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樂理論 |
| 從報章看到一個「快樂理論」,意指人應該於人生不同階段,作出取捨, 來爭取「最大的快樂」。快樂的來源可能因應年紀而有所不同。有些地方我很認同, 例如一個中學生根本存不到什麼錢,但花錢買一樣喜歡的東西真的滿心歡喜。 中年才去東京遊玩, 心情難以像年輕人般雀躍。不認同的是人生難於計算, 快樂也並非人生的唯一追求。 但我也感到年紀越大, 對快樂的要求也會越高, 最少單單擁有物質並不快樂。但小孩子會有事沒事的樂上半天。上星期和姪女到公園玩滑梯, 她那歡天喜地的表情及開心得不得了的笑容,令我也覺得很深刻, 久違了的、最簡單的快樂。人生到了一個階段,會生兒育女, 其中一個理由也許是給我們一個學習對象。從新學習快樂。 ![]() |

擁有VS失去
新聞報道一對夫婦為婚外情問題雙雙自殺。



| 文明對話 |
我很喜歡看名人訪問, 從報章雜誌看,買書看,感覺就像他/她對著我說著他的理念、他的心底話一樣, 字字千金,我會保存下來,看完又完,又再三回味,總之非常喜歡。印象中, 最喜歡的名人訪問是馬友友。訪問中他是一位幽默、真誠、開明、並能將自己理想實現的人! (嘩! 我怕我會愛上他! 哈) 久不久,我又會拿出來回味一番, 唔……其實我也有痴情的時候, 哈! ![]() 「對思考能力,以及開放態度的追求,並以這種精神去作為一道橋樑,這是我一生所要追求的,僅此而已。」------ 馬友友 「無論走得多遠,走得多久,最高的層次,還是把自己找回。」------ 余秋雨 「對感情有誠意,還要有一點勇氣, 一點浪漫,這樣的話,就可以創造一些真正的文明對話,而不是文明衝突。」 ------ 杜維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