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政擂台

跳至

首頁

尾頁
   58


伯爵府

積分: 18112


741#
發表於 21-7-15 11:10 |只看該作者
我們贏在哪裏?(2021年7月15日)

https://hd.stheadline.com/news/columns/398/20210715/935711/%E5%B0%88%E6%AC%84-%E4%BA%BA%E7%94%9F%E9%A6%AC%E6%8B%89%E6%9D%BE-%E6%88%91%E5%80%91%E8%B4%8F%E5%9C%A8%E5%93%AA%E8%A3%8F


好多人說起黎智英,大都咬牙切齒,建制派有些人更把他踩得一文不值。有次我寫了篇文章,用「梟雄」來形容他,部份激進「藍人」暴跳如雷,說我把黎智英英雄化。

先說說文字學,識字的人都知道「梟雄」其實帶負面意義,不是有個「雄」字就等於英雄。更何況,如果建制派到今日仍不肯面對現實,把黎智英踩成「狗熊」,那麼,我們輸給狗熊,豈非更加不堪?

是的,建制派真的要痛定思痛,承認自己輸了給肥佬黎。有人又會勃然大怒說:輸?我們哪有輸?現在肥佬黎不是被關在獄中嗎?反對派不是已雞飛狗走嗎?搶到位的區議員都辭職跳船嗎?

還是那句,請面對現實,這場仗,特區政府、建制派、愛國者、香港人,都輸得一敗塗地,最後幫我們扭轉乾坤反敗為勝的,是阿爺。我相信,如果沒中央出手,今日香港仍哀鴻遍野,黎智英仍隻手遮天。

看今天媒體、教育、司法、醫護、社福,甚至政府、文化藝術、娛樂廣告……全被染黃,幾乎所有界別都淪陷,我想問,我們贏在哪裏?

人家一個小學未畢業的生意人,就可把整個城市的人心招攬、腦袋淘空,這個黎智英,如果是地底泥,那麼,全盤輸掉的我們是甚麼?

要爬起來重新上路,就要知道自己錯在哪裏、敗在何處?當然,先要肯承認自己大敗。若因為中央出招把棋局扭轉,我們就以為自己贏了勝仗,沾沾自喜,重複的錯將會再犯。沒了一個黎智英,西方一樣可以再找來另一個黃智英、陳智英、張智英。


伯爵府

積分: 19174

牛年勳章


742#
發表於 21-7-16 21:22 |只看該作者
起底是一種精神恐襲(2021年7月16日)

https://www.speakout.hk/%E6%B8%A ... 0%E8%A5%B2#selected

千呼萬喚,終於出台。說的是「起底刑事化」這議題,由佔中到黑暴到今天,「起底」問題已纏繞香港多年。

起底表面上沒血腥味道、沒暴力畫面、甚至不費一分一毫,但它的殺傷力及後遺症,卻比真槍實彈的攻擊傷害更大。

政府今天把「起底刑事化」草案刊憲,下星期會在立法會首讀及二讀,若起底行為被列為刑事罪行,最高罰款將達100萬港元及監禁5年。

守得雲開見月明,我一直相信,正義只會遲來,不會缺席,雖然,確實遲了點,因為太多因起底造成的傷害及失去,早已鑄成,無法挽回。

還記得2019年11月西灣河搶槍開槍案嗎?交通警在清理路障時遭暴徒搶槍,警察開槍反擊,青年中槍倒地。

半小時後,這位開槍警員一份連同私隱資料的文件已在連登瘋傳,原來此警員是他女兒就讀的德望學校家教會主席,那份起底文件,就是他參選家教會時填的表。即時,網上更有人號召暴徒到德望學校把警員兩個女兒「掟落街」。

開槍後半小時,警員在女兒學校當家教會主席的文件已傳通街,是誰有這種本事?CIA嗎?MI6嗎?不會了,好明顯,是身邊人,或者是學校的人。原來,你曾經填過一份表,有一天,會成為殺你的武器,這世界還有信任可言嗎?

走在社會最前線的警察,是黑暴起底受害者的最大群體,他們不單個人被起底、家人全都被牽連,古有誅九族,殺的是在世親人;今日黑暴起底,簡直衰過誅九族,因為他們連死人都不放過。

去年2月某天,在警方記者會當主持的高級警司江永祥和家人出現在殯儀館靈堂,送別去世的堂弟。沒想到,竟有人偷拍江sir出席喪禮及花圈的照片,連帶逝世的堂弟加上江sir父母妻子圖文並茂地一併被起底。

黑暴還把江sir女兒的照片及個人資料貼通街,還說要找陳同佳來好好招呼。江sir不畏黑暴,向私隱專員投訴,然而沒有執法權的私隱公署,只能不斷勸諭,結果用了3個月才逼得Facebook把那起底帖子下架。3個月,資料夠在地球傳幾個圈了。

曾在葵芳警署門外持槍救同僚的光頭警長劉sir,家人更長期被起底恐嚇,網上不斷傳出要「買起」劉sir一對子女的手手腳腳,又說不要攞命只要殘廢……躲在鍵盤背後的暴徒,就是要製造恐懼,要你行唔安、坐唔落。

這種苦楚,警察家屬感受最深。

認識一位警嫂,她丈夫在一次鎮暴行動中備受注目,家人旋即被起底。從此,這位警察太太每次外出回家,就會看到連登網有即時新訊息,說她幾時幾分去了超市、幾時幾分進了髮廊……每天如是,直如有雙眼睛無時無刻跟蹤她、監視她。

