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順供養父母,哪怕只是做一天,生活都會有不可思議的改變,一年不抵觸頂撞父母,能滅盡三十年戾氣,之後你缺少的,一齊到來,不順的,都自動順遂。你就算拿一個月孝順供養父母,讓父母高高興興,你手頭上的這件煩惱事都會自動化解的。
如果要積累大福德,積累現世就可以享受的福德(如順利好姻緣,工作順利,資財積聚,重要考試發揮出色,各種申請不被拒,乃至現實生活一切福德順意),只要不抵觸頂撞父母,面容柔和笑對父母,和父母說話柔聲軟語快快樂樂,這些基本的東西要擁有是沒有阻礙的,鬼神看你孝順父母,他非常尊敬你,絲毫不敢障礙你,這麼好的改命方法,大家卻不知道,太可惜了。
通過學習佛法,發現這些觀念是錯誤的。佛法根本沒有叫你逃避現實,而是讓你面對現實。比如,一個被老公拋棄的女人,如果沒有學習佛法,就會覺得很痛苦,很絕望,很傷心,很煩惱,很怨恨,很憤怒,很孤獨,很無奈,等等,嚴重的會產生報復心理,甚至自殺。
假如這個女人學習了佛法,首先就會認識到,世界上的任何一件東西,都是無常的,在變化中的,沒有一樣是永恆的,當然也是不可靠的,只是因緣和合而成的一個假象,就是一些因素、物質臨時拼湊起來的假象,包括她的老公,也不是永恆不變的,就算陪她過十年、三十年,再長點五十年,最終還是要各走各的。至於一段愛情,也是一些因素造成的,根本沒有真實可言。所以用不著執著。就像一台電腦,天天給你使用,你對它也很有感情,但是總有一天,它老化了,不能用了,或者被人偷走了,你只能放下它,重新去買一台新的。你用不著為它自殺的。
你看,佛法只是叫你不要那麼執著。你見過一樣永恆不變的東西嗎?或者,你真正擁有過一樣永遠也不會失去的東西嗎?我看沒有,你的錢,你的房子,你的車,你的愛情,你的地位,你的名氣,無時無刻不在變化之中,就是你自己的身體,到最後你也帶不走。那麼,有什麼值得你那麼執著呢?
佛法,並沒有叫你不要去賺錢,或者把自己的錢分給別人。也沒有叫你別去當官,別去出名,別去尋找愛情,別去吃、喝、玩、樂,你想干什麼,照樣可以去干,而且,該承擔的責任,也一定要繼續承擔,並不是說四大皆空了,你什麼都不管了,你的生活、學習、事業、愛情、家庭、婚姻等等,你照樣可以繼續打拼,繼續享受,佛法只是提醒你,這些都是暫時的,不是永恆不變的,擁有的時候好好珍惜就行了,千萬不要太執著。不要以為目前擁有的東西,是永恆不變的,永遠屬於你的。某一天一定會離你而去的。讓你提前有個心理准備。
你看,你學佛法,什麼也不會失去。佛法只是讓你勇敢地面對現實,知道你所追求的一切,所擁有的一切,其實沒有一樣是永恆不變的,懂得這個道理,你就有所覺悟。這樣,你就可以少一些執著,然後又少一些煩惱,讓你的生活過得自在一些,幸福一些。
當然,你也可以繼續好好地愛你的愛人。珍惜你所擁有的愛,要愛得忠誠,愛得持久,但是,你的愛,不要有太強的目的性,不要有太多的占有欲。愛,只是一種溫暖,一種發自內心的關懷。那麼,你就不會過於執著,即使對方發生變化,你也會理性你處理好一切問題,而不會走極端。而往日的愛,也可以化成一種美好的緣。
佛法很深廣,同時,佛法也很實用。學了就可以拿來用的。最直接的用處,就是幫助你對付心中的煩惱,而且不會讓你失去任何你所喜愛的東西。只是讓你有所覺悟而已。這下放心了吧?
