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政擂台

跳至

首頁

尾頁
   58


伯爵府

積分: 18107


821#
發表於 21-9-27 21:07 |只看該作者
一條年輕生命帶來的反思(2021年9月27日)

https://www.speakout.hk/%E6%B8%AF%E4%BA%BA%E5%8D%9A%E8%A9%95/76307/-%E7%8D%A8%E5%AE%B6%E6%96%87%E7%AB%A0-%E4%B8%80%E6%A2%9D%E5%B9%B4%E8%BC%95%E7%94%9F%E5%91%BD%E5%B8%B6%E4%BE%86%E7%9A%84%E5%8F%8D%E6%80%9D#selected

消息傳來,日前因追截走私客被兇徒撞船反艇墮海的水警女高級督察林婉儀,在怒海中失蹤三天後,其遺體終被尋回。風華正茂的生命,忽然寫下了休止符。

Madam的出事地,在沙洲對開海面,這海域,去年1月22日,也有3名海關關員在追截走私快艇時被撞擊翻船,同樣命喪深海。

這幾天,大家可能都在網絡看過港珠澳橋底下的走私「盛況」,沒誇張,真的可用「盛況」來形容。

因為兩地封關,私梟趁著疫情,內地人無法外出購物,透過水路把凍肉、海鮮、海味及消費品等高價物品從香港走私到內地。

走私艇隊在港珠澳大橋橋墩下集合,一接到命令便前往附近躉船取貨,以螞蟻搬家的方法進行走私活動。這些「超級大飛」速度快,機動性高,靠近內地水域,水警及海關船隻難以追截。

正如大家在網絡上看到的走私片段,那群大飛,在港珠澳大橋下一字排開,高速駛至。他們百艇齊飛,來去如風,一遇追截就掉頭跑進內地水域,執法者只得幾艘水警輪幾隻快艇,抓得了誰?如同當日對付黑暴,寡不敵眾,只能驅趕及抓捕落單的。

於是,有人又罵:面對如此公然的走私,執法者哪裡去了?

這真是一個好問題。

還記得黑暴的五大訴求之一是什麼?不就是解散警隊嗎?當你們天天要求削警權、減警隊開支、禁警隊用武、甚至乾脆要解散警隊的時候,那些海上大飛、地上大賊,正在偷笑、正滋長勢力,他們要多謝反對派,是你們助長罪犯的無法無天。

由佔中到黑暴,警隊一使用武力就被詬病。放個催淚彈,九萬幾個專家撲出來說有後遺症,繪影繪聲地把催淚彈誇張得如同化武。

如果催淚彈真是這麼恐怖的化學武器,為什麼全世界警察都在使用?為什麼全世界的武器供應商都在自由生產及售賣?為什麼聯合國不出國際指引禁止?

最不傷身的驅趕武器都被妖魔化,於是多買一輛水炮車、裝甲車或者武器、裝備,就更「罪大惡極」了。

其實,執法者使用武力、購置裝備,是為了對付犯罪份子。罪犯都是窮兇極惡,警察面對的是生死危機,削弱警權,就是窒礙執法,就是置執法者於高危境地。

看到那百艇齊飛的走私陣,我特別翻查警察部資料,原來整個警隊能與超級大飛匹敵的各類高速追截艇及截擊艇,只得41艘。香港海域這麼廣,執法者就靠這丁點力量死守防禦,然後仍有人一邊喊「解散警隊」,一邊質問為什麼你們抓不到賊。

今天,警隊為殉職Madam下了半旗,同袍傳出她在機動部隊結業操上的颯颯英姿願她安息。一條年輕生命的終結,社會應好好反思,是誰令這麼出色的女指揮官命喪大海?是有恃無恐的罪犯,更是天天喊解散警隊的反對派。


伯爵府

積分: 18107


822#
發表於 21-9-29 18:11 |只看該作者
溫柔的強大
(2021年9月28日)
https://hd.stheadline.com/news/columns/398/20210928/948864/%E5%B0%88%E6%AC%84-%E4%BA%BA%E7%94%9F%E9%A6%AC%E6%8B%89%E6%9D%BE-%E6%BA%AB%E6%9F%94%E7%9A%84%E5%BC%B7%E5%A4%A7

孟晚舟這三年軟禁期間戴著腳鐐出出入入,那種氣定神閒的優雅,令我想起昂山素姬。

一頭長髮、一條長裙、一顰一笑,堅強,不一定要騷肌肉,女子堅強起來的力量,隨時勝過力拔山兮的男兒漢,孟晚舟每次出現,總給人這種溫柔的強大感。

面對逆境,每個人都有不一樣的對應方法。能處變不驚,堅毅不屈,我相信這種性格跟成長有莫大關係。

早在一九九七年,孟晚舟在《華為日報》就曾發表一篇文章,名為《誰是英雄》,裏面有這段插曲:

「很小的時候,爸爸只要一有空就會把我放在膝上,給我講董存瑞、楊靖宇、劉胡蘭、王二小的故事,大概是希望我能長成一個堅強的女孩。可我的小腦袋總在想:『要是能打仗該多好,我也可以成為像秋瑾阿姨一樣的英雄』。年小的我哪裏明白,到底甚麼是英雄?成為英雄又要付出多少艱辛和努力?」

董存瑞的故事,我都聽過,他是抗日期間東北野戰軍的戰士,為了炸毀敵軍暗堡,他左手托起炸藥包,右手拉燃導火索,用身體作炸彈座,與暗堡同歸於盡,死時只得十九歲。

我想,孟晚舟寫這文章的時候,絕對沒想過,自己會以這種沒硝煙的方式成為英雄。

孟晚舟雖然是太子女,但她在華為一樣要從低做起,一九九三年開始在華為基層打拼,一直做到CFO。

二○一八年十二月一日,孟晚舟準備去阿根廷開會,於加拿大機場轉機時被捕,從此開始了她長達三年的禁錮生涯。她戴著鐐銬參加聽證會,從容淡定地否定不實指控。她還在微信朋友圈說,要利用保釋這段時間,攻讀博士。

今天,孟晚舟終於回家了,面對全國熱烈歡迎,她沒有狂喜沒有失態,依然笑得淡淡然。這是教養,更是修養,中國人的堅強意志,由一個弱質女子給全世界作了精采示範。


伯爵府

積分: 18107


823#
發表於 21-9-29 18:14 |只看該作者
地獄道上的大鏡子(2021年9月29日)

http://www.takungpao.com.hk/news/232109/2021/0929/637430.html

曾經看過這樣一個故事……

A君做生意發了財,於是在郊區買了塊地蓋別墅。朋友知道,建議他先請城內最著名的大師為新居看風水。

那天,A開車接大師到他家,路上遇上幾個超車的駕駛者,A沒半點怒氣,倒是禮貌周周地讓汽車「扒頭」。大師說:「你開車挺穩當呢!」A回應:「超車的多半是趕路人,我不急,就讓讓別人吧。」

