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生BB

跳至

首頁
34567...14

尾頁
   24


公爵府

積分: 29169

畀面勳章


81#
發表於 11-9-15 13:54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siutreasure 於 11-9-15 14:04 編輯
qwbear 發表於 11-9-14 12:12
花膠有幫助嗎? 幾時食先至係最好既時間.

鱼鳔目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鱼鳔

【拼音名】Yú Biào

【别名】 鲟鱼、七粒浮子、中华鲟、鳇鱼、鳝、苦腊子、鲔、黄鱼

【来源】 鲟形目鲟科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 Brandt;中华鲟A. sinensis Gray,以入药。

【生境分布】 黑龙江、长江流域。

【功能主治】 滋补强壮。主治肾虚遗精,吐血,白带,恶性肿瘤。

【用法用量】3~5钱。

【附方】 治白带:鱼鳔2钱,猪蹄1只,供放砂锅内,加适量水,慢火炖烂吃。

治恶性肿瘤:鱼鳔3钱,(炒)伏龙肝4钱,共研细末,每次2钱,日服3次。

【备注】 鱼鳔的来源不一,鲟科鲟属Acipenser及鳇属Huso的鳔均做鱼鳔入药。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页首
《*辞典》:鱼鳔

【出处】 《纲目》

【拼音名】Yú Biào

【别名】 鱁鮧(《齐民要木》),鱁鳀、鱼白、鳔(《本草拾遗》),鱼胶(《三因方》),白鳔(《普济方》),鱼脬、縼胶(《纲目》),鱼肚(《医林纂要》)。

【来源】 为石首鱼科动物大黄鱼、小黄鱼或鲟科动物中华鲟、蝗鱼等的鱼鳔。取得鱼鳔后,剖开,除去血管及粘膜,洗净,压扁,晒干;或洗净鲜用。溶化后,冷凝成的冻胶,称为"鳔胶"。

【原形态】 动物形态详"石首鱼"、"鲟鱼"、"鳣鱼"条。

【生境分布】 产浙江,福建、上海等地。

【性状】 干燥的鳔多压制成长圆形的薄片,淡黄色,角质状,略有光泽。黄鱼的鳔较小,鲟鱼及蝗鱼的鳔大,并附有垂带2条。质坚韧,不易撕裂,裂断处呈纤维性;入水易膨胀,煮沸则几乎全溶,浓厚的溶液冷却后凝成冻胶,粘性很强。气微腥,味淡。商品统称为鱼肚。鲟鱼、鳇鱼的鳔称为"黄唇肚"或"黄鲟胶"。有切成线条的称为"线鱼胶"。

【炮制】 鱼鳔:烘软、切段,晾干。蛤粉炒鱼胶:先用蛤粉放锅内炒热,再将切断的鱼胶倒入,文火拌炒至松泡为度,取出筛去蛤粉即成。(每鱼胶10斤,用蛤粉2.5斤)


本经逢原》:"凡用鳔胶入丸,切作小块,蛤粉炒成珠,方可磨末。炼蜜调剂,须待凉用,又不可捣,捣则粘韧,难为丸矣。"

【性味】 甘,平。

①《海药本草》:"无毒。"
②《纲目》:"甘,平,无毒。""鳔胶,甘咸,平,无毒。"
③《本草新编》:"味甘,气温。"

【归经】 《本草新编》:"入肾。"

【功能主治】 补肾益精,滋养筋脉,止血,散瘀,消肿。治肾虚滑精,产后风痉,破伤风,吐血,血崩,创伤出血,痔疮。

①《本草拾遗》:"主竹木入肉经久不出者,取白敷疮上四边,肉烂即出刺。"
②《海药本草》:"主月蚀疮,阴疮,痔疮,并烧灰用。"
③《饮膳正要》:"与酒化服之,消破伤风。"
④《纲目》:"鳔,止折伤血出不止;鳔胶,烧存性,治妇人难产,产后风搐,破伤风痉,止呕血,散瘀血,消肿毒。"
⑤《本草新编》:"补精益血。"
⑥《本草求原》:"养筋脉,定手战,固精。"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熬膏或研末入丸,散。外用:溶化涂敷。

【注意】 胃呆痰多者忌服。

【附方】①治肾水不足,阴虚血虚之症:鱼鳔一斤(麸面炒焦,磨去粗末,再炒再磨),沙蒺藜四两,当归四两(酒洗),肉苁蓉四两(去鳞甲,酒洗),莲须、菟丝子四两(酒煮)。蜜丸,桐子大。每服二、三钱。(《拔萃良方》鱼鳔丸)

②治肾虚封藏不固,梦遗滑泄:黄鱼鳔胶一斤(切碎,蛤粉炒成珠,再用乳酥拌炒),沙苑菱藜八两(马乳浸一宿,隔汤蒸一炷香,焙干或晒干),五味子二两。研为细末,炼白蜜中加入陈酒再沸,候蜜将冷为丸,如绿豆大。每服八、九十丸,空腹时温酒或盐汤送下。(《证治准绳》聚精丸)
③治产后抽搦强直,乃风入子脏,与破伤风同:鳔胶一两。以螺粉炒焦,去粉,为末。分三服,煎蝉蜕汤下。(《经效产宝》)
④治破伤风,口噤,强直:鱼胶烧七分,留性,研细,入麝香少许。每服二钱,酒调下,不饮酒,米汤下。(《三因方》)
⑤治呕血:鳔胶长八寸,广二寸,炙令黄,刮二钱。用甘蔗节三十五个,取自然汁调下。(《经验方》)
⑥治赤白崩中:鱼璇胶三尺,焙黄研末,同鸡子煎饼,好酒食之。(《纲目》)
⑦治经血逆行:鱼胶(切,炒)、新绵(烧灰)。每服二钱,米饮调下。(《多能鄙事》)
⑧治产后血晕:鳔胶烧存性,酒和童子小便调服三、五钱。(《岁时广记》)
⑨治便毒肿痛,已大而软者:鱼鳔胶热汤或醋煎软,乘热研烂贴之。(《仁斋直指方》)
⑩治八般头风:鱼鳔烧存性,为末。临卧以葱酒服三钱。(《纲目》)
⑾治痫症:鳔胶(微焙,杭粉炒黄色)、皂矾(炒黄色)各一两,朱砂三钱。共为末。每服三钱,热酒下二服。(《嵩厓尊生》鳔风散)
⑿治食道癌,胃癌:鱼鳔,用香油炸酥,压碎。每服5克,每日服三次。(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各家论述】①《本经逢原》:"鳔胶合沙苑蒺藜名聚精丸,为固精要药。丹方又以一味炒研,砂糖调,日服一钱匕,治痔最良,经久痔自枯落。烧灰,治产后风搐,破伤风痉,取其滋荣经脉,而虚风自息也。"

