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家庭

跳至

首頁

尾頁
   0


男爵府

積分: 9623


1#
發表於 11-12-30 13:46 |只看該作者


我無宗教信仰,小時侯讀天主教學校。
最近,想叫子女返下教會,唔知選天主教定基督教好,
有少少問題請教下天主教教友意見。

1 天主教比教冷淡,基督教會比較溫暖。
 我親人及有些朋友都是天主教徒,佢地都比較外向,主動。
 佢地都話並不認識其他教友。只識到三兩個。
 每星期日去下教堂,便離開,好少教友活動。

 而基督徒朋友,我感覺佢地好多聚會,
 星期一至五,教友間成日約埋食飯,返教會上課或活動。
 星期六,教會小組有活動,
 星期日,返教會。之後一齊食飯。
 過時過節,教會好多活動,玩到傻。
 教友結婚,成班教會連牧師都全人幫手處理。
 好溫暖。

2 洗禮係點架,需要多少時間先可以洗禮架。 

3 我小時侯都跟家人返教堂,
 都係星期日行入教堂,跟大隊唱下歌,聽下道,
 捐錢入箱走人。
 現在係未都是這樣呀??

4 教堂歧視問題,
 好似聽聞有錢人先可以返跑馬地,堅倒或中環的教堂。
 窮人入到去,會遇白眼。

5 點解有次,我屋企人會話,佢識得他每次去教堂的神父,而神父唔會認得佢。
  並有些架子,選擇教友吹水。
  而基督教的牧師,一定認得他的教友,
  並沒有架子,高低之分,大家打成一篇。


6

7



大宅

積分: 1603


49#
發表於 12-6-11 16:32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喜勁寶 於 12-6-11 16:36 編輯

純粹作客觀討論及見證
本人係天主教徒,好多年前曾經是某堂區的福傳幹事
對於傳福音,或者外教人入教,我有一個很大的感慨:
似乎天主教及基督教兩者都有不少人,以 "xx教" 或者他們的教徒如何不堪,去作為引證自己的教會更優勝的證據,
而同樣不幸地,好多外教人都會以 "xx教" 很冷漠,"YY教"熱情得多了,作為選擇信仰的一個重要因素
我相信每一個團體若然有人的存在,便自然有由人所衍生的問題
其實我們指出 "xx教" 有問題的同時,我們很容易就發現這些問題我們自己都有
我引用李小龍的金句:就像手指指向月亮一樣,千萬不要誤將手指當成月亮,更不可因專注於手指而忽略天空其他美景。手指的作用,只是指引光明
同樣教會內不同人的善表或惡表,都只是外在,不要因外在的小事,而忽略基督信仰所給予人的大愛及希望
樓主,作為天主教徒,我沒有能力告訴你天主教好還是基督教好
但我真心告訴你,God is good
我近幾年來經歷了很多很多事,很多很多人令我失望及難過
但轉過頭來我確實看到上主的臨在及可靠
上主的可靠遠遠勝過人的可靠
故此希望你既然願意進一步去了解信仰,就快快踏出第一步,自己多去感受
不論你最後進入了天主教或基督教,我都替你開心
因為我相信不同基督教派系只是現世的事
他日我們都能在天上一起讚頌上主


禁止訪問

積分: 230


48#
發表於 12-6-11 15:25 |只看該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男爵府

積分: 9127


47#
發表於 12-5-29 20:04 |只看該作者
hemanhebekay 發表於 12-5-28 21:32
紅磡區
我知聖母堂要五六歲先可以,但我個女而家三歲only
原來唔係住嗰區唔可以參加?
九龍灣 聖若瑟堂 應該收三歲小朋友的







電話:2352-2025



珍珠宮

積分: 37802


46#
發表於 12-5-29 14:31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858D 於 12-5-29 14:36 編輯
RickyCrown 發表於 12-5-28 13:41
回覆 eric5354 的帖子

