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家庭

跳至

首頁

尾頁
   0


大宅

積分: 2178


61#
發表於 06-1-3 19:20 |只看該作者

Re: 基督教 ? 天主教 ? 有怎麼分別 ?

Papal infallibility

Papal infallibility does not signify that the Pope is divinely inspired or that he is specially exempt from liability to sin.

Many non-Catholics, and even some Catholics, wrongly believe that the doctrine teaches that the Pope is infallible in everything he says. In reality, the use of papal infallibility is quite rare.

The Vatican itself has given no list of papal statements considered to be infallible.

A recent (1989-1992) survey of Catholics from multiple countries (the USA, Austria, Canada, Ecuador, France, Ireland, Italy, Japan, Korea, Peru, Spain and Switzerland), aged 15 to 25 who may not yet fully understand the theology of infallibility, showed that 36.9% accepted the dogma of papal infallibility, 36.9% denied it, and 26.2% said they didn't know. (Source: Report on surveys of the International Marian Research Institute, by Johann G. Roten, S.M.)

http://en.wikipedia.org/wiki/Papal_infallibility


禁止訪問

積分: 3579

好媽媽勳章 醒目開學勳章


62#
發表於 06-1-3 23:37 |只看該作者

Re: 基督教 ? 天主教 ? 有怎麼分別 ?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複式洋房

積分: 113


63#
發表於 06-1-4 01:40 |只看該作者

Re: 基督教 ? 天主教 ? 有怎麼分別 ?

請問有人可以解答我的問題嗎?我不太了解天主教
1.什麼是封聖呢.又為什麼死後發現三次神蹟就能封聖呢?在聖經裡有提及嗎??
2.為什麼那麼多人去向教宗"朝聖"呢,<==不知是不是叫"朝聖",聽傳媒說的..=.= ,教宗這角色有聖經跟據嗎??
3.聽說以前天主教曾有贖罪卷這種東西發售..就是用來減輕罪或贖罪用的,請問現在有嗎??這種卷有聖經支持嗎??



別墅

積分: 645


64#
發表於 06-1-4 12:34 |只看該作者

Re: 基督教 ? 天主教 ? 有怎麼分別 ?

路人丁 寫道:
請問有人可以解答我的問題嗎?我不太了解天主教
1.什麼是封聖呢.又為什麼死後發現三次神蹟就能封聖呢?在聖經裡有提及嗎??
2.為什麼那麼多人去向教宗"朝聖"呢,<==不知是不是叫"朝聖",聽傳媒說的..=.= ,教宗這角色有聖經跟據嗎??
3.聽說以前天主教曾有贖罪卷這種東西發售..就是用來減輕罪或贖罪用的,請問現在有嗎??這種卷有聖經支持嗎??


這都是由人定出來的教義、規條和宗教禮儀,耶穌時代法利賽人就是將古人的傳統當作道理的去遵守,並以為這樣做會使人成為聖潔。但耶穌給法利賽人的評語是”假冒為善”。耶穌身體力體將誡命的精神-”愛”活出來。這就是誡命的最高標準,也是沒有律法禁止。聖靈居住在人的內心,時刻感動我們。因此,一切的善都是從神而來,犯了罪的人只有順服聖靈的感動去實踐”愛”才能獲得神的稱許。所以,一切遵守人的教導,而拘泥於儀式的宗教行為,便將實踐愛心的行動轉化為實踐宗教儀式的行動,此舉便偏離了聖經的教導。(有些宗教儀式是有其代表性意義,如行聖餐禮。但主角不是聖餐禮的葡萄汁和無酵餅,乃是思念救主的犧牲,以基督無私的愛去激勵自己,是十分有意義的。)

向信徒兜售贖罪券,就是違背了聖經教導我們要行公義、慈愛。誤導了信徒以為耶穌在十架上受的苦並不能完全代我們的罪,仍要信徒掏腰包向教會購買贖罪券才能獲得完全的赦罪。正如馬丁路德所說:教會這樣教導人,他買到的不是神的赦罪,而是神的忿怒。

馬丁路德十分勇敢,一名小小的修士站出來指證教皇的錯誤,使今日基督教能正確地宣揚聖經的真理。以下是馬丁路德反對購買贖罪券的內容,值得信主的信徒參閱:
馬丁路德九十五條論綱〔1517年〕
http://www.christianstudy.com/data/theology/95theses.html


子爵府

積分: 10867


65#
發表於 06-1-4 13:08 |只看該作者

Re: 基督教 ? 天主教 ? 有怎麼分別 ?