有時候,說錯一句話,可能會對一個人產生重大影響,甚至毀掉這個人的一生。
這是最近在修習佛法時的體會。回想自己在經歷之中,有時因為自己的偏見,有時因為未能控制自己的情緒,在生氣、憤怒、怨恨、煩躁之中,為了圖一時之快,就出口傷人。給對方的心靈造成很深的傷害,可能就會對方的命運,如果對方再遭遇到其它方面的惡緣,說不定一生就被毀了。佛法講:這就是造口業。
所以,用寬容的心態、柔和的眼光對待一切有緣的人,無論這人對我是好是壞,都好好善待人家,愛護人家,決不加以任何傷害,而以慈悲心、平等心面對,應該成為我努力的方向。至於以前造成的口業,和已經對人造成的傷害,既然已經發生過了,比較理性的做法一是誠實地忏悔,記住自己的過錯,是為了今後少犯錯,不犯錯。二是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彌補,同時為對方念佛,祈禱對方平安幸福,早日寬恕我的罪過。而真正要做到的是以後不造口業。
眾生畏果不畏因。菩薩畏因不畏果。一個凡人,往往在做某件事情的時候,是不怕的,無論是在做一件好事,還是一件壞事,只要對自己有利,就可能會去做。但是,對於即將到來的結果,往往非常重視。好的,就強烈期盼,壞的,就怕得要命。而菩薩則剛好相反,做每件事情之前,都會考慮到後果,所以對每一個因,都很慎重,至於即將到來的果報,倒是坦然受之,無論好壞,都不會畏懼。這就是眾生和菩薩的區別。
如果懂得這個道理,那麼我們每說的一句話,其實都是一個因,因的後面是有果的。所以在說出這句話前,一定要先想想會有什麼結果,然後再說。
能夠記住幾條一定會受用:
一、世界上的任何事情,你再怎麼搞,都是不可得。到頭來什麼也得不到。因為你追求的所有東西,都是一個虛假的相,沒有一樣是永恆的。
二、活在當下。不要活在過去,也不要活在未來。把注意力集中在當下,看任何事物,都像是映在鏡子中的影子,來來往往的影子而已,不要執著。
三、隨時放下,不要牽掛任何事物,任何人,因為一切都是虛幻的、無常的,總是在不斷變化著,只有內心的清靜是原本存在的。
四、總是問自己:又如何?他有一千萬,又如何?他是總統,又如何?她是美女,又如何?她不愛你,又如何?不斷地問,遇到什麼都問一聲:又如何?100年後,這些東西在哪裡?
五、世界上沒有一件東西是屬於你的,生沒帶來一件,死了也帶不走一件,連身體也是臨時給你用一下的,很快就老了,病了,死了,爛了。所以任何東西你都沒有擁有過,也沒有放棄過。
六、不起分別心,什麼善呀,惡呀,好呀,壞呀,愛呀,恨呀,美呀,丑呀,統統不分別,讓它們去,都是鏡子中的影子。不執著。
七、柔和地面對一切,處理一切。柔和,就是慈悲。看待一切人,一切眾生,都平等,都柔和,不分別,讓自己的慈悲心不斷升起。
總之,要隨時訓練自己的放下。遇到什麼放下什麼,不執著。當然,到最後會發現,其實並沒有什麼東西需要放下。這是需要時間來驗證了。
念佛吃素度父母
要度化父母,要靠佛的力量,不要靠自己嘴巴的力量。印光大師文鈔記載,有個佛弟子黃涵之居士,很孝順母親,他母親不信佛,還吃海鮮,種種吃法,三餐都要海鮮。黃居士信佛,知道這個業障很重。每當勸母親時,她就發脾氣。那怎麼辦。他就去問印祖,印祖說,你去吃素,代母親念觀音聖號,代母親忏悔。這樣比較容易感應。
果然過了三個月,他母親就不怎麼喜歡吃海鮮了。還跟他說:我不喜歡吃海鮮了,聞到那個味道,都不喜歡,你給我煮幾樣素菜來吃。
要度化別人,首先要自己有功德,有光芒。然後護法神,佛菩薩才會在暗中幫你。自己都沒有功德,也做不好,也不念經,不吃素,勸別人怎麼能勸得動呢。眾生帶著不同的業力來到這個世界,父母兒女,業力都不同。那要怎麼辦?虔誠的求菩薩。
在我們那邊,民間有吃觀音素。做女兒的要吃觀音素三年,來報答母親撫養之恩。我們念經也好,拜佛也好,都要功德回向給父母,讓他們能親近三寶,能吃素念佛。這樣才是孝順。
佛菩薩都是以慈悲心,以孝順心來感化不信佛的。地藏菩薩是光母女時,他母親也是吃海鮮,後來墮落地獄。婆羅門女時,母親也是邪知邪見,後來墮落地獄,婆羅門女也是念佛救度母親出來。
朋友親人不信佛的,也不要嘴巴講給他們聽。他們吃素不信佛,都是有業障。業障要怎麼消,就要靠三寶。我們就好好念佛吃素回向給他們,這樣比較快。
轉自:福安觀音寺 新浪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