HI Eric,

謝謝詳細資料。我覺得很中立。
沒有誰教對誰教錯的味道。留待各人在讀聖經裡找答案來分辨真假道(屬神的道或不屬神的道)。我相信若只靠聖靈帶領讀聖經得真理的基督徒們(無分天主教、摩門教、耶和華見證人、路得會、浸信會、福音派、、、等)都可以靠著聖靈理解聖經的話語來認識真理,認識神所預定的人得救的道。這些人不是因入教而得救。一個教或教義或教的傳統不能使人得救。漸漸的,這些人總會找出他所屬的教派多多少少總有違背聖經的地方。只是各教有多少不同而已。 於是發覺若跟教或入教總會有失望的階段,唯有靠從聖經經文裡認識真神以致得救而不至於跌倒。(聖經:不包括玫瑰經,聖母經,次經,摩門經,守望台月刊,大公會報、、、等讀物)

(摘自聖經和合本)
提 摩 太 後 書 3 :15-17
並 且 知 道 你 是 從 小 明 白 聖 經 , 這 聖 經 能 使 你 因 信 基 督 耶 穌 , 有 得 救 的 智 慧 。
聖 經 都 是 神 所 默 示 的 ( 或 作 : 凡 神 所 默 示 的 聖 經 ) , 於 教 訓 、 督 責 、 使 人 歸 正 、 教 導 人 學 義 都 是 有 益 的 ,
叫 屬 神 的 人 得 以 完 全 , 預 備 行 各 樣 的 善 事 。

羅 馬 書 10:17
可 見 信 道 是 從 聽 道 來 的 , 聽 道 是 從 基 督 的 話 來 的 。


歌 林 多 前 書 2:4-13
用 聖 靈 和 大 能 的 明 證 ,
叫 你 們 的 信 不 在 乎 人 的 智 慧 , 只 在 乎 神 的 大 能 。
然 而 , 在 完 全 的 人 中 , 我 們 也 講 智 慧 。 但 不 是 這 世 上 的 智 慧 , 也 不 是 這 世 上 有 權 有 位 、 將 要 敗 亡 之 人 的 智 慧 。
我 們 講 的 , 乃 是 從 前 所 隱 藏 、 神 奧 祕 的 智 慧 , 就 是 神 在 萬 世 以 前 預 定 使 我 們 得 榮 耀 的 。
這 智 慧 世 上 有 權 有 位 的 人 沒 有 一 個 知 道 的 、 他 們 若 知 道 , 就 不 把 榮 耀 的 主 釘 在 十 字 架 上 了 。
如 經 上 所 記 : 神 為 愛 他 的 人 所 預 備 的 是 眼 睛 未 曾 看 見 , 耳 朵 未 曾 聽 見 , 人 心 也 未 曾 想 到 的 。
只 有 神 藉 著 聖 靈 向 我 們 顯 明 了 , 因 為 聖 靈 參 透 萬 事 , 就 是 神 深 奧 的 事 也 參 透 了 。
除 了 在 人 裡 頭 的 靈 , 誰 知 道 人 的 事 ; 像 這 樣 , 除 了 神 的 靈 , 也 沒 有 人 知 道 神 的 事 。
我 們 所 領 受 的 , 並 不 是 世 上 的 靈 , 乃 是 從 神 來 的 靈 , 叫 我 們 能 知 道 神 開 恩 賜 給 我 們 的 事 。
並 且 我 們 講 說 這 些 事 , 不 是 用 人 智 慧 所 指 教 言 語 , 乃 是 用 聖 靈 所 指 教 的 言 語 , 將 屬 靈 的 話 解 釋 屬 靈 的 事 。 ( 或 作 : 將 屬 靈 的 事 講 與 屬 靈 的 人 )


Love is when the other person’s happiness is more important than your own  ~ H. Jackson Brown


珍珠宮

積分: 41865

2024年龍年勳章 育兒性格勳章 畀面勳章


45#
發表於 12-5-29 12:01 |只看該作者

回覆:hemanhebekay 的帖子

3歲好似係荃灣,而堂區係有分區的,唔可以隨意去上主日學。




複式洋房

積分: 244


44#
發表於 12-5-28 21:32 |只看該作者
小星兒 發表於 12-5-28 20:35
請問你住那區呢?每間聖堂都有劃區的。

紅磡區
我知聖母堂要五六歲先可以,但我個女而家三歲only
原來唔係住嗰區唔可以參加?

