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與地區海地國旗
國名(英文)Republic of Haiti國慶日1月 1日 加入聯合國日期1945年語言法語、克雷奧語首都太子港(Port-au-Prince)面積27,749(約為台灣面積之5分之4)地理位置加勒比海伊斯巴紐拉(西班牙)島西部人口892萬人宗教天主教(80%)幣制古德(Gourde, HTG)政治制度共和國匯率1US$=約 42.04Gourdes (2010年1月6日)電壓110 伏特主要媒體海地國家電視台及海地電視台、Ginen電視台、新聞人報(Le Nouvelliste)、晨報(Le Matin)、大都會電台(Radio Métropole)、Kiskeya電台等。建國簡史/歷史概況 1492年哥倫布發現伊斯巴紐拉(Hispaniola)後西班牙即向該地從事殖民,逐漸佔領全境。原土著阿拉華克族(Arawak)印第安人原約有6至60萬人,在逐次抗爭中被殺殆盡,由於西國移民不甚踴躍,殖民政府自1512年起自非洲輸入黑奴以供奴役,17世紀法國流犯及冒險家來此發展,勢力逐漸強大。1679年西班牙根據呂斯威克條約將該島西部(即今之海地部份)割讓法國,1795年西班牙依據貝樂條約復將島之東部(即今之多明尼加部份)讓與法國,法國自18世紀初佔據該島,先後自非洲輸入約數十萬黑奴,由於統治手腕殘酷,黑人反抗時起,1801年11月在法軍服役之黑人將領戴沙林(Jean-Jacques Dessalines)會同其他黑人將校,在今之海地角外緣一次決定性戰役中推翻法國統治,並於1804年1月1日宣佈獨立,成為美洲新大陸第2個獨立國,1844年島之東部經過多次革命後,脫離海地統治,而獨立為多明尼加共和國。國會參議員現有29名(中部省一席參議員尚待補選),眾議員98名。目前國會議長為參議院議長Kély BASTIEN,眾議院議長為Levaillant LOUIS-JEUNE。全體眾議員及部分參議員將於2010年2月改選。內閣總理貝勒理福(Jean Max BELLERIVE)兼計劃暨對外合作部部長,另有17位部長,8位國務員(2009年11月公告任命)。司法機關分最高法院、上訴法院及初級法院三級制,最高法院法官及上訴法院法官任期十年,初級法院法官任期七年。元首蒲雷華(René PREVAL)(2006年5月14日就職)。外交部長雷米雪女士(Marie-Michele REY)(2009年11月就任)。主要政黨海地政黨林立,合法登記之政黨有104個;符合規定參加2006年初總統、國會及市鎮選舉之政黨亦有45個,其中較重要者有:團結聯盟(INITE)、大社會黨(FUSION)、人民奮鬥組織(OPL)、交替聯盟(ALTENATIV)(FUSION與OPL合組之政黨聯盟)、民主聯盟(ALYANS)、拯救海地同盟(UNION)、沖洗家庭(Fanmi Lavalas, FL)、新海地基督運動(MOCRENHA)等。一般政情/政治情勢海地總統蒲雷華於2006年5月14日宣誓就職,結束2000年國會及總統大選以來踵至之政治危機。2008年9月接替Jacques Edouard ALEXIS上任之Michèle Duvivier PIERRE-LOUIS總理因緊急救災基金動支問題於2009年10月29日遭參議院罷黜,同年11月參眾兩院通過Jean Max BELLERIVE內閣任命案,新政府於11月11日正式就職。惟因失業率未見和緩,新政府面臨之挑戰仍鉅,政治及社會整體情勢尚待執政當局採取有力措施改善導正,創造就業為新政府之優先目標。 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除於紐約時報發表專文呼籲國際社會續予海地必要之支持,鼓勵外國企業來海投資設廠外,並任命美國前總統柯林頓為聯合國駐海地特使,敦促國際社會依據海地發展之優先順序履行援海承諾。目前聯合國駐海穩定特派團(MINUSTAH)有軍警9600名分駐海國各地,任期至2010年10月15日止。