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政擂台

跳至

首頁

尾頁
   58


伯爵府

積分: 18107


881#
發表於 21-12-27 14:56 |只看該作者
新疆的棉花及美國的洋葱(2021年12月25日)


http://www.takungpao.com.hk/news/232109/2021/1225/670032.html

  如果,這是一條百萬富翁問題,我相信,它的難度絕對可達百萬獎金的超高難題級數。

  問題是:人類的奴隸是在哪年開始消失?

  是1861年林肯就任美國總統時廢除了黑奴制度?還是1959年,中國共產黨解放了西藏農奴?

  都不是。正確答案,是2021年的今天。

  不信?請看看這消息:12月4日美國《亞特蘭大憲法報》刊登了這段新聞:「佐治亞州南部現代奴隸制曝光」。

  原來,美媒近期披露一份聯邦起訴書,揭發一個盤踞在佐治亞州南部的「跨國犯罪團夥」,透過假簽證,長期販賣拉丁美洲的非法移民進入美國,並施以殘酷剝削,如同「現代奴隸」。有移民被槍指嚇,徒手挖洋葱,苦工做完,一桶洋葱才只獲發幾美分工資,有些移民更遭到虐打和強姦。

  據報,美國聯邦調查機構在該地區一共救出百多名受害者,當中至少兩人失救,在強迫勞動中死亡。咦,這名詞,是否似曾相識?強迫勞動?不就是美國及西方國家天天誣衊指責我國新疆的狀況嗎?

  在我們的國土上找不出證據,偏要繼續炒作、誣陷,反而在自己國家有證據確鑿的強迫勞動擺在眼前,世人卻視若無睹,不聞不問,奇哉怪也。

  自2015年以來,美國佐治亞州這個新奴隸團夥,已在全美範圍內販賣了超過7萬名拉美移民。他們先以欺詐手段說替移民者提供簽證,從而將大量來自墨西哥、危地馬拉和洪都拉斯想掙錢的非法勞工帶入美國。

  一旦入了美國境,組織便開始以武力強迫他們勞動,通過虐待、壓榨等手段要他們就範。因為組織扣押了這些勞工的護照和所有資料,他們不敢逃跑,更不懂報案,他們大多生活在狹小、骯髒的環境,有時甚至沒有食物和乾淨水。

  這種強迫勞動、這種視人命如奴隸如草芥的證人都有了,怎麼沒人說會譴責美國、杯葛美國洋葱?

  一名在佐治亞州為農場工人發聲的資深律師對《亞特蘭大憲法報》記者說:「這種情況已在佐治亞州發生了很長時間……而這次被捕的人也不是唯一做這些事情的人。」可見情況之普遍及嚴重。

  正如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所言:「過去5年,每年被販賣到美國從事強迫勞動的人口多達10萬,其中一半是被賣到血汗工廠或遭受家庭奴役。今天,美國才是販賣人口和強迫勞動的重災區。」

  當你伸着手指指着別人時,請記住,同一時間你有4隻手指是指着自己,新疆的棉花及美國的洋葱正正就是揭破西方虛偽的最佳例子。


伯爵府

積分: 18107


882#
發表於 21-12-31 09:40 |只看該作者
老本,能吃一世嗎?(2021年12月28日)

https://hd.stheadline.com/news/columns/398/20211228/964187/%E5%B0%88%E6%AC%84-%E4%BA%BA%E7%94%9F%E9%A6%AC%E6%8B%89%E6%9D%BE-%E8%80%81%E6%9C%AC-%E8%83%BD%E5%90%83%E4%B8%80%E4%B8%96%E5%97%8E

給你五秒,看你能否講出胡宏俊是誰?五、四、三、二、一!

我相信,問一百個人,都未必有一個講得出答案,畢竟,胡宏俊,不是大編輯胡錫進,也不是大明星王力宏。這個胡宏俊,只是一個小小天氣先生,在新聞報道之後,出來講分半鐘天氣,而大家的注意力,一般在明天會不會下雨,或者颱風幾時臨近。

如果,不是報章報道這個人,絕對沒人會留意,他就是公務員事務局長聶德權口中,一百二十九個拒簽宣誓效忠聲明的公務員之一,他更在簽署聲明期限的最後一天遞上辭職信,然後舉家移民英國。

這個「天氣先生」,畢業於中大物理系,當過三年政府行政主任(EO),之後加入香港天文台當科學主任,一做二十年,這個職級的頂薪是十一萬。

他接受訪問說,現時在英國過着半退休生活,每朝六點起牀,開車載十三歲女兒返學放學,照顧家中七十多歲的父母,上月起開設頻道,用廣東話報道每日英國天氣。

四十來歲人,上有高堂、下有小女,半年找不到工作食穀種,竟然形容這種生活叫「半退休」,連人生狀況都定義不了,旨意你跟大家剖析氣候?

早前有個TVB新聞主播王俊彥也和太太移民英國,找不到工作後,也在那邊開了個網上新聞頻道,自己在家掛幅英國旗作攝影棚報告新聞。

用廣東話講新聞與天氣,市場有多大?擺到明,就是搵移民英國的手足錢,塘水滾塘魚,能有多少作為?大家想像得到。

有些人就是天真,以為報報新聞、講講天氣,就是明星,開個頻道就搵到食,他們忘了自己所謂的有點名氣背後是誰造就?過去如果沒有TVB這個大台、沒有香港天文台這個政府部門為你們搭台演出,你們就只是一個路人甲。

要移民,就好好融入當地吧,仍眷戀當日光環,幻想自己是新聞王子天氣先生,算把啦,老本,能吃一世嗎?


伯爵府

積分: 18107


883#
發表於 21-12-31 09:42 |只看該作者
最想「拉」的名單(2021年12月29日)

https://www.speakout.hk/%E6%9C%89%E8%81%B2%E5%B0%88%E6%AC%84/79234/-%E7%9F%AD%E7%89%87-%E6%9C%89%E8%81%B2%E5%B0%88%E6%AC%84-%E5%B1%88%E7%A9%8E%E5%A6%8D-%E6%9C%80%E6%83%B3-%E6%8B%89-%E7%9A%84%E5%90%8D%E5%96%AE#selected

如果要投票選市民心目中十大最想拉的名單,我相信,何韻詩一定上榜,果然,今天大家都如願以償,友儕間「大快人心」、「燒炮杖」、「等了好久」之聲此起彼落。

今早,警方國安處人員分別上門把何韻詩、吳靄儀、方敏生及一眾《立場新聞》高層及前高層以涉嫌串謀發佈煽動刊物罪拘捕,並帶同法庭搜查令搜查《立場新聞》辦公室。

有朋友說,看到自己心目中頭號「最想拉」人物何韻詩被捕,甚至有點激動。

是的,公義只會遲到,不會缺席,藝人、專業人士、立法會議員、學者……利用他們的地位與聲望來害人、來煽惑大眾、來教壞孩子,這種人,最要不得,最該被懲治。

因為今天的喜訊,大家紛紛說出自己的期待,還有誰,是你心目中最期待被捕名單?陳方安生?李柱銘?陳日君?梁家傑?余若薇?葉建源?陳淑莊?杜汶澤?黃耀明?周小龍?……食完飯要埋單,秋後亦應該要算帳。

而這筆帳,算得相當漂亮。

首先,在香港記者協會舉辦周年籌款晚會前夕,揭發了記協主席、亦是《立場新聞》副採訪主任陳朗昇涉嫌嫖妓的消息,讓記者有圖有片有真相,晚會當天就拿去跟陳朗昇對質。

面對醜聞,記協主席支吾以對,更藉詞防疫,整晚活動,閉門進行,不單禁止所有記者入場採訪,更拒絕發放晚會內容。

一個記者組織搞活動,竟然黑箱作業不准採訪,更不肯公佈出席者名單,又不透露宴會內容,這種人,卻天天高喊要新聞自由、採訪自由、出版自由、言論自由,好笑嗎?