②《本草新编》:"鱼鳔胶稠,入肾补精,恐性腻滞,加入人参,以气行于其中,则精更益生,而无胶结之弊也。"

【摘录】 《*辞典》

页首
《中华本草》:鱼鳔

【出处】 出自《

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鳔,即诸鱼之白脬,其中空如泡,故曰鳔。可治为胶,亦名漩胶。诸鳔皆可为胶,而海渔多以石首鳔作之,名江鳔,谓江鱼之鳔也,粘物甚固。此乃工匠日用之物,而记籍多略之。

【拼音名】Yú Biào

【英文名】Air bladder of Large yellow croaker, Air bladder of small yellow croaker

【别名】 鱁鮧、鱁鳀、鱼白、鳔、鱼胶、白鳔、鱼脬、縼胶、鱼肚

【来源】 药材基源:为石首鱼科动物大黄鱼、小黄鱼、黄姑鱼或鲟科动物中华鲟、鳇鱼等的鱼鳔。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seudosciaena crocea (Richardson)Pseudosciaena Polyactis BleekerNibea albiflora(Richardson)Miichthys miiuy(Basilewsky)Acipenser sinensis GrayHuso dauricus (Georgi)
采收和储藏:常年均可捕捞。捕后,剖腹,取出鱼鳔,剖开,除去血管及粘膜洗净,压扁晒干或洗净鲜用。溶化后,冷凝成的冻胶,称为“鱼胶”。

【原形态】1.大黄鱼,体侧扁,一般体长为40-50cm,大者长达75cm。头较大,具发达粘液腔。吻钝尖,有4个吻孔。眼中大,侧上位,眼间隔圆凸。口前位,宽阔而斜,下颌稍突出牙细尖,上凳牙多行,外行牙稍扩大;下颌牙2行,内行牙较大。颏部具4个不明显小孔。前鳃盖骨边缘有细锯齿,鳃盖骨后端有一扁棘,鳃孔大,鳃耙(8-9)+(16-18),细张。头部和体的前部被圆鳞;后部被栉鳞。侧线鳞56-58(8-9/8)。背鳍鳍条部及臀鳍鳍膜上被小圆鳞。体侧下部各鳞片均有一金黄色皮腺体。背鳍Ⅷ-Ⅸ,Ⅰ-31-34,连续,起点在胸鳍基部上方。臀鳍Ⅱ-8,第2鳍棘较长。胸鳍15-17。尾鳍楔形。鳔大,前端圆形,两侧具侧枝31-33对,每一侧枝最后分出的前后两小支等长,且互相平行。耳石梨形。体背面和上侧面黄褐色,唇橘红色。各鳍黄色或灰黄色。腹面金黄色。

2.小黄色,体侧扁,一般体长23-26cm,大者可长达50cm。外形与大黄鱼近似。主要差别如:鳃耙10+(8-20)。侧线鳞50-62(5-6/8),背鳍Ⅸ-Ⅹ,Ⅰ-31-36。臀鳍II-9-10。鳔大,前部圆,两侧具侧枝26-32对,每一侧枝最后分出的前、后两小支不等长;后小支短,前小枝细长。耳石梨形,较小。体黄褐色,唇橘色,各鳍灰黄色,腹面金黄色。
1.白鲟,体长梭形,一般体长2米余,大者可达3m,前部平扁,后部稍侧扁。头长超过体长的一半。吻突出如长匙形,特别延长,前端狭而平扁,基部阔且肥厚,两侧具柔软的皮膜。口大,弧形,下位,能伸缩,上下凳均具细尖齿,口前具短须1对。眼小,鳃孔大。体裸露光滑,或仅有已退化的小鳞状痕迹,在尾鳍上叶具8个棱形鳞板。侧线后延至尾鳍上叶。背鳍起点在腹鳍之后,鳍条46-61。臀鳍50-55。尾鳍歪形,上叶长于下叶。体背灰绿色,头部和尾鳍均为暗灰色,腹部白色。
2.中华鲟,体延长,可达2m以上,背部略弯而腹面平直。吻近犁形,基部宽厚,顶端尖,略向上翘。头部被有光滑骨板。口下位,成一横裂,上下唇不发达,有细小乳突,吻部腹面中央有吻须2对,等长,平行排列。眼小,鳃孔大,鳃耙薄而尖,约22枚。两侧凳部各有1块骨板。体被骨板5行,纵列,背部正中一行较大,在背鳍前有8-14块;后有1-2块,体、腹侧面各2行,体侧骨板24-37块;腹侧骨板8-15块。另在臀鳍前后各有1-2块,尾鳍上叶有棘状骨板1行。其他部分光滑无鳞。背鳍54-66,位于臀鳍上方。胸鳍发达,着生于腹面,臀鳍32-41。尾鳍歪形,上叶发达。体背、头部、鳍均为青灰色,腹面白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1.为暖温性回游鱼类。栖息于60m以内近海的中下层。喜集群,食性广,主要摄食小型鱼类、节肢类等动物。能发声,生殖期更盛。一生能多次产卵,产卵场均在河口附近或岛屿、内湾近岸浅清洁工我。产卵期分春秋二季。怀卵量一般为20万-50万粒,卵浮性,球形,很1.19-1.55mm,有无色油球1个。秋冬随水温下降。鱼群向南回游越冬。