車開到小巷,A把車速減慢,馬路上忽然竄出幾個小孩,大師驚訝:「你怎知會有孩子跑出來?」A曰:「剛才聽到遠處有放學鐘聲,想是放學時間,還是小心駛慢點。」

到了別墅,A和大師下了車,後院忽然有七、八隻鳥飛起,A見狀對大師道:「勞煩大師稍等才進去。」

「有什麼事嗎?」大師問。

「應該是有孩子爬上了我家後院的荔枝樹摘荔枝,我們現在進去,怕嚇着他們,萬一掉下來就不好了。」

大師聽後靜默片刻,然後笑着說:「你這房子的風水不用看了。」

「大師何出此言?」

「有你在的地方,都是風水吉地。」

說這故事,因為近日看到太多心腸惡毒的人。

《六祖壇經》有言:「一切福田,都離不開心地。」我認為,所謂風水,所謂命運,就是你在心中種下的每一個念頭。

佛家有個說法,就是口出惡言者,惡運將會降臨己身。所以,當水警女高級督察林婉儀因追截走私客墮海殉職的新聞傳出,藝人阮民安、前區議員李文浩、高登音樂台等黃絲黑暴貼出幸災樂禍、語帶雙關的譏諷,我立即想到,口孽的下場。

當你心存惡念,天天詛咒他人,你的命運你的路,將好不到哪裏去。

2014年「佔中」的時候,我們覺得社會沒了是非黑白很恐怖;但更恐怖是,2019年黑暴後,社會不單沒了對錯,還沒了人性。

沒了是非觀尚可教導,沒了人性就絕對無可救藥。反對派對香港的最大禍害,就是把許多人的人性滅絕了,而當中更恐怖的,是牠們成了畜牲都不自知。

聽說,地獄道上有一面大鏡子,鬼魂只要在鏡前一站,生前做的每件事、說的每句話,都會顯現在鏡裏,想遮也遮不住。也許,這就是我們一直說的:人在做、天在看。

打結容易解結難,講一句惡言傷人只需幾秒,但這傷人的債,請記住,你將要用一生來償還。


伯爵府

積分: 18107


824#
發表於 21-9-29 18:16 |只看該作者
唔好搞我個仔
(2021年9月29日)
https://www.speakout.hk/%E6%B8%AF%E4%BA%BA%E5%8D%9A%E8%A9%95/76389/-%E7%8D%A8%E5%AE%B6%E6%96%87%E7%AB%A0-%E5%94%94%E5%A5%BD%E6%90%9E%E6%88%91%E5%80%8B%E4%BB%94#selected

我好記得那幾張banner、標語,好記得那些新聞片段……

那是2012年夏天,反國教遊行隊伍的開路者,是幾輛嬰兒車,車上坐著幼童,有的拿著標語,有的揚著旗仔,有的倦極睡了。孩子背後是一班反國教推手,他們舉著的橫幅標語上書:「爸爸媽媽站出來,齊來喝停國民教育」。

這個警方宣佈有3萬2千人的遊行,很多父母帶同子女參加,他們都拿著:「我不要被荼毒」、「唔好教壞我」之類的標語。有張照片,是一個男孩騎膊馬坐在爸爸肩上,手中高舉的紙牌寫著:「唔好搞我個仔」。

還有幾個看樣子只得3歲至6歲的孩子,舉著寫上「說謊的人都是大壞蛋」的橫幅,上面有梁振英、林鄭月娥、吳克儉、羅范椒芬、譚惠珠等人的照片,我相信,這些孩子絕對不知道手上那幾個是什麼人,但仇恨的種子,已深種心底。

那段日子我不在港,上網看香港新聞時被這些照片震撼了,我第一個反應,不是認同,而是憤怒,竟然有父母把自己的孩子推到政治刀口?「唔好搞我個仔」?這場政治運動不正是在「搞你個仔」嗎?

主辦單位「國民教育家長關注組」後來更宣佈要製作國教地圖,把全港所有國民教育的學校標籤出來,並鼓勵大家舉報,全民拼湊出「國教版圖」。關注組發起人陳惜姿更坦言只會給學校一星期時間回應,以便趕製國教地圖,阻止「染紅」教育推行。

那年,黃之鋒初出道,15歲,帶著一班5、6歲的,殺出一條血路。當年那班遊行隊伍中的孩子,今天大概已經是中學甚至大學生了,2019年相信有部分出來掟過磚、放過汽油彈、或者正在坐牢。

而當年帶領家長反國教的頭領陳惜姿,並不是普通家長,我曾與她共事多年,她是《壹週刊》副總編輯,黎智英愛將,後來退下前線躲在中大新聞系教書,一直深耕細作,教出一代又一代黃記者。

回頭看,到底是誰「搞你個仔」?誰才是「說謊的大壞蛋」?誰荼毒了誰?誰家孩子被教壞?……一切一切,還不清晰嗎?

一個個潛伏在教育界的黃老師把我們的孩子教壞了,他們關起課室門教什麼,只有天知地知孩子知。有個學生告訴我,她的中文老師每次造句舉例都用「支那」二字,老師沒講政治,但卻靜靜把反國家的根種到孩子心田。

問題相當嚴重,也相當逼切,故梁振英牽頭的803基金去年申請司法覆核,要求教育局公開已被裁定專業失德的教師姓名、涉事學校名稱及案件情節,然而,申請日前卻被高等法院法官周家明駁回。

周官認為,只披露失德行為資料,無助家長判斷是否讓子女入學,反而會對校內其餘師生不公平,影響教學環境。

被除牌的失德醫生要公開姓名,為什麼被裁定有問題的失德教師卻要受教育局保護罩庇護?保住了他們,那誰來保護我們的孩子?


公爵府

積分: 27817

牛年勳章


825#
發表於 21-9-29 22:39 |只看該作者
ASUS_JT 發表於 21-9-29 18:16
唔好搞我個仔
(2021年9月29日)
https://www.speakout.hk/%E6%B8%AF%E4%BA%BA%E5%8D%9A%E8%A9%95/76389/-% ...

