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政擂台

跳至

首頁

尾頁
   58


伯爵府

積分: 15766


901#
發表於 22-1-16 23:40 |只看該作者
人物訪談:屈穎妍。。。。我想講好中國故事(2022年1月15日)

http://www.takungpao.com.hk/news/232109/2022/0115/677339.html



 1989年,一個剛大學畢業的香港女孩,誤打誤撞當上了記者,卻沒想到在傳媒行業一待就是20多年,成了業界知名資深人士,「屈穎妍」三個字,成為時事評論界頗具影響力的品牌。她的寫作靈感來源是什麼?如何在高產的同時保持高質?香港社會恢復平靜後,政治議題少了,還有什麼內容可寫?

  資深傳媒人屈穎妍早前在大公文匯全媒體新聞中心節目上,與特邀嘉賓主持周振基教授對談,講述她的精彩「傳媒人生」。\記者 蘆 葦



傳媒人魄力


不怕蝕底 跑出新聞


  屈穎妍不是讀新聞出身。從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畢業後,她就像所有剛走出象牙塔的年輕人一樣,為了搵工四處奔走。大概是天性活潑好動,她的想法很簡單,只想找一份「不坐寫字樓、不沉悶的工作」。就這樣,她成為了一名記者。


  雖沒接受過系統的新聞學習,但「什麼都不懂」,意味着「什麼都可以嘗試」。在上世紀90年代,內地發展仍與香港有一大截差距,很多記者不願北上出差。這種時候,屈穎妍總是第一個舉手報名。她說,那時是「貪新鮮」;但現在回想,更慶幸當時自己不懂計較太多,「年輕人剛開始工作,第一件事就是不要怕『蝕底』。天道酬勤,走多兩步,勤力少少,一定會收穫更多」。


  憑藉一股不怕吃虧的衝勁,屈穎妍總能在例行公事的採訪之外,發掘更多內容。她曾被派到台北專訪馬英九,預定要寫8000字的封面故事,採訪時間卻只得半個鐘頭,這怎麼寫得出來?屈穎妍了解到馬英九有晨跑習慣後,靈機一動,大膽向馬英九要求第二天跟拍他晨跑的照片。結果連續幾天,兩人一邊跑一邊聊,反而聊出了整個訪問的大部分內容,可謂是結結實實地「跑出了新聞」。



寫作經驗


不停思考 記錄靈感


  如今,屈穎妍雖不在一線到處跑新聞了,但身兼多份報章的專欄作家,日程依然相當繁忙。除每周要交八篇稿,還要拍一集YouTube節目。怎樣搜尋題材?如何在高產的同時保持高質?她也大方分享了自己的秘訣。


  「我看到或聽到很多事物,腦袋常常會『叮』一聲,覺得這個角度可以寫一篇文章。」屈穎妍笑言自己有「腦細胞過度活躍症」,就算在家煮飯洗衫,大腦都在瘋狂轉動,思考某一單新聞可以用什麼角度去寫。


  至於題材搜集方面,屈穎妍說,除了多看香港、內地或者外國的報紙雜誌,和朋友聊天也是發掘靈感的最佳來源。認識不同朋友,題材的來源會更廣,寫出來的文章也更貼地。最重要的是,有想法之後,要立刻放下手中的事情記錄下來,不能讓閃現的靈感白白溜走。



成長體會


客觀分析 拒絕盲從


  屈穎妍寫作,擅長見微知著,筆觸更是尖銳,難免予人「女強人」印象。其實生活上的柴米油鹽,孩子的培養教育,她談起來也頭頭是道。家有三女兒,她拒做「怪獸家長」,堅決不讓孩子被各種各樣的補習班淹沒,只希望她們能守住「不隨波逐流、不人云亦云」的價值觀。


  親眼見證香港十幾年來、尤其是近幾年的變化,讓屈穎妍愈來愈感受到,對事物有自己的想法和見解是多麼重要。「不要別人做你就做,而是你需要做才做。」2019年黑暴爆發後,屈穎妍無懼「黃絲」起底騷擾,寫下海量文章,勇敢支持警察;她的女兒們也不會像許多青少年一樣,被政治狂熱衝昏頭腦,而是能夠客觀看問題,對社會事件有自己的分析。



過來人希望


傳媒求真 保公信力


  黑暴期間,不實流言滿天飛,許多不諳世事的學生真假難辨,甚至被煽動犯法,斷送大好前途。即使現時社會恢復平靜,要重建傳媒公信力,相信仍有很長的路要走。屈穎妍形容,現在的傳媒行業發展陷入低潮期,見過太多假新聞或偏頗報道,令大眾對整個新聞行業的信任度都降低了。