路人丁 寫道:
3.聽說以前天主教曾有贖罪卷這種東西發售..就是用來減輕罪或贖罪用的,請問現在有嗎??


[size=medium]一早已經沒有了啦!
「多元社區,和諧並存;你我出手,聾健共融 」


大宅

積分: 2178


66#
發表於 06-1-4 13:32 |只看該作者

Re: 基督教 ? 天主教 ? 有怎麼分別 ?

Catholic Culture: Martin Luther

http://www.catholicculture.org/docs/doc_view.cfm?recnum=548

Luther has asked the Catholic Church many questions which, so far, have only been imperfectly answered. There are human, there are religious values which among the Reformed faiths have been better developed than in the Catholic world. If Reunion comes, and we all fervently hope and pray for it, Catholics do not expect that their Christian brethren will come with empty hands, as already years ago the late Cardinal Doepfner said in East Berlin's St. Hedwig Cathedral.


洋房

積分: 80


67#
發表於 06-1-4 14:51 |只看該作者

Re: 基督教 ? 天主教 ? 有怎麼分別 ?

看見大家的討論, 我覺得好好笑(唔好意思)
我認為跟隨耶穌的人一定要絶對相信聖經
相信耶穌並遵行聖經的教訓

基督教的出現就是有人(馬丁路德)發覺天主教遠離了聖經
但現今基督徒有否只選擇性接受聖經???
例如:
十份納一而又不讓人知道(連教會幹事都不知)
妻子肯真心真意順服丈夫
接受方言, 九大恩賜
接受神的醫治, 富足教導
口不會出埋怨說話, 苦毒說話
傳福咅, 使萬民作神的門徒...............

我最痛心是見bk 基督徒媽咪抽羊水,
之後發現有問題後去打掉胎兒
這是謀殺!!!!
究竟相信西醫定信神???


複式洋房

積分: 113


68#
發表於 06-1-4 16:41 |只看該作者

Re: 基督教 ? 天主教 ? 有怎麼分別 ?

謝謝你的解答,就我所知基督教的看法正如你說是這樣..好想知道天主教教徒對這些事的看法.有什麼信仰基礎呢...

淋雨 寫道:
[quote]
路人丁 寫道:
請問有人可以解答我的問題嗎?我不太了解天主教
1.什麼是封聖呢.又為什麼死後發現三次神蹟就能封聖呢?在聖經裡有提及嗎??
2.為什麼那麼多人去向教宗"朝聖"呢,<==不知是不是叫"朝聖",聽傳媒說的..=.= ,教宗這角色有聖經跟據嗎??
3.聽說以前天主教曾有贖罪卷這種東西發售..就是用來減輕罪或贖罪用的,請問現在有嗎??這種卷有聖經支持嗎??


這都是由人定出來的教義、規條和宗教禮儀,耶穌時代法利賽人就是將古人的傳統當作道理的去遵守,並以為這樣做會使人成為聖潔。但耶穌給法利賽人的評語是”假冒為善”。耶穌身體力體將誡命的精神-”愛”活出來。這就是誡命的最高標準,也是沒有律法禁止。聖靈居住在人的內心,時刻感動我們。因此,一切的善都是從神而來,犯了罪的人只有順服聖靈的感動去實踐”愛”才能獲得神的稱許。所以,一切遵守人的教導,而拘泥於儀式的宗教行為,便將實踐愛心的行動轉化為實踐宗教儀式的行動,此舉便偏離了聖經的教導。(有些宗教儀式是有其代表性意義,如行聖餐禮。但主角不是聖餐禮的葡萄汁和無酵餅,乃是思念救主的犧牲,以基督無私的愛去激勵自己,是十分有意義的。)

向信徒兜售贖罪券,就是違背了聖經教導我們要行公義、慈愛。誤導了信徒以為耶穌在十架上受的苦並不能完全代我們的罪,仍要信徒掏腰包向教會購買贖罪券才能獲得完全的赦罪。正如馬丁路德所說:教會這樣教導人,他買到的不是神的赦罪,而是神的忿怒。

馬丁路德十分勇敢,一名小小的修士站出來指證教皇的錯誤,使今日基督教能正確地宣揚聖經的真理。以下是馬丁路德反對購買贖罪券的內容,值得信主的信徒參閱:
馬丁路德九十五條論綱〔1517年〕
http://www.christianstudy.com/data/theology/95theses.html[/quote]


大宅

積分: 2178


69#
發表於 06-1-4 17:42 |只看該作者

Re: 基督教 ? 天主教 ? 有怎麼分別 ?