蒲總統殷盼聯合國將MINUSTAH從一支消極維持社會穩定之部隊,轉型為積極協助海地改革司法體系及改善基礎建設之國際工具,協助海地政府從事司法改革、加強警察人員訓練、肅貪、反毒及經濟之全面復甦。整體而言海地警力於聯合國及國際社會之協助下已獲加強,全國計有約1萬名警力,惟現階段尚難獨立維持社會治安,目前鎖定目標之綁架案件仍有所聞,一般估計海地仍需MINUSTAH協助穩定社會秩序及重建警力至少5年以上。 2009年9月經補選產生之11名新任參議員資格生效後,執政黨團希望聯盟已於參議院成為勢力龐大之多數黨。為準備參與2010年國會大選,「希望聯盟」更名為「團結聯盟」,各主要在野黨為反制執政黨團日漸強大之勢力,亦分別組織「交替聯盟」及「共同聯盟」等政黨聯盟,期與「團結聯盟」分庭抗禮,政黨競爭之結構漸趨黨團化。 2010年海地將分別舉辦參眾議員改選及總統大選,為海地政局發展之關鍵年,區域政治觀察家及地區國際組織均高度關切。社會概況海地係黑人國家,95%為黑人,5%為黑白混血種及少數中東及歐美白人,海地白人多居住在首都近郊之Pétion-Ville及Kenscoff等海拔較高之住宅區,多從事進出口貿易、餐飲、超市及藝廊等生意,掌控海地經濟,全國貧富不均情況極為嚴重。海地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310人,居中南美及加勒比海之冠。海地人民百分之八十信奉天主教,惟鄉間並多信奉源自西非之伏都教(Voodooism)。海地為美洲唯一之法語國家,但實際上海地人民平日使用克雷奧語(Créol),克雷奧語係將法文文法及拼音簡化並融合少數西班牙語英語及非洲土語而成,目前海地政府已將克雷奧語與法語並列為海地官方語言,海地成人識字率為50%左右,主要高等教育僅有國立海地大學、天主教聖母大學及私立Quisqueya大學三所,其餘素質參差不齊,故可容納人數不多,富家子弟多赴美、加、法、比留學。財政收支2008年財政赤字為6億6千4百萬美元輸出總值(美元)4億9千1百萬美元(2008年)輸入總值(美元)20億9千萬美元(2008年)主要輸出項目初級工業製品、芒果、代工成衣、咖啡、香精油及可可主要輸入項目糧食、石油、工業製品、機械、運輸設備及原料主要出口國美國(68.8%)、多明尼加(10.2%)、加拿大(3%)等(2008年)主要進口國美國(44.1%)、荷屬安地列斯(13.7%)、中國(5.5%)等(2008年)我對該國輸出(美元)643萬9000美元(2008年)我自該國輸入(美元)950萬7000美元(2008年)境內較具規模之外貿組織無具規模之外貿組織。對外政策爭取國際援助及聯合國駐海穩定特派團任期延展、改善與美國、多明尼加及加勒比海共同體(CARICOM)國家之關係。另蒲雷華總統就任以來,外交政策務實而開放,與反美旗幟鮮明之委內瑞拉及古巴政府簽署衛生及能源合作協定,本其國家利益,在以美國為首之自由主義陣營及拉丁美洲之社會主義運動之間謀取平衡。 2009年6月迄今致力於推動債權國減免海地外債,迄已獲世界銀行、美洲開發銀行、巴黎俱樂部、加拿大及美國等多邊、雙邊債權協議減免外債達19億美元,成果豐碩。與各國關係與世界各國多有邦交,其中中華民國、美國、加拿大、法國、教廷、德國、西班牙、瑞士、日本、墨西哥、多明尼加、巴拿馬、委內瑞拉、古巴、阿根廷、巴西、智利及巴哈馬等國在海地設有大使館。外交關係有駐館(或兼轄該國館處)我在海地首都太子港設有中華民國駐海地共和國大使館。簽證資訊請參考領事事務局網站 http://www.boca.gov.tw時差較香港慢13小時
不要問國家能為你們做些甚麼,要問你們能為國家做些甚麼。Ask not what your country can do for you, ask what you can do for your count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