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講場

跳至

首頁
1

尾頁
   1


公爵府

積分: 25225


1#
發表於 25-6-9 12:28 |只看該作者


曾以一本《我所看見的未來》及其驚人預言,在亞洲乃至全球華人圈聲名大噪的日本漫畫家竜樹諒,將再次成為公眾焦點。據日本出版社文芸社透露,竜樹諒的全新著作《天使の遺言》將於今年6月15日正式出版,時機恰好選在其廣為流傳的「2025年7月大災難」預言迫在眉睫的前夕。然而,這部新作並非僅僅是另一部預言集。出版社方面強調,作者懷抱著強烈的個人動機,期望透過此書「払拭自身的『被捏造的過去』」,並傳達「竜樹諒本人的真實聲音」,意圖重塑長久以來被外界賦予的「預言家」標籤,親自剖白其預視能力背後的真實人生與感悟。

這部新作的出版,為這位本已充滿傳奇色彩的作者,再添一層神秘面紗。它究竟會否解開昔日謎團、帶來新的驚世預示,抑或主要是一部個人的心路歷程回顧?選在如此敏感的時間點推出,這種近乎無可抗拒的時機,勢必令書中內容與迫在眉睫的預言產生聯想,形成預言為新書造勢、新書又再放大預言效應的微妙互動,引發讀者無限遐想。

從籍籍無名到預言神話 《我所看見的未來》的奇異旅程

在竜樹諒與驚世預言劃上等號之前,她早已是一位擁有漫長而穩固職業生涯的漫畫家,其創作歷程長達二十五年,曾先後為少女漫畫及女性懸疑類雜誌供稿。1999年,她正式引退漫畫家生涯,並於同年由朝日ソノラマ出版社發行了《我所看見的未來》。據她本人所述,此書原意是作為其「漫畫家生涯的最後紀念」,記錄一些她認為有趣的夢境。然而,讓這部相對寂寂無聞的作品日後聲名大噪的,卻是其封面上一個具體的細節:一行清晰印著的「大災害は2011年3月」(大災難在2011年3月)的字樣。


在長達十多年的時間裡,《我所看見的未來》幾乎被人遺忘。然後,正如竜樹諒本人所述,「在那之後的十多年,這本書突然開始受到關注」。原因正是2011年3月發生的東日本大地震及海嘯,其發生時間與漫畫封面上的日期不謀而合。這個預言的驚人「應驗」,幾乎在一夜之間將竜樹諒推上了「神級知名人士」的寶座,原版1999年版的漫畫隨即成為炙手可熱的收藏品,在二手市場的價格一度飆升至超過10萬日元。

名氣帶來的困擾 「完全版」誕生與新預言

然而,這份突如其來的名氣,不幸地也為竜樹諒帶來極大的困擾,甚至導致冒充者的出現。在「打破長達22年的沉默」後,竜樹諒於2021年與飛鳥新社合作,推出《我所看見的未來 完全版》,正式重新回到公眾視線。這個修訂版並非單純的重印,而是「加入了新的預知夢並附帶解說」。最引人注目的是,書中加入了全新的驚人警告:「真正的大災難將於2025年7月降臨」。此外,這本《完全版》首次公開了作者親筆記錄夢境的「夢日記」部分內容,讓讀者得以一窺其預視能力的原始素材。

《完全版》對原作進行闡釋,並在某程度上重新解讀部分內容。書中回應了諸如「為何在封面上寫上『大災害是2011年3月』?」等長久以來的疑問。至關重要的是,書中對漫畫內描繪的海嘯景象作出了重大澄清,指「漫畫中描繪的大海嘯並非指2011年3月的那一次」,而是指向預言中2025年7月發生的事件。這個將過去的預視重新詮釋以吻合未來預言的做法,是《完全版》敘事的一大特點。書中詳述的2025年7月核心預言,描述了在「菲律賓與日本中間地帶的海底」發生爆裂式噴發,引發的「巨大海嘯」將遠超311海嘯,其威力甚至可能淹沒日本列島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預言更給出了極其精確的日期和時間:「2025年7月5日凌晨4時18分」,這種精確性賦予了預言強大的心理衝擊力,亦是其廣泛傳播的關鍵。


預言效應發酵 香港社會反應尤其強烈

竜樹諒關於2025年的預言,其震盪波在香港及台灣感受尤為強烈,公眾討論熱度急劇升溫。網絡社群成為這種焦慮與討論的焦點。例如,一個專門討論《我所看見的未來》及其預言的Facebook群組,其成員人數在短短兩個月內由數千人激增至超過十五萬人。這種網上社群迅速聚集的現象,反映公眾對2025年7月警示的深切關注與憂慮。這種由社交媒體驅動的資訊傳播模式,令預言的影響力呈幾何級數放大,成為一個顯著的網絡文化現象。

為本地的憂慮情緒再添一層複雜性的是,多位香港知名的風水大師及玄學家亦就2025年7月日本可能發生重大災難發表了看法。不少人公開表示,根據玄學推算,日本在該時期確實可能面臨嚴重的自然災害,例如地震或特大級數的海嘯,並明確建議公眾應避免在7月前往日本,部分更提醒勿前往東北地區。這些來自本地備受信賴人物的言論,在香港獨特的文化背景下,無疑會顯著放大竜樹諒警示的可信度,為外來的預言賦予了本地化的權威性,使其在民眾心中更形迫切和真實。在這股恐慌情緒升級之際,竜樹諒本人亦曾發出呼籲,促請各方保持冷靜,「毋須過度恐慌,請冷靜行事」。


首頁
1

尾頁

跳至
你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入 | 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