不過,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人走過一定有腳印,錢流過一定會留痕。這夜出席記協神秘晚會的,其實有公民黨主席梁家傑、中大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李立峯、前大律師公會主席戴啟思等。而記協神秘晚會場刊還鳴謝了自由黨名譽主席田北俊,當晚廣告贊助名單更有前行政會議召集人夏佳理、香港房屋協會和香港貿易發展局。

或者,我先向大家闡釋一下這個記協一年一度晚宴的重要性,它是記協每年一次大吸水日,藉著會慶,他們會「揼」各大財團、政黨心口,「邀請」他們買枱,晚會亦會有籌款環節,城中官商巨賈大都俾面出席,因為這個每年一度的英雄宴,是財團政黨政府部門合法進貢、買記者怕的一個獻媚機會。所以,每年這盛會,各傳媒都會大肆報道,以顯記者地位顯赫。但今次,記協卻自己關上了新聞自由之門。

也許他們自己知自己事,記協已不是什麼新聞組織,根本就是叛國基地,要作反,當然要閉門,當然怕鎂光燈。

果然,幾小時後,記協主席就被拘捕,連他工作的《立場新聞》主事人都一一落網,包括跑到外國叫人家制裁自己國家的歌星何韻詩。

新年前夕,看到害人不淺的明星、大狀被捕,我立即想到一首歌,就是何韻詩老友黃耀明唱的《今天應該很高興》,是的,今天大家都高興,希望好事陸續有來。


伯爵府

積分: 18107


884#
發表於 21-12-31 09:44 |只看該作者
最殘酷的木人巷(2021年12月30日)

http://www.etnet.com.hk/mobile/tc/lifestyle/internationalaffairs/watwingyin/75945

那天看新聞,看到一個動容的畫面,警務處國安處高級警司李桂華就《立場新聞》管理層被捕一事見記者。警徽下面,只見李sir一人,面前或坐或站著黑壓壓的記者陣,那種一夫當關的膽色,讓人肅然起敬。

面對眼前近百記者及攝影機,李sir氣定神閒,以一敵百駁斥一個個不安好心的提問。

我相信市民對李sir一點不陌生,由黑暴到國安法到今時今日,李sir總是堅定站在記者面前,不慍不火,理直氣壯。這天,看到他的頭髮有點白、臉上皺紋有點深,該是勞累的痕跡。

當我們以為社會平靜了,天下無事了,其實警隊的工作從沒停止過,他們如鴨子游泳,水面在滑行,水底卻在拼命。我們看大搜捕看到拍爛手掌,但警方事前事後的追查及舉證功夫,才最浩瀚。單是警員在搜捕中抬走的文件,要看完已不簡單,從中找出罪證更是艱巨。

記得有次跟黑暴中幾個受傷警員聊天,大家都關心他們的傷勢,噓寒問暖。有位警員忽然感慨說:「我們這些見血的傷總是較容易得到大眾關注,但其實在踏浪者行動中好多刑偵同事在背後做的功夫,才更值得大家鼓掌致敬。」

是的,人們從來只看到緊張刺激的表面,譬如防暴隊如何抓暴徒、如何跑九條街把罪犯逮到。但拘捕之後呢?由捕捉到拿證據上法庭那段日子,靠的就是刑偵探員的抽絲剝繭,包括在一個個枯燥的CCTV畫面中搜尋犯罪痕跡,那種艱辛,絕對不足為外人道。

2019至今,愈來愈多黑暴及幕後黑手落網,我們在旁邊吃花生當然說得易:「拉這個啦!拉那個啦!」但可知道,香港是法治之區,呈上法庭的證據非常嚴謹,一塊磚頭是左邊還是右邊飛來,搞不清已足以令疑犯脫罪,所以,刑偵隊伍的偵查,絕對是看不見的苦勞,卻又是最重要的環節。

所以,為甚麼看到李桂華一個人坐在記者會台上特別讓人動容?因為搜捕一大班明星、大狀、傳媒高層,查封一家響噹噹的媒體,再面對磨刀霍霍等你出錯的記者,需要底氣,更要膽色。

記者會是當今世上最殘酷也是最恐怖的木人巷,走得過,死不了,你的能量就會升級;走得多,摸熟玩法,你就可以駕馭遊戲。警隊從黑暴時每日4點鐘記者會走過來,這木人巷,已打勝了。


伯爵府

積分: 18107


885#
發表於 22-1-8 09:38 |只看該作者
誰會讓謊言百花齊放?
(2021年12月30日)

https://hd.stheadline.com/news/columns/398/20211230/964569/%E5%B0%88%E6%AC%84-%E4%BA%BA%E7%94%9F%E9%A6%AC%E6%8B%89%E6%9D%BE-%E8%AA%B0%E6%9C%83%E8%AE%93%E8%AC%8A%E8%A8%80%E7%99%BE%E8%8A%B1%E9%BD%8A%E6%94%BE


聖誕假期,女兒跟幾個舊同學相約到尖沙嘴重慶大廈吃咖喱聚舊。

朋友仔中學畢業後各散東西,在不同院校升學了,其中一個正在大學唸傳理系。多口的印度侍應問她們:「都是學生嗎?讀甚麼科?」

同學仔如實告之,印度侍應用半鹹淡廣東話說:「吓?讀新聞?冇前途呀!Hong Kong no freedom, go to America讀啦……」

幾個同學仔沒搭理他,私下笑說:「估唔到呢個印度人仲黃過佢啲咖喱。」

一個外來人,來到香港自由開店、自由搵食、自由批評、自由說話、自由出入境、自由拜自己相信的神……然後說,香港沒自由,這個印度人,明顯中了傳媒網絡的毒。

大家終於明白,規管媒體的重要性,小小一個重慶大廈餐廳裏的侍應,都講着《蘋果日報》式的口號歪理。

因為無論報紙、電視、電台、或是網媒,只要你有個招牌、有個網站,講的東西,就會有人信。市民大眾不是fact check專家,大家要生活要搵食,沒時間逐項查證,於是,政府對傳媒的監管很重要,官員就是社會的把關人,為市民大眾守好腦袋的關卡。

政府設立食物安全中心,就是要保障吃下肚的食物不會吃壞市民。然而,我們卻沒有一個傳媒監察中心,以保障進入大眾腦袋的不是錯誤消息甚至有毒資訊。

繼壹傳媒及《蘋果日報》後,昨天,網媒《立場新聞》終於宣佈停止運作,警方除了拘捕管理層,更凍結了《立場》逾六千萬資產。別小看這家只有約七十名員工的小小網媒,它的毒害作用比《蘋果》有過之而無不及。因為今日年輕人都不看實體報紙,網上隨時彈出來的《立場新聞》,就是新一代的報紙,就是他們信賴的權威。