  互聯網時代,追求時效性成為傳媒行業無可避免的發展趨勢。屈穎妍卻希望,傳統媒體的fact check機制能獲得保留,媒體在求快的同時也要求真,「尤其是香港經歷了這麼多,我希望fact check的風氣可以回來」。



介紹自己的國家


筆寫江山 大有可為


  香港經歷了艱難的幾年,現時社會總算恢復平靜,「黃藍」極端對立、社會嚴重撕裂不再。常以政治熱點為題材的屈穎妍,也被朋友調侃過在反中亂港分子被逐出體制外之後,「你還有什麼東西寫?」她笑言,自己其實也不止會寫政治:「未來我對自己最大的期望,是講好中國故事。」


  長期以來,許多香港同胞對內地的認識相當淺,印象甚至還停留在改革開放前,亟待有人將國家最真實的樣貌展現給他們。在屈穎妍眼中,其實國家的每一座山川,每一條河流,都值得寫一寫。只要捉準每個地方的特點,就可以用比較軟性的方法,介紹自己的國家。


  「我上次去寧夏,發現賀蘭山下有露營看星星的活動。年輕人一定感興趣,為何我們不用這些做賣點呢?」中華文化綿延5000年,960萬平方公里的廣袤大地上,有太多太多可發掘記述的人和事。屈穎妍說,自己擅長的就是講故事,她也希望能用自己的筆,把中國故事寫得深入人心。



伯爵府

積分: 15766


902#
發表於 22-1-16 23:56 |只看該作者
【K2搜尋 | 第二季】


EP1 : 殖民掠奪黑歷史曝光 英女王皇冠巨鑽竟是賊贓?

https://youtu.be/_bQ6eB-4m0A





EP2 : 萌兔揭絕密毒氣侵華陰謀? 日本罪惡島地圖上被消失?

https://youtu.be/idDX8AUUjFY





EP3 : 一個謊言威力有幾大? 教師法國街頭慘被斬頭!

https://youtu.be/kn4fcOIrXOk





EP4 : 鄭捷台北捷運隨機殺人 攬炒博死刑竟有樣學樣?

https://youtu.be/f6XI_5sVyeY





EP5 : 投奔「伊斯蘭國」覓真愛? 英「聖戰新娘」下場慘淡

https://youtu.be/1ImGi-m4Awk








伯爵府

積分: 15766


903#
發表於 22-1-17 00:08 |只看該作者
【K2搜尋 | 第二季】

EP6: 三父女守護中國領土有幾盡? 牽牛放牧抗衡印度軍隊

https://youtu.be/Lgiy3ISgzFs






EP7: 美軍收錯風炸平民 一家十口無辜枉死

https://youtu.be/MMyMEAPZqEU






EP8: 抗美援朝第一號志願兵是毛岸英? 毛澤東: 不派自己兒子算什麼領導?

https://youtu.be/DisG24Kb5JY






EP9: 警察談判專家大揭祕 靠把口救人好Talk得?

https://youtu.be/RPO4V-g62ZY






EP10: 洋棄嬰亂世被收養 做中國人守護新疆

https://youtu.be/zgGVgzzFFhk











伯爵府

積分: 15766


904#
發表於 22-1-17 00:16 |只看該作者
【K2搜尋 | 第二季】

EP11: 鄰居阿媽扮情人真欺凌 網上留言害死美少女?

https://youtu.be/TOtDH7Lgpfs






EP12: 國防專家有「神秘任務」? 拼盡最後一口氣守護國家

https://youtu.be/0ldPGl24vqM






EP13: 抗戰元帥與日本孤女有段故? 40年後重逢譜佳話

https://youtu.be/mZn2SQMtjWM









伯爵府

積分: 15766


905#
發表於 22-1-24 00:59 |只看該作者
得啖笑的真相(2022年1月20日)

https://hd.stheadline.com/news/columns/398/20220120/967712/%E5%B0%88%E6%AC%84-%E4%BA%BA%E7%94%9F%E9%A6%AC%E6%8B%89%E6%9D%BE-%E5%BE%97%E5%95%96%E7%AC%91%E7%9A%84%E7%9C%9F%E7%9B%B8-%E5%B1%88%E7%A9%8E%E5%A6%8D

我常想,如果不幸遇事要去警局認人,而要辨認那個又是印巴人,我一定「死梗」,在我印象中,除非有特別的髮型、突出的特徵,否則,他們的相貌,看來總是一樣。

正如外國人不會分辨中國人、日本人、韓國人,甚至越南人,在老外眼中,東方人都是差不多模樣的。於是,就出現了一個貽笑大方的張冠李戴事件。

昨天旺角暴亂主事者梁天琦刑滿出獄,國際知名媒體英國廣播公司(BBC)作了大篇幅報道,標題及內容講的是梁天琦,但開版大照片卻是民建聯新任立法會議員梁熙。

真箇是,有鬍鬚就係「老竇」,戴眼鏡就係天琦。

梁熙和梁天琦有兩個共通點:同是戴眼鏡,英文名都是「Edward Leung」。名字一樣,又是四眼青年,普通老外搞錯,情有可原。但BBC作為老牌媒體,連這麼簡單的fact check都不做,一邊在歌頌梁天琦是香港本土派先鋒,一邊連他是誰都未搞清楚,一張照片,暴露了西方媒體對香港情況的不熟悉,既然不認識,何來權威去點評?