點評

ricatong  唔同區都得,搵到聖堂收你女兒就可以。  發表於 12-5-29 19:49


男爵府

積分: 9127


43#
發表於 12-5-28 20:35 |只看該作者

回覆:hemanhebekay 的帖子

請問你住那區呢?每間聖堂都有劃區的。




複式洋房

積分: 244


42#
發表於 12-5-28 18:21 |只看該作者

引用:每個堂區都唔同,最細我見3歲都有,大部份

原帖由 Mimmy 於 12-05-27 發表
每個堂區都唔同,最細我見3歲都有,大部份係5歲,我自己個堂區就4歲,阿囡今年都可以返



...
邊度有3歲?我帶個女番~ thanks




複式洋房

積分: 356


41#
發表於 12-5-28 13:47 |只看該作者
回覆 eric5354 的帖子

三、我們對天主教的態度  梵二會議對基督教有極友好的態度。他們所極樂意看到的,乃是這些分離的弟兄能將基督視為教會共同的根源中心。與基督合一的希望,激發催迫他們更加尋求合一,並在萬民之前為自己的信仰作證。梵二會議不單向基督教招手,她代表了天主教在二十世紀的新步伐,從保守唯我獨尊過渡到開放接納不同團體的見解。在社會層面上,基督教和天主教在某些社會問題之基本立場有相似之處,例如社會道德問題、墮胎、同性戀、色情文化、享樂主義、商業消費、經濟壟斷、環保、恐怖主義等,值得我們更多認識對方的觀點。
  我們對天主教所持有的開放態度應該接納,但必須緊記,基督教與天主教在教義上仍存在極大分歧。我們的立場是:自宗教改革以來天主教與基督教在教義上的分歧沒有改變,至少由天特會議到梵二會議都是如此。近日信義宗教會與天主教就因信稱義所達成的共識,看似寶貴,但其中措詞十分謹慎,事實上並未代表整體天主教的教義,至少在大公議會上從未定案。或許待下一次大公會議我們看到天主教對因信稱義提出積極的意見,我們才有共同根基處理其他問題,諸如馬利亞、教宗無誤和聖禮等。