她崩潰了,她不敢相信任何人,看到保安會想:是他嗎?連樓下店舖老闆望她一眼,她都嚇一跳:難道是他?足足半年,她不敢外出、不能上班,天天在外打仗的丈夫痛在心坎。

這些傷心故事,俯拾皆是,而且,還在繼續。好多起底榜上的人至今仍收到午夜凶鈴,即是半夜3、4點打給你的粗口來電。

起底是一種精神恐襲,你連施襲者是誰都不知道、看不見。今天沒人堵路、沒人掟汽油彈,但卻繼續有人起底,此種網上暴力不除,社會永遠不能重回正軌。

希望新法例能阻止這種精神恐襲,無論是境內還是境外,第一手還是第N手的起底轉發,都要重罰。


伯爵府

積分: 18112


743#
發表於 21-7-18 02:07 |只看該作者

犯法的人都不怕 我怕什麼? 希望大家做一個理直氣壯中國人!

https://youtu.be/gsU8pJSeZxk





屈穎姍批香港官員「逢山兜路,遇河拆橋」

https://youtu.be/SOjXvYgPNTg










伯爵府

積分: 19174

牛年勳章


744#
發表於 21-7-19 21:31 |只看該作者
最死得人多的一顆地雷(2021年7月19日)

https://www.speakout.hk/%E6%B8%A ... 0%E9%9B%B7#selected

港大學生會評議會「感激」及「悼念」七一刺警案的恐怖份子,讓社會完全體現今日大學之爛。

跟不少有心教育的大學老師聊天,他們私底下都毫不猶疑地稱今日香港的大學生為「垃圾」,有些更咬牙切齒地形容為「垃圾中的垃圾」、「渣滓中的渣滓」。

這樣說,好像很武斷、很悲哀,也太一竹篙打一船人,然而,當大家看到那班港大學生為恐怖份子默哀,老師的悲觀評價,可以理解。

其實,大學之爛,不只限於偏激政見,而在於人心。有位講師朋友說得狠、也說得真:「今天的大學生不讀書、不看書、不思想、甚至不交功課、不考試,而最大問題是,學校容許、老師包庇。」

這位講師,任教於理大,他眼見一個學生明明在考試中交了白卷,結果都可以升班。他細問情由,原來是系主任網開一面,讓這學生寫篇讀書報告填了那個空白的考試分,打和、無數、升班了。

不是說笑,這幾乎是一個不明文規定,在大學千萬不要「肥」學生,否則後果堪虞,起底唱衰是小事,讓老師丟飯碗才是大問題。

今日大學及大專院校教師的生殺權,並非掌在校長或系主任之手,而是全由學生操控。於是大家明白,為什麼香港的大學及大專會爛成這樣,因為老師要買學生怕。

今日所有大學講師教的每一科,到學期尾都要由學生填寫問卷作教學評核,這位老師的教學態度、作業頒佈、教學手法、上課內涵、考測評分……等等,都會由學生評分,這個評核,會直接影響老師的升職、續約。

當然,大學管理層的口徑是,分數只作參考,不影響教師仕途。你信嗎?當一個講師在學生評核中長年處於低分水平,作為管理層,會不動搖?

更大的問題是,學生評分何來?真實度有幾高?

大學生有句術語,叫做「e死佢」,因為這份教學評核叫teaching evaluation,只要學生不喜歡那位老師,就可以在學期尾齊齊用這個評分「e死佢」(即是在teaching evaluation時給予很低的分數)。

從此,講師會「自我審查」,譬如盡量不對學生要求太高,派grade時盡量「手鬆」、上課時多說笑話多播片、不敢訓斥學生的不是、為學生提供詳盡筆記(目的是令學生考試時讀筆記就可以,不用看參考書),總之就把學生當「客仔」,以「顧客至上」的心態去逢迎。

佔中後社會分了顏色,這種以立場評分的問題更見顯著。有些明明教得很好的老師,只因被學生發現政見不同,十分滿分,他們只給一、兩分的極低水平。

於是大家明白,為什麼大學老師都不敢表態,因為他們的生死命運全掌管在學生手上。一個本來是用來篩查出懶散老師的機制,今天卻成為大學老師頭頂一把刀。

這評核制度到底是誰創的?今天經常出來作政治評論的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講師蔡子強,就多次公開自認,那是他1987年當中大學生會會長時「成功爭取」的「政績」,原來,又是反對派種下的雷。

都說香港被埋下太多炸彈,高教界這一顆,肯定是最死得人多的。


伯爵府

積分: 19174

牛年勳章


745#
發表於 21-7-19 21:33 |只看該作者
一段訪問,一個現象(2021年7月19日)

https://hkgpao.com/articles/1022795

昨天(17日)在書展參加了一個聯合講座,有一名《南華早報》的女記者一直誠誠懇懇等到最後,等所有賣書活動完了,等所有簽名拍照的粉絲走了,等到連工作人員都收拾離場了,這位斯文小記仍然鍥而不捨地捕捉每一位講者,作最後訪問。

我是其中一位講者,於是也是「被捕捉」之列。

訪問跟講座題目一點關係都沒有,跟我們出版的新書亦無半點關係,寫這件事,因為覺得這是新聞界一種慣常手法,也多少反映這些年偏頗新聞是怎樣造成的,於是以此為例,給讀者開開眼界。

我的答案並非記者想要的,大概不會被報道,故在此跟大家簡述:

記:有人舉報書展中有書商賣的書涉嫌違反國安法,你如何看?