封聖

Canonization is the process of declaring someone a saint and involves proving that a candidate has lived in such a way that he or she is worthy of sainthood. It is currently practised by the Roman Catholic Church and its appendages, by the Eastern Orthodox Church, and by the Oriental Orthodox Churches.

The Catholic Church sees saints as nothing more than friends and servants of God whose holy lives have nevertheless made them worthy of His special love. This is why Catholics do not "worship" saints.

Stages of Canonization in the Roman Catholic Church:
Servant of God → Venerable → Blessed → Saint

For a martyr, the pope has only to make a declaration of martyrdom, which then allows beatification, yielding the title "Blessed" 宣福 and a feast day in the Blessed's home diocese and perhaps some other local calendars. If the Venerable was not a martyr, it must be proven that a miracle has taken place by his or her intercession. To pass from Blessed to Saint, one or more miracle is necessary. (不是三次)

Many people think that honoring saints was something the Church set up later, but it was part of Christianity from the very beginning. As a matter of fact, this practice came from a long-standing tradition in the Jewish faith of honoring prophets and holy people with shrines. The first saints were martyrs, people who had given up their lives for the Faith in the persecution of Christians.


大宅

積分: 2178


70#
發表於 06-1-4 17:57 |只看該作者

Re: 基督教 ? 天主教 ? 有怎麼分別 ?

教宗的地位

徐錦堯編著,《新答客問》,香港:香港教友總會•公教教研中心,一九九零年  再版

http://jesus.cirs.org.hk/archive_book_show.asp?id=29

「天主教的教皇制度,在聖經中並無根據。」(滕近輝)

「天主教以馬太福音十六16 - 19為根據,認為彼得為教會第一任教皇,這是十分牽強而且不成理由的。……天主教傳說彼得在主後四十二年到六十七年這廿五年中在羅馬作教皇,這是完全沒有聖經或歷史根據的,而且在這些年間彼得是否到過羅馬也沒有聖經記載。」(陳終道)

吳主光反對教宗,認為「主耶穌不贊成教皇制度」,並引谷10:42 - 43來證明。又以為瑪16:16 - 18不是指伯多祿。又認為「耶穌把天國的鑰匙交給彼得,意思不過是吩咐彼得領人進天國吧了……絕不是給彼得一個特殊的權柄。」

1.澄請誤會

一、教宗的英文名稱是Pope,源於拉丁文Papa,意思為「父親」。所以教宗不是「皇」,不能拿耶穌所說:「外邦人有尊為君皇的……你們中間不是這樣」,來證明耶穌反對教皇制度;因為Pope(Papa)並非「教皇」。

二、教宗自稱「眾僕之僕」(Servus Servorum),正符合了耶穌所說的:「誰若願意在你們中間成為大的,就當作你們的僕役,……因為人子,不是來受服事,而是來服事人。」(谷10:43 - 45)。所以教宗不是「皇」,他只是福音的僕役,也是基督及其教會的僕役。

三、根據一位名學者John L. Mckenzie所著的「聖經字典」(Dictionary of the Bible)中"eter"那一條,他認為近代大部分歷史學家,都一致贊同伯多祿曾居於羅馬,並在那裏殉道及埋葬。他並指出:在公元九十六年的格肋孟(Clement of Rome)及公元一百年的依納爵(Ignatius of Antioch)兩位教父的著作中,均曾暗示伯多祿於羅馬殉道。

2.耶穌需要人去繼承他的遺志,完成他未完成的工程。所以他選了十二宗徒,建立了教會;如同他由父派遺而來,他也把使命交給了宗徒們(若20:21)。這十二宗徒又選了繼任人(主教),給他們覆手(參閱宗徒大事錄20:27 - 28),使基督託給他們的使命,能延續到世界末日:「你們去使萬民成為門徒……教訓他們遵守我所吩咐你們的一切。看!我同你們天天在一起,直到今世的終結。」(瑪28:19 - 20)天主教的主教們,便是十二宗徒的繼承人,一代傳一代,至今已二千年了。所以天主教的四大特點之一,便是「從宗徒傳下來的」(Apostolic)。

