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042靚媽靚爸"攝影會"
不如分開唔同部份既心得啦~
=================================
相機本身:
1. 光圏越大(即no. 越細, eg.f1.4, f1.8. 最最最大光圏係1, canon曾經做過), background越散. 但要留意如果影半身/大頭, 太大光圈出來的效果可能變成model只有一隻眼sharp, 去到頭髮己經模糊的情況.
2. 光圈先決(canon機 - av mode, nikon - a mode) - 指手動調較光圈,由相機自動因應環境而調較快門
3. 快門是用秒來表示的. 在相機中, 約可由30s(勁慢的快門)到1/2000s(二千份一秒, 好快). 快門先決(canon機 - tv mode, nikon - s mode) - 指手動調較快門,由相機自動因應環境而調較光圈.
4. 手動曝光(canon機 - m mode, nikon - m mode) - 指手動調較光圈和快門
5. 減低"閃燈補光值"(ev值)影outdoor用閃燈補光果陣, 影像會較自然
6. 選擇white balance(白平衡) 對全張相都好重要, 不過如果用raw格式來影, 揀左w/b可以在電腦改, 記住改完要convert番去jpg, 否則部電腦d位好快用晒!
7. 相機本身個快門制有壽命的, 好似愈高級的機愈可以按得多(eg. nikon d2x有10萬, canon 350d有50000). 普通都有三幾萬以上. 按爆左個快門制要換時分分鏡仲貴過買部新機. 所以如買二手機記住要看shutter count, 睇下人地用左幾多.
8. 安全快門: 能防止拍攝時因手震做成影像搖晃. 安全快門為1除以鏡頭焦距. eg. 如用50mm來拍, 快門就不能少於1/50s, 而相機中是沒有1/50s的, 就要用到1/60s. 當然也不是一定不會模糊, 要看大家的手力如何.
鏡頭:
1. 分類: 以焦距來區分, 分為廣角, 標準及遠攝三種. 以標準焦段即50mm做分水嶺(因為50mm焦距可以拍到最接近人眼視覺的畫面), 少於50mm的, eg. 24mm己算得上廣角, 如果是18mm或更勁的10mm, 就是超廣角了, 可以把更多的畫面攝入鏡頭, 影風景一流. 多於50mm, eg. 85mm己算是遠攝焦段, 300mm以上更是超遠攝焦段, 一般用作拍攝人像, 花卉, 生態和運動等.
2. 定焦鏡/變焦鏡: 變焦鏡因能自由轉變焦距, 所以拍攝距離性上比定焦鏡大. 不過一般定焦鏡都有大光圈的優勢, 係光線不足下能給較多光線住入鏡頭, 提升快門速度而減少相片鬆矇的機會. 而且我覺得定焦出來的影像較sharp, 影人像最出色.
3.相對焦距: 指鏡頭接上相機(dslr)後的實際焦距(因會有焦距增長的情況的). 焦距增長的轉換公式係: canon系統的APS-C=1.6X, APS-H=1.3X, 全片幅是1x. nikon, pentax, konica minolta系統是1.5X.
4. 濾鏡: 可加上在鏡頭前方, 如protector, uv, c-pl(偏光鏡)或nd(減光鏡)等不同功能. 以mm做單位, 即鏡頭直徑.
5. 接環(mount): 買副廠鏡eg. sigma, tamron等記住要問埋有冇對應接環, 可唔可以用落自己部機度, 唔係得物冇所用.
外閃:
1. 用外至閃閃, 影室內不防將支閃閃射上天花板(打bounce), 出黎個效果好自然, 仲會冇左個黑影tim!
2. 又可以試下貼塊反光咭(可以自制, 唔駛$)在閃燈上(閃燈向上, 少少斜向反光咭), 出來都可以好自然.
I support autism accept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