2.为温水性底层鱼类。喜栖息于软泥或泥沙质海底。食性广。能发声,在生殖期常发出“咯咯”、“沙沙”声。生殖期在北方海区于4-5月间产卵,怀卵量平均为7万-15万粒,卵浮性,球形,直径1-1.45mm,有油球1个。秋末冬初,鱼群南下作适温回游。
1.为近海和大江下层鱼类,偶亦进入沿江大湖中以食鱼类为主,并食虾、蟹等动物。7-8龄始达性成熟,生殖期约为3-4月,产卵场可能在长江上游一带,精巢呈乳白色,极松软。成熟卵巢呈灰黑色,卵径约为2.7mm,誉为珍品。
2.为近海和大江底层鱼类,加游性或半回游性。5-6月间喜群集河口,主食动物性食物。性成熟需10年左右,10-11月溯江产卵,怀卵量约120万粒,卵膜青灰色,径约3.6mm,稍具粘性,成熟卵近黑色,甚为名贵。
资源分布:1.我国分布于黄海、东海和南海。
2.我国分布于渤海、黄海和东海。
1.我国主要分布于长江水系,亦见于钱塘江和甬江口及黄海、东海沿岸。
2.我国分布于黄海、东海、南海参及长江、黄河、钱塘江等流域。

【性状】 干燥的鳔多压制成长圆形的薄片,淡黄色,角质状,略有光泽。黄鱼的鳔较小,鲟鱼及鳇鱼的鳔大,并附有垂带2条。质坚韧,不易撕裂,裂断处呈纤维性;入水易膨胀,煮沸则几乎全溶,浓厚的溶液冷却后凝成冻胶,粘性很强。气微腥,味淡。商品统称为鱼肚。鲟鱼、鳇鱼的鳔称为黄唇肚或黄鲟胶。有切成线条的称为线鱼胶。

【药理作用】 纯系大白鼠以42%的鱼鳔水溶液(1.05%/kg)灌胃,可使实验性幽门结扎性溃疡模型动物的溃疡指数降低,但对胃液分泌、胃液酸度及胃蛋白酶活性均无显着影响。

【炮制】1.鱼鳔:烘软、切段,晾干。

2.蛤粉炒鱼胶:先用蛤粉放锅内炒热,再将切断的鱼胶倒入,文火拌炒至松泡为度,取出筛去蛤粉即成。(每鱼胶10斤,用蛤粉2.5斤)。

【性味】 味甘;性平

【归经】 肾;肝经

【功能主治】 补肝肾;养 血止血;散瘀消肿。主肾虚遗精;腰膝无力;腰痛;眩晕耳鸣;白带;习惯性流产;血虚筋挛;产后风痉;破伤风;癫痫;再生障碍性贫血;吐血;尿血;崩漏;外伤出血;阴疽;瘘管;慢性溃疡;皲裂;痛风;痔疮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30g;研末,3-6g。外用:适量,深化或烧灰涂敷。

【注意】 胃呆痰多者禁服。

【各家论述】1.《本经逢原》:鳔胶合沙苑蒺藜名聚精丸,为固精要药。丹方又以一味炒研,砂糖调,日服一钱匕,治痔最良,经久痔自枯落。烧灰,治产后风搐,破伤风痉,取其滋荣经脉,而虚风自息也。

2.《本草新编》:鱼鳔胶稠,入肾补精,恐性腻滞,加入人参,以气行于其中,则精更益生,而无胶结之弊也。
3.《本草拾遗》:主竹木入肉经久不出者,取白敷疮上四边,肉烂即出刺。
4.《海药本草》:主月蚀疮,阴疮,痔疮,并烧灰用。
5.《饮膳正要》:与酒化服之,消破伤风。
6.《本草纲目》:鳔,止折伤血出不止;鳔胶,烧存性,治妇人难产,产后风搐,破伤风痉,止呕血,散瘀血,消肿毒。
7.《本草新编》:补精益血
8.《本草求原》:养筋脉,定手战,固精。

【摘录】 《中华本草》



http://www.zysj.com.cn/zhongyaocai/yaocai_y/yubiao.htm

總括黎講花膠/魚標都係補血益精、補肝腎,一般想生仔,中醫不外呼開既藥係補肝腎、氣血的,因為都主要影響生育,特別係腎,但中醫不會以魚標入藥,因為有同類既功效的中藥有很多,何需動用鮑參翅肚?你再睇來源,都是說中華鱘,試問那裡來那麼多中華鱘?鮑參翅肚價格高仰,是因為罕有嘛,是否可以做到坊間所講的幫助著床、什麼、什麼,我真的不知道,因為我只看/相信藥書所說的功效,當然有$買來食是沒什麼壞處的,它含的營養成份可多呢,特別是蛋白質。你向你的中醫請教一下吧。


各位服用任何中藥前,應先向中醫師請教為宜!


男爵府

積分: 8846

畀面勳章 環保接龍勳章 BK Milk勳章


82#
發表於 11-9-15 17:10 |只看該作者
讚呀
          


男爵府

積分: 9088

陪月勳章


83#
發表於 11-9-15 22:52 |只看該作者

引用:Quote:emiliarabbit+發表於+11-9-14+21:13+

原帖由 siutreasure 於 11-09-15 發表
你放肚係驅子宮寒氣之嘛,你可以本身火旺,但子宮寒架,如果你子宮唔寒唔整就得啦!
...
點判斷子宮寒唔寒?



禁止在頭像相片,自定義頭銜,個人簽名,使用帶有 商業/個人/團體 廣告或宣傳推介成份之字句/圖片/超連結


男爵府

積分: 9088

陪月勳章


84#
發表於 11-9-17 11:34 |只看該作者

回覆:中醫中藥:有興趣者入

樓主最近忙?




禁止在頭像相片,自定義頭銜,個人簽名,使用帶有 商業/個人/團體 廣告或宣傳推介成份之字句/圖片/超連結


大宅

積分: 2699


85#
發表於 11-9-17 12:01 |只看該作者
多谢分享!!


公爵府

積分: 29169

畀面勳章


86#
發表於 11-9-17 13:21 |只看該作者
emiliarabbit 發表於 11-9-15 22:52
點判斷子宮寒唔寒?




胞宫虚寒证与胞宫寒凝证的诊治

(甘肃中医学院730000)

轉自:
http://www.luanchao.org/index.php?type=3&flowid=49043
因為太多字post唔晒,你得閒入去睇下啦!


