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choyki 於 23-6-15 15:03 編輯
agnesc2017 發表於 23-6-15 13:57 
有做過投資股票/債券/衍生工具的人就會知道,所謂的「樂觀情況」和「悲觀情況」就係反映整體本地和全球經濟狀況。保險公司裡面的基金經理會為客戶做不同的投資,根據不同的保單而做不同的投資選項比例,例如A保單係投資30~40%的資金落去股票市場,另外60~70%係投資到低風險的例如債券/外匯市場做分散投資;而B保單在股票市場的投資比例相對較高,得出的預期回報就會高啲。而「樂觀情況」就是當經濟環境持續向好,本地和環球經濟係喺經濟上升至高峰期,以恆指為例,由21,000點一直上到34,000點,呢個情況就可以理解做「樂觀情況」,基本上投資較進取的股票類項目都有較高的回報,所以反映在保單上就會有一個較高的回報。而「悲觀情況」就係相反:本地和全球經濟在下行的情況,以恆指為例,由34,000點跌返落去19,000點左右,呢個情況下,基金經理就需要為客戶調配較保守的投資方案做對沖,例如以逆向ETF、外匯,或者調入波動較低的投資組合。所以在「悲觀情況」下,回報相對樂觀情況一定會較少,因為呢段時間波動較大,難有一個較穩定和大的回報。
應該唔係咁,你應該只係斷估。
不過我都係斷估,但我估嘅係咁:
1. 保險公司入面應該有投資部門,投資部門入面嘅員工多數名銜應該唔會叫「基金經理」,可能叫「投資經理」。
2. 「投資經理」應該是為保險公司作投資,不是為投保人作投資,不會為每張保單作投資,不會 A 保單回報比 B 保單回報低。
3. 保險公司的投資成績會影響「非保證回報」,然而,「非保證回報」並非只由投資成績所影響。
4. 「非保證回報」是由多項因素所影響的,其中一項是「索償」,若「索償」多,「非保證回報」便低,「索償」少,「非保證回報」便高。
5. 投保人應清楚明白其所繳付的保費有一部分是要用作「索償」的,要用作賠給其他投保人的,若介意要賠給其他投保人,便不應買保險。
6. 以上是儲蓄保險的情況。
7. 至於投資相連保險,選擇基金的是投保人,不是保險公司的任何僱員。
8. A 保單的投保人選擇的基金與 B 保單的投保人選擇的基金不同,因而回報不同。
9. 保險代理或會向投保人提供選擇基金的意見,聽不聽意見由投保人自己決定;投保人或會委託保險代理替其選擇基金,回報好壞由投保人承擔。保險代理不會從提供意見或 / 及替投保人選擇基金中獲得收益。保險代理只從銷售保單上獲得收益。
10. 「樂觀情況」與「悲觀情況」都只係靠估的。
我做月供股票系統。 講笑。 不是。
我做證券,認識做月供股票系統的人。 也是講笑。 不是。
向證券公司推銷月供股票系統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