我:書展中有人犯法,報警是正常的,如果你發現有攤檔賣毒品、賣黑社會書,你都會舉報吧?

記:有些書商自我審查,把一些涉及政治或政治人物的書都下架了,這是否反映國安法收緊出版自由、言論自由、學術自由?

我:請問被下架的是什麼書?

記:一些政治人物如黃之鋒的書、陳淑莊的書,還有關於2019年示威的書……

我:黃之鋒及陳淑莊不是政治人,是罪犯,這不是我說的,是法庭判的。罪犯的書,下架有問題嗎?關於2019年,那不是示威,那些不是示威者,那是暴動,那些是暴徒,我相信全世界書展,都不會容許有書商售賣歌頌暴亂、讚美暴徒的書。

記:未知有否犯國安法就舉報、就自我審查下架,是否寒蟬效應?

我:警方一直都呼籲市民見到有可疑就報警,有讀者看到那些書覺得可疑,報警,是正常做法,至於有沒有犯國安法,不是你和我說了算,執法機構自會評定。不想被舉報、被下架,就不要出一些挑戰法律的書。

小記者很努力找不同的人,問相同的問題,我欣賞她的勤奮,也替新聞界憂心。走在地上的記者,都是帶着立場來採訪,他們都設定問題、想好答案,就是要找一把口替他們說出來。這不健康,甚至已成病態。

我們的講座題目是希望找尋社會重新上路的方向,例如陳莊勤律師提出1972年港督麥理浩推出的十年建屋計劃,為什麼英殖時代可以,我們今天不可以?如果我是小記者,我會以此為題發揮,寫一個專題報道,看看當年英國人是怎樣解決房屋問題的,今天我們又遇上什麼障礙,而不是只聚焦一些書展的犯罪行為的舉報,這不是更有意義嗎?這不是一個傳媒人的社會責任嗎?


男爵府

積分: 5241


746#
發表於 21-7-19 22:28 |只看該作者
回覆 emilypyhui 的帖子

明白了! 大學生是老闆, 大學講師是受學生監督的職員! 暈低!


男爵府

積分: 6820


747#
發表於 21-7-19 23:22 |只看該作者
emilypyhui 發表於 21-7-19 21:31
最死得人多的一顆地雷(2021年7月19日)

https://www.speakout.hk/%E6%B8%AF%E4%BA%BA%E5%8D%9A%E8%A9%95/ ...

家人都係大學教職員,呢個係實情,當初入行時無論幾有熱誠,想嚴師出高徒都好,經過十年八載,漸漸明白到飯碗重要過一切,evaluation低分會比人照肺,不斷問你點解點解,高分嘅教職員往往就係賣笑、比grade鬆手、少+容易嘅功課。

想保住飯碗,原來要customer oriented! 咁多年來,都會問:點解讀咁多關於教學教育嘅嘢,到頭來自己嘅表現係由一班冇quali嘅人去定好/壞?但膠層又只係睇住個分嚟定你生死(續約/升職/人工),為左生計,最後都要放低呢團火,好悲哀!

點評

emilypyhui    發表於 21-7-20 15:44


公爵府

積分: 27841

牛年勳章


748#
發表於 21-7-19 23:54 |只看該作者
罐頭湯 發表於 21-7-19 23:22
家人都係大學教職員,呢個係實情,當初入行時無論幾有熱誠,想嚴師出高徒都好,經過十年八載,漸漸明白到 ...

中學都係咁!

點評

emilypyhui    發表於 21-7-20 15:55


伯爵府

積分: 18112


749#
發表於 21-7-20 10:26 |只看該作者
給企圖移民者的祝福(2021年7月20日)

https://hd.stheadline.com/news/columns/398/20210720/936503/%E5%B0%88%E6%AC%84-%E4%BA%BA%E7%94%9F%E9%A6%AC%E6%8B%89%E6%9D%BE-%E7%B5%A6%E4%BC%81%E5%9C%96%E7%A7%BB%E6%B0%91%E8%80%85%E7%9A%84%E7%A5%9D%E7%A6%8F


這幾天,機場離境大堂罕有地人山人海,四處泣不成聲,因為昨天是BNO持有人以LOTR形式入境英國的最後限期,故機場擠滿趕搭尾班機往英國的「企圖移民者」。

  為甚麼我用「企圖移民」來形容?因為這個「特許入境許可」(LOTR),只是容許申請者帶同家人,包括九七後出生沒BNO的子女,以特許簽證形式入境英國,居留期限為六個月,居英期間可申請簽證和等候審核。即是說,沒人承諾過給你移民身份,這班人,大部份未找到屋、未搵到工、沒考到學校,就貿貿然一家大小飛到英國去。

  我之前寫過文章說英國生活艱難,讀者第一時間投訴,叫我不要再寫,怕那些「企圖移民者」看了,猶豫不去,留在香港天天放負就弊傢伙。

  所以,我祝福他們,祝他們身體健康,因為他們剛剛趕得上英國大解封,那裏真的很自由,市民不用戴口罩,酒吧餐館沒有限聚令,大家可以聚在球場睇波、擠在百貨公司購物,自由呼吸新鮮空氣,不,應該是自由呼吸新冠空氣。