複式洋房

積分: 356


40#
發表於 12-5-28 13:45 |只看該作者
回覆 RickyCrown 的帖子

二、恩典問題  基督教與天主教對恩典的分歧,決定二者在聖禮、教宗無誤及馬利亞觀的差距。
1.聖禮  天特會議的主題要突顯「教會的教導使命是維護『聖經』與『傳統』的完美整合,作為信心的兩頭源頭」。基督教卻相信信徒可藉賴信心、上帝的恩典及聖經(即上帝的話),直接與上帝交通,人不必靠賴世上的「教會傳統」,而把聖經高舉過於教會會議及傳統。天主教把聖禮賦予了特殊地位,相信基督恩典,活躍地臨在聖禮,以致人必須靠聖禮才能稱義。這樣,恩典注入了聖禮,使人稱義,天特會議決議如下:「如果有人說新律法的聖禮只是表記而非救贖的必須,以致人不需它也不須要渴求它;人只須單藉因信稱義到達上帝那裡,讓他受咒詛。」
  反省:宣道會只視初期教會所持守的主餐和洗(浸)禮為聖禮,而不會視天主教傳統中訂立的其他五種禮儀為聖禮。自天特會議至今,天主教會都提升「七聖禮」(SevenSacraments)的重要性到含有救贖的必須性(necessaryforsalvation),確實誤導信徒以u守禮儀」來維持救恩,是推向「藉行為得救」的錯謬。可惜的是,不少基督徒亦同樣誤以為「未受洗禮就未算得救」,亦以「守」主日、「守」聖餐、「守」奉獻、「守」十誡等為維持得救的條件,事實上這些行為乃是得救後的表現,乃是有基督生命者理所當然的自然流露,絕非博取神祝福的功勞。
2.教宗無誤  為了保證教會傳統的正確性,所以必須賦予教宗無誤的神聖權柄,使所宣佈的教會法規(Canon)得以無誤地頒佈。這點使基督教與天主教產生難以復合的鴻溝。宗教改革者包括路德及加爾文,堅稱恩典只從基督而來,施恩者與恩典統一,恩典絕不能離開上帝而注入受造物,如會議或聖禮。這些注入受造物的恩典稱為受造恩典(Created Grace),更不能以任何形式延伸出去。宗教改革者把恩典稱為整全恩典(tatogratia),即是說整全及不可分割的,因為恩典與上帝所賜給我們的耶穌等同,這是路德所理解的唯獨基督。基督徒尊重教會領袖也重視聖禮,但決不讓人及聖禮分受了基督的恩典,所以我們絕不會接受教宗無誤論,也不會向聖人遺物敬禮,以期獲得額外恩典。
  反省:基督徒以三位一體的神為首,不以地上任何尊貴聖潔的人物為權威般可以代表神。教會歷史不斷提醒我們切勿將人神化,否則後果嚴重,然而,這亦不是表示基督教會因為沒有最高領袖變成一盤散沙,沒有合一。我們不強調宗派間的行政合一,但注重宗派間的靈裡合一:我們不會稱哪一位教會領袖無誤,但會彼此代禱,求神保守不出錯。求主憐憫,讓基督教的宗派裡、機構裡、堂會裡沒有人被視為教宗。
3.馬利亞  梵二會議對天主教與基督教有關聖母的分歧,處理得十分小心。會議提醒在論及聖母的特殊地位時,應該小心避免一切虛妄的誇大與心地的狹隘,目的是避免分離的弟兄誤會,這種積極態度是值得欣賞的。雖然馬利亞的地位放在教會篇而非三一上帝篇中,但就馬利亞的升天、受禮敬、終生童貞女教義,梵二會議仍是全力肯定及堅信不渝。在梵二會議宣稱馬利亞「在結束了人間生活的過程後,身靈一同蒙召升天,被上主榮擢為宇宙之后,使她和她的聖子--萬君之主,罪與死的征服者,更形相似。」
  若望保祿二世以教宗身份,褒揚馬利亞的品德,以及她在整個救贖計劃中的參與。他說:「〔馬利亞〕,妳是〔神〕在伊甸園所應許的女人,自永遠便被選為真道之母、神智慧之母、愛子之母、萬福真神之母。」馬利亞被抬舉到與三位一體上帝相似的地位,難怪在拉丁美洲、歐洲及菲律賓等地,馬利亞與其他宗教混合,成了眾人膜拜的神。
  反省:基督徒不拜馬利亞,不向主母祈禱,不等於我們不重視馬利亞的尊貴性。相反,我們以她為「常人」地去理解,比天主教會以她為「無原罪」、「升天」那位神化了的「超人」來理解,更顯出馬利亞作為人的偉大。馬利亞既沒有天賦與特寵的超凡生命,更能激勵一般信徒去學效她,而不會只求她的神力神助(這正是天主教徒所誤求的)。願我們都學會像她的心態--「我心尊主為大,我靈以神我的救主為樂」(路一46-47)。再者,信徒不必熱切探究所謂「聖母顯靈」的真假性,因為最重要的,反是渴慕這方面的信徒的動機為何?事實上,大多數人只想尋覓一尊靈驗的聖母像來求她應允自己心中所求(是以己為重,非尊主為大),這只是一重變相的「求菩薩賜福」的表現,基督徒切忌效法。


複式洋房

積分: 356


39#
發表於 12-5-28 13:41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RickyCrown 於 12-5-28 13:53 編輯

回覆 eric5354 的帖子

HI Eric,

I copied the message from christain website message as below, let see can reply your question or not.

自從二十世紀普世基督教運動以來,天主教與基督教(即更正教,下同)增加了對話。兩者互派代表出席議會,共同參與社會見證,使彼此的差距日漸減少,甚至有些人感到基督教應拋開十六世紀宗教改革的包袱。自梵蒂岡第二次會議(Second Vatican Council,1962-1965,下稱梵二會議),天主教向基督教展示了友好的態度,作為基督教福音派的信徒,應要重新思想兩教合一的問題。
  最能突出天主教對基督教立場的,是天特會議(Council of Trent,1545-1563);向基督教伸出和好之手的,是梵二會議。事實上,天特會議中兩者教義的分歧,並沒有在梵二會議中修改。我們試從幾點重要的教義:因信稱義、聖禮、教宗無誤及馬利亞的內容來審視兩者的分別。

