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

首頁
1

尾頁
   1


大宅

積分: 1932


1#
發表於 11-3-17 23:53 |只看該作者

劉雲龍:


























香港揮不去的核電夢魘








































廣東大亞灣核電站距香港五十公里,去年核燃料棒包殼出現微小裂紋,當局沒及時向公眾公布。安諮會港方成員溫石麟提出批評,其後不再獲開會通知。核電安全成為香港人揮之不去的夢魘。

距離香港只有五十公里的大亞灣核電站(大核),一直是香港人的夢魘。去年大核發生兩次「小」事故,均隔了一段時間才讓外界知悉,令港人「虛驚」一場;現在日本福島核電災難,再度觸動港人神經,擔心大核一旦發生重大意外,港人無處可逃,整個香港一夕之間便會完蛋。香港地球之友環境事務經理朱漢強說,福島事件令人反思「科技萬能」、「人定勝天」的說法,核電萬一出事,任何人都控制不到,世人應重新思考,是否還應該把核電看作解決能源問題的一個選擇。

福島核電廠出事後,投資大核的兩家公司:中國廣東核電集團有限公司(中廣核)及香港核電投資有限公司(港核投,由香港中電公司全資擁有)分別發表聲明,強調運作正常,安撫人心。港核投發言人指大核採用壓水式反應堆,與福島的沸水式不同,蒸氣不帶輻射,即使要排出蒸氣,亦不會洩漏輻射。身兼大亞灣核電站核安全諮詢委員會(安諮會)主席的立法會工程界議員何鍾泰亦向媒體表示,大亞灣擁有兩組高壓電系統,另有兩組柴油發動的後備供電系統,能各自獨立運作,即使發生突發事故,亦不會出現福島情況。

不過,安諮會中的港方成員溫石麟,卻批評上述都是「公關說法」,「我沒有興趣幫他們一起做公關」。他以熱水鍋與壓力鍋來比喻沸水式和壓水式反應堆的設計,「平時沒有事,兩個都安全,但如果發生事故,當然壓水式的殺傷力會更厲害」。安諮會是大核委任的諮詢機制,溫石麟是委員會中少數持「異見」的成員,去年五月大核一根燃料棒包殼出現微小裂紋,大核以洩漏程度輕微,視之為「零級」事故,沒有即時向公眾公布,當時溫石麟曾批評大核隱瞞實情,引來議論紛紛。他說批評過大核之後,安諮會沒有再通知他去開會了。

溫石麟質疑大核使用的國產燃料棒品質有問題,品管做得不好,才會出現洩漏事件。他指中廣核與港核投合組的廣東核電合營有限公司。這些年來規模和資產不斷膨脹,一些未夠經驗的員工很快升上了決策和管理層,還要參與建設嶺澳和其他項目,「且不談有沒有貪腐問題,他們的企業文化、應變能力、安全文化,是否能跟隨公司的膨脹而能保持標準?還是他們只顧自己公司的利益?」溫石麟說他爆的料都是大核裏的香港工程師向他透露,「他們在那裏工作,也不想有事發生」。

朱漢強則認為,去年大核那宗「零級」事故,按程序的確毋須通報,事件之所以引起公眾關注並要求加強通報機制,反映了社會普遍對核電站和中國政府的不信任。他說日本是品管嚴格的國家,現在連日本的核電站也發生災難,人們不免會問﹕「中國政府又能做得多好?」

曾是資深環保記者、在九十年代主力跑核電新聞的朱漢強,當年曾記錄大核自九四年投產至九五年間發生的六十五宗「零級」及「一級」事件,發現超過半數都與人為疏忽有關。他記得九六年大核機房外,曾貼出了一張讓人驚心動魄的廠長通告﹕「在二號機組中,陸續發現不是運行當值人員,隨便操作現場設備,這是絕對不允許的,也給電廠核安全帶來嚴重潛在影響。」告示還指出,廠長發現有人不當打開協助降溫的活塞後,已通知相關人員「嚴禁超越工作範圍,嚴禁無許可證操作任何現場設施」,但仍有人違反廠長命令,「造成重大未遂事件」。這些事件當局未必會向公眾公布,若非當時記者看見,外界亦不得而知,一旦有事,卻可能非常嚴重。

核輻射超越時間空間

朱漢強說,核輻射的可怕之處,是它能超越時間空間。「八十年代發生在蘇聯的切爾諾貝利核電廠事故,在二十年後仍污染著英國部分牧場的製品」。大核是在八七年開始興建,主要以供電香港為目標。由於八六年發生切爾諾貝利事件,當時港人遊行抗議,百萬市民簽名反對,但也無法阻擋中國當局發展核能的決心。大核落成後,兩台機組九四年開始運作,其後中國政府決定在大核附近興建嶺澳核電站,首期建設已於零二及零三年投入商業運行,第二期一號機組亦於去年投入商業運行。除了大核和嶺澳外,與香港海路相距只有約一百五十海里和一百八十海里的台山和陽江核電站也在興建中,最快二零一三年投產,所以未來幾年,將有四個核電站近十台機組毗鄰香港,其中台山的兩台機組,每台容量達一百七十五萬千瓦,是全球單機容量最大的核電機組。據深圳市地震局的調查,市內橫亙三條地震斷裂帶,具有「中強地震」構造背景,其中一條與大亞灣相距不遠。此外,陽江核電站選址附近亦處於東南沿海地震帶,曾發生五至六級地震,一至二級的小地震則很常見,因此廣東的核電站還是有受地震影響的潛在危險。

