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簡字問題正面睇
近日,有不少關於簡化字的誤解和不確報道,我們必須在此澄清。
繁體字廣泛應用於香港的社會生活層面,學生必須掌握繁體字,以便學習和溝通傳意,為升學和工作準備,繁體字的地位毋庸置疑。我們必須強調,「認讀簡化字」並非是次更新中國語文教育學習領域課程(小一至中六)的諮詢項目,教育局從來沒有倡議以簡化字取代繁體字。
事實上,在二○○二年的《中國語文教育學習領域課程指引》已清楚列出「為擴大學生的閱讀面,以及加強與內地、海外各地的溝通,學生應掌握認讀簡化字的能力」。我們一直鼓勵學生大量閱讀,頗多出版的書籍,例如數理參考資料、電腦軟件工具書、文學原著、翻譯作品、字典,亦有以簡化字印刷,學生如能認讀簡化字,有助拓寬閱讀視野。除內地外,新加坡、馬來西亞等華人社會,亦常見簡化字的應用。
但簡化字的認讀,絕不能過早開始,尤其是小學階段,學生如果同時學習繁簡二體,反會造成識字和寫字上的干擾,容易混淆字形,正因如此,我們建議學生學習漢字,要先充分掌握繁體字;待學生具備繁體字的基礎後,在中學階段,按學習需要和在適當情況下,酌量認讀簡化字。早於一九九六年,前香港教育署已製作《簡化字學習套(中學高年級適用)》及《通繁達簡:簡化字學習軟件》,十多年來,學校及教師均能按學生學習需要而靈活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