講得好好!
黃老師真係深耕細作!近年已轉用間接手法進行洗腦
例如每逢中國有任何天災人禍,就會好好心立即為受災者祈禱!然後就祈求希望中國嘅官員會為人民福祉做事,避免事件重演!
反觀外國有任何天災人禍發生都絕口不提!
喺學生心目中,中國就係充滿災難、人禍、貪污、豆腐渣工程


伯爵府

積分: 18107


826#
發表於 21-10-5 18:04 |只看該作者
特務的名片(2021年10月2日)

http://www.takungpao.com.hk/news/232109/2021/1002/638761.html


朋友飯敘閒聊,說起名片,有人問:「大家可有收過特務的名片?」

「特務怎會派名片?」

「就算派,都可能是假的。」

「……」

「我收過,大剌剌寫着:中央情報局,CIA。」

七嘴八舌的討論立即停下來,這位朋友,頓成焦點。

那是回歸十多年後,一次美國領事館的聚餐。朋友是紀律部隊訓練學院校長,退休前常獲邀到美領館作客。

他說,那次如常赴會,坐在他身旁的老外主動遞上名片,一看:CIA,美國中央情報局。朋友心想:這班特務還真公開的。

飯局參與者除了美領館人員、中央情報局情報員、政府官員、立法會議員等,有個人物,好格格不入,卻又次次出現,就是人稱香江第一才子的陶傑。他坐在一旁,不發一言,非官非民,在這個特務聚會中是何角色,大家自行判斷。

名片故事還有後續,朋友沒多久收到這個CIA來電,提出兩個人名,說美國政府打算邀請這兩位紀律部隊同事到美國中情局受訓三星期。

朋友不明所以,問那CIA:為什麼選這兩人?你們的名單何來?派遣誰去受訓,應該是我們給你擬定名單,怎麼是你向我要人呢?

對方說,因為他們知道,這兩位將是你們部門的未來領導人。

朋友驚訝,CIA果真厲害。已經回歸十多年,他們仍膽敢高調染指香港官員的升遷及培訓,而大家竟沒半點戒心。於是,朋友寫下行政命令,自那年起,他們學院不准再派員到美國中情局受訓。

許多事,現在回首,才覺恍然大悟。小小一個香港,美領館竟有逾千員工,是美國駐亞洲各地領事館中人數最多的一間。辦簽證需要這麼多人嗎?處理經貿事務需要這麼多人嗎?這千多人,到底有多少是情報員?或者說白一點,是特務。

去年7月,官媒《環球時報》英文版微博發起網路民調,討論如果中方採取與美國同等反制措施,哪一個美國領事館將可能被關閉?結果,在一萬多名參與投票的網友中,竟有將近8000人認為,美國駐港領事館應該關閉。

中國國防大學前戰略研究所所長金一南曾表示,美國一個駐香港領事館就有一千人,這一千人是幹什麼的?他們就是打政治仗。

對,這場政治仗,我們一直沒為意,結果輸得一敗塗地。是時候,醒醒了。


伯爵府

積分: 18107


827#
發表於 21-10-5 18:07 |只看該作者
發展到底為了誰?(2021年10月4日)

https://www.speakout.hk/%E6%B8%AF%E4%BA%BA%E5%8D%9A%E8%A9%95/76550/-%E7%8D%A8%E5%AE%B6%E6%96%87%E7%AB%A0-%E7%99%BC%E5%B1%95%E5%88%B0%E5%BA%95%E7%82%BA%E4%BA%86%E8%AA%B0-#selected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如果一個社會,貧富懸殊嚴重,那任何喜慶日子,都會成為深化貧富嫌隙的機會。

國慶3天假期,當大家拿著政府消費劵吃喝購物,當達官貴人穿起紅衣舉著酒杯為大國崛起乾杯,有一個問號,讓我動容了:「發展是為了誰?」

終於有人在乎了。

中聯辦主任駱惠寧在國慶前夕落區,探訪旺角籠屋劏房戶,看到一個190尺空間被劏成4個倉、11個床位,每名住戶只得少於20尺。駱主任感慨地說:「耳聞不如目睹」、「20萬人居住條件如此艱苦,心很沉重」。

駱主任道出核心:「解決住房問題,雖涉及土地、規劃、投入等具體問題,但最根本的、起決定性作用的,還是發展為了誰的問題,只要牢固確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具體問題是可以逐步解決的。」

社會發展為了誰?經濟繁榮益邊個?這幾十年來,大家看得很清楚。

2005年,香港有本叫做《Land and the Ruling Class in Hong Kong》的英文書,作者潘慧嫻曾是新鴻基地產的已故創辦人郭得勝私人助理,亦曾在郭鶴年家族旗下的嘉里建設負責土地、物業估價及收購工作。長期從事地產發展業,作者點出香港地產商的壟斷問題,其實早於香港主權移交前,已由殖民地政府的土地政策造就。

5年後,此書始被翻譯成中文版,叫《地產霸權》,因書名觸目驚心,問題才引起大眾關注,可惜明知事態嚴重,卻阻止不了這種經濟霸凌的趨勢。加上曾蔭權主政7年間暫停賣地及停建居屋,香港樓價火箭式攀升,樓愈住愈貴,人愈住愈細,安不了居,自然安不了人心。

今日,如果你住私樓,供樓的錢給地產商,到樓下商場吃飯花的錢也是給地產商,超市是地產商開的、藥房也是地產商經營的……

今日,如果你沒有樓,你就要儲一個天文數字的首期,再不吃不喝幾十年去供款,算一算,還是及時行樂、躺平算了。

社會發展了,人民的生活卻沒好起來,居住環境更是每況愈下,那麼,發展到底為了誰?

沒錯,房屋是香港盤根錯節的問題,但能不能解決?敢不敢解決?卻取決於管治者的心態。

我建議駱主任有空行行山,當你站在高處一覽眾山小,你會發現,香港的土地簡直多到不得了。我也建議駱主任多坐車遊遊新界,一穿越隧道,極目四望,你會發現,香港根本很多地方可以蓋房子。

當每一個山頭都屬於一個利益集團,大家當然寸土不讓,但假如為官者的心頭記掛著人民,惦念著那些每人只得十幾尺空間的百姓是怎過活,一切難題,都不是問題,都可解決。


伯爵府

積分: 18107


828#
發表於 21-10-5 18:11 |只看該作者
貧賤不能移……
(2021年10月5日)

https://hd.stheadline.com/news/columns/398/20211005/949962/%E5%B0%88%E6%AC%84-%E4%BA%BA%E7%94%9F%E9%A6%AC%E6%8B%89%E6%9D%BE-%E8%B2%A7%E8%B3%A4%E4%B8%8D%E8%83%BD%E7%A7%BB

  在移民英國的查詢群組看到有人這樣問:

  「先生有退休金大概四十萬港幣,我也差不多五十歲,去了英國能找到工作嗎?」

  這些人,如同當日盲目衝上街,人掟我掟,人鬧我鬧一樣,只得一個「勇」字當頭,今日,又來一次懵盛盛的人走我走。

  從沒想過香港人會蠢成這樣,而且是集體地蠢、大範圍地蠢、無分年齡學歷階級的蠢。拿著四十萬港幣就夠膽漂洋過海移民英國去,香港人幾時連數口都變得這麼差?