一如既往,又有人跳出來說:寒蟬效應。是的,對付謊言歪理,我們就是要他們做寒蟬,要他們收聲,敢問地球上哪一個國家及地區,是容許謊言百花齊放的?印度侍應口中那個自由美國也不例外。



伯爵府

積分: 18107


886#
發表於 22-1-8 09:41 |只看該作者
拳王的教訓(2022年1月1日)

http://www.takungpao.com.hk/news/232109/2022/0101/672527.html


我們教孩子做人道理,會說寓言;今天跟黃人對話,也要把他們當作三歲小孩,先給他們說個故事……


從前,有一個叫辛尼斯塔的大隻佬,他被譽為「比利時最強男人」。他是個職業拳手,曾贏得多個重量級世界和歐洲的格鬥冠軍,打拳生涯一直保持39勝9負的輝煌戰績,並曾於2004年在比利時奪得全國冠軍。


這個最強男人,才41歲,力大,卻無腦,他堅信新冠病毒是一場騙局,認為疫苗是比利時政府用來欺騙民眾的陰謀,於是一直拒絕戴口罩,當然更堅持不接種疫苗,結果,2021年11月底確診染上新冠肺炎。


染疫後,男人依然堅信自己是最強的,沒什麼可以打倒他,病毒算個啥?竟然拒絕就醫,更擅自從醫院偷跑回家,說要參加拳賽。


教練看不過眼,威脅辛尼斯塔若不趕快回醫院治療,以後就不再帶他訓練,強行把他捉進醫院。辛尼斯塔12月初還在社交平台發文,說新冠只是「小病毒」,更公開自己躺在加護病房、戴着一根氧氣管的照片,貼文說:「堅信自己會好起來,我好快會離開醫院。」


十多天後,這個比利時最強男人真的離開了,不過,不是離開醫院,而是離開人世。


辛尼斯塔的妻子在12月16日宣布拳王去世的消息,死因,是因新冠肺炎引起的併發症導致心跳驟停。一個拳王,打遍天下無敵手,幾強幾大隻的對手都不怕,但最後,卻死在最細、細到肉眼都見不到的對手下。


所以,今日那些沒長期病患、沒體格風險但仍不願打針、不肯裝「安心出行」、不配合政府防疫措施的人,請照照鏡子,你強得過這個比利時拳王嗎?原來,今日仍有人堅信打疫苗會順帶植入追蹤晶片,那你跟那個以為新冠是政府製造出來的陰謀的蠢拳王有何分別?


黃人以為不配合政府防疫措施就是沉默的對抗,對抗他們討厭的政權,甚至對抗國家。然而,他們搞錯對象了,今天,他們要對抗的不是政府、更不是人,而是病毒。


拳王的教訓告訴大家,執迷不悟,搞錯對象,是會丟命的。這不是寓言,這是真實個案,更是慘烈的戰場,輸的,是命。故事講完,道理也說盡,聽不聽由你。



伯爵府

積分: 18107


887#
發表於 22-1-8 09:44 |只看該作者
除掉那殖民地的根(2021年12月31日)

https://www.speakout.hk/%E6%B8%AF%E4%BA%BA%E5%8D%9A%E8%A9%95/79305/-%E7%8D%A8%E5%AE%B6%E6%96%87%E7%AB%A0-%E9%99%A4%E6%8E%89%E9%82%A3%E6%AE%96%E6%B0%91%E5%9C%B0%E7%9A%84%E6%A0%B9#selected


這天,感覺很特別,在屯門青山灣的入境事務學院,忽然有種遲來的感動:我們終於回歸了。


這感覺,遲了24年,望穿秋水,終於等到。


昨天參加了入境處學員結業暨六十周年大會操,由進入學院那刻開始,就不斷聽到「長官午安」、「長官好」、「長官請」……再沒有一句「Yes, sir」、「Yes, madam」、「Thank you, sir」,也許,講的聽的都未必習慣,但回歸24年了,是時候,習慣一下。


為慶祝入境處踏入60周年,訓練學院藉著結業禮的機會舉行了盛大會操,並請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前來檢閱。一小時會操的觀後感,我有五個字感觸:去殖民地化。


由步入學院那一聲聲「長官」,到一小時會操的全中式操法,無論口令、還是跟檢閱官的對話,一律用中文,奏國歌升國旗時,全場所有穿制服的人,包括來自其他紀律部隊的長官,均向國旗致以中式敬禮,終於,有種尋回身份的感覺。


一小時全中式步操,有經驗的教官說,單是站著不動也很累。護旗小隊以雷霆之勢操過嘉賓席,有力量,原來真的能讓地動山移。


閉上眼,感受著地表的震盪,耳聽隊員雄渾的口令,我真的以為自己置身天安門廣場閱兵典禮,那種地動與激動感覺很相似,就只差沒有坦克駛過的汽油味。


入境處是最早引入中式步操的香港紀律部隊,早在1999年,他們就派員到深圳跟解放軍學師,今天的學院院長張定基,就是當年第一批返內地跟解放軍學中式步操的學員。


回來後,這幾顆種子開始發芽,把所學在隊伍中傳播,1999年以後,入境處每年每次的畢業步操都會注入正步元素。


22年後的今天,張sir已是學院院長,他大膽把入境處60周年會操改為全中式步操、全中式敬禮、全中文表述,把一切殖民地元素徹徹底底除掉。


當年的深耕細種,造就了今日底氣,國家觀念,從來都是要細水長流經營的。所以,張院長這次也特別安排了入境處青少年領袖團的中學生團員參加會操,他們手持國旗、區旗和部門旗,組成方陣,以中式步操進場,把旗交到入境處護旗隊手上。那是承傳,更是教育。


這一天,除了步操圖樣中出現過IMMD這個入境處英文簡寫,整個典禮再沒有一絲英國元素。感覺,就像清末民初的剪辮行動,那殖民地尾巴,那些蘇格蘭風笛的娓娓之音,早就該被切割鏟除。



伯爵府

積分: 18107


888#
發表於 22-1-8 09:47 |只看該作者
累完街坊,鞠個躬就算數?(2022年1月3日)

https://www.speakout.hk/%E6%B8%AF%E4%BA%BA%E5%8D%9A%E8%A9%95/79370/-%E7%8D%A8%E5%AE%B6%E6%96%87%E7%AB%A0-%E7%B4%AF%E5%AE%8C%E8%A1%97%E5%9D%8A-%E9%9E%A0%E5%80%8B%E8%BA%AC%E5%B0%B1%E7%AE%97%E6%95%B8-#selected


如果,你開車撞傷人,令他永久傷殘導致失去工作能力,人家告你,駕駛者就要承擔巨額賠償。所以,開車的人都會買一種叫第三者保險的東西。


開車如是,我不明白為什麼防疫卻沒有這種嚴謹標準?你駕著車橫衝直撞傷人害人,跟你帶著傳染病菌在社區四處傳播損人累街坊,其實情況類同。


日前,國泰5名機組人員確診Omicron新冠變種病毒,因為政府的豁免政策、因為航空公司的權宜之計、因為機師、空少的不守規則,令七百多萬市民苦苦守了多月的防疫成績表,一鋪清袋。


