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1991年,日本樓市正式爆煲,樓價一瀉如注,歷史上最大的房地產泡沫之一正式「爆破」,在「爆煲」前的一夜,日本人仍是狂熱買樓。泡沫爆破後,大量銀行和地產企業倒閉,當年傾盡所有金錢買樓的家庭一夜重返貧窮,由於每年要邀交沉重賦稅及供樓,不少人至今仍未能擺脫傷痛,日本經濟亦陷入長達20年的持續衰退。
究竟日本人在樓市爆泡前在做什麼呢?中港現時又有沒有相似的地方?
1、兩個神話
在日本樓市達到巔峰時,市場存在著2大「神話」,一直令所有投資者覺得樓價只升不跌。
第1個神話是「土地不會貶值」。眾所周知,日本人多地少,人們堅信土地永遠不足,於是日本全民陷入炒地買樓的熱潮,令地價不斷暴漲,「地王」每隔幾個月就刷新一次。從1985年底到1990年初,短短4年多,日本城市地價暴升了2倍。1990年,僅「東京」的地價就相當於「美國全國」的地價,但美國的面積是東京的1.5萬倍,可想而知泡沫有多大!
第2個神話是「樓價不會下跌」。市場之所以有這「神話」,主因是當時日本過去幾十年經濟增長強勁,成為世界第2大經濟強國。日本人十分自信可取代美國,成為世界第1大經濟體。更甚的是,日本人有一種信念,就是認為「政府永遠會支持房地產」,日本只有一個東京,經濟又那麼好,吸引全球人口、世界中心,樓價怎會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