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凌陵綾 於 24-1-21 10:51 編輯
Candy_CHUNG_LAU 發表於 24-1-21 03:08 
記得最初聲稱成份要有50%採用回收膠製造
仲話, 你用兩個指定膠袋比起用壹個原生膠袋更環保咁話呢
我諗佢係想話,"回收膠"本身就已經係回收返嚟嘅物料
(大家都成日問,分類回收啲嘢到底去咗邊?)
即係本身已經有環保嘅成份
至於點解由50%去到得20%,甚至點解唔直接100%用回收膠整
呢樣咁深奧嘅嘢,要問"專"家
可降解和可回收塑料,哪种对环境更有利? - 知乎 (zhihu.com)
可降解塑膠對環境並不真正友好,因為要進行生物降解,就必須將其露天放置。 另一方面,回收利用有助於獲取某些聚合物的價值——主要是PET和HDPE,還有一些PS和PP——但與機械回收有關的收集、分類和運輸成本依然是挑戰。
可生物降解塑膠是不可回收的,除非且直到聚合物相容劑在回收過程中得到更為普遍的使用,否則必須將其排除在外。
隨著可生物降解和可堆肥塑膠受到衝擊,特別是一些歐洲國家因這類材料而面臨各種挑戰,回收利用(機械和先進技術)是否會成為處理塑膠廢物的最環保方法,還有待觀察。
新报告丨那些将可降解塑料当做万能方案的人,该醒醒了_澎湃号·湃客_澎湃新闻-The Paper
人們對於可生物降解塑膠常有這樣一個誤區:可生物降解塑膠可以在任何自然環境中降解。 事實上,不同的可生物降解塑膠所需要的降解條件不同,只有當周圍環境滿足了條件(如微生物群、溫度、濕度等等)后才可發生降解。 而不同的自然環境背景下的環境條件差異巨大,有些可生物降解塑膠在自然環境中可能難以發生降解。 例如被廣泛運用於一次性包裝袋、速食盒、無紡布等日常用品的PLA(聚乳酸),雖然一直因其具有良好的生物可降解性而頗受歡迎,但實際上,PLA只能在工業堆肥或厭氧消化的環境條件下才會發生降解。 此類誤解很有可能會讓人們隨意丟棄可生物降解塑膠廢物,進而污染環境
理論上來說,可生物降解塑膠的生物處置法有許多好處,現實中,生物處置面臨著執行困難的問題。 這是因為,要對可生物降解塑膠進行生物處置,就需要在源頭分類時將其他不可降解雜質(傳統塑膠,玻璃,金屬等等)從可生物降解塑膠中分離去除,或者在完成生物處置后對處置后的產品進行篩分,去除其中的不可降解雜質。
然而,大多數情況下,可生物降解塑膠往往和非可生物降解塑膠進行混合收集,並且在篩分過程中與不可降解塑膠一起被移除,因而許多可生物降解塑膠並沒有得到妥善處置
要妥善處置可生物降解塑膠廢物,應當針對不同類型可降解塑膠進行妥善分類收集、做好終端處置。 由於目前我國對於可降解塑膠的回收處置系統尚不完善,後端處置鏈滯後,以及其他現實阻力,可降解塑膠尚不能被妥善處置,極可能被最終焚燒填埋處置,如此便不能發揮生物處置法的優勢,甚至還可能導致嚴重的環境污染,與使用初衷背道而馳。
國家都未做到,香港自己應該更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