  截稿前,英國單日新冠病例是五萬四,累計案例已達五百三十八萬,累計死亡超過十五萬,LOTR是不能享用英國國民保健署的免費醫療服務,所以,你們不妨多祈禱,英國的教堂很宏偉很有歷史,應該頗靈驗的。

  另外,還有一項資料也很值得「企圖移民者」留意。

  為了節省資源,英國自二○一○年起便陸續關閉警局,至今全國近半數(超過六百間)警署已執笠。警力減少,罪案自然會增加,現在歐洲治安最差的三個城市中,英國好威,已佔了兩個,分別是伯明翰(Birmingham)及曼徹斯特(Manchester),都是「企圖移民者」最愛的落腳地。

  在香港開口「黑警」埋口「狗」的黃絲,祝福你,英國真的是你們的天堂,因為這裏警察很少,盜賊很多,絕對適合支持罪犯的你們,祈望你們好好在那邊過下半世,永遠別回來。


伯爵府

積分: 19174

牛年勳章


750#
發表於 21-7-20 15:54 |只看該作者
罐頭湯 發表於 21-7-19 23:22
家人都係大學教職員,呢個係實情,當初入行時無論幾有熱誠,想嚴師出高徒都好,經過十年八載,漸漸明白到 ...



我也感同身受
因為有家人曾在大學任職教學助手及助理教授
也是不滿這制度, 掙扎多年後決定辭職

宜家專心做研究
他們說整體質素不斷下降
好的大學生是有的, 但買少見少


伯爵府

積分: 19174

牛年勳章


751#
發表於 21-7-21 17:38 |只看該作者
被捉去隔離營是一件幸福的事

https://www.speakout.hk/%E6%B8%A ... 4%E4%BA%8B#selected

從前,香港讓人稱譽的特質,除了蓬勃的經濟金融,還有井然的社會秩序和市民素質。

不過,一場黑暴再加一股瘟疫,讓香港人的底牌都現形了。最近看了幾組數字,多少反映這城市人民素質已是斷崖式滑落。

為幫補疫情下的低迷經濟,財爺宣佈每人派5000元消費劵。登記只開始了兩星期,全港700多萬人口,就已有超過610萬人登記。

有錢派香港人從來不執輸,身份證號碼、電話號碼忽然間都不是私隱,「掃」個「安心出行」都怕被人監控的香港人,有著數就什麼也不怕了。

反觀另一個數字:免費打疫苗,就顯得拉牛上樹了。2月開始政府提供免費疫苗接種至今,打了半年,才得133萬人打齊兩針,還是靠商家送樓送金送錢等誘因才成事。

在香港打疫苗是優越得無話可說的,免費、方便,注射站梗有一間喺左近,還有得揀科興還是復必泰,外加抽獎,這種待遇,全世界,哪裡找?

朋友Paul哥移民泰國幾十年,生活優哉悠哉,打Golf、養狗、湊孫、嚐美食,一直是我們羨慕的對象,但今天,卻輪到他羨慕我們。

Paul哥說,要在泰國打疫苗,私人診所兩針盛惠100美元。好彩他有先見之明,全家上下加工人司機一早去付費打針,因為在泰國政府登記6月打疫苗的市民,到現在7月下旬仍未有針打,主要因為疫苗不夠,疫苗接種由延期變了無了期。

泰國朱拉隆功大學主任醫生席拉瓦(Thiravat Hemachudha)日前在臉書貼出他任職醫院門外的照片,數十名戴著口罩的民眾坐在醫院外漏夜等床位。原來,染疫進院,並不是必然的事,當香港人怕被捉去隔離營的時候,其實好多國家醫療系統的崩潰已去到市民染疫就只能躲在家自生自滅的地步。

想想,有機會被捉去隔離營、方艙醫院,原來是一件幸福的事。

7月2日,泰國就有一名84歲老翁從曼谷拉差裡威區(Ratchathewi)一棟樓房上一躍而下,結束生命,原來這老翁有個57歲確診女兒,因等不到病床,已死在家中床上。

還有一名確診者陳屍家中沙發旁,身邊遺下一包食物。家人說,從死狀看,他是從床上爬起來取食物時猝死的。

泰國曾經是香港人趨之若鶩的後花園,但一場瘟疫,把所有美好破滅,截至昨天,泰國確診個案已突破42萬,每日病例過萬,但接種兩針疫苗的人口僅4.9%,接種率落後於鄰近國家。內閣高官紛紛確診,包括泰國交通部長、公共關係廳廳長、鐵路局局長,一半內閣成員在家居家辦公,政府幾近癱瘓。

不必看太遠,就看看我們最熟悉的泰國吧,如果身處香港的你仍未有身在福中的感覺,仍在自私地觀望,不檢測也不打針,只怕有日悲劇襲來,大家搶得多多消費劵都冇命享。


伯爵府

積分: 18112


752#
發表於 21-7-22 07:21 |只看該作者
到底還要死幾多回?(2021年7月21日)

http://www.takungpao.com.hk/news/232109/2021/0721/611265.html

  女兒說起她學校的作文比賽,得獎作品,非常感人。


  同學描述她母親患癌的遭遇,作為女兒,看着至親的生命一點一滴地枯竭,最後撒手人寰,連老師都深受感動。頒獎的時候,特別捉着同學的手問:有什麼需要幫忙,儘管告訴我!