  四十萬港幣去大灣區住住還可以,去英國又置業又搭車又食飯又生活,坐食山崩,轉眼花完。

  幾年前我在倫敦地鐵站遇過一個青年,三十來歲,抱著狗、披着毛毯在乞食。英國乞丐很多,這人吸引我眼球,是因為他正手不釋卷在看書。我當時心想:這麼勤力讀書,結局還不是乞食?

  驚人是,事隔兩年我再去倫敦,這看書的乞丐還在,睡同一個地鐵站、同一個位置。認得他,因為他仍在低頭看書。

  所以,那個拿著四十萬(即四萬英鎊)、快將五十歲的新移民真的要好自為之,提醒你,英國寵物可以拿福利,所以要行乞,記得先找頭狗。

  前刑事檢控專員江樂士早前撰文,直言英國政府誘騙香港人移民,是填補勞動力不足。因為英國近年流失過百萬年輕人口,從前低收入藍領工作一般由歐盟廉價勞工來做。脫歐後,英國連這些勞動力也失去,唯有向香港這批貧窮傻瓜埋手。

  「十一國慶日,網民傳出片段,有班黑暴裝束的香港移民在曼城搞事,又堵路又放火。英國首相約翰遜即在推特帖文,表示政府將會把堵路的示威者控以六個月監禁及無上限罰款。

  無上限罰款,跟搶錢無異,英國不是民主國度嗎?怎麼示個威都要拉要鎖?那個拿四十萬來移民的,上街示個威隨時一鋪清袋。所以,古人智慧是對的,貧賤不能移……民呀!


伯爵府

積分: 18107


829#
發表於 21-10-6 21:11 |只看該作者
KOL哪里去了?(2021年10月6日)

https://www.tkww.hk/epaper/view/newsDetail/mobile/1445447514965807104.html

見微知著,尤其在判斷一個人的時候。

上星期我在小欄寫了篇文章《特務的名片》,談及一位紀律部隊高官與在港CIA交手的經歷(在此重申,我沒說過這高官是警察),中間寫到美國領事館宴請的飯局,提到一句:「人稱香江第一才子的陶傑次次出席。」

我文章目的是說美國中情局干預香港事務有跡可尋,陶傑那一筆只屬過場,沒想到,卻觸動才子神經,洋洋灑灑寫了二千字來反駁,還借此機會呼籲大家訂閱他的Patreon,看他更多評述,乘機𢱑銀。

其實,如果才子想否認跟CIA有關係,說句「No」不就可以嗎?為什麼要寫二千字來掩飾那個「No」?還加句:「哈哈哈,哈過新疆哈密瓜」,那種多餘的嘻笑,更顯才子心虛了。

是的,才子是應該驚的,一個從九龍塘時鐘酒店開房出來,見到記者都驚到要用廁紙包頭的書生,今天面對國安法,再回想自己所作所為,唔驚就假。

才子說自己有「市場知名度」,故我特別提他名字來加強「票房效應」,那才子就表錯情了。我寫此筆,不是給才子看,更不是給才子的粉絲看,而是給國安公署看。

市民看到罪案發生要報警,國民發現賣國賊也要通知國安。況且,這種時候躲去英國,一是犯了罪,一是身有屎,才子屬哪一種?想必國安早有檔案。

才子鴻文還提到,他不認識我,只是「十年前在人頭湧湧的場合好像寒暄過一兩次」,不知何來的「私怨」,被我寫進文章。

所以說,見微知著。

2012年底,我寫了本書《火樹飛花》,講的是1967年反英抗暴少年犯的故事,這書其中一個寫序人,叫做陶傑。香江第一才子竟然為一個三唔識七的作家寫序,認真畀面。

話說回來,我跟才子沒私怨,好多年前,我更是他的讀者。一直有追看他的專欄文章,覺得此人博學多才,文筆犀利。

然後,反國教、佔中、黑暴,陶傑跟城中幾個才子一樣,變成一種我非常鄙視的人,就是用滿肚學問,去蠱惑大眾。

他們帶領輿論,偷換概念,或寫文章、或當KOL,用似是而非的知識誤導香港人。

我無墨水,尚且知黑白;他們博學,卻不辨是非。原來,用學識害人,衰過黑社會。

精人出口,笨人出手,當日大家聽從KOL煽動,上街打砸被捕後,回頭看看,當日拍掌叫你們去衝的KOL哪裏去了?蕭若元、沈旭暉最早跑到台灣,劉細良去了加拿大,陶傑躲到英國,還當上英國樓盤代言人,繼續賺手足錢,吃人血饅頭?

如同吹魔笛的人,KOL把信眾領到懸崖自毀後,已施施然逃到外地,隔着空氣叫你死守,還要付費訂閱他們的頻道作進貢,而你呢?即將踏進監房,或已坐在獄中,失去所有。


伯爵府

積分: 18107


830#
發表於 21-10-6 21:13 |只看該作者
香港版《魷魚遊戲》
(2021年10月6日)

https://www.speakout.hk/%E6%B8%AF%E4%BA%BA%E5%8D%9A%E8%A9%95/76630/-%E7%8D%A8%E5%AE%B6%E6%96%87%E7%AB%A0-%E9%A6%99%E6%B8%AF%E7%89%88-%E9%AD%B7%E9%AD%9A%E9%81%8A%E6%88%B2-#selected

近日年輕人熱爆話題,非全球熱播的Netflix原創韓劇《魷魚遊戲》莫屬。

此劇一出,即拿下Netflix全球排行榜第一位,更成為首部登上美國Netflix排行榜第一的韓劇。在內地,《魷魚遊戲》更連續多日登上微博熱搜。按此趨勢,此劇有望成為Netflix有史以來點播量最高的原創劇集。

《魷魚遊戲》的故事,是講述456名因欠債而陷入絶望的社會邊緣人,被引誘參加一個生死競賽,玩的,是6項韓國孩子的傳統遊戲;賭的,卻是生命。最後勝利者,可獨得456億韓元(約3億港元)獎金;輸的那455個參賽者,賠上的卻是命。

看劇情簡介,本來沒什麼期望,以為都是《移動迷宮》、《饑餓遊戲》那種血腥暴力打機劇,卻原來,《魷魚遊戲》血腥之餘,當中反映的人性比四濺的鮮血更恐怖。幾乎每個人都可以在劇中找到一個類似人物或類似遭遇讓你身同感受,難怪此劇能得到不同國家的觀眾共鳴。

此劇成本很低,大部分場景都是廠景拍成,兒時玩意更不用機關設計,比賽玩的只是「一二三、紅綠燈」、「扯大纜」遊戲,所以,遊戲內容不是重點,重點是生死相搏過程中看到的人心和人性。

看過的人都喜歡問:「如果是你,你會點揀?」從小玩到大的玩伴、恩愛痴纏的夫妻,生死關頭,是何選擇?出賣?退讓?未死到臨頭,好多人都答不上。

忽然覺得,其實香港的黑暴就是一場《魷魚遊戲》,未涉及生死,輸的不過是幾年牢獄,醜惡的出賣、遺棄、你死你事,人性真面目已讓大家看得清清楚楚。

當日並肩同行、浪漫地相信「你條命等於我條命」的手足,來到遊戲拐點,儼然鐵達尼沉沒前那十分鐘,救生艇只剩一個位,你會把當日信誓旦旦「為你擋子彈」的手足一腳踹落大海嗎?