由黑暴到疫情,總覺得政府一直在賞惡罰善,乖孩子總被犧牲,壞孩子卻不斷吃糖。


香港疫情失守,源於幾名違反防疫規定的國泰機組人員。近年疫情嚴重影響航運業,於是國泰一直沿用機組人員「客機去、貨機返」的取巧方法調配人手。因為政府容許貨運人員檢疫豁免,只要落機後由指定車輛接載回家接受3天家居隔離便可。而這次出事,就是因為有人連3天家居隔離的防疫規矩都不守,還四處去人多地方,結果,雖未致令新冠變種病毒在香港遍地開花,至少連累區區有強檢,大好假期,大家卻要在區域圍封、排隊檢測、甚至被送進隔離營中渡過。


這種累街坊,不是簡單的阻你幾分鐘,而是隨時會害人性命,至少,現在的直接影響,就是相關的店舖、食肆全受牽連,損失慘重,卻無處索償。


所以,防疫機制應該有項像汽車第三者保險的規定,只要有人不守防疫規定,造成第三者損失,就要告到佢甩褲。


國泰對事件已公開致歉,並對相關職員予以紀律處分;特首林鄭亦召見國泰高層對事件表達不滿,並勒令國泰主席對事件作出檢討及公眾交代。


然而,炒掉問題員工、向大家道個歉,就可以算數嗎?


如果我不小心開車,撞毀路邊鐵欄、再傷及途人,我不單要賠湯藥費,還要賠償政府修路補欄的損失。這些機組人員不守規則、國泰作為僱主監管不力,令各區處處有圍封強檢,令警方及醫護無端端要增加大量人力物力,令受影響店舖無從營業,令受影響市民有各種各樣損失、甚至令香港有可能進入第五波疫情、隨時令經濟再度冰封、令通關遙遙無期……這些有形無形、可計算和不可計算的損失,如何追討?跟誰算帳?


有些事情,不是炒兩個人、鞠一個躬、道幾句歉,就可以算數、就當沒事,我開車撞傷人、撞毀路,可以道個歉了事嗎?政府應主動控告相關人士,受影響者應主動申請民事索償,要承擔後果,才能收阻嚇之效。治亂世用重典,防疫也該一樣。



伯爵府

積分: 18107


889#
發表於 22-1-8 09:50 |只看該作者
擺錯遺像拜錯山(2022年1月4日)

https://hd.stheadline.com/news/columns/398/20220104/965159


愈來愈覺得,反對派的壞,其實是建基於他們的蠢,和掌權者的廢。


如果不是港大剛卸任的校委會主席李國章爆出來,大家都不知道,在港大擺放了廿多年的所謂國殤之柱所紀念的,原來是美國國殤,跟中國一點關係都沒有。


日前李國章在媒體訪問時道出這根垃圾的來頭,是創作者高志活為紀念一九九五年四月十九日在美國奧克拉荷馬城聯邦大樓發生的爆炸恐襲,那是九一一前美國本土最嚴重的恐怖襲擊,共導致一百六十八人死,超過六百八十人受傷,方圓十六個條街共三百多幢建築物被炸毀,造成至少六億美元的破壞。


高志活想向美國獻媚,送上冤魂柱一條。稍為有點正常思想及審美眼光的人,都會覺得這是件糟糕廢物,於是美國拒收,存倉兩年,忽見香港九七回歸,大量需要反共物品贈興,於是轉個主題,送來香港,反正這裏傻仔多的是,只要目的是反中反共,狗屎垃圾反對派都會當寶。可不是誣衊他們的,無論港大那柱還是中大那女神,製作粗糙不在話下,極度醜陋才是重點。


人棄我取的支聯會和港大學生會,把這根柱拿回校園非法擺放,並視作靈堂到時到候又默哀又跪又拜,卻原來,這麼多年一直擺錯遺像拜錯山,那柱上冤魂,全是奧克拉荷馬州的鬼佬死者,天上的亡靈,大概一直莫名其妙。


不過,港大都算大整蠱,廿幾年了,幹嗎一直不公佈真相?有些事情,有沒有國安法其實都可以一早解決,管治者就是不動手,就是愛事事等阿爺做醜人。一根柱都不願動,更何況盤根多年的反共勢力了。



伯爵府

積分: 18107


890#
發表於 22-1-8 09:53 |只看該作者
雞毛鴨血的新年禮物(2022年1月6日)

https://hd.stheadline.com/news/columns/398/20220106/965538/%E5%B0%88%E6%AC%84-%E4%BA%BA%E7%94%9F%E9%A6%AC%E6%8B%89%E6%9D%BE-%E9%9B%9E%E6%AF%9B%E9%B4%A8%E8%A1%80%E7%9A%84%E6%96%B0%E5%B9%B4%E7%A6%AE%E7%89%A9


早就說過,靠運氣、靠人的自由意志,絕不可能有效防疫,果然,每次當大家興高采烈炫耀香港又清零了,以為望見家鄉了,只要有個自私的人,就足夠把七百萬人一鑊翹起,讓大家再落入死唔斷氣的無限輪迴。


兩個不守規矩的國泰機組人員,給香港人送來「雞毛鴨血」的新年禮物,餐飲業再次首當其衝被開刀。殺人放火金腰帶,修橋補路冇屍骸,當肇事者仍印印腳被隔離時,乖乖的飲食業已血流成河屍橫遍野。


政府剛宣佈星期五開始又回到抗疫石器時代,六時後食肆不能堂食外,健身中心、美容院、戲院、卡拉OK、主題樂園、博物館、體育場所……再度關閉,相關從業員又再食西北風。冰河時期,讓我提醒大家一個事實,就是不久之前,政府曾破天荒向國泰「輸血」三百億,拯救受疫情影響的本地航空業。


庫房的錢即是納稅人如你我的錢,拿了三百億救的機構,轉頭來卻玩死了自己,因果這回事,真是人算不如天算。


外國疫情比香港嚴重,機師及空勤人員絕對是高危群組,奇就奇在,最高危的人原來防疫要求是最低的,不守紀律也沒後果,如此防疫條件,虧我們還好意思天天跟內地談通關。


幾日前,廣州鐵路站一名女子不遵守防疫規定,進站時拒絕出示健康碼,還辱罵前來調解的民警,結果,這女子的下場,是被依法行政拘留二十日。


同樣是違反防疫規定,那兩個國泰機組人員被起訴了嗎?被追討賠償了嗎?我們連他是誰都不知道,更枉論掛上城樓鞭屍警誡了。


簡單如違反防疫規矩,政府都不敢大刀闊斧斬首示眾,通關?算把啦!