  同學的回應卻是反高潮:哈,老師都被我騙到了?我媽健在啊,那是作文,作的。


  我聽完,覺得好恐怖,趕忙問女兒:在你筆下,我可有死過?


  作文,當然可以天花亂墜,但總有道德底線,有一些玩笑,你不該開;有一些話,你不該說。在作文裏詛咒自己父母身亡,就是作為子女玩不起也不該玩的遊戲。


  卻原來,我落伍了。


  跟一位在大學教中文的朋友說起女兒學校這得獎作品,她笑翻天:你太大驚小怪了,我教大學基礎中文,每次發下作文題目,交回來的功課,起碼有半班學生死老豆。


  除了死老爸、死祖父、死外祖母,還有,母親通常患精神病、姐姐多數得妄想症、弟弟經常撞車死……總之,可歌可泣,賺人熱淚。全家不只死清光,而且年年都死一回。


  有同學今年寫爸爸肺癌死,明年又再寫父親墜機亡,老師忍不住問他:你爸爸到底還要死幾多回?勞煩死法可否連貫點?


  杜撰死父母還不算最離譜,有學生甚至「創作」自己從小被爸爸性侵!收到這些作文,最恐怖的不是內容,而是同學笑口噬噬跟你說:老師不要太認真,作㗎!


  為什麼孩子會有這種心態?不怕報應嗎?


  原來,那是補習社名師教導的奪分絕招,有咁慘寫咁慘,有咁可憐寫咁可憐,感動到改卷者,就能奪高分,而最催淚,就是自身的悲慘故事,於是,大家都忘了孝、失了德,只顧賣慘。


  終於明白,為什麼中大學生吳傲雪可以站在台上向大眾作假哭訴:我在警局被性侵!為什麼學生和老師可以一出口就「黑警死全家」,因為在他們眼中,死全家只是紙上談兵的笑話。


  雖說文人多大話,但怎大話,都該有道德底線。一回「佔中」再加一場黑暴,香港人的道德感原來低處未算低,香港教育生態的千瘡百孔更因此表露無遺。



伯爵府

積分: 18112


753#
發表於 21-7-22 07:24 |只看該作者
感受非特權階段之苦(2021年7月22日)

https://hd.stheadline.com/news/columns/398/20210722/936933/%E5%B0%88%E6%AC%84-%E4%BA%BA%E7%94%9F%E9%A6%AC%E6%8B%89%E6%9D%BE-%E6%84%9F%E5%8F%97%E9%9D%9E%E7%89%B9%E6%AC%8A%E9%9A%8E%E6%AE%B5%E4%B9%8B%E8%8B%A6


  首先,我要借本欄感謝上星期千辛萬苦來到書展,捧場參與我與幾位文友的新書發佈會。是的,以千辛萬苦來形容,一點不為過。

  其實我最怕在書展期間出書,因為不忍勞累讀者。擠過書展的人都知道那是可怕的經驗,但奇怪搞了那麼多年、亂了那麼多次,為甚麼總沒有人好好把問題解決?

  高高在上的人永遠不會明白在地上匍匐的苦,主事者、參展商、演講嘉賓的共通點,就是掛着一張通行證,路路暢通,就不能感受黎民百姓的難。

  我去了兩天書展,第一天早上十時多便抵達,見會展停車場門前等候的車已把會展纏了一圈,我決定放棄,開車泊進會展旁的鷹君中心。

  由鷹君行去會展,平時只需幾分鐘,但那段路,我兜兜轉轉玩了近半小時。前方幾排鐵馬,工作人員叫我兜過新翼再兜回來,其實我的目的地就在前面、鐵馬後面。

  冇計,唯有找出版社同事拿來特權卡,搬開鐵馬,走過對面。我在想,如果我是來聽講座的讀者,沒有特權,這路,多艱辛。

  有位退休校長帶著兩個孫仔來捧場,一出港鐵口就動不了。一老兩嫩在人海中一寸寸移到會場,耗了接近一小時,我聽到都不好意思。

  作家朋友說,總結多年經驗,她不會開車,因為一定沒車位,也不會搭港鐵,因為人龍嚇死你,最快方法,是從香港站乘的士前往。不過,今年她也老貓燒鬚,由香港到灣仔會展,十分鐘的車程,她搭了四十五分鐘,足足可以走一轉元朗。

  我第二次去,不是假日,堅持開車再試,誰知那天更慘烈,開着車在灣仔北一帶左兜右兜、塞車排隊,足足用了一個半小時才進得停車場。

  實在不明白,年年都會搞的公眾大型活動,怎麼從沒好好去規劃改善?主事人應該找一回丟下工作證或VIP卡,做一次平民,乘港鐵或開車前往,受過苦,下回你一定會鐵定了心去改善。


伯爵府

積分: 19174

牛年勳章


754#
發表於 21-7-23 19:57 |只看該作者
中國速度和美國速度(2021年7月23日)

https://www.speakout.hk/%E6%B8%A ... F%E5%BA%A6#selected

「一方有難,各方馳援」,這兩句話,說易,行難。

去年的新冠肺炎,湖北武漢緊急封城抗疫,中國人第一次向世界示範了「一方有難,各方馳援」,結果,當世界還在哆嗦,武漢已迅速復元。

上天彷彿有意讓中國人民向世界展示實力,今年,河南鄭州又來一場千年一遇的水災,中國式的制度優越及眾志成城,再一次撼動了世界。

由7月17日至7月20日三天之間,等同317個西湖的雨水量浸蝕了鄭州。20日晚雨災進入最高峰期,水淹地鐵,街道成澤國。第一個24小時,全市斷水斷電斷網絡,鄭州成了孤島,許多人處於失聯狀態。