不用猜,事實證明,手足們全已置身大海了。坐上救生艇逃到英美澳加的領頭羊,連跟你們揮手說句再見都費事。

還有那些住在豪宅偷笑「好彩我醒目」的陳方安生、余若薇、梁家傑、吳靄儀、李柱銘、陳日君、陳淑莊、葉建源……在過萬手足被捕後的今日,他們聲沒有、影更沒有了,他們十足十《魷魚遊戲》裡面那個首爾大學學霸曹尚佑,越有學識的人,越會使詐、越不擇手段。

戲中有兩個角色是社會上最底層,卻也最可敬,一個是來自巴基斯坦的非法外勞阿里,一個是脫北者姜曉。他們以為韓國是個公平的民主國度,只要努力就會賺到生活贏取遊戲,沒想到,最後還是死在最有學問知識份子的奸計手上。

跟2019年黑暴一樣,仗義都是屠狗輩,害人盡是讀書人。香港版真實的「魷魚遊戲」,原來我們早已玩過。


伯爵府

積分: 18107


831#
發表於 21-10-9 22:32 |只看該作者
我們重視的,是哪個國?
(2021年10月7日)

https://hd.stheadline.com/news/columns/398/20211007/950380/%E5%B0%88%E6%AC%84-%E4%BA%BA%E7%94%9F%E9%A6%AC%E6%8B%89%E6%9D%BE-%E6%88%91%E5%80%91%E9%87%8D%E8%A6%96%E7%9A%84-%E6%98%AF%E5%93%AA%E5%80%8B%E5%9C%8B

由陳凱歌、徐克、林超賢三大名導聯合製作的抗美援朝史詩式戰爭片《長津湖》,上畫六天已大收二十三億人民幣,內地朋友都看了,都在討論,唯獨香港人全部搭不上嘴,因為這裏的電影院沒得看真實的長津湖,只能看虛構的占士邦。

有時候覺得,兩地要融合,不單靠經濟,文化融合才更重要。

回歸廿四年,我們的免費電視頻道,近年才有得看中央台,而且是一、兩個被選擇的台。

一河之隔的內地,你可以拿着電視遙控看中央台各個頻道,還有湖南衞視、浙江衞視……遠至東北的電視台都可以看到。電視沒有疆界,整個國家東西南北的喜怒哀樂,大家都能一同感受。

惟獨香港人,一直像置身事外,國家的發展,我們不能同步在電視上看到,難怪好多香港人仍以為中國處處有人賣血賣腎,一國的資訊,我們一直未能第一時間傳到老百姓眼底。

同樣,國家的熱話、中國的潮流,我們一樣無感。早年內地有套火熱電影《流浪地球》,今日又有人人談論的《長津湖》,香港人繼續無份介入這種全國狂熱中。連一套電影都不能同步放映,又難怪香港年輕人總跟內地接不上軌。

前年我帶女兒到甘肅旅遊,享受一夜沙漠露營。當晚,營主搞了場篝火會,大家一起圍爐唱歌。我的祖國、南泥灣、長城謠、黃河頌……一首接一首的唱,不用拿着歌詞,人人都能接上。唯獨我女兒搭不上嘴在問:「怎麼你們個個都識唱?我卻一首都不懂?」

那一刻,我感覺到她那種融不進來的落寞。生活、文化、藝術,才是最容易水乳交融的載體,當我們的電視台仍會直播英國王子大婚、皇室喪禮,就別怪我們的孩子不愛國,想想我們一直給下一代看的,是哪個國?


伯爵府

積分: 18107


832#
發表於 21-10-9 22:34 |只看該作者
隱形的警察(2021年10月8日)

https://www.speakout.hk/%E6%B8%AF%E4%BA%BA%E5%8D%9A%E8%A9%95/76719/-%E7%8D%A8%E5%AE%B6%E6%96%87%E7%AB%A0-%E9%9A%B1%E5%BD%A2%E7%9A%84%E8%AD%A6%E5%AF%9F#selected

颱風獅子山影響下,香港到處暴雨連連,跑馬地掃桿埔樂活道有棚架倒塌,壓住兩架車及整條行車路。

網上流傳一段閉路電視片段,顯示塌棚那一刻的路況,清楚看到剛剛有車駛過,轟隆一下,車和人全被壓在棚架下。閉路電視片段讓救援人員可立即判斷到棚下有人,盡快拯救。

這就是閉路電視的最大作用,保護市民生命財產,而不是如黑暴時暴徒所說的:監控人民。

還記得2019年黑暴期間,暴徒在社會四處打砸燒之前,第一件事,就是打爛現場所有閉路電視。

暴徒甚至把政府新安裝的20條有天眼功能的智慧燈柱鋸斷、拆開、打爛,以每支成本14萬計算,重新安裝20條智慧燈柱,又要耗費公帑280萬。

錢不是最大問題,問題是,如果出了意外、發生罪案、弄出人命,沒有閉路電視的路況下,到底曾發生過什麼事,永遠無人知曉。

我曾經到貴州參觀大數據中心,如果你用政治眼光看,那些天眼個個都可以演繹為監視人民生活的秘密武器;但如果你從一個拯救生命及防止罪案的角度看,每一個天眼其實都是老百姓的救命符。

其中一個例子,就是2017年九寨溝發生地震的緊急疏散。

大數據中心負責人講解說,地震一發生,監控系統立即顯示最接近災區的所有貨車及大型車輛位置,然後給他們發送訊息,動員所有這些在路上的司機,幫忙趕到災區外圍,把災民接載到庇護所。