伯爵府

積分: 18107


891#
發表於 22-1-8 09:56 |只看該作者
似曾相識的不信任(2022年1月5日)

https://www.speakout.hk/%E6%9C%89%E8%81%B2%E5%B0%88%E6%AC%84/79433/-%E7%9F%AD%E7%89%87-%E5%B1%88%E7%A9%8E%E5%A6%8D%E5%9C%A8%E7%B7%9A-EP2-%E4%BC%BC%E6%9B%BE%E7%9B%B8%E8%AD%98%E7%9A%84%E4%B8%8D%E4%BF%A1%E4%BB%BB#selected


早陣子,好多人為幾頭因為咬人、襲擊人而被誘捕、被人道毀滅的野豬風風火火地伸寃,但這兩星期,面對保護兒童會有逾20名幼兒被虐待的新聞,社會反應卻靜得出奇。香港人的爆棚愛心,真的好難捉摸。


一個本應是保護兒童的地方,卻成為了虐兒溫床,事發地「童樂居」,本是一個為0至3歲嬰幼兒提供24小時住宿照顧的非牟利機構。來得這裡的孩子,不是孤兒、棄嬰,就是家庭有問題的孩子,身世本已可憐,誰知承諾保護他們的人,卻對他們施予虐待,雙重傷害,會為孩子造成什麼心理陰影?會為社會製造幾多問題下一代?這,已不是一宗簡單虐兒案,而是一個影響社會的大問題。


更大問題是,會方對虐兒事件的曖昧態度。


那天,立場鮮明地戴個黃口罩出來見記者的香港保護兒童會總幹事蔡蘇淑賢說,他們接到街坊的相關投訴後,翻查閉路電視片段,發現有4名職員有虐兒行為,已通知社會福利署及報警處理。至於其他日子的閉路電視片段,因為時數太多,他們會外聘專家獨立調查,發現有問題再交警方跟進。


大家能否看出問題?是否覺得口吻似曾相識?


一秒就能判斷的虐兒行為,為什麼蔡蘇淑賢總幹事要拐這麼大個彎找專家獨立調查?眼前打個999就到的警隊,不獨立嗎?不專業嗎?


警方不是社福機構,跟童樂居又沒關連,更不是孩子的家長,在此事上,警察的位置難道還不夠獨立?論到調查罪案的能力,社會上除了警察,請問你們還可信任誰?聘私家偵探嗎?錢從何來?你們可是個非牟利組織啊。


虐兒事件是12月17日由街坊揭發,市民拍到職員對幼童摑臉、插眼、扯頭髮等行為,立即通知保護兒童會,但負責人卻在5日後才報警及送孩子進醫院驗傷,8日後才開記招交代,1月1日才公佈將半數涉事閉路電視交予警方,其餘片段他們審閱後發現有問題就會盡快交出。


看完這時序及內容,大家又會否覺得有問題?


市民遇事,不是應該第一時間報警嗎?市民有疑難,不是應該相信警察的判斷嗎?為什麼保護兒童會在事發半個月後才扭扭擰擰把一半閉路電視 片段交給警方調查,他們想隱瞞什麼?誰判斷片段是否虐兒?是會方還是執法者?如果個個機構一出事先是自己先查自己,那警察用來幹嗎?


不是對保護兒童會總幹事那個黃口罩心存偏見,而是看他們處理虐兒案時對警方的不合作、不信任,我更擔心,這些天天接觸孩子的社福組織,到底是怎樣教導孩子、扭曲他們的是非觀?


這次被虐孩子多達20人,被警方起訴的職員已有7個,但主事機構仍然擺出一副事不關己態度,難道又是講句對不起,一切就可不了了之?


當大家說,好期望新一屆屇立法會會有新氣象時,我更冀望,新議會開會的第一炮,就是開個獨立調查委員會,對這個不保護兒童的保護兒童會,及監管不力的勞福局好好地調查及問責。



伯爵府

積分: 18107


892#
發表於 22-1-8 10:23 |只看該作者
黃色力量關係圖(2022年1月5日)

http://www.takungpao.com.hk/news/232109/2022/0105/673739.html




  日前警務處處長蕭澤頤出席一個公開活動時,被記者追問《立場新聞》高層被捕事宜,我喜歡一哥那句瀟灑回答:「警方所有行動都是依法執行,我們不排除再有人被捕。」


  也許是一哥那句「不排除再有人被捕」,嚇得黃媒一個個拉閘捲席落荒而逃。先是《獨媒》,後是《眾新聞》,下個輪到誰?大家都在猜。


  倒是那天看《眾新聞》執笠的報道,發現一張有趣圖片(見圖),那是《眾新聞》2017年宣布成立時陣容鼎盛的班底,照片中有20個發起人,都是傳媒界大哥大姐。


  為什麼我會用「有趣」來形容?因為在那20個臉孔裏,我看到有近半「蘋果人」,還有4個前記協主席。


  照片中的《眾新聞》總編輯李月華,在《壹傳媒》做了超過18年,主理過香港《蘋果日報》,更為黎智英創辦台灣《蘋果》、《爽報》及動新聞。


  另兩個相中人是夫妻檔的陳伯添及陳慧兒,前者是《蘋果日報》財經版副總編輯,後者是《蘋果》政治版阿頭,報紙上那個專爆官場政壇八卦料的「隔牆有耳」李八方專欄,就是由她創立。


  站在照片中間的是前記協主席岑倚蘭,她也曾當過壹蘋果網絡的執行總編輯。照片旁邊及後排站得較低調的,是前《蘋果日報》總編輯鄭明仁、前《蘋果日報》執董及行政總裁何國輝、已被捕的《蘋果日報》前英文版執行總編輯馮偉光(筆名:盧峯)。


  《眾新聞》創辦人大合照中,還有熟口熟面的大律師吳靄儀,《立場新聞》見到她、「612基金」也有她。


  如果大家有時間、如果國安有興趣,不妨製作一張黃色力量關係圖,把《蘋果日報》、《立場新聞》、《眾新聞》、《獨立媒體》、「612基金」、「民陣」、「支聯會」、「記協」、「教協」、「香港獨立評論人協會」、乜乜關注組、物物關注組……的主事人通通羅列出來,你會發現,那個關係圖,除了來來去去那些人,他們的關係網更是環環相扣。蜘蛛網的背後,可能會發現同一個操盤人。


  就像小時候玩的「畫鬼腳」遊戲,連幾條線,你就能猜到下個倒塌的會是誰?


  「記協」主席陳朗昇說,他們已是「生人勿近」,剛辦完的籌款晚會,參與贊助「買枱」的機構及企業都低調地要求不要公布名字,現場具名「包枱」的,只有大律師公會、恒生銀行、渣打銀行、海洋公園、八達通公司、香港迪士尼樂園、消委會、九巴、數碼港。


  既是「生人勿近」,那應該是「嗰頭近」了,昨天看到政經評論員周顯的專欄文章形容得很好:「這是一場殲滅戰」。想想2019年,你們不是也想殲滅政權、殲滅建設力量、殲滅香港與國家的關係嗎?成王敗寇,仗打輸了,回頭被殲滅打殘,也是正常不過的戰爭倫理。