3 类证鉴别
胞宫寒凝证应与胞宫虚寒证相鉴别。两
者病所均在胞宫, 均以寒为病, 然有虚实之
分, 内外之别。从其病因而论, 胞宫寒凝
证, 则因经行之际, 或新产之时, 胞宫空
虚,适遇风寒外客,或当风取凉, 肆唆生
冷, 寒邪乘虚侵袭胞宫, 是寒从外入。而胞
宫虚寒证, 缘素体阳虚, 或房劳过度, 精血
亏耗, 损及下元,胞宫失于温煦, 以致寒从
内生。故胞宫寒凝证之寒为外寒、实寒, 而
胞宫虚寒证之寒为内寒、虚寒。以临床表现
的主症来分析, 二者均可见小腹不温、小腹
疼痛之症,但前者之腹痛, 以绞痛为主, 痛
势剧烈,按之痛增,常伴冷汗出}而后者之
腹痛,多为绵绵作痛, 且喜撵喜按,按之痛
减。两证均可见有月经后期,月经量少之
病-但却各异。胞宫寒凝证之月经后期,月
经量少则多因血为寒凝, 血遭艰涩, 血行不
畅而发病,故血色多呈紫黯.吏有血块 而
胞富虚寒证之月经后期,月经量少多为阳气
不足,失于温养, 生化失期,血室虚乏, 故
血色淡红,质清稀。以其兼证采分析,。。胞宫
寒凝多见舌质紫黯, 脉沉紧等寒凝血瘀之
象。而胞宫虚寒证财多有腰酸腿软, 小便清
长,面色就白,舌淡苔薄白,脉沉组,尺脉
尤弱之下元虚衰, 肾阳不足之征。两者在治
疗学上也迥然有别。胞宫寒凝证以温宫散
寒, 活血行血为主, 胞宫虚寒证以温经扶
阳, 养血调经为主。前者用大全温经汤重在
散寒化瘀,而后者用金匿温经汤重在温阳补

各位服用任何中藥前,應先向中醫師請教為宜!


公爵府

積分: 29169

畀面勳章


87#
發表於 11-9-17 13:22 |只看該作者
emiliarabbit 發表於 11-9-17 11:34
樓主最近忙?
最近叫緊糊呀
各位服用任何中藥前,應先向中醫師請教為宜!


公爵府

積分: 29169

畀面勳章


88#
發表於 11-9-17 13:45 |只看該作者

孕期禁忌之中藥(一)