負責人說,這樣的緊急動員,一定比救援車輛由市中心開進災場快捷得多。

所以,滿腦子犯罪歪念的人,才會覺得天眼可怕,往好處看,滿城天眼反而讓老百姓活得更安全。

近年內地大小罪案數字急降、兒童拐帶幾乎絕跡、走失老幼也能很快找回……天眼應記一功,這些監察,絕對發揮了隱形警察的作用。

因爲私隱,因爲黑暴黃絲怕行蹤敗露,過去在香港要裝個天眼,障礙處處。今日議會上反對派已絕跡,我認為,政府是時候重新審視及興建這些真正影響民生的社會設施。


伯爵府

積分: 18107


833#
發表於 21-10-9 22:37 |只看該作者
暴徒救星(2021年10月9日)

http://www.takungpao.com.hk/news/232109/2021/1009/641119.html

從前看漫畫,賊仔的裝束,總是眼睛綁塊黑布,露出一對三角眼,再戴頂賊仔帽,外加三角巾包住口鼻,然後背個麻包袋,鬼鬼祟祟一見差人就拔足逃跑。

對這種額頭鑿了「賊」字的人,警察見到,拘捕是必然的,賊仔被定罪也是注定的。

然而,世界變了,如果你今日穿成這樣,儘管你身處罪案現場,仍可辯說,我這身裝束純粹是個人喜好,戴眼罩口罩和拿着爆破工具是用來保護自己,我身處現場是為了睇打劫。

不是說笑,2019年一次灣仔暴動中,八名黑暴裝束的男女在暴動現場當場被捕,案件去年9月開審,法官竟大膽地連放八犯,理由是:「穿黑衣純屬個人喜好」、戴豬嘴、口罩、眼罩是要「保護自己」,身處暴動現場可能是想「見證歷史時刻」,至於拔足逃跑,那就是「對警察恐懼的自然反應」……於是裁定暴動罪不成立,全部人當庭釋放。

這個法官,叫沈小民,在他手上放生的暴徒至少16個,包括上列案件的8犯、2019年10月1日灣仔暴動案的6犯、2019年10月在黃大仙警察宿舍擲磚案的一人、2019年11月理大衝突企圖縱火的一大學生……

放生原因,除了最常用的「路過睇熱鬧,並非暴動者」,就是對執法者的極度不信任。沈官多次在庭上說:「法庭無法安心地接納警察證供」、「警員口供可信性不足」、「懷疑警員在供詞上加鹽加醋」,並以此為由判被告無罪,放生手法讓大眾側目。

判斷一個法官的判案是否有問題,最好的方法,不是跟其他法官比較,而是跟自己比較。

同是暴動罪,沈小民法官在處理2016年旺角暴動案時很正常。當年他以「逃跑均屬參與暴動」為由,將案中三名被告裁定暴動罪成,各囚三年。

然而,同一狀況出現在2019年黑暴,沈小民法官卻說,被告在暴動現場中逃跑是「對警察恐懼的自然反應」,將被告當庭釋放。

同一個官、同一種案、同一案情,卻有不同判決,這不禁令人產生遐想,到底中間發生了什麼事?有什麼內情?

昨天有傳媒報道,沈小民法官正式向終審法院首席法官張舉能請辭,提早退休,放棄每月23萬薪酬及各項津貼福利,並準備偕同妻兒移民英國,成為《香港國安法》訂立後,首名決定離港移居海外的本地法官。

一個原本以辣手著稱的「釘官」,忽然搖身一變成為暴徒救星,之後一家大小移居英國,單是這些奇情轉折,已足夠讓國安或廉署關注。最後沈官一家能否踏出赤鱲角搭上赴英的飛機離港?大家拭目以待。


伯爵府

積分: 15892


834#
發表於 21-10-10 06:44 |只看該作者
ASUS_JT 發表於 21-10-9 22:37
暴徒救星(2021年10月9日)

http://www.takungpao.com.hk/news/232109/2021/1009/641119.html

放生16件+放棄月薪23萬,背後的數字更值得深究


伯爵府

積分: 15892


835#
發表於 21-10-10 06:49 |只看該作者
ASUS_JT 發表於 21-10-9 22:32
我們重視的,是哪個國?
(2021年10月7日)
現屆政府只想要假大和解都不想做真大融合!好在大和解唔成功,否則有人會覺得自己真係好掂,就更加認為唔想唔需要與國家融合!


伯爵府

積分: 18107


836#
發表於 21-10-12 08:19 |只看該作者
一封信看到的未來(2021年10月11日)

https://www.speakout.hk/%E6%B8%AF%E4%BA%BA%E5%8D%9A%E8%A9%95/76784/-%E7%8D%A8%E5%AE%B6%E6%96%87%E7%AB%A0-%E4%B8%80%E5%B0%81%E4%BF%A1%E7%9C%8B%E5%88%B0%E7%9A%84%E6%9C%AA%E4%BE%86#selected

少年強則國強,看一個地方的未來,從青少年的行為面貌可窺見一二。而香港年輕一代的面貌,又可從幾封信反映一二。

這些信,很重要,是呈上法庭的。律法面前,宣了誓,不能作假,然而,卻有人反其道而行,而且,這種人,不只一個。

第一個做假的,是個25歲的年輕醫生。

2019年平安夜,有人在網上號召到元朗Yoho Mall參與「和你Sing」集會,之後爆發警民衝突。在場有個中大醫科學生張家齊,他身穿寫有「暴大抗爭」、「光時」等字樣的衣物,戴上口罩掩蓋面容,被捕時更撞傷警察,結果上星期被裁定非法集結罪成,判入獄1年8個月。

好端端一個醫生,自毀前程都算了,他犯罪後竟不知悔改,繼續以身試法。

法庭資料顯示,辯方為張醫生求情時,曾向法官呈上一封聲稱是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院長陳家亮寫的求情信。沒想到,新聞刊出後,中大醫學院立即發聲明,澄清陳家亮院長從未就此案撰寫任何求情信。即是說,這封呈堂信件是杜撰的,那麼,張醫生除了非法集結,還多犯了兩條罪:發假誓及使用虛假文書。

假信誰寫?我相信辯護律師不會大膽至此,冒除牌之險為當事人作假。那麼,假信極大可能出自張醫生之手。

栽培一個醫科生,政府庫房每人起碼補貼300萬,花了這麼多社會資源、人力物力,教出來的竟是一個不知悔改還在法庭公然作假的暴徒,是人的問題,更是教育出問題。

到底香港教育出了什麼事?我們且看看另一封求情信。

同是2019年平安夜,同一個場合元朗Yoho Mall商場的「和你Sing」示威,一名19歲患自閉症及「廣泛性發育障礙」的男學生,因在騷亂現場被發現藏有2個鎚仔和1個士巴拿,被控「管有物品意圖損壞財產罪」,結果被判入更生中心。

判案時,法官陳炳宙拿著男生老師所寫的求情信質疑:被告中六操行拿C,但老師的求情信卻形容他個性樂觀隨和、尊師重道、守規盡責、熱心服務社會……陳官不禁問:「為甚麼讚得他如此優秀?」

故陳官特別在庭上提出:教育局要就教師撰寫求情信給予指引,以免濫用法庭對教師的信任。

近年,大量暴動案進入審理階段,好多被告都會向法官呈上校長、老師的求情信,看報導引述的信件內容,每個暴徒的求情信,幾乎都把被告寫到十大傑青一樣。

如果,這些孩子真的那麼優秀,為什麼會走上街頭掟磚縱火打警察?寫這些求情信的教育工作者,為什麼見孩子錯成這樣,你們仍要呵護掩飾甚至為他們圓謊讓他們一錯再錯?