3.所以在一九六零年代的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中,二千多位主教在聖神的啟迪下,一致地認為:按照聖經的清楚啟示,基督在世上曾設立了一些職務,選立了一些「秉有神權的職員,去為其弟兄服務,使天主子民的各分子……都能夠整齊地共趨一個目的地,而達於永生。」(教會憲章no.18)

4.十二宗徒之中以伯多祿為首;主教之中,亦以教宗為首(但教宗也是主教,他是羅馬教區的主教);Pope這個字,其實只是一種尊稱,當然沒有聖經根據,也不必有聖經根據!

各個以主教為首的地方教會,共同組成了普世的、大公的天主教會。主教組成主教團,主教團之首領為教宗。

5.伯多祿在宗徒中的特殊地位:

一、在全部四福音中,伯多祿在十二宗徒之間都佔有十分明顯的特殊地位:他被提及的次數,遠遠超過任何其他宗徒;他經常以十二人的「代言人」姿態出現;他在十二宗徒的名單上,也經常排第一(瑪10:2;谷3:16;路6:14;宗1:13)。

二、在初期的教會團體中,尤其在耶穌升天之後,伯多祿經常以宗徒團體領袖姿態出現,例如他提議選人替代猶達斯(宗1:15 - 26);他在聖神降臨後,代表其他宗徒向


大宅

積分: 2090


71#
發表於 06-1-4 17:59 |只看該作者

Re: 基督教 ? 天主教 ? 有怎麼分別 ?

Dear all,

基督教(新教或改正教)是由羅馬天主教分裂出來的,本為同一源頭,只因當時羅馬天主教庭為利扭曲信仰,加設謀利制度,使當時身為修士的馬丁路德向教庭提出該等繆誤,不但不被接納反被迫害,以致後來的分離。
沒有人要再說誰是誰非,人誰無過,有人便有罪,罪使人與神隔離,更能使人與人疏離。現在天主教已沒有贖罪券,便是曾經存繆誤的明證,但人要接納過去(過去曾犯的繆誤),而非扭曲歷史,硬說繆誤不曾存在!
我相信基督教和天主教均是神所設立的教會,所有信徒均被分別為聖,能因信稱為義。盼大家抱開放、共融的心去分享,在主裡彼此相愛一同學習!

願聖靈常與各人同在,帶領提醒我們,阿們!
我拿甚麼報答耶和華向我所賜的一切厚恩 。(詩篇)


洋房

積分: 178


72#
發表於 06-1-16 11:57 |只看該作者

Re: 基督教 ? 天主教 ? 有怎麼分別 ?

我引用基督新教信義宗的觀點來討論下:

http://www.elchk.org.hk/resources/sharing-doc.htm
羅馬天主教是異端嗎? (李廣生)

日期:二零零三年十月廿六日下午二時至四時
地點:基督教香港信義會天恩堂
目的:從信義宗信仰的角度看羅馬天主教會的信仰

引論
生活在香港的人,沒有不發現這真是一個國際都會和多元的社會。就以宗教為例,除了中華民族文化固有的儒、釋、道、回等宗教之外,也有其他東方國家和西方傳入的宗教:印度教、鍚克教、神道教、基督宗教等。如果曾經在本地上學或接受社會服務的話,就會有一半機會接觸到基督宗教的教會:天主教會、聖公會、禮賢會、崇真會、信義會、浸信會、宣道會、中國基督徒佈道會等等。一不小心,還大有可能會在街上碰上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摩門教)和耶和華見証人(守望臺教會)呢?平心而論,五花八門的基督宗教教會實在叫人眼花繚亂,甚至連基督宗教信徒自己,也如同丈八金剛,摸不著頭腦,攪不清楚誰是誰不是。

