。
孫儷飾房主任:寧波政府開發區管委會主任,幫助梅愛華申請批文及檢驗口罩是否合格。
塗松岩飾季衛華:跟梅愛華一樣是投機商人,後來也轉營口罩生產。
保劍鋒飾曹正義:梅愛華已離婚的丈夫,工作是律師,最初梅愛華跟他爭奪女兒的撫養權。
段博文飾小林:梅愛華針織廠的員工,女朋友在湖北當護士
王建國飾老孫:針織廠的老員工
開劇之初,梅愛華是典型工作狂熱商人,她的工廠因為被欠款,她自己也沒錢支付供應商同工人的工資,面臨破產,為了解決燃眉之急,她騙韓松口罩是用來作捐贈之用,韓松以廠價賣予她,她則賣出圖利,解決了工廠倒閉的危機。有見口罩需求大,梅愛華決定改為生產口罩,她一個外行人,通過各種渠道去找原材料、申請批文、買機器,第一批產品卻完全不達標。疫情慢慢變得嚴重,聯繫湖北的高速公路被封,她的伙記小林的經歷讓她有所啟發,人生不只是利字行先,她以生產出合格口罩為任,更決定要自行生產合格的熔噴布,供應周邊廠商,技術的問題她找來韓松幫忙,韓松最初對她也不理睬,後來被她的決心打動,兩人合作造出防疫度合格的口罩。
以劇本來說,這套劇合情合理,雖然好像有點過份容易,但個半小時的劇著實說不得太多,但轉造口罩的過程有清楚的解釋,生產口罩七個條件也一一解決,過程中,梅愛華體驗到生產口罩已經不是只為掙錢,她心底產生了使命感。因為要到湖北拉貨,她不再執著跟前夫爭女兒的撫養權,不只是跟丈夫妥協,這個還是對自己的妥協,正如她說要她承認自己不是一個好媽媽、前夫比她更適合照顧女兒對她來說不容易。海清跟保劍峰在堤邊一段戲實在是精彩,沒有之前劇初兩人劍拔弩張,曹正義雖然跟梅愛華已經分開,但他對前妻的脾性十分了解,察覺到她態度上的異常,當她說出要到湖北拉貨,曹律師雖然罵她瘋了,但其實是很關心她,說她健康不好,睡不夠,抵抗力差,這樣表達了他還是非常關心梅愛華。海清由最初有點利慾分心,又有點拙脾氣的女強人,因為疫情變化,意識到疫情不再是他人的事,她沒有要做偉大的人,但她想做個可以不往錢看的人,由最初有點令人討厭到後來令人覺得有點可愛,有點人氣。
說到韓松,馮紹峰以大叔的形象出鏡(應該是之前被人拍到他發胖那次吧!相信是衣服和造型上的錯覺),他一個外漂小技術員,因為工廠倒了,手上壓了一大堆口罩,只為出清好回家過年,想不到好心被利用,後來還要滯留在寧波。到了家鄉,因為更大的使命感,他見到家人一面後又再離鄉,在離開的路上,他下車遠遠望著家鄉,跪下三扣頭。韓松面對女兒妻子和母親,他有很多不捨,但也希望在這個艱難的時刻盡自己的一分力。
王曼麗一直被家人催婚,她雖然是哭著把手上就只一套的房子抵押來壓在工廠上,二十多年的閨蜜感情也實在太難得,她寵著梅愛華,跟她廿年來共進退,就算對轉營口罩一無所知,她也全力支持自己的閨蜜,董璇的形象一直是漂漂亮亮的,這次的王曼麗是睿智,也是堅強,沒有她的支持,也沒有梅愛華最後的成功。
孫儷出場比想像中多,她的房主任在梅愛華轉營口罩廠的骨眼上有著關鍵的作用,沒有她的幫助,梅愛華也不能一步一步達到成功,編劇把她的角色定名房主任想是因為家安,對比安家的形象,這個單元的房主任很有智慧,也很暖心,她欣賞梅愛華的魄力,在多個緊要關頭都幫上她一把。
總括這個單元,劇情發展節奏不拖拉,合情合理,人物也很立體,每個都有自己的私心,但沒有壞人,形象也洽當,韓松是個粗人,他的食相、坐姿就是一個中年大叔;梅愛華的有剛有柔、王曼麗的體貼、曹正義的暖心、到小林的義氣,看的看得很舒服。劇中比較深印象的幾場包括梅愛華跟前夫在堤邊上的對話;韓松回家鄉,女兒說不要他離鄉賺錢,把自己的壓歲錢給他;韓松在再次離開家鄉的路上下車拜別;梅愛華跟韓松兩人在露台談疫情談將來。
梅愛華說:我們生產這麼多口罩,就是要將來所有人都不用戴口罩。。。最後一鏡係每個人物角色除下口罩露出笑容,最開心要算見到湖北烙噴布廠嘅趙工康復。
花旗太太生活在花旗國,留意時差,你問我未必即時答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