除了從四方八面趕來救援的解放軍、民警、民間救援隊在爭分奪秒拯救生命,國家亦即時抽調山東、山西、湖北等7個省份的專業人員趕赴電站、自來水廠、光纖通訊站幫忙搶修。水災後第二個24小時,鄭州的水電網絡已逐步恢復,水仍未退,但城市已火速站起來了。

這叫,中國速度。

我想起,一個月前,發生在美國佛羅里達州邁阿密的塌樓事件。

6月24日凌晨,邁阿密一幢12層的海邊大樓忽然倒塌了。事發後,只有消防車第一時間到達,其他大型救援設備及緊急事故拯救人員卻用了16個小時才到齊。

百多條生命被活埋在瓦礫下,尚存的氣息在等候著「黃金72小時」的救援,但當地政府卻在「玩程序」,人民生命只如草芥。

美國每個州政府都有各自的權力,聯邦政府要介入州裡的事,先要經州政府首肯,因兩者不是從屬關係,故遇到大災難,會由地方州先自救,實在救不來才允許聯邦政府介入。

於是,塌樓現場先由佛羅里達州搜救隊先幹活,同一時間,其實俄亥俄州及弗吉尼亞州救援隊已趕到,卻要經過一輪繁複程序,才在事發後16小時獲得批核,進現場協助搜救。

還有一隊很著名的「墨西哥阿茲特克鼴鼠救援隊」在塌樓後第二天已火速趕到當地,這隊曾參與2010年海地大地震、美國9·11恐襲、美國「卡特里娜」颶風等大災難救援工作的精銳部隊,卻因為遇到「太多規矩」和「太多官僚主義」,一直被擋在了隔離帶以外,直到搜救工作停止,都未能獲准進入。

結果,塌樓半個月,救援隊僅救出一隻貓,未有發現倖存者。是的,失掉至少97條人命,被重點宣傳的,卻是那隻死裡逃生的貓。難怪CNN都如此評論:「這簡直是在殺人」。

兩個月,兩個大國,兩場巨災,兩種態度,已不說救援細節及拯救者態度了,單是中國速度和美國速度,就讓我們明白,誰的人命才是命。


伯爵府

積分: 19174

牛年勳章


755#
發表於 21-7-25 21:23 |只看該作者
給助紂為虐的人算賬(2021年7月25日)

https://hkgpao.com/articles/1022922

日前,看到《蘋果日報》四名前高層被捕及撤銷保釋再次扣查的消息,包括前執行總編輯林文宗、前副社長陳沛敏、前社論主筆馮偉光(筆名盧峯)及楊清奇(筆名李平),四人均被落案起訴串謀勾結外國或境外勢力危害國家安全罪。

我想起,早前聽過一位朋友的觀察。

朋友跟馮偉光(即盧峯)住在同一棟大廈,不算熟稔,幾十年來相遇的地方,都是電梯、或樓下大堂,大家點點頭,就句早晨,或者寒暄幾句。朋友說,作為鄰居,盧峯絕對是個謙謙君子。

最印象深刻,是他的兒子,幾十年來,朋友看着這孩子長大,彬彬有禮,說話得體,很關心體貼街坊,後來更做了區議員。朋友兩夫婦一致認為,他是整幢大廈最有教養的孩子。

直至那天,看到新聞報道,原來這個朝夕碰面的斯文人,竟然是天天在媒體煽暴的打手。

朋友感慨,一個把自己兒子教得那麼好的人,卻不斷製造仇恨、散播謊言去害苦別人的孩子,這種人的惡毒用心,完全看不出來,或者,他把自己都騙倒。

這次被警方國安處拘捕的四名《蘋果》高層,給大家一個啟示,就是執法者開始追究那些幕後主事人了。

我們一直都說,孩子、學生、年輕人、走在前線的犯法者,其實都是受害人,他們被誤導、被欺騙、被利用,最卑鄙是躲在年輕人背後這些指揮者,他們推孩子落懸崖、進深淵,卻把自己的子女保護得好好的、安全的、優雅的。

所以,不必等到秋後,現在已是時候找這些人算賬了。躲在媒體內造假煽暴的,以專業人士之名出書毒害兒童的、拍暴亂電影扭曲年輕人心智的、把叛國美化成時代革命的……你們的審判日,來了。

《蘋果日報》不是靠一個黎智英就可成事,沒有旁人助紂為虐,絕對成不了如此具影響力的一個媒體。

還有那些罪不沾身的政棍,如梁家傑、余若薇、李柱銘,看着別人的孩子一個一個進監牢,自己的兒女卻飛黃騰達,你們心安嗎?