本帖最後由 siutreasure 於 11-9-17 15:11 編輯

下面第二個問題,病證用藥禁忌,也可以叫證候用藥禁忌,這個問題是我們這個教材增加的。這個其實是用藥禁忌裡面內容最豐富的、實用價值最大的一個部分。因為藥物都是有利有害兩個方面,每一種藥物或者某一類藥物,它能夠適應這一類的病證,它就一定不適應另外的一類病證,那麼不適應的這一類病證就叫做病證禁忌,在用藥的時候就不能使用。比如說清熱藥是治療裡熱證的,那麼虛寒證它就不適用,對虛寒證就有害,就不能用;溫裡藥是治療裡寒證的,對裡熱證它就不用;瀉下藥一般是用於便秘的,那麼腹瀉就不使用。所以我們以後學的每一味藥、每一類藥,它都有適合的一類病證,也有不適合的一類病證。那麼不適合的一類病證,它不應當使用,這個就是病證禁忌。這個病證禁忌的內容實際上就已經分散在了每一個章節的概述“使用注意”當中,我們以後在各論當中,學習每一類藥的時候都有一個“使用注意”,這個“使用注意”裡面最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就是證候禁忌。另外一部分注意就是因為藥材的原因,比如說要先煎、要後下,或者有毒性等等,那個不是普遍的,相對要次要一些。所以把每一個章節“使用注意”當中不適合的病證概括起來,那就是我們這裡的病證禁忌或者證候禁忌。在這裡只要求同學們簡單的把它閱讀一下,知道這個證候禁忌是什麼意思。它的含義就是某一類病證它不適合用某一類的藥,或者某一些藥,這個就叫病證禁忌。具體的內容我們把以後那些章節都濃縮到了下面,下面自己簡單的看一下。通過每一章的學習,就會加深。每章都分散了。所以過去的一些教科書上沒有這部分的內容,因為它散見在不同的章節。為了引起大家的重視,因為這是臨床最多的、涉及面最廣的用藥禁忌,所以我們這裡把它作為一個重要的部分歸納在這個地方,前後呼應,這樣便於先有一個初步的印象,以後再來慢慢的加深,這樣會有好處,所以這個問題我就不多講。第三,妊娠用藥禁忌,就是婦女在妊娠期間除了要終止妊娠以外,而不能使用的藥物,這個就叫妊娠禁忌。或者要禁止使用的藥物,這個叫做妊娠禁忌。凡是在婦女妊娠期間,對孕婦本身或者對胎兒的生長發育,以及胎兒今後各方面有不利影響,這樣的藥都不能使用,都屬於妊娠禁忌的範疇。但是在本草文獻當中,首先強調的最主要的還是不要引起流產墮胎。對其他的因素也是有考慮的,但是有時候強調的不夠。所以我們這裡就是在第二段當中,妊娠用藥禁忌主要是避免引起墮胎。此外,凡是對母體不利,對胎兒不利,對產程不利,對產後兒童的生長發育不利等等,都是屬於妊娠禁忌的範疇。我們就是把它明確一些,就是有利於孕婦的健康,保護母親的健康,更有利於優生,為了兒童的健康,從這個角度來說,這也是用藥的時候要高度重視的。但是歷代的中藥學裡面,把妊娠禁忌藥就分為了兩類,一類是禁止使用的,任何時候都不能用;另外一種在特殊的情況下可以很少量的短時間的用一點的。前面的叫做禁用藥,後面的叫做慎用藥。一般禁用的藥就是在第三段,就是毒副藥,墮胎作用比較強的和比較峻猛的藥,毒副作用強的,墮胎作用明顯或者作用峻猛;那麼慎用的藥有活血化瘀的藥,行氣藥,瀉下藥當中的攻下藥,溫裡藥當中的一部分,這樣的,也就是說偏性比較明顯的,作用稍稍強一點的,這樣的一些藥看來沒有什麼明顯的毒性,但一般也要慎用。實際上對於孕婦來講,沒有必要儘量的少用藥。所以清代有一個醫藥學家叫周學霆,他就說孕婦“妊娠禁忌,沒有一定之方,沒有一定之藥。什麼藥都可以用,什麼藥都可以不用。就是說她該用的時候她可以不禁忌,不用的時候都是禁忌藥。當然他那個有一定的哲理,他的意思就是告誡在妊娠期間用藥要非常的小心謹慎,在不是不得已的情況一般不要亂用藥。這個確實是一個經驗之談。那麼我們在學了這一部分的時候,對於具體藥物不要求大家去背,哪些具體的藥,就掌握這個原則。那麼如果禁用的藥,比如說是毒藥、峻猛的容易引起墮胎的,我們學了以後知道這個藥是毒性比較強的,作用比較峻猛的,那我們就可以把它列為禁忌。凡是我們書上說的慎用的,有活血作用的,有行氣作用的,有攻下作用的以及溫性比較強的,這樣的一些藥物,不管它在哪一個章節。比如清熱當中也有活血藥,或者其他章節也有,不一定都在那一章,原則上要儘量謹慎的使用。就掌握這麼一個基本的原則。具體的藥物,因為我們這裡也是舉的一個重點,也就是我剛才說的,沒有一定之藥,比如說有的很安全的藥,對於某一個孕婦她的特殊的情況,她不適合。比如說清代的醫家陳修園,很有名的,福建有名的一代名醫,他就有體會。很多書上都是說黃芩是安胎的,但是她的夫人用黃芩就不安胎,反而引起了流產墮胎,所以他對這個黃芩非常有感受。那麼就是說不該用的時候什麼藥都不要用,包括書上說的能安胎的藥,不對症的時候都不能亂用,就掌握這麼一個原則。這個部分的內容也是看一下。但是中藥對於妊娠用藥禁忌,應該說還有許多工作要做,究竟這個藥用了以後,比如說有的藥物引起嬰兒的畸形這一類的,過去很少有這方面的深入的研究,這些都是臨床的時候要高度注意。所以昨天那個不良反應監測報告就包括了這樣一些內容,實際上也有藥物對妊娠期間的不良影響,這是一個重要的方面,加強這方面的觀察和研究。第四個問題,服藥時的飲食禁忌,也就是說患者在生病服藥的期間,前人往往告誡有的藥和食物不能同時使用。所以很多患者在醫院來就診的時候,當你醫生處完方以後,他都要問醫生,哪些東西能吃,哪些不能吃?實際上就是說在患者的心目當中,他們都有服藥時的飲食禁忌,非常重視的,因為它確實是有科學道理。這個服藥時的飲食禁忌,有時候又叫做食忌,就是飲食禁忌的簡稱。民間又把它俗稱為忌口。在生病服藥的時候不要吃什麼就叫忌口。它都是同一種禁忌不同的稱呼,都是這個問題的不同的稱呼。服藥時候的飲食禁忌它的基本原則,第一就是最好不要吃防礙消化吸收,或影響藥物吸收的一些食物。因為一般的人生病了以後,不管他是什麼病,也不一定是消化系統的病,他的消化功能都降低,在這個時候最好吃一些富有營養又容易消化的,這個是一個基本的原則。第二個就是有的食物對所治的病證有不利的影響,這一類的食物原則上不應該用。因為任何食物按照中醫的、中藥的觀點它都有一定的藥性,都有一定的偏性,那麼它往往本身就是藥食兩用,這一類的它可能和藥物之間是同樣的,對病證可能有有利的影響,有的是有不利的影響。我們對食物的選擇,最好是對病證有利的,這些食物就能夠食用,就提倡食用;對病證不利的這類食物就不提倡,就成為一種禁忌。比如說我們在治療胃熱證的時候,食物裡面的比如說生薑、胡椒、辣椒,這些都是溫性的藥,它都是溫中散寒的,對胃熱證是不利的,這樣子一般都不宜使用。比如說有脾虛腹瀉的,有的食物是滑腸的,比如說蜂蜜,一些含油脂比較多的比如說核桃、花生仁、芝麻仁就這樣的一些,都應該少吃或者不吃,這就是對病證有不利的影響。比如說高血壓,鹽,包括腎病,急性腎炎這些,鹽對病有不利的影響。另外就是食物和所服的藥物之間有這種配伍禁忌的,它也有配伍關係,比如說前人說一般服用皂礬的時候不要喝茶,它和茶裡面的鞣質產生了一種不溶的沉澱,降低了皂礬的療效。其實很多的藥物都不宜喝茶,喝茶的時候都生成一種不容易吸收的成分,所以有服中藥的時候忌茶的這種說法。這個對很多藥又有它的實用性。又比如說綿馬貫眾,它的有毒的成分是脂溶性的,我們在服用貫眾的時候儘量的少吃含油脂高的食物,尤其是剛剛服用藥物以後,不然的話它的吸收增強,對人體產生毒性反應可能就會增大。總的就是這三個原則,我們書上都講得比較清楚。補充說明一點,就是在古代的文獻當中,記載了很多具體的什麼病不能吃什麼,內容非常豐富。對於古代那些記載,有的有科學性;有的不一定,可能是一種誤傳誤記;有些可能是把偶然的一些巧合或者個體的一些特殊反應,也把它作為一種普遍的規律。比如說有很多書上,本草書上說這個蜂蜜和生蔥,好像就是吃了蔥以後不能用蜂蜜,所以甚至把它認為是一種相反,民間的流傳也很廣。但是現在研究這兩個藥同時食用,這兩種食物吧,作為食物,沒有什麼不良的反應。所以有的人就推測要不就是蜂蜜保存的過程當中本身就變質了,出現了毒性;要麼就是我昨天講的蜂蜜本身可能就是有毒的蜂蜜,它采的花粉來源於有毒的植物,某一個人吃了以後可能同時又吃了蔥,把它聯繫在一起記在文獻上,後來的人又不敢輕易去試,不能以身試藥,所以就慢慢地越傳越廣,就造成了這樣的情況可能是有的。所以我們對於具體的古書上的記載,有的科學,有的不科學,有的是部分患者的特殊的一些反應,沒有普遍性。比如說現在有的醫生對什麼患者服藥期間都叫你不要吃魚,不要吃蝦,不要吃什麼雞蛋,其實這些都是很優質的蛋白,可能有的個體患者比如說對蝦這一類有過敏反應的,或者有什麼,它造成了一些特殊個體發生了比較嚴重的反應或者引起了一些過敏性的病的復發。比如說過敏性哮喘,可能就把它推而廣之,認為凡是人服藥的時候都不要吃這一類,這個可能就不能保證有效的必要的營養成分,對疾病的治療仍然是不利的。所以要正確的對待,首先要保證基本營養的需求。對古書上的一些記載,我們要有正確的評價,我們要通過一些研究,正確的我們就繼承它,比如說古書上水腫不能用鹽,那我們少吃鹽,這個就很科學;剛才說的蜜和生蔥這個可能就不一定正確。還有一些書上說的,服用了蒼耳子不能吃豬肉,吃了豬肉以後會怎麼呢?可能起癮疹,皮膚癮疹瘙癢。從現在看來,可能就有的人產生了過敏這種變態反應,可能這個也是一種特殊體質造成的,是不是任何人服用了蒼耳子吃豬肉都要發生這種變態反應呢,不可能,那麼就不能把這個特殊的作為普遍規律。前面這些內容就是我們第二節要講的,用藥的禁忌。用藥的禁忌最重要的其實還是第一當中十八反,十九畏以及它的內容;第二雖然重要,已經分散在以後的每一章當中介紹了,大家自然就掌握了;至於第三第四個問題,作為一些常識性的一些瞭解就可以,在用藥的時候加以注意。