一、因信稱義  天特會議舉行的目的有二:為了回應被視為「異端」的更正教,重申天主教的信仰立場;其次是對教會(天主教)內部生活的整全改革。由此可見,天特會議的召開是從對外(回應更正教)及對內(內部改革)兩面抗衡宗教改革運動,其中重要的教義是「因信稱義」。
  天特會議為了反對路德所說的「唯獨恩典」「唯獨信心」「唯獨聖經」,他們特別為因信稱義留下做善功很大的空間。在論及補贖和洗禮的分別,會議文獻指出洗禮是靠賴耶穌的功勞使我們獲得新生,但洗禮之後,人仍會犯罪,這樣補贖的聖禮對我們獲取救恩就是必需了。我們必須付上眼淚和勞苦以達成補贖的要求,所以補贖被稱為「付代價的洗禮」(alaborious kind of baptism)。這種補贖的教導使人誤信基督的恩典不足赦罪,人要付上功德才能贏取救恩。至於因信稱義,天特會議對路德的教導提出強烈的譴責:
  若有人說,其中教導罪人唯獨因信稱義,意思是:如要得到稱義的恩典,並不需要其他東西的合作,而他亦絲毫不需要憑自己意志的行動,使自己作好預備和部署--讓他受到咒詛。若有人說,人稱義唯獨是因為基督的義歸在他身上,或唯獨是因為罪得赦免而須聖靈在他們心中傾注恩典和慈愛,或說我們類似稱義的恩典純是神的好意--讓他受到咒詛(Canon 11)。
  天特會議有關因信稱義的道理滲入了以人為中心(anthropocentric)的錯誤,這點正是基督教所激烈反對的。如果撇除當時天特會議的偏見,天主教與基督教對因信稱義的觀點應該是一致的。一九九七年二月,世界信義宗聯會與天主教會發表《因信稱義聯合聲明》,與路德所持守的相近,給雙方信徒一個鼓舞,因為這聲明除了點出二者分歧外,更重要的是表彰了自天特會議以來天主教修補的努力,以期達到對稱義教義有共識,克服早期天特會議對持異見的基督教咒詛。可是,我們對未來天主教與基督教和好合一未敢有太樂觀的態度。一方面梵二會議並沒有對因信稱義的問題詳加討論和修改,也許當時時機仍未成熟;另一方面,上述的《因信稱義聯合聲明》仍未得到天主教教廷的認可,雙方對因信稱義似乎仍有分歧。如果天主教對天特會議對有關因信稱義不再進行修訂,那難怪巴特(K.Barth)堅持天特會議與宗教改革者之間對因信稱義並無妥協之處。天主教與基督教復和,恐怕要走的路還遠。
  反省:我們在此不是說天主教徒中沒有人持守因信稱義,也不是說基督徒中所有人皆守因信稱義。我們相信凡是忠於聖經真理,且是不增添不減少主道的信徒,都為主所收納。我們欣賞自梵二會議後很多天主教會強調回歸聖經的運動,讓信徒更多查經學道,我們期盼這有助他們明辨真道。基督徒個人在接觸到天主教徒時,應善意謙卑地向對方強調因信稱義的救恩觀,從正面的角度建立彼此信仰上的友誼。


珍珠宮

積分: 41865

2024年龍年勳章 育兒性格勳章 畀面勳章


38#
發表於 12-5-27 19:08 |只看該作者

回覆:hemanhebekay 的帖子

每個堂區都唔同,最細我見3歲都有,大部份係5歲,我自己個堂區就4歲,阿囡今年都可以返




複式洋房

積分: 244


37#
發表於 12-5-27 16:07 |只看該作者

引用:我係初哥,+亦唔想得罪人(宗教既野可以好sen

原帖由 Charlotte_mom 於 12-02-12 發表
我係初哥, 亦唔想得罪人(宗教既野可以好sensitive), 我試下答:

1 我都講過以前, 我係每星期陪太子女讀書, ...
我想問下Sunday school幾多歲可以參加?




大宅

積分: 1207


36#
發表於 12-4-18 16:37 |只看該作者
我返過天主教, 亦返過基督教. 兩邊都讀過主日學&慕道班. 最後, 我選擇了在天主教會內領洗.

1 我媽咪, 爸爸, 妹妹及老公都先後跟我返了天主教及分別領了洗. 我們一家人全部都逢星期日上午跟我返彌撒, 之後各自離開, 而我自己則星期六返善會. 所以我識的教友多D. 教會都鼔勵教友們積極參與堂區活動及善會, 只是他們自己各有理由而唔返. 不過每逢堂區有任何節日, 都會有活動大家聯誼的, 無論有否參加善會都會出席, 非常自由及舒服.