逃得了法、騙得了人、卻躲不過天。作惡太多太大的人,我相信,不用等到下世,報應現世就來。


別墅

積分: 549


756#
發表於 21-7-25 23:49 |只看該作者
回覆 emilypyhui 的帖子


還有郭家騏


伯爵府

積分: 19174

牛年勳章


757#
發表於 21-7-26 23:35 |只看該作者
有一種傳染病,叫行善(2021年7月26日)

https://www.speakout.hk/%E6%B8%A ... C%E5%96%84#selected

人之初,到底性本善還是性本惡?一直是永恆的疑問。

近日看河南雨災,忽然覺得,這善惡,根本就是相互感染的。當大家眾志成城,就沒有人會袖手旁觀。人性的善,其實是可播的種。

當鄭州下著千年一遇的大暴雨,有一支志願隊,他們開著車、帶著急救箱和兩艘救生艇,當天就趕到河南鄭州義救。

這隊人,叫「長江志願隊」,來自武漢,有著十年長江救援經驗。

趕路途中,他們遇上引路的鄭州人,問起「長江志願隊」義救緣由,他們說,武漢疫情的時候,河南有很多人過去支援,我們是來報恩的。

善果,原來是一年前河南人先在武漢種下的。

回帶說武漢。

2020年瘟疫襲來,八方支援的醫護人員中,有個來自四川醫療隊最年輕的隊員,叫佘沙,年僅24歲,多次請纓要去武漢馳援。

她的申請理由是:我和別的護士不一樣,我是汶川的孩子。

原來,佘沙是2008年汶川地震重災區獲救倖存的小孩,那年,她才12歲,就讀小學五年級,當時她被困倒塌的教學樓,地震後第二天從廢墟中獲救。佘沙憶述,當年看到軍隊的醫護人員如神兵天降,就許下志願:我長大也要這樣救死扶傷。結果,她當上了一名護士,在武漢最艱難的日子,她成了別人眼中的天降神兵。

說到汶川,又讓我想起另一個種善因的故事。

2008年汶川地震,一位特殊的企業家感動了全中國,他叫張祥青,是天津一名鋼鐵大王,他在汶川賑災籌款中捐了1億元。

感動,不是因為他的捐款額,而是他的背景,這張祥青,原來是唐山大地震死裡逃生的孤兒。

1976年,唐山發生7.8級大地震,張祥青在瓦礫中獲救,存活下來,但父母雙亡。32年後,他看到汶川的8級地震,他說,他明白8級地震是什麼滋味。他更記得,當年唐山大地震後的難忘畫面:「那時解放軍為我們趕建房屋、分發物資,他們每日天亮來、天黑走,不吃我們一口糧食。」於是,32後,他給汶川報恩。

當然,為汶川捐獻的唐山人,不只一個張祥青。當年唐山為汶川地震搞募捐活動時,有3位殘疾人也來捐獻。他們都是當年唐山大地震的倖存者,他們不富有,每人掏出100元說:「我們唐山人永遠不忘全國人民的情。」

善念,是會傳染的,曾經被別人扶過一把的人,都希望在別人需要時伸出援手來報恩。人之初,到底性本善還是惡,原來,只在乎每個人的一念之間。


伯爵府

積分: 18112


758#
發表於 21-7-27 09:18 |只看該作者
高手在民間(2021年7月27日)

https://hd.stheadline.com/news/columns/398/20210727/937725/%E5%B0%88%E6%AC%84-%E4%BA%BA%E7%94%9F%E9%A6%AC%E6%8B%89%E6%9D%BE-%E9%AB%98%E6%89%8B%E5%9C%A8%E6%B0%91%E9%96%93


年多的瘟疫日子,大家天天躲在家做飯,不經不覺製造了好些民間廚神。

  有位潮媽因要照顧孩子及丈夫,辭了工作做家庭主婦。家人喜歡吃魚,疫情期間社會經濟不景,潮媽不敢亂花錢,於是偶然買些鯇魚吃。

  淡水魚沒海魚貴,但問題是有泥味及腥味,潮媽拜了位順德老廚師為師,學了個秘技,蒸出來的鯇魚,又滑又嫩又不腥,更無討厭的泥味。

  那天,她去黃埔美食坊的老饕《詠藜園》吃擔擔麵,跟老闆娘談起此事,雙方一拍即合,潮媽一道無腥味蒸鯇魚,撮合了彼此的創業緣。

  原來,《詠藜園》老闆娘楊太下個月將在觀塘重建的裕民坊新商場開設《蒸益求蒸》餐廳,目的,是為民間廚神提供創業平台。

  這餐廳特別之處,是除了本身的蒸煮食物,也招募民間高手,只要透過電郵([email protected])或致電6192 2186,提供拿手菜式,經試食及格,就可把你的菜式免費在餐廳售賣,不用租金、水電及燃料費,餐廳還會供應廚具及器具,扣除食材成本,高手可賺取七成收益。

  楊太說,創業最難就是起步,所以她特別為有心從事飲食業的年輕人或民間隱世高手提供一個試驗平台,「大家各自把絕招拿出來,由市場做評判,九個月後,誰的食品最受歡迎,我們集團會提供二百萬元資金,為其開個人品牌店。」譬如說,你是蒸魚高手,就可以開間小小的蒸魚專門店。

  香港其實好多年輕人都喜歡做菜整餅,他們有技能,卻苦沒資本。見過有間網上店賣生日蛋糕,店主要一個一個親自送貨交收,賺的都是辛苦錢。如果社會上多一點像楊太那樣的創業平台,讓他們踏上學做生意的第一步,肯動腦、肯動手,年輕人何愁沒出路。