轉自:
張廷模教授
成都中醫藥大學教授。
http://www.theqi.com/cmed/class/class6/index.html
第16卷
各位服用任何中藥前,應先向中醫師請教為宜!


公爵府

積分: 29169

畀面勳章


89#
發表於 11-9-17 14:16 |只看該作者

孕期禁忌之中藥(二)

本帖最後由 siutreasure 於 11-9-17 14:18 編輯

中藥是有千年的歷史國寶,成份天然、作用溫和,但是在懷孕特殊時期,應該比平時更加小心, 孕婦與胎兒血肉相連,生理、心理的變化對胎兒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所服用藥物應特別小心。



吃中藥不會發生傷害胎兒的問題,但也要注意有些藥會造成墮胎的禁忌, 孕婦應「禁用」以下五大類的藥:

活血破氣 ( 損害胎氣而導致墮胎 )、利下降瀉、收縮子宮、芳香滲透和大辛大熱大毒類的中藥。


活血破氣類:
「活血」藥物加速血液循環,迫血下溢、促胎外出,「破氣會使氣行逆亂,氣亂則無力固」。如透骨草活血、月季花活血消腫而散結,麥芽逐堅破積,孕婦勿食,恐墜胎元; 這一類的藥物有 桃仁、紅花、大黃、枳實 、 三稜 、莪朮等。


利下降瀉類這類藥具有通利小便、瀉下通腑的作用,常會傷陰耗氣,傷陰會使胎失所營養,氣傷則胎失固攝。如大戟能瀉下、芫花能瀉水; 屬於這類的藥物有滑石、冬葵子、薏苡根、巴豆。



收縮子宮類: 棉花子有收縮子宮作用,故有通經及催產之功,生蒲黃有收縮子宮的作用。


大辛大熱類: 辛熱之藥常迫血妄行,產熱而燥,燥則傷津,造成墮胎的危險。屬於這類的有附子、肉桂、川烏、草烏等。


芳香滲透類: 這類中藥辛通香燥,有疏通氣機作用,氣行則血行,也有迫胎外出之弊。屬於這類的有麝香、草果、丁香等。



有毒類: 如硫磺,會直接損傷胎兒。


  另外, 即使是補益藥如人參和鹿茸,也不可亂服,因為懷孕婦女一般都有陰血偏虛、陽氣偏盛的情況,即俗語所云:「有胎始有火」,除了人參和鹿茸外,一些溫燥性的藥物,如附子、乾薑、肉桂、胡桃肉、胎盤等,須慎用、少用,否則可能出現輕微的不安、焦慮、煩躁失眠、咽喉乾痛等上火、燥熱的症狀,一些辛熱的食品如辣椒、酒等,盡量避免食用,嗜辣、重口味者,為了自己與胎兒的健康著想,在懷孕時期應忌口。



  除了上述的禁忌外,再補充 3 點月要須知:

1. 盡量減少藥物劑量。

2. 盡量縮短食藥時間。

3. 懷孕 3 個月內盡量不要使用藥物。懷孕期間,由於身體不適或進補的緣故,準媽媽接觸中藥的機會非常多。不過,既然是藥,每種藥的療效不同,一般人吃了 ok 的中藥,不見得適合準媽咪服用;因此,服用中藥之前,準媽媽一定得好好諮詢自己的醫生,千萬別聽信一些名間的秘方就自行抓藥服用。

胎兒待在母親的子宮裡十個月,這過程不短也不長,母體健康,胎兒即健康,母體生病,胎兒即生病,所以生病的母親,一定要把病治好,胎兒的身體才會恢復健康!有些媽媽被錯誤觀念綁死,認為吃藥會造成不健康胎兒、畸胎,甚至是流產,但懷孕的媽媽一樣會受到內因外邪而生病,一個小感冒拖到慢性支氣管炎,咳了一、兩個月,這對胎兒才是最大的傷害啊!所以找個合格的專家醫師是很重要的,吃任何藥物前記得跟你的醫師商量,沒有什麼比生一個健康寶寶更重要了。

轉自:

陳潮宗

台北市中醫師公會理事長

陳潮宗中醫診所院長
http://www.drchen.com.tw/mother/b3.htm
各位服用任何中藥前,應先向中醫師請教為宜!


大宅

積分: 4108

畀面勳章


90#
發表於 11-9-17 15:40 |只看該作者
今次EC又開多3種藥比我喇..
我想問下呢3種藥係有咩作用架?