自從二零零二年九月廿三日羅馬天主教會香港教區胡振中樞機主教主懷安息之後,陳日君神父接任教區主教職以來,適逢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推出基本法第廿三條立法程序。由於陳主教比較公開和高調批評政府的作風,他的敢言、真知灼見和頻密的見報率令社會人士對陳主教和香港天主教會的認識似乎多了。突然間,令某些基督新教信徒也覺得不安,何竟被指為異端的天主教會和他們的主教會一夜之間被香港人看為社會良心和市民喉舌呢?至令少數基督新教尷尬的,莫過於他們曾公開和嚴厲批評羅馬天主教會、他們的領袖和教義,如今又當怎樣向其信眾解釋呢?為了對內澄清和對外宣教,身為信義宗教會信徒也有必要與時並進,免得被人譏笑為naive、naive、naive,只知complain、complain、complain,甚至被人criticize、criticize、criticize,也無恰當之言以對。


一、基督教的名稱和歷史
基督教(Christianity)簡單說就是信奉耶穌是基督的宗教。所以,有人說耶穌是基督教的教主或創辦人,而基督徒(Christians)就是信奉耶穌是基督的人,他們相信、接受、遵行和教導耶穌的教訓。

自耶穌被羅馬帝國希律政權處死以後,基督教就從巴勒斯坦和猶太人發展到全帝國和不同種族之中。自第四世紀被賦予合法地位之後,基督教就由東西方教會組成代表,西方就是羅馬教會,而東方就由耶路撒冷(後來被君士坦丁堡取代)、安提阿、亞歷山大、以弗所等教會為龍頭代表,合稱為基督大公教會(Catholic Church)。又由於政治和歷史因素,前者被稱為羅馬大公教會(Roman Catholic Church,傳入中國後被冠以「天主教會」之名),後者則被稱為東方正統教會(Eastern Orthodox Church)或希臘正統教會(Greek Orthodox Church)。一直到公元一零五四年東西方教會仍認定彼此同屬基督教會,互為肢體。及至一五一七年,由於馬丁路德對當時羅馬教會有關贖罪券買賣及其背後因行為稱義的神學批判,這才有基督新教(Protestants「誓反派」、「抗羅宗」、「抗議宗」、「更正教徒」,傳入中國後被冠以「基督教徒」之名)的出現。但這基督新教在教義上並非一致無異;事實倒是,從十六世紀直到今天,基督新教無論在「唯獨聖經」、「因信稱義」、「信徒皆祭司」、「聖洗禮和聖餐禮」等教義上都有分歧。


二、正統和異端

「異端(heresy)」一詞源自希臘文hairesis,在新約聖經中出現過九次,基本上用以指小教派的思想。中文和合本在使徒行傳五章17節、十五章5節、廿六章5節譯作「教門」,應用在撒都該人和法利賽人身上。但在廿四章5節譯作「教黨」、廿四章14節譯作「異端的道」、廿八章22節譯作「教門」,卻都是應用在基督徒身上。換言之,當時人對基督徒的觀感已相當負面。

另一方面,hairesis一詞也被用以指教會中「分門結黨」、「分門別類」的小圈子(參哥林多前書十一章19節、加拉太書五章20節),但在彼得後書二章1節則被用來指在教義上有謬誤,不承認主耶穌的人。它的形容詞hairetikos也被用來指分裂教會的人(提多書三章10節「分門結黨的人」)。教父愛任紐(Irenaeus 130-200)曾針對第二世紀的諾斯底主義(Gnosticism)寫成《反異端》,而亞歷山大的革利免(Clement of Alexandria 150-215)則指異端是出於自欺、虛榮心和誤解聖經。原先是異教徒的教父居普良(Cyprian 200-258)在他的《論教會合一》裏指出,「撒但發明了異端和分裂,他們的信仰由是而生,目的就是要敗壞真理和破壞合一」。

第二世紀以來,無論諾斯底主義、馬吉安(Marcion 80-160)和他的追隨者、或亞流派(Arianism)的人等等,都衝擊著教會的信仰,挑戰教父的權威和考驗信徒的判斷。然而,在聖靈的保守和引導下,教會確認了由使徒以來的教父牧長職份的必然性,確立了「信仰規範」的三大公信經(ecumenical creeds)為準則,確認了聖經正典的內容和權威,並以此三者為捍衛正統信仰的必需元素。每逢遇上教義上的分歧,就以大公會議來討論和決定。東西方教會都一致承認的大公會議有:
尼西亞第一次會議(Nicea 325)、康士坦丁堡第一次會議(Constanople 381)、以弗所會議(Ephesus 431)、迦克墩會議(Chalcedon 451)、康士坦丁堡第一次會議(553)、康士坦丁堡第一次會議(680)、尼西亞第二次會議(787)。