  歷史有無數例證,政變失敗必定會丟腦袋。2019年明顯是一場政變,奪不到權,自然要被送上法庭、送進監牢,得以偷生,不用丟命,已算執番身彩。


  窮寇,是一定要追的,我希望下一個收檔的是:記協。



伯爵府

積分: 16746

熱血勳章 BK Milk勳章


893#
發表於 22-1-11 11:51 |只看該作者
你不是在對付病毒,
你是在對付我們
屈頴妍
2022-01-10
我相信,每個人都聽過「狼來了」的故事,由細講到大的寓言,似乎沒有成為特區高官的智慧。
去年12月初,政府不收斷放風說「通關在即」,由月頭說到月中再擺出一副準備就緒月尾通關的格局,讓好多人信以為真。
不是馬後炮,我對通關從來沒有樂觀過,十二月放出來的風,不過是為立法會選舉「谷票」的緩兵計,香港與內地防疫政策完全不接軌,哪會有內地官員願意冒丟官之險給你開恩?
果然,又是一場「狼來了」,選舉過後,通關聲沉寂了,換來國泰空勤人員帶來的第五波,通關?無人再提了,老百姓又回到原點。
不是兩日、兩星期、兩個月,而是兩年,香港人足足兩年活在半生不死的循環中,佛都有火。
一直只在節目中講飲講食、不談政治的著名DJ蘇絲黃也按捺不了,在Youtube頻道痛心疾首問:「親愛的香港政府,我們到底在等什麼?」
香港人已經好乖,戴口罩戴到成為衣飾潮流,哪一秒忘了套回口罩,已羞愧得像沒穿胸圍底褲一樣難堪。食肆飯館更是揸頸就命,政府要開就開要關就關,要打針要安心出行要分ABCD區要間板要1.5米距離要這要那通通遵從;零售、旅遊、美容、健身、演藝……幾多行業奄奄一息到連救命都叫不出聲了,親愛的香港政府,市民的忍耐和犧牲到底是在等什麼?
三年零八個月的苦難,老百姓都知道在等救兵等抗戰勝利,我們這兩年,請告訴大家到底在等什麼?
蘇絲黃視頻有句話很觸動大眾:「我覺得,政府不是在對付疫情,而是在對付我們。」
有人說,英美大國的與病毒共存法是在篩選人口,讓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死掉老弱,減低社會福利的負擔。那麼,香港的前面封舖後欄放毒政策,就是在消滅中層人口,因為中小企、小商戶、中產階層都是最沒社會保障的一群,他們靠努力工作供樓或者做小生意賺的積蓄,大部分都在這兩年一鋪清袋,有些還欠下巨債。
富人有雄厚本錢,頂多是少了身家,不會輸掉身家;窮人有政府福利,有公屋有綜援有社福機構包底,再苦也不會餓死街頭。
香港這兩年,死的都是中產階層。有朋友在大商場開店,疫情下零生意要拉閘執笠,地產商要他賠償未完約那兩年租金,結果,小老闆要賣樓賣車清債,本來小康的一家人要塞進劏房,六十幾歲才來一無所有,那種恨,已滿佈全城。
打了兩年疫戰,我們的政府沒一個指揮中心,沒一個抗疫領軍。國泰出事,是運房局的責任;隔離酒店不足,是商經局的問題;幼稚園停不停課,要等教育局扑鎚……沒人可一錘定音,就即是群龍無首,沒將軍帶領下打的仗,只能你一槍我一槍,於是,病毒沒死,死的都是被流彈擊中的老百姓。
香港由黑暴到瘟疫,兩場大仗都有個共同點,就是沒有緊急應變中心,沒有作戰指揮部。結果,兩仗下場類同,一場打了一年,一場打足兩年,敵人不死,但百姓已死了一大半。


伯爵府

積分: 18107


894#
發表於 22-1-16 23:02 |只看該作者
政治集中營(2022年1月7日)

https://www.speakout.hk/%E6%B8%AF%E4%BA%BA%E5%8D%9A%E8%A9%95/79507/%E6%94%BF%E6%B2%BB%E9%9B%86%E4%B8%AD%E7%87%9F#selected

一場「洪門宴」,成為了近年媒體罕有的超級熱話,涉事的有問責高官、有人大政協、有立法會議員、有紀律部隊首長、有商賈名人,再加上八卦花邊、讓人遐想的照片、一鑊熟的政治集中營……所有元素集於一身,那是任何傳媒都會喜愛的蜜糖新聞。

至少11名高官、20個議員等過百人,日前因為出席了港區人大代表洪為民的生日派對,而事後有兩名出席者確診新冠,於是過百人齊齊被送入竹篙灣隔離營。

星光熠熠的隔離行動,當然是大新聞兼大件事,線上線下老百姓都在討論,不同看法的人也在爭辯誰是誰非。

我常說,要掩蓋自己的醜聞,最好的方法,就是等另一單醜聞出現,讓它蓋過你的風頭。今次,國泰及那兩名因違規而播毒的空姐空少,就成功逃離了大眾目光。

有人指責生日會搞手洪為民大排筵席,也有人責難出席官員政治敏感度不足。兩個出席過生日會的確診者,其名字、照片、工作單位、家庭背景,更是半天就給起底傳通街。反而,兩個星期前由美國回港,因違反檢疫條例隨街走的國泰空勤人員,即是變種病毒Omicron源頭帶菌者,大家卻把他們保護得妥妥貼貼,名字、照片一律欠奉。

我不是主張把病人起底,但媒體只集中把生日會兩名確診者高調曝光,卻是非常不公平的雙重標準。

老實說,這兩名確診者都是受害人,她們都是無辜被傳染,要追究問罪,不是該找國泰和那兩個違規播毒的空勤人員嗎?為什麼那兩個害到全香港血流成河的人,卻享有病人私隱,反而被他們傳染害苦的人,卻要被起底嘲諷?

沒錯,「洪門宴」是一宗又好看又八卦的大新聞,連特首林鄭都說她一定會徹查到底、跟進到底。

其實,所有人進了隔離營,事件基本上已可劃上句號,再炒作,已非關防疫,全是政治。如果特首有全力徹查、全力跟進的決心,請你用來對付社會上未斷的傳播鏈、國泰及其失德員工的問責問罪事宜上。

有醫生朋友說,到今天,抗疫兩年多,政府的專家仍在糾纏於食肆的室內空氣流量,而不是用有效方法去阻截病毒源頭。

我們現在的抗疫方法,只能用無厘頭來形容。舉例今次兩個交义感染地點是陸田園吃早餐及望月樓吃午飯,但被懲罰的,卻是全香港食肆的晚市,請問這是基於什麼科學數據?有種,就該把早午晚三餐都禁掉嘛。

今次第五波大爆發,大家才發現那個「安心出行」原來是廢的,政府只能通知事主你要來做檢測,卻沒有辦法把不現身的人直接強行找出來,請問這是哪門子的追踪?不能追踪,搞不清傳播鏈,如何抗疫?

如果這個世界靠市民自律、靠Honest system就可以運作的話,我們何須交通燈、何須保安員、何須警察?這防疫漏洞已愈來愈大了,今次已大到燒近眉睫,幾乎把政府官員一鑊熟了,你們還在計較食肆鮮風的動向嗎?