伯爵府

積分: 18112


759#
發表於 21-7-29 13:19 |只看該作者
學術的異類,體壇的戰神
(2021年7月29日)
https://hd.stheadline.com/news/columns/398/20210729/938151/%E5%B0%88%E6%AC%84-%E4%BA%BA%E7%94%9F%E9%A6%AC%E6%8B%89%E6%9D%BE-%E5%AD%B8%E8%A1%93%E7%9A%84%E7%95%B0%E9%A1%9E-%E9%AB%94%E5%A3%87%E7%9A%84%E6%88%B0%E7%A5%9E



香港「劍神」張家朗在拿了奧運花劍冠軍後向記者說:「感謝當日父母的嚴厲,成就了今日的我。」

  高徒,從來都是靠嚴師、嚴父、嚴母造就的。在張家朗爸媽身上,我們看到香港教育出路上微弱的曙光。

  不知何時開始,香港失去了一切讀書以外的途徑,愛運動?考完DSE再講;愛音樂?顧掂你啲功課先;愛藝術?顏料可以當飯食?香港年輕人只有一條路:讀書考完DSE考大學,沒有一紙證書,你就是人世間的異類。

  所以,可以想像,兒子中四就不再讀書跑去做全職運動員,放棄的更是英華、林大輝中學這些響噹噹名校學位,張家朗父母那條心理關口,是多闊、多難跨越的一條鴻溝。

  這個世界總有很多喜歡問長問短的人,吓,唸到中四就不讀書?Cert又冇、大學學位又無,將來點搵食呀?

  今時不同往日,過去有很多人唸工業學校、職訓學校、少警學校,社會有不同分工,就要有不同出路的教育,獨沽一味文法學校,讓好多擁有非學術潛能的人發揮不了所長,英雄無用武之地。

  孩子不想讀書就由他自由發揮不讀書,你以為張家朗父母是那種放任孩子的爸媽嗎?那我們就看錯了,閱讀他們戰前的訪問,張家朗不止一次說父母要求很嚴格,爸媽說,既然選了全職運動員的路,就要勇往直前,做到最好,不要自滿、時刻謙卑,因為世上不會只有一個天才,無時無刻都有另一個天才誕生,你一停步,別人就會趕上。

  所以,嚴格中有自由,自由也需要嚴格,是我從張家朗父母身上看到的教育心得。當劍神拿着金牌時仍懂得感恩父母的嚴苛,證明「為你好」的父母初心,孩子總有一天會明白。

  取悅孩子,還是成就孩子,不同方法,會結出不同果實。育人如是,管理社會也應如是。


伯爵府

積分: 18112


760#
發表於 21-7-29 13:25 |只看該作者
教育,是鴨子游泳(2021年7月28日)

http://www.takungpao.com.hk/news/232109/2021/0728/613914.html



2014「佔中」那年,許多人說,香港之弊,弊在教育,小修小補已無濟於事,沒有大刀闊斧的大改革,香港教育會一直沉淪下去。

  一講,又七年了,剛剛好一代人,「佔中」那年唸中一的,今年大二了。別說大改,連修補縫針都沒有,只動了一丁點通識。


  教育問題,像鴨子游水,表面悠閒,水底卻是在拚命。


  大家都說,教育太複雜太廣闊,一定要從長計議。但,開始「計」了嗎?「議」過了嗎?


  幾困難的問題,只要開始,就有希望;同理,幾簡單的事,只要不開始,就永遠不會成功。


  難怪,愈來愈多朋友在思索,是否該把孩子送走?內地也好、外國也好,總之,用腳對香港教育投下不信任一票。


  教育局數據顯示,截至今年六月,公營中小學有近8000人退學,雖然大部分退學原因都是移民,但也有選擇內地或海外升學。家長都說,離開,是為了孩子,因為實在對香港教育失望失信心。


  朋友告訴我一段教育學院畢業生的對話,A畢業生說:「我被兩間學校取錄了,一間是band 1 名校,一間是band 3屋邨學校,該選哪間好?」B畢業生回答:「梗係教band 3,教band 3唔使帶個腦返工。」


  聽到,能不驚訝?


  這年多,因為疫情,大部分大專院校都上網課。大專大學跟中小學不一樣的地方,是有兼職講師,這些老師的薪金都是按時薪計算,於是出現一個問題,就是講師「呃鐘」。


  有大專院校疫情期間因關閉了實驗室,取消了實驗課,但卻有兼職講師把實驗課的鐘錢報上去領工資,有同事認為這屬行騙,院校負責人卻不了了之,「呃鐘」教師仍獲續聘。連教師失德行為都不介意,我們對香港教育還能有什麼期望?


  朋友在大專院校任教,他說好多教師連自律能力都沒有:「學校返工不用打卡,於是,十點半前,教員室水靜鵝飛,十點半開始有人,十一點半準備吃午飯,兩點半吃完回來,四點後基本上走清光……好多所謂博士,給學生留個手機號碼就溜掉,說你們24小時都可致電,當然,要找他,是永遠找不到的。」


  不能否認,香港仍然有好多有心教者,但當教育界充斥這種「搵食」教師,而當權的又不予以懲罰甚至淘汰,能叫有心人不灰心不死心?


  教育,從幼稚園到中小學到大學、從制度到教材到教師,都是問題,不能修補,只能推倒重來,否則新一代問題孩子將再湧現。



首頁

尾頁

跳至
Presslogic Logo
Baby Kingdom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