基本上,基督教會的正統信仰經此確立,有關基督神人二性而只一位格,和上帝三位格而一本體的教義咸為各地教會所相信、承認、和教導,被稱為大公正統信仰。然而,在禮儀、聖禮、教制等事上,各地教會仍有不同的見解和實踐,直到今天。所以,當討論到正統和異端的時候,我們應清楚這是探討基督宗教內的信仰和教義的問題,而不是廣泛探討宗教上的正教或邪教問題。因為基督宗教外的事自有社會大眾客觀理性的判定,我們卻要分辨凡自稱基督徒、基督教會的,究竟是正統抑或是異端。而這判斷準則主要是大公信仰。


三、信義宗會的認信文獻

除古教會的三大大公信經外,全球信義宗教會大都接受《馬丁路德小問答》(Luther's Small Catechism 1529)和《奧斯堡信條》(The Augsburg Confession, Confessio Augustana 1530)為對基督教信仰的最佳說明。上述這些文獻都收錄在香港道聲出版社的《我們的信仰》一書裏面。連同《馬丁路德大問答》(Luther's Large Catechism 1529)、《奧斯堡信條辯護書》(Apology of the Augsburg Confession 1531)、《施馬迦登信條》(The Smalcald Articles 1537)、《協和信式》(Formula of Concord 1577)、《論教宗權柄和他的首席性》(Treatise on the Power and Primacy of the Pope 1537) ,它們被編列在《協同書》(Book of Concord 1577)內,是為信義宗教會的信仰文獻。換言之,任何人若想明白信義宗教會的信仰,究竟與大公教會正統抑信仰有何異同,大可翻閱上述這些文獻。同時,也會認識到我們的教義特點。判斷羅馬天主教或其他基督宗教教派是否異端,不能也不當人云亦云,乃應回到根源去。


四、羅馬天主教的信仰和教義

信仰上,羅馬天主教會無論在禮儀或認信文獻裏都清楚持守大公教會的正統信仰,就是相信、承認、和教導基督神人二性而只一位格,和上帝三位格而一本體。在中文用聖父、聖子及聖神的譯法,也並非唯一。中華基督教禮賢會也如此翻譯和使用,直到今天。

在教義上,自中世紀以來,最令基督新教(或和正教)不以為然的,主要算有「教宗無誤」(1870年第一次梵蒂岡會議)和「聖母無原罪受孕」(1854年第二次特里騰會議)兩個,都是在十九世紀羅馬天主教會議中決定和宣告的。

其餘有關相信煉獄、供奉偶像、敬禮聖母、祭祀祖先、敬禮聖徒及其遺物等等教義,均受不少基督新教的指控。但從理性的角度看,實有必要客觀認識,知道它們的聖經和傳統根據及理性推論。我們信義宗教會和信徒故然不會、也不應貿然認同這些教義或對這些教義的誤解曲解或任何指控,更犯不著以訛傳訛,糊塗行事,破壞在基督裏的合一。


五、有關資料

A. 基督新教的指控:
1. 王永信著,《真道手冊》,大使命中心,二零零零年增訂本版,19-38頁。
2. 吳主光著,《基督教與天主教的分別》,香港:種籽出版社。
3. 滕近輝著,《基督教與天主教有甚麼不同?》,香港:
4. 陳終道著,「基督教與天主教十大不同」,《金燈臺》,一九八六年十一月號。
5. 盧偉生著,「基督教與天主教可否合一」,一九九八年。
6. 楊慶球著,「從宣道會看基督教與天主教的異同」,《宣道牧函》一九九八年十二月(第十四期),香港:香港宣道會。

B. 基督公教的回應:
1. 徐錦堯編著,《新答客問》,香港:香港教友總會•公教教研中心,一九九零年  再版。
2. 「天主教與基督教的分別」 http://www.geocities.com/Eureka/5145/pro_cat.html
3. 「天主教與基督教之同與異」 
http://www.catholic.org.tw/dominicanfamily/questions.htm
4. 「關於天主教三大疑問詳解」 http://cecea.org/catholic

首頁

尾頁

跳至
Presslogic Logo
Baby Kingdom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