從前媒體沒那麼多,資訊也沒今天透明,好多事情,報紙電視電台說的,老百姓就信,尤其有地位的國際媒體,信它,是因為相信他們有嚴謹的查證機制。

佔中到黑暴,我們目睹傳媒神話破滅,如果我們不是當事人,看了BBC、CNN,也會跟其他人一樣認為香港已經沒了人權民主自由。

早前看過一輯揭發BBC如何抹黑新疆的報道,BBC記者先用搖晃的「低炒」鏡頭,拍出一種窺秘的詭異,然後在一間工廠門外神神秘秘走動,說那就是強迫勞動的血汗工廠,引來保安員吆喝阻止。

BBC那段報道,讓人覺得保安員在驅趕記者掩藏機密,但揭發造假的影片卻聽到保安員吆喝那句話,原來是:「喂喂喂,你不能這樣進去,你要戴口罩……」

真相,有時就是這樣得啖笑,正如港獨梁天琦變愛國梁熙的笑話,其實,可能一直存在、一直發生,只因不是發生在我們身上,才無從知悉。


伯爵府

積分: 15766


906#
發表於 22-1-24 01:03 |只看該作者
15歲之後,他只得一隻手(2022年1月17日)


https://www.speakout.hk/%E6%B8%AF%E4%BA%BA%E5%8D%9A%E8%A9%95/79783/-%E7%8D%A8%E5%AE%B6%E6%96%87%E7%AB%A0-15%E6%AD%B2%E4%B9%8B%E5%BE%8C-%E4%BB%96%E5%8F%AA%E5%BE%97%E4%B8%80%E9%9A%BB%E6%89%8B

他是一位單手攝影師,每次朋友聚會,總見到他拿著照相機四處替人拍照。右手對焦,左手以義肢做腳架,無論拍照片還是視頻都難不到他。

認識他,就是因為他失去的一隻手。

十年前,我寫了一本書,叫《火樹飛花》,書中記錄了10個六七少年犯的故事。1967年,香港發生反英抗暴事件,好多年輕愛國者為反抗英殖暴政,走上街頭,這位單手攝影師就是其中一員,他叫吳伯富,1967年10月前,他仍有兩隻手。

1967年5月開始的風暴,主要因為勞資糾紛,英殖年代工人長期被不人道對待,藉著一次工潮,民怨大爆發,罷工罷課罷市,甚至暴力升級至滿街真假炸彈。

吳伯富當年就讀愛國學校,單純地因為愛國家、愛人民、反抗殖民者統治,便跟大隊走上街頭,抗議、集會,他說:「那時候的我,完全沒有政治動機。」

才15歲,哪會有什麼政治計算?貧富不均,卻是他貼地的親身感受。父親是西環碼頭搬運工,一家六口擠在西營盤的八層舊樓,生活足襟見肘。

10月一個早上,吳伯富剛睡醒,忽然聽到有人在梯間大叫:「快走,天台懷疑有爆炸品!」

吳伯富住的大廈樓下是交通銀行,風暴這幾個月,英政府經常藉詞搜炸彈,掃蕩了很多左派機構,包括工會、學校、銀行、公版社……於是,吳伯富心想,一定是有人插贓嫁禍,放個假炸彈,讓警方可借故搜交通銀行、拘捕愛國員工。

於是,人人往下逃,他就往上跑。在天台,果然看到雞皮紙包著一個小盒,露出兩條電線。

「我一心以為是假炸彈,想也不想便一手扯斷電線……接著,眼鏡飛脫,耳朵長鳴,朦朧中左手只剩血肉。」

定下神來,已嚇到痛感都沒有了,本能地衝了回家,15歲的孩子,只懂跑進廁所天真地用廁紙纏著血肉模糊的手,等嫲嫲回來。

買菜回來的嫲嫲被嚇個半死,吳伯富意識開始迷糊,只聽到嫲嫲在哭、警察在叫、救護車在鳴,沒多久,昏迷了。

再醒來,已身在瑪麗醫院羈留病房,包著紗布的手,少了大大截,手腕以下都沒有了。

出院的時候,吳伯富的左手是一支被削成箭嘴的尖形,明顯是刻意把骨鋸成這樣,傷口處理不當,還經常發炎,一碰就痛入心肺,那種痛,讓他咬牙切齒深信,警察與醫生都是一伙的。