一封求情信,看出一代人,什麼樣的老師校長,教出什麼樣的學生,預見什麼樣的未來。


伯爵府

積分: 18107


837#
發表於 21-10-12 08:23 |只看該作者
別再畫海市蜃樓的圖(2021年10月12日)

https://hd.stheadline.com/news/columns/398/20211012/951130/%E5%B0%88%E6%AC%84-%E4%BA%BA%E7%94%9F%E9%A6%AC%E6%8B%89%E6%9D%BE-%E5%88%A5%E5%86%8D%E7%95%AB%E6%B5%B7%E5%B8%82%E8%9C%83%E6%A8%93%E7%9A%84%E5%9C%96




為甚麼香港高官總給人「踢一踢才會動一動」的感覺?

  這些年,除了見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較多落區看民生民情,其他官員與老百姓的距離,真的可以高唱一曲《天各一方》:「你有你嘅生活,我繼續我嘅忙碌」。

  早前,台灣行政院負責財務的高官被問到:「你可知現在一碗蚵仔麵線賣幾錢?」時,他說:「大概二十元新台幣吧!(即港幣五元)」立即引起社會嘩然,大感高官吃飯不知米價。

  因為疫情下台灣物價不斷飆升,一小碗蚵仔麵線要賣台幣五十五元(約港幣十三元),難怪高官被市民罵翻天。

  我相信,拿著類同問題去突襲港府官員,一樣會有相同結果,所以才會有特首林鄭那句:住劏房是個人選擇,年輕人喜歡私隱會選擇住劏房……

  住劏房不是因為私隱,是因為沒選擇、因為無奈。

  港澳辦主任夏寶龍早前已給港府官員訂下考試題:當國家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期盼香港能告別劏房及籠屋。去年中聯辦主任駱惠寧上任沒多久就去深水埗探望劏房戶,今年國慶前夕又再走訪籠屋家庭。之後中聯辦發起連串「落區聆聽、同心同行」活動,包括副主任及秘書長在內的多位主要官員,過去一星期已落區十三次,探訪劏房居民、地區組織、智庫群體。

  中央大員出手,我們的官才如夢初醒,運房局長、公務員事務局長、民政局長、財經及庫務局長、連創科局長這才出動落區,關心起劏房戶和基層家庭來。

  我希望,這些落區不是一齣單元劇,一次過,做完就算。習主席在扶貧攻堅戰提出「精準扶貧」,結果,不到六年間,就讓最後的七千多萬貧窮人口全部脫貧,講得出,做得到。

  對比之下,解決香港房屋問題,應該比國家脫貧工作容易吧?請政府別再說假大空的話,別再畫海市蜃樓的圖,別只做一次過的騷,把人民放在心上,精準解決房屋問題,香港才有出路。



伯爵府

積分: 18107


838#
發表於 21-10-15 08:47 |只看該作者
幾個人說了算的民主(2021年10月13日)

http://www.takungpao.com.hk/news/232109/2021/1013/642558.html

他們說,要一人一票選特首。
他們常罵,政府的施政有沒有問過市民?

不過,講就天下無敵,嚴人寬己是他們的日常,雙重標準是他們的手段。於是,一個個組織,哪管是新成立或是老字號,他們一句收檔,說解散,就解散。

一人一票?公平公正公開?口號而已,就像周星馳《鹿鼎記》那幕經典,陳近南跟韋小寶說:「對付愚蠢的人絕不可對他們說真話,要用宗教形式來催眠他們,令他們覺得所做的事都是對,所以『反清復明』只是口號而已。」

同樣,民主自由,口號而已,一影響到自身利益,他們會比極權更極權。

最近又一組織解散,它就是中大學生會,50年歷史,說倒就倒,沒一人一票問過中大人,沒公開決定過程,解散行為明明不合憲也沒人質疑,一班剛來的掌舵者,三言兩語就把先賢50年耕耘一鋪清袋。

究其關門原因,更加可笑,原來只是中大校方宣布以後不再代收會費,學生會從此要自己招會員、自己收會費。另外,校方亦要求中大學生會如同其他大學學生會一樣,向政府獨立註冊,自行承擔法律責任。

沒人打壓你,學校只想你做回自己的工作、負回自己的責任。你們個個都是大人、精英、天下無敵到要把香港獨立了。既然這樣,今日就讓你們學生會先獨立,都受不了?

我想起,2019年10月4日,一個快速興亡的「馬鞍山國」。那夜,大批暴徒聚在馬鞍山新港城中心,佔領商場幾小時,宣誓建「國」,並宣讀900字的「香港臨時政府宣言」,係威係勢。

誰知,管理處決定把商場冷氣關掉,暴徒耐不了熱,一下子潰不成軍,宣布亡「國」。於是,「馬鞍山國」成為歷史上唯一一個因為沒冷氣而火速滅亡的「國」。

中大學生會的情況,跟「馬鞍山國」類同。從前學生會費一向由學校代收,會費捆綁在學費裏,於是學生一考入中大,人人都「被會員」、「被收學費」。今天,學校只是說以後不再代收會費,因為中大學生會不斷宣揚港獨、反中、反政府,學校不想再跟這樣的組織捆綁,你獨立吧!誰知,一獨立,就倒塌。