1. 干葛
2. 台烏
3. 赤芍


公爵府

積分: 29169

畀面勳章


91#
發表於 11-9-17 16:18 |只看該作者
樂遙BB 發表於 11-9-17 15:40
今次EC又開多3種藥比我喇..
我想問下呢3種藥係有咩作用架?
你有痛經嗎
各位服用任何中藥前,應先向中醫師請教為宜!


大宅

積分: 4108

畀面勳章


92#
發表於 11-9-17 16:22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樂遙BB 於 11-9-17 16:23 編輯
siutreasure 發表於 11-9-17 16:18
你有痛經嗎

冇呀..EC剩係問我仲有冇生暗瘡..我話冇..
之後D藥就變左多左呢3種喇..


公爵府

積分: 29169

畀面勳章


93#
發表於 11-9-17 16:30 |只看該作者
樂遙BB 發表於 11-9-17 16:22
冇呀..EC剩係問我仲有冇生暗瘡..我話冇..
之後D藥就變左多左呢3種喇..
...
咁有冇話你有血瘀、燥熱咁呀
各位服用任何中藥前,應先向中醫師請教為宜!


大宅

積分: 4108

畀面勳章


94#
發表於 11-9-17 16:31 |只看該作者
siutreasure 發表於 11-9-17 16:30
咁有冇話你有血瘀、燥熱咁呀
濕熱囉..


公爵府

積分: 29169

畀面勳章


95#
發表於 11-9-17 16:35 |只看該作者
樂遙BB 發表於 11-9-17 15:40
今次EC又開多3種藥比我喇..
我想問下呢3種藥係有咩作用架?
赤芍

藥名

赤芍 網路上的圖片

別名

赤芍藥

科屬

毛茛科

中藥學 | 神農本草經讀 | 歷代本草匯解 | 本草備要 | 我的觀點 | 他人觀點
【品種來源】本品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芍藥 (Paeonia lactiflora Pall.) 或川赤芍 (Paeonia veitchii Lynch) 的根。全國大部分地區均產。春、秋季採挖,曬乾、切片。生用或炒用。
【性味歸經】
苦,微寒。歸肝經。
【功效】

清熱涼血,散瘀止痛。

【主治】
  • 用於熱入營血,斑疹吐衄。本品苦寒,主入肝經,善走血分,能清肝火,除血分鬱熱而有涼血、止血、散瘀消斑之功。用治溫病熱入營血,斑疹紫暗,以及血熱吐衄,常配生地、丹皮同用。
  • 用於經閉痞塊,跌打損傷,癰腫瘡毒。本品苦降,有活通經,散瘀消痞,行滯止痛的功效。治血熱瘀滯,閉經痛經,常與益母草、丹參、澤蘭同用,治血瘀痞瘕,可與丹皮、桃仁、桂枝等同用,如桂枝茯苓丸;用治跌打損傷、瘀腫疼痛,多與乳香、沒藥、血竭同用,以療傷止痛。治熱毒壅盛,癰腫瘡毒,常與銀花、連翹、梔子等同用。
  • 用於目赤翳障。本品能清瀉肝火,散瘀止痛,常配菊花、木賊、夏枯草等同用。
【文獻別錄】
  • 《本經》:「主邪氣腹痛,除血痹,破堅積,寒熱疝瘕,止痛,利小便。」
  • 《滇南本草》:「瀉脾火,降氣,行血,破瘀,散血塊、止腹痛、攻癰瘡。」
  • 《本草備要》:「赤芍主治略同白芍,尤能瀉肝火,散惡血,治腹痛堅積,血痹疝瘕,經閉腸風,癰腫目赤,能行血中之滯。」
【用法用量】
煎服,6~15g。
【注意禁忌】
血寒經閉不宜用。反藜蘆。
【現代藥理】
本品含芍藥甙、牡丹酚、芍藥花甙、苯甲酸、鞣質、樹脂、揮發油、β-谷甾醇、三萜類等。
  • 能擴張冠狀動脈,提高耐缺氧能力,有抗血小板凝集,抗血栓形成,抗實驗性心肌缺血,改善微循環及降低門脈高壓作用。
  • 有解痙作用。
  • 芍藥甙具有鎮靜、抗炎、鎮痛、解熱及抗驚厥、抗潰瘍和降壓作用。
  • 對多種病原微生物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各位服用任何中藥前,應先向中醫師請教為宜!


大宅

積分: 4108

畀面勳章


96#
發表於 11-9-17 16:39 |只看該作者
siutreasure 發表於 11-9-17 16:35
赤芍

【品種來源】本品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芍藥 (Paeonia lactiflora Pall.) 或川赤芍 (Paeonia veitch ...
其實我都睇左2個月左右..
EC開D藥都係去熱..
咁其實有冇話要飲幾耐先會好..


公爵府

積分: 29169

畀面勳章


97#
發表於 11-9-17 16:39 |只看該作者
樂遙BB 發表於 11-9-17 15:40
今次EC又開多3種藥比我喇..
我想問下呢3種藥係有咩作用架?
葛根

藥名

葛根 網路上的圖片

科屬

豆科

中藥學 | 神農本草經讀 | 歷代本草匯解 | 本草備要 | 我的觀點 | 他人觀點
【品種來源】本品為豆科多年生落葉藤本植物野葛 (Pueraria lobata (Willd.) ohwi) 或甘葛藤 (Pueraria thomsonii benth.) 的根。分佈於我國南北各地。春秋兩季採挖,切片,曬乾。生用,或煨用。
【性味歸經】
甘、辛,涼。歸脾、胃經。
【功效】