2 想領洗的話, 要參加慕道班, 大概1.5-2年, 如覺得OK的話便可選擇領洗

3 捐錢只是按能力, 並不是compulsory的. 如果你受惠得多, 自然想付出多D比有需要的人/ 透過教會幫助其他人.

4 唔係卦?? 我有時都會因自己當日的行程而選擇返其他教堂, 有時堅道, 有時沙田, 有時粉嶺. 而神父亦會定期調去不同堂區服務.. 如果出外去旅行的話, 我會上網search咗星期日的彌撒時間, 再配合自己時間去. 天主教會是全球性的, 無論去到邊都可以入任何一間聖堂參與彌撒. 所聽的道理都是一致的.

5 這只是看你是否活躍份子. 就好像在學校裡, 你的老師/ 校長認唔認得你. 基本上, 領洗前, 神父都會個別逐一跟每一位候洗者(準備領洗的人)作個別傾談. 如果你想神父認得你的話, 你便要多參與, 多服務了. 不過, 隨了領洗外, 如入了醫院, 小朋友入學校, 善終, 結婚, 辨告解, 參加善會等, 都有機會跟神父接觸的.


伯爵府

積分: 17277

好媽媽勳章


35#
發表於 12-4-18 13:06 |只看該作者
回覆 福水 的帖子

我的仔女一出世就領洗

我以前去過2個堂區
都有叫小朋友,或者有需要的成人出去降福

神父當然都會再集體降一次
但一班小朋友柴哇哇的,好開心

轉了堂區
不同神父/堂區有不同的做法


男爵府

積分: 7305


34#
發表於 12-4-18 08:46 |只看該作者
回覆 olimo 的帖子

我的導師曾講過:

每一台彌撒最後時,

神父都會降福給每一個參加彌撒的人,

然後才說彌撒禮成,

我們便唱聖詩,恭送:

十字架,神父,傅祭等離開禮堂.

故,未領洗者不用要求個別降福.






男爵府

積分: 8527

睛靈勳章


33#
發表於 12-4-17 10:59 |只看該作者

引用:回覆+kam825+的帖子 Kam825,+你還算好,我

原帖由 百萬莊 於 12-04-17 發表
回覆 kam825 的帖子

Kam825, 你還算好,我當年在基督教學校唸書可慘了。他們當我進了邪教一樣要把我改造, ...
諗返我學校的教會真係怪怪地, 好多野都唔食得, 一定要食反(初)的動物, 食得牛羊唔食得豬, 魚要食有鱗的, 鰻魚白鱔o個D唔食得, 其他蝦蟹貝殼類都唔食得, 又唔可以飲酒、檸檬茶等等, 所以o係學校訂飯好慘, 最攪笑係, 同D學校教會同學去麥當當, 佢地又唔想食牛, D魚柳包係唔知咩魚整又唔敢叫, 最後叫左......豬柳旦包走豬柳!!!!!!



點評

mincat2715  咁我寧願食蘋果批好了   發表於 12-4-27 11:51
百萬莊  甘奇怪!  發表於 12-4-17 17:12


別墅

積分: 534


32#
發表於 12-4-17 10:04 |只看該作者
回覆 kam825 的帖子

Kam825, 你還算好,我當年在基督教學校唸書可慘了。他們當我進了邪教一樣要把我改造,甚至有同學公然的把一本叫'天主教的錯謬'的書放在我卓上。我記得從前神父教我們基督教和天主教是兄弟,應該不分比此,所以當時就十分反感。後來到了美國,就真的覺得那邊的人能做到宗教上互相尊重。時代不同,現在基督教好像沒從前那樣,對天主教那麽排斥。


子爵府

積分: 10257


31#
發表於 12-4-17 03:22 |只看該作者

回覆:heichunmum 的帖子

個人黎講,我自己中意天主教多d。因為我覺得天主教d人都好好但佢地唔會set咁多規則,如10一奉獻同只准同一樣宗教伴侶結婚....(雖然禮教上天主教多形式d同經文多d)。我認為天主教同基督教都係基督之子女應不分邊一個好d,而係睇邊一樣適合自己多d。

希望各天主教徒及基督教徒不要話我,純綷個人感受。




首頁

尾頁

跳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