這實在是一場民主現形記,口說得天花亂墜,實踐起來卻非常極權。由教協到支聯會到中大學生會,都是幾個人就決定了幾十年歷史幾千幾萬會員的命運。

原來,一個人說了算叫極權,幾個人說了算是民主,那麼,我們的世界距離天下太平不遠矣。


伯爵府

積分: 18107


839#
發表於 21-10-15 08:50 |只看該作者
給病人家屬最好的藥(2021年10月24日)

http://www.takungpao.com.hk/news/232109/2021/1014/642956.html

颱風日,忽然接到比雷殛更觸動的消息,我敬重的傳媒前輩、《亞洲週刊》副總編輯江迅老師猝然離世了。

趕到醫院看到的只是再沒反應的軀體,旁邊的護士跟家人說:「什麼原因,死因庭上法官會有定案,那是法庭的事,我們不能代法庭說話……」

江太太的手腳身軀一直在抖,是悲愴,也是憤怒。

「我要見院長!」家人說。

「院長不是隨便讓你見的,他不在這裏,況且今天颳颱風……」

四天前江老師因發燒及抽搐進了仁濟醫院急症室,住了一夜,翌日醫生說無大礙,可以出院。回到家,晚上再發作,嚴重抽搐加全身疼痛,家人召白車再送院,之後兩天,病人一直在病床慘叫。

新冠疫情下,公營醫院不能探病,家人只能跟江老師用手機聯絡,他告訴太太,痛了叫了十幾廿個小時,一直沒人理他,漸漸已不能打字回訊息,只能錄音,太太收到的錄音,盡是痛不欲生的慘叫。

家人心急如焚,跑到病房外守候,卻求助無援,見不到醫生,護士也滿臉厭煩。後來病人病情急轉直下,被送到深切治療部沒幾個鐘,就離世了。

這種故事,已不是第一次聽聞,幾年前未有新冠疫情,我爸爸跌倒進醫院,住院的幾星期,我們家人連醫生半個影都沒見過。

一直說公營醫院醫生不夠,但不夠到什麼地步?進一回醫院就能體會。爸爸告訴我,他們病房都是斷手斷腳的骨科病人,可能病情起伏機會不大,於是他們一星期才見到醫生一、兩次,都是來去匆匆,想問個問題都沒機會。

江迅老師入院12小時後主診醫生才出現,劇痛超過24小時後離世,院方完全沒半句交代,醫生更無現身,病人進醫院彷彿進了黑洞。

總覺得,公營醫院的醫生都是躲着病人家屬的。我明白,這世界確實有不少不可理喻的人,但醫生可知道,你們現身一下,一句講解、一聲安慰,其實是給病人家屬最好的藥。

江迅是重量級傳媒前輩,每星期的《亞洲週刊》,一半稿子是他扛下的。74歲的老人家,天天背個電腦滿街跑,採訪完找間咖啡店坐下就筆耕。

在嘩眾取寵的世代,他的筆半點不受影響,繼續鋪陳前因後果說故事。他俠義,誰要幫忙,定必兩脇插刀。他很細心栽培新人,經他調教出來的記者,總能獨當一面,卻又謙遜有禮。因為他掏心待人,故朋友遍天下,包括媒體人、醫生、律師、警察、教師、校長、政客、公關、商人、文人……

有幾個字,我好久沒用過,就是「鞠躬盡瘁」,在江迅老師身上,我看到這詞語的真實演繹。

江老師常跟我開玩笑說:「你寫這麼多文章,怎麼不寫寫我?」誰想到,一寫,就是悼詞。江老師,一路好走。


伯爵府

積分: 18107


840#
發表於 21-10-18 17:08 |只看該作者
魚兒離不開水,人才也離不開國家(2021年10月15日)


https://www.speakout.hk/%E6%9C%89%E8%81%B2%E5%B0%88%E6%AC%84/76925/-%E7%9F%AD%E7%89%87-%E6%9C%89%E8%81%B2%E5%B0%88%E6%AC%84-%E5%B1%88%E7%A9%8E%E5%A6%8D-%E9%AD%9A%E5%85%92%E9%9B%A2%E4%B8%8D%E9%96%8B%E6%B0%B4-%E4%BA%BA%E6%89%8D%E4%B9%9F%E9%9B%A2%E4%B8%8D%E9%96%8B%E5%9C%8B%E5%AE%B6#selected

有些陷阱,中一次,是沒看清,中第二次,是失手,第三次都中,就是蠢了。

說的是香港移民潮,由八九到九七到黑暴,三次移民風潮的背後,其實都是對國家投不信任票。

32年前或者24年前離開的人,已證實當日投錯票。國家在八九年後加速自強,香港在九七後再創高峯,尤其經歷了新冠疫情,移了民的人即使沒有「呻笨」,也驚嘆國家一日千里,更感慨西方世界正步下神壇。

我們有幸,見證三次大移民潮,每次或多或少都有親朋好友離開。前兩次尚且可以理解,今次的移民者,選擇在國家最強盛的年代放棄身份,最是莫名其妙。

有個做房屋中介的旅英華僑朋友告訴我,他剛接待了一家香港來的黃絲去看房子,看完,那黃絲問他:「請問哪間唐餐館不是大陸人開的?我不要光顧他們的店。」

朋友說:「那你不用吃飯了,這裡所有唐餐館、中式超市、中式雜貨店,都是中國人開的。」

跑到那麼遠,切割到這地步,卻逃不出中國人的五指山,真替他們可憐。

有人說,走了這麼多人,不少更是年輕人及社會精英,急劇而來的人才流失,對香港是個沉重打擊。

我不苟同。

對比八九及九七移民那批人,當年出走的更精英,那年代移民的好多是醫生、工程師、會計師等專業人士,能走的都是社會上最頂層的人,他們連人帶錢的離去,卻沒有讓香港崩塌,反而,加速了本地職場的向上流動機會,許多年輕人因此闖出新天地。

所以,不必狹隘地說移民一定是人才流失,其實因為黑暴離開的人,多少有點壞腦,壞了腦就算不上精英,只能歸類病人,他們留在香港天天發放負能量,破壞力可能更大。難得英國願意替我們收留如此大量思想病人,我們該額手稱慶才是。

況且,所謂人才,也要天時地利配合,一個人才,要有舞台才能讓其展現光芒。正如一個護士長在病房指點江山時是人才,但移民到英國去後,或許只能當一個護老院登記員,那一刻,她再也難成為人才。由此可見,一個人縱天才,也要有土壤配合,而香港,正是讓人才發光發亮的土壤。

好多年前,我曾訪問著名皮膚專科醫生史泰祖,他是八九年移民加拿大那批精英,雖然在那邊考了執業牌,但他發現加拿大「又凍又悶又搵唔到食」,於是移民幾年後已決定舉家回流,在中環開業,後來更成了名醫,一直客似雲來。

內地紅歌《大海航行靠舵手》裡有這樣兩句:「魚兒離不開水呀,瓜兒離不開秧。」所以,當看到報導說,迄今已有移出港人接近9萬,我一點都不傷感,也一點不覺得是人才流失。魚離開了水,再不是魚;人才離開了國家,也再難成為人才,在西方,甚至會視你為間諜呢!

首頁

尾頁

跳至
Presslogic Logo
Baby Kingdom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