解肌退熱,透發麻疹,生津止渴,升陽止瀉。

【主治】
  • 用於外感表證。本品甘辛性涼,輕揚升散,入脾胃經,而有發汗解表,解肌退熱之功,故可用治外感表證,邪鬱化熱,發熱重,惡寒輕,頭痛鼻乾,口微渴苔薄黃之證,常與柴胡、黃芩、白芷等同用,如柴葛解肌湯;若風寒表證,症見惡寒無汗、項背強痛,常配麻黃、桂枝、白芍同用,如葛根湯
  • 用於麻疹不透。本品有發表散邪,解肌退熱,透發麻疹之功,故可用治麻疹初起,表邪外束,疹出不暢,常與升麻、芍藥、甘草等同用,如升麻葛根湯;也可配薄荷、牛蒡子、荊芥、蟬銳等同用。
  • 用於熱病口渴,陰虛消渴。本品甘涼,于清熱之中,又能鼓舞胃氣上升,而有生津止渴之功,用治熱病津傷口渴,常與蘆根、天花粉、知母等同用;若用治內熱消渴,又多配烏梅、天花粉、麥冬、黨參、黃耆等同用,如玉泉丸。
  • 用於熱泄熱痢,脾虛泄瀉。本品既能清透邪熱,又能升發清陽,鼓舞脾胃清陽之氣上升而奏止瀉止痢之效,故可用治表證未解,邪熱入裡之熱瀉熱痢證,常與黃芩、黃連、甘草同用,如葛根芩連湯;若脾虛泄瀉,常配黨參、茯苓、甘草等同用,如七味白朮散
【文獻別錄】
  • 《本經》:「主消渴,身大熱,嘔吐,起陰氣,解諸毒。」
  • 《別錄》:「療傷寒中風頭痛,解肌發表,出汗,開腠理。」「生根汁,療消渴,傷寒壯熱。」
  • 《用藥法象》:「其氣輕浮,鼓舞胃氣上行,生津液,又解肌熱,治脾胃虛弱泄瀉。」
【用法用量】
煎服,10~15g。退熱生津宜生用,升陽止瀉宜煨用。
【現代藥理】
本品主要含黃酮類物質:大豆素、大豆甙,還有大豆素-4,7-二葡萄糖甙、葛根素、葛根素-7-木糖甙,葛根醇、葛根藤素及異黃酮甙和澱粉。
  • 葛根能擴張冠脈血管和腦血管,增加冠脈血流量和腦血流量。
  • 葛根總黃酮能降低心肌耗氧量,增加氧供應。
  • 葛根能直接擴張血管,使外周阻力下降,而有明顯降壓作用,能較好緩解高血壓病人的「項緊」症狀。
  • 葛根素能抑制血小板凝集。
  • 葛根有廣泛的β-受體阻滯作用。
  • 黃豆甙元對小鼠離體腸管有明顯解痙作用,能對抗乙酰膽鹼所致的腸管痙攣。
  • 葛根還具有明顯解熱作用。
  • 並有輕微降血糖作用。
【附藥說明】
葛花:為葛的未開放的花蕾。性味甘,平。功能善解酒毒,醒脾和胃。主要用於飲酒過度,頭痛頭昏、煩渴、嘔吐、胸膈飽脹等症。常用量3~15g。

各位服用任何中藥前,應先向中醫師請教為宜!


公爵府

積分: 29169

畀面勳章


98#
發表於 11-9-17 16:41 |只看該作者
樂遙BB 發表於 11-9-17 16:22
冇呀..EC剩係問我仲有冇生暗瘡..我話冇..
之後D藥就變左多左呢3種喇..
...
烏藥

藥名

烏藥 網路上的圖片

科屬

樟科

中藥學 | 神農本草經讀 | 歷代本草匯解 | 本草備要 | 我的觀點 | 他人觀點
【品種來源】本品為樟科灌木或小喬木植物烏藥 (Lindera aggregata (Sims) Kosterm.) 的根。主產於浙江、安徽、江蘇、陝西等地。全年均可採挖,除去細根,趁鮮切片,曬乾。生用或麩炒用。
【性味歸經】
辛,溫。歸肺、脾、腎、膀胱經。
【功效】
行氣止痛,溫腎散寒。
【主治】
  • 用於寒凝氣滯所致胸腹諸痛證。本品辛散溫通、散寒行氣以止痛。治胸脅悶痛,可與薤白、瓜蔞皮、延胡索等同用。治脘腹脹痛,可與香附、木香、陳皮等同用。治寒疝腹痛,多與小茴香、青皮、高良薑等同用,如天台烏藥散。治痛經,可與當歸、香附、木香等同用,如《濟陰綱目》烏藥湯。
  • 用於尿頻,遺尿。本品有溫腎散寒、縮尿止遺之功。治腎陽不足、膀胱虛冷之小便頻數、小兒遺尿,常與益智仁、山藥等同用,加縮泉丸
【文獻別錄】
  • 《本草拾遺》:「主中噁心腹痛,…宿食不消,天行疫瘴,膀胱腎間冷氣攻沖背旒,婦人血氣,小兒腹中諸蟲。」
  • 《本草綱目》:「治腳氣、疝氣,氣厥頭痛,腫脹喘急,止小便頻數及白濁。」
【用法用量】
煎服,3~10g。
【現代藥理】
本品含生物鹼及揮發油。油中的主要成分為烏藥烷、烏藥烴,烏藥醇、烏藥酸、烏藥醇酯等。烏藥對胃腸道平滑肌有興奮和抑制的雙向調節作用,能促進消化液的分泌。其揮發油內服能興奮大腦皮質、促進呼吸、興奮心肌、加速血液循環、升高血壓及發汗;外塗能使局部血管擴張、血液循環加速、緩和肌肉痙攣疼痛。

各位服用任何中藥前,應先向中醫師請教為宜!


公爵府

積分: 29169

畀面勳章


99#
發表於 11-9-17 16:44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siutreasure 於 11-9-17 16:49 編輯
樂遙BB 發表於 11-9-17 16:39
其實我都睇左2個月左右..
EC開D藥都係去熱..
咁其實有冇話要飲幾耐先會好..

就咁睇醫師開既呢三味藥,有兩味都解大熱,其餘係咩藥我唔知、咩份量我都唔知,如果你之前都有d清熱藥既,家下多加呢幾味,代表你比之前更溫熱喔。
你可以自己睇下仲有冇熱
比如舌尖紅唔紅、尿黃唔黃、有冇覺得成日好熱、好口渴、個人好忟、手腳掌心經常熱、脈跳得係咪好快,自己有冇成日食熱氣野、辛辣野
各位服用任何中藥前,應先向中醫師請教為宜!


禁止訪問

積分: 1142


100#
發表於 11-9-17 17:56 |只看該作者

回覆:中醫中藥,有興趣者入!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首頁
34567...14

尾頁

跳至
Presslogic Logo
Baby Kingdom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