伯爵府

積分: 18107


895#
發表於 22-1-16 23:05 |只看該作者
群眾壓力是最好的手段(2022年1月11日)

https://hd.stheadline.com/news/columns/398/20220111/966248/%E5%B0%88%E6%AC%84-%E4%BA%BA%E7%94%9F%E9%A6%AC%E6%8B%89%E6%9D%BE-%E7%BE%A4%E7%9C%BE%E5%A3%93%E5%8A%9B%E6%98%AF%E6%9C%80%E5%A5%BD%E7%9A%84%E6%89%8B%E6%AE%B5

跟過旅行團外遊的人都有過這樣的經驗……

在指定行程外,旅行社或旅客有時會提議外加一些自費遊歷項目。為了方便管理,導遊一般會希望全團人一致行動:一起去,或者一起不去。

幾十人要達至一致意見,幾乎不可能,於是導遊通常會略施小計,只要改變問法,答案就會達至預期效果。「今晚唔想去睇騷的請舉手!」群眾壓力下,不想去的也不好意思「累街坊」,於是,多數都能集體行動。

其實打疫苗也一樣。

面對不斷變種的新冠病毒,要消滅,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歷史上大部份瘟疫,最後都是靠疫苗來終止。

但人總有惰性,沒有急切需要,不是死到臨頭,無人用刀架頸,要全民積極打針,不是易事。就如旅行團的額外活動,30人會有25個無所謂,但總有兩、三個意見多多,一、兩個死不跟從。所以,政府就應該施點計謀。

由2021年1月22日開始,政府一發現確診者就進行小範圍圍封檢測,至今已近一整年,全港亦已進行了65次小區強檢。

如果,在每次圍封強檢的地方設一個疫苗注射站,檢測完順便免費打針,因為強檢範圍所有人都要現身,都有危機感,他們跟病毒接近,打針的意欲也會強些,即使猶豫不決的、諸多藉口的,也會降服於群眾壓力下,如此大好時機,正好推動更多人打針抗疫。

至於中、小學、幼稚園,政府不妨派流動疫苗注射車到各學校集體注射,家長如果反對,要有醫生證明,否則統統要打,群眾壓力是最好的手段。

新任醫學界立法會議員林哲玄醫生日前去信食衞局長陳肇始,促請政府立即啟動小學生新冠疫苗接種計劃。原來去年11月,陳局長已批准擴大疫苗注射年齡至3至17歲人士,至今50天了,變種病毒都已登陸了,香港的疫苗接種仍只限於12歲以上。

政府不敢用強,靠市民自律又難完成任務,轉轉腦筋,用點計謀,可以嗎?


伯爵府

積分: 18107


896#
發表於 22-1-16 23:17 |只看該作者

RE: 屈穎妍

快耗到盡頭的運氣(2022年1月12日)

http://www.takungpao.com.hk/news/232109/2022/0112/676211.html

說幾個真實個案,讓大家評評,香港的防疫措施由說出來到做起來,到底有多滴水不漏。



個案一:


  朋友去了張敬軒演唱會,得知有觀眾染疫,為己為人立即跑去社區中心做檢測。出發前,已看到TVB新聞說,凡是1月3日去過該演唱會的人都要強檢,估計有近萬人。


  去到檢測中心,職員說,這演唱會群組,政府未正式出強檢公告,沒強檢公告下做檢測,每人要付240元,檢測結果也不會算進強檢的數。職員建議,朋友還是回家等政府公告出了再來過,又或是去維園排隊,那裏有免費檢測。


  電視新聞都報了,政府竟然未出公告,連給全港檢測中心更新有事處所都慢半拍,還建議強檢者跑來跑去,到底強檢那個「強」字是什麼意思?



個案二:


  當香港一、二、三、四波疫情時,朋友一直身處內地,故已習慣了內地那套紅、黃、綠的嚴格轉色健康碼。最近回港工作,因經常要接觸人,故主動每周去付費做檢測。


  一直沒大爆發不覺有異樣,直至上周的國泰空姐空少播疫群組,全城立即多了需要強檢的人,社區中心大排長龍。這天,朋友如常到社區中心做例行檢測,赫然發現排隊者之中不少是強檢人士。


  「在內地,強檢人士健康碼會轉紅碼,會被馬上隔離,一定不可以四圍走。但在香港,強檢者竟然可以跟我們這些沒事的人一起排隊做檢測,有冇搞錯?由得強檢者自行到社區中心,若他們染疫了,豈非增加社區擴散風險?」


  自由嘛,香港的所謂「強」,都是傳個信息叫你去社區中心做檢測,沒有再強的了,你以為會有人找上門把你押去隔離營?放心,我們可沒那麼強。



個案三:


  國泰空姐群組牽連出來的9名密切接觸者因上了「海洋光譜號」郵輪,結果出了海的船都要緊急回航。3700名乘客及船員抵達啟德郵輪碼頭後,有穿上保護衣的人上船為3700人做檢測,完成檢測後,乘客陸續離開。


  發現問題嗎?是的,檢測完走得,不用等結果,那3700人,就這樣四散回家。連乘客都質疑,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政府應叫乘客留在船上直至有檢測結果才離開,以免有事感染其他人。


  以上三個個案,只是抗疫甩漏故事的冰山一角,要數,還有更多,可以寫篇論文。


  香港抗疫漏洞太多,快、狠、準與滴水不漏,都是口號,落到地上,一切都變了質,國泰空勤人員那些「客機去、貨機返」的播毒大黑洞,就是經典例子。有時想,香港都能維持到今日確診不太多、死人不太多,我們的運,看來還未耗到盡頭,但相信,也不遠矣。




伯爵府

積分: 18107


897#
發表於 22-1-16 23:22 |只看該作者
我要把你們折騰到底!(2022年1月12日)

https://youtu.be/dEbkFv2Hwlk



詩人余光中有首名詩《鄉愁》,我來一段狗尾續貂,就成了今日香港苦況:

「小時候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頭
……

如今
鄉愁是一張張核酸檢測
我在這頭
別旨意可以回到那頭。」

是的,很多家庭已分隔異地兩年了,兩年,嬰兒都變小孩,老頭已成枯木。趕不及回家奔喪、見不到最後一面的故事,已聽得太多,大家開始麻木。電視新聞那些隔著鐵絲網甚至隔個山頭揮手見面的家庭故事,已經做到荼糜,到底要怎樣的人間慘劇,才可喚起管治者的鐵石心腸?

今日香港的第五波疫情其實比之前幾波爆得厲害,只是感染者大多沒重症,再加上兩年的抗疫疲勞,好多人已沒當日那種嚴防戒心。怕,不是怕Omicron,而是怕被捉去竹篙灣,聽說那裡Wifi很弱、伙食很差,香港人只關心這些。

專家說,疫情來到這地步,全城強檢已解決不了問題,因為做這些事要幾星期準備,到時病毒傳通街,已不知是什麼光景?

這就是香港人的思考方法,事事以自己作本位,從沒以大局、大國為中心去找解決方法。

看看日前發現本土Omicron病例的天津,一有個案,立即全市圍封強檢,天津人口1400萬,比香港多一倍,為什麼人家能,我們卻不能?

官員、專家又會說,點同呢?人家已有經驗,況且國家機器一動起來幾天就可完成任務,就以今次天津為例,一出事,一支60人醫護隊伍已立即由湖北趕抵天津,協助當地開展核酸檢測工作。

說到重點了,兒歌都有得唱:「一支竹會易折彎,幾支竹一紮斷折難」,齊心就事成,團結才可幹大事,瘟疫面前,為什麼香港仍要孤芳自賞?把自己獨立於國門之外?