專研核電的香港綠色和平項目主任古偉牧說,工程師指大核反應爐的保護殼比福島厚,不等於就比較安全,因為大核單機容量是九十萬千瓦,福島只是四十萬千瓦,厚是理所當然的,但也意味一旦大核發生意外,導致的破壞可以更大。古偉牧說,「我們與工程師看法最不同的是,我們認為只要不能確定、不能證明百分之百安全的東西,例如核電,都有機會發生大災害,而這災害卻可能會影響幾十萬、幾百萬人的生命。」

古偉牧說核電科技本身的一大缺憾,就是無論是用沸水式或壓水式,都需要獨立冷卻系統,就算是停堆後,也必須冷卻,否則便會有災難性後果。雖然大亞灣發生大地震和大海嘯的機率看來未必很高,但古偉牧認為,「不光是地震和海嘯,還有一萬個原因可以導致停電,使冷卻系統失靈,例如人為因素、淹水、機器本身的毛病、電線有問題……即使福島,至今仍未知失靈的確實原因」。

目前香港用電量有二成三來自核能,港府計劃在二零二零年前,將核能比例推高至五成,比地震前日本計劃達到的四成還要高,此舉無疑是進一步「鼓勵」廣東發展核電。

香港購核電做壞榜樣

古偉牧認為在中國核電發展史上,香港扮演了一個很壞的帶頭角色,大亞灣屬中國第一批核電廠,是因為香港向它買電才出現,現在廣東省興建那麼多核電站,則因為覺得大亞灣的經驗可取,「香港做了壞榜樣」。

古偉牧表示,福島事件發生前,人們以為核電科技已發展得很完美,以為所有問題已解決,不會發生任何危機,現在才如夢初醒。「希望這事讓香港那些不熟悉核科技的決策官員知道,不要以為以前發生過的核意外,已經是過去的了」。

古偉牧認為港府應作三、四十年的長遠規劃,帶動整個區域發展可再生能源。古偉牧說,在廣東省建設離岸風場,推動風力發電,是很有潛力的,目前中國大陸一些沿岸省份也在發展離岸風力發電,上海已經起步,福建、浙江也在研究,香港不能坐視,只顧依賴核能發電。■


大宅

積分: 1932


4#
發表於 11-3-18 00:00 |只看該作者
全球重大核電事故


1957年9月29日俄羅斯克什特姆核原料加工廠,國際核事件分級表(International Nuclear Event Scale,縮寫為INES,以下同)中的第六級事件。

1957年10月10日英國Windscale Pile核電廠,反應堆火警導致輻射物從核電廠外洩,INES第五級。

1979年3月28日,美國賓夕法尼亞州三哩島核電廠,堆心燃料的47%已經融毀並發生洩漏,INES第五級。

1980年3月13日法國聖洛朗–德索核電廠反應堆的燃料棒溶解,但核電廠沒有輻射物外洩。INES第四級。

1986年4月26日蘇聯切爾諾貝利(現屬烏克蘭)核電廠爆炸,56人因事件死亡,近4000人死於癌症。INES第七級。

1989年10月19日西班牙斑德略斯核電廠,火警導致核電廠的安全系統失去功能,INES第三級事件。


大宅

積分: 1932


3#
發表於 11-3-17 23:58 |只看該作者
全球核電主要國家
國家     核電機組     核電佔總發電量比例


       2011年3月        2009

美國      104         20.2%

法國      58          75.2%

日本      55          28.9%

俄羅斯     32          17.8%

南韓      21          34.8%

印度      20          2.2%

英國      19          17.9%

加拿大     18          14.8%

德國      17          26.1%

烏克蘭     15          48.6%

中國大陸    13          1.9%

瑞典      10          34.7%

資料來源:World Nuclear Association


大宅

積分: 1932


2#
發表於 11-3-17 23:57 |只看該作者
核電技術發展
這次大災難中失事的日本福島核電站是設計於六十年代,於一九七一年建成的老式核電站。其最大問題就在於遇到緊急情況停堆後,須擧用備用電源帶動冷卻水循環來散熱,否則在遭遇地震時能量難以排出而易引發熔堆事故,繼而核洩漏。


從安全角度來說,一九八六年發生核洩漏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被認為是第一代核電站,其運作原理是通過石墨反應堆來發電,既無內安全殼,也無外安全殼,一旦爆炸,核物質會不受限制地洩漏。而日本福島核電站可算作第二代核電站,其核芯部分都被封閉在一個鋼製防護容器內,密封系統優於第一代核電站。福島雖不會成為第二個切爾諾貝利,但其威力亦不可輕視。

而中國大陸現有的核電站都屬於第二代改進型或者第三代核電站。第三代核電站既有內部鋼密閉安全殼,也有外部混凝土防爆安全殼。中國正在建設的第三代AP一零零零核電技術,在緊急情況不用電也可以散熱。反應堆上方的多個千噸級水箱,僅利用地球引力、物質重力就可驅動核電站的安全系統進行冷卻,大大降低核洩漏的可能。

對於核子技術屬於哪一代,其實每個國家各有說法,美國政府在一九九九年就提出了「第四代核能系統」,其主要特徵是防止核擴散,具有更好的經濟性、安全性和低廢物排放量,該技術目前仍在實驗階段。(杜安琪)■


首頁
1

尾頁

跳至
Presslogic Logo
Baby Kingdom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