來一次全民強檢截斷傳播鏈,再來一回全民打針把疫苗接種率推高至起碼八成,不難,開句聲,請求阿爺幫忙,派一支經驗隊伍來港,包保一星期可完成任務。

人家這幾年的圍城強檢行動處理的動輒千萬人,你香港區區那700萬人,要做,有何難度?問題是,你不開口求助,我主動來馳援就讓人有破壞「兩制」的口實了。

大難臨頭,還在玩公投、玩一人一票嗎?看看西方民主大國在疫情面前行的是什麼樣的強硬政策?

日前法國總統馬克龍向天發誓:「要把那些不打疫苗的人折騰到底!」,他說:「那些人不打疫苗的人不再是法國公民……當你的自由威脅到其他人的自由時,你就變得不負責任,不負責任的人不再是法國公民。」語氣之重,讓人驚歎。

其實法國人的兩劑疫苗接種率已達74%,但確診數目仍然居高不下,有見及此,法國政府正研究推出《新冠疫苗通行證法》,以後民眾出入所有地方,如餐廳、超市、商場、醫院、戲院、學校、辦公大樓、公共交通工具……等等,均需出示疫苗證明,才可進入,即是說,沒打針的人,從此寸步難行。

北韓都未有的政策,民主大國的法國總統已為大家先行示範。小小的香港特區,我們還在死抱那些變質的人權觀,不願求援於背後強大的祖國嗎?


伯爵府

積分: 18107


898#
發表於 22-1-16 23:26 |只看該作者
為甚麼要聽交通燈的話(2022年1月13日)

https://blog.stheadline.com/article/detail/1146343/%E4%BA%BA%E7%94%9F%E9%A6%AC%E6%8B%89%E6%9D%BE-%E7%82%BA%E7%94%9A%E9%BA%BC%E8%A6%81%E8%81%BD%E4%BA%A4%E9%80%9A%E7%87%88%E7%9A%84%E8%A9%B1


世界上第一盞交通燈,出現於一八六八年十二月,英國倫敦西敏宮前的大橋街(Bridge Street)、大喬治街(Great George Street)與國會街(Parliament Street)交匯處,它是一支手動並以煤氣點燃的交通信號燈,配有紅、綠兩種顏色,由專責的交通警察人手操作。

不過,這紅綠燈在啟用二十四天後發生了爆炸,操作交通燈的警察也因此殉職。

之後,要等到一九一○年,在美國芝加哥出現了全世界第一個用電力操控的自動交通信號控制系統,並申請了專利,從此,交通燈遍佈全球,成為城市文明的一大指標,站在十字路口警崗指揮交通的交通警,也漸漸被淘汰。

我常想,當世界上出現了第一支交通燈,到底人們是怎樣學習聽機械的話,它叫你停就停?叫你動就動?

一樣米養百樣人,要教育大眾,我相信,必須雙軌並行,軟硬齊施,即是說,一方面教育,一方面嚴懲,缺一不可。

所以,對於一些新事物,除了苦口婆心教育,還需輔以重典懲罰,才能有效果。抗疫就是今天我們要面對的新事物。

一個社會,乖乖順民一般有八成,剩下來,總有一些自私自利的、專門搞對抗的、甚麼都懶理的、或者愛走法律罅的人,刑罰,就是用來對付這些麻煩的少數,防止他們影響守法的大眾。

當抗疫過程中出現了像國泰空姐、空少那種懶理規矩、我行我素的人,累了街坊之後,竟然可以全身而退,連錢都不用罰,那麼,我們社會的防疫系統,其實已被徹底摧毀。如同你開着車不理紅綠燈橫衝直撞至遍地屍骸、死傷無數,卻可以罪不沾身安然逃逸,那麼,以後這個交通燈系統,還會有人信服嗎?


伯爵府

積分: 18107


899#
發表於 22-1-16 23:32 |只看該作者
燒不死的鳥才叫鳳凰(2022年1月16日)

文章連結。。。。
https://www.speakout.hk/%E6%9C%89%E8%81%B2%E5%B0%88%E6%AC%84/79740/-%E7%9F%AD%E7%89%87-%E5%B1%88%E7%A9%8E%E5%A6%8D%E5%9C%A8%E7%B7%9A-EP6-%E7%87%92%E4%B8%8D%E6%AD%BB%E7%9A%84%E9%B3%A5%E6%89%8D%E5%8F%AB%E9%B3%B3%E5%87%B0


https://youtu.be/1NejjP0OpO4





伯爵府

積分: 18107


900#
發表於 22-1-16 23:34 |只看該作者
罪犯的私隱(2022年1月16日)

http://www.takungpao.com.hk/news/232109/2022/0116/677606.html

  恕我孤陋寡聞,從來,只見法庭上有罪案受害人是以A小姐、B先生之類的代號來隱藏身份,避免因媒體報道對受害者造成二次傷害,卻很少看到,原來犯罪的被告,身份都可以被保密。


  這天,看到香港保護兒童會屬下幼童留宿院所「童樂居」虐兒事件在九龍城裁判法院提堂,4名院所女職員各被控1項對所看管兒童或少年人襲擊罪,因案件押後再審,4人暫獲保釋。報載,這4人分別是:C.H.Y.、C.K.Y.、L.H.Y.及C.W.H.。


  有冇搞錯?


  通常我們在法庭審判時看到被隱去名字的ABCDE,多是涉及非禮案、強姦案,為保事主清譽,受害人都會以代號來代替實名。又或者,如果案件的被告名字被公開,會讓人聯想到受害人身份,舉例,父親性侵女兒,那被告父親的身份一暴露,受害女兒的身份就會呼之欲出,如此情況下,法庭才會讓被告姑隱其名。


  然而,這4個「童樂居」的施虐者憑什麼可以受到聲譽上的保護?按此案情節,至今涉事孩子已增至26人,有91次不同時段的施虐,老實說,根本不會猜到受害人是誰?那麼,隱藏被告姓名的理據何在?


  我在想,會否因為入住「童樂居」的孩子身份特殊,譬如都是孤兒、棄嬰、或者來自家庭問題,才會隱藏身份?那給受虐孩子冠以ABCD名字便可,保護兒童我認同,但保護罪犯,到底是基於什麼原則?就算是辯方申請,為什麼律政司及法庭不拒絕這要求?


  如果被告是未成年罪犯,法庭為他/她隱藏身份,尚且情有可原。但此案被告由23至28歲,並非無知少年,都是成年人了,為什麼犯案後仍可受到身份保護?到底被告私隱重要,還是孩子的身心安全重要?


  家長總要把孩子送到學校,有時更避不了把他們送到補習社、社區組織、課外活動班……甚至交付給鄰居、親友代照料,所以家長絕對有權知道那些做兒童工作的人到底是身心健康,還是心理變態。


  兩年前教育局為了保護私隱,不肯公布黑暴時涉暴教師的姓名及任教學校。今天,法庭又把虐待嬰幼兒的照顧者身份保護得妥妥貼貼,我只想問,難道孩子身體及思想的安危,都比不上被告人一個名字的私隱重要?如果這叫人權,如果這是法治,在保護下一代面前,不要也罷!



首頁

尾頁

跳至
Presslogic Logo
Baby Kingdom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