離開醫院,迎接他的是牢獄,15歲的吳伯富在高等法院被定罪,罪名是:「在有爆炸品地方出現」,今天的一句叙述,原來在1967年,竟是個被判監一年的罪名。

獄中,吳伯富想:「自怨自艾不是辦法,比起那些失去生命的愛國者,我的損失微不足道。」從此,他苦練右手,今日他除了能拍照,還炒得一手好菜。

我認識吳伯富時,他已經62歲,苦難的一生,說出來都是正能量。他不抱怨,也不後悔,臉上總掛著笑容,他說,為革命犧牲是光榮的。

他本來憎恨警察,因為當年「左仔」與皇家警察是勢不兩立。但2019年黑暴,他舉著牌走出來撐警,他的初心,跟當年一樣,只想守護這片土地。

今年他72了,早陣子,我們匆匆相聚,紀念相識十年。前幾天,突然收到他離世的消息,又一個愛國者被蓋棺。

吳伯富只是尋常百姓,他的犧牲,沒人知道,也沒人記得,他們都是平凡英雄,歷史應該為這些愛國者留一個位置。


伯爵府

積分: 15766


907#
發表於 22-1-24 01:05 |只看該作者
野豬。倉鼠。大白鯊(2022年1月20日)

https://www.tkww.hk/epaper/view/newsDetail/mobile/1483860754770825216.html

由野豬咬人,到倉鼠播疫,香港人又忽然分裂成兩種態度。

早前有野豬走入市區咬傷人,事後漁護署一共人道毀滅了38頭擾民的野豬,同一時間立即有個「野豬關注組」走出來開記者招待會譴責漁護署,說當局以麵包誘捕野豬非常卑鄙。

我們這才發現,香港的結社自由認真百花齊放,連野豬都有人為牠們搞個關注組去適時發聲。

然後是銅鑼灣一寵物店共11隻倉鼠被驗出有新冠病毒,為免鼠傳人產生新的病毒突變,於是同批次逾2000隻由荷蘭入口的倉鼠及其他小動物,漁護署決定即時毀滅。

於是,忽然又出現一個「倉鼠關注組」,儼如倉鼠發言人一樣在各大小媒體為牠們鳴不平。

這天,剛剛聽到電台訪問這個「倉鼠關注組」負責人,她娓娓細說倉鼠的命也是命,不要因為牠細小,就蔑視牠們的生存權。如果發現倉鼠身體有異樣,大家應該帶牠去做身體檢查、吃藥、治療,倉鼠感冒不一定是得了新冠……即使牠細小,牠都是一條生命,我們要愛護,不要只想到撲殺……

說的都對,愛惜生命,是普世價值,然而,在那個關注組負責人不斷訴說倉鼠生命有多可貴的時候,我腦海忽然冒出幾個2019年的畫面:深水埗被群毆到頭破血流的的士司機、被人用坑渠蓋兜頭拍昏的清路障路人,在馬鞍山被不同政見者放火「監生」燒至重傷的李伯,放工在警署門口被暴徒狂斬廿多刀的休班警員……

為什麼2019年這些事件發生時、這些遇襲畫面出現時,社會完全沒有今日那種愛惜生命、倉鼠的命也是命的慈愛聲音?為什麼沒有人立刻走出來組個「暴亂受害者關注組」為這些無辜者發聲?

我認同珍惜生命,但為什麼大家對一頭野豬一隻倉鼠都可以動惻隱,但對同種的人類卻覺得死有餘辜甚至罪該萬死?

愛心要有,但氾濫得過火的愛心就要小心。那天我聽「野豬關注組」幹事黃豪賢在記者會上這樣說:「野豬的性格不會隨着時間改變而有變化,正如你見到林鄭好衰,佢唔會幾年之後就變好……」

野豬又關林鄭什麼事呢?為什麼野豬都可以扯上政治?然後再看看記者會另一發言人原來來自「環保觸覺」,這組織的總幹事譚凱邦因觸犯國安法正被拘留,這樣的關注組,你認為真的只是關注野豬那麼簡單嗎?還是一些化整為零的散兵游勇,潛伏在各領域等待機會再次發難?

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先生昨天在臉書寫上這樣的帖文:「水面平靜……大白鯊大鱷魚都在水底。」環保和動物權益隨時是神不知鬼不覺的大白鯊,靜悄悄讓一班愛心滿滿的市民走到政府的對立面。


伯爵府

積分: 15766


908#
發表於 22-1-24 01:08 |只看該作者
誰是特首?(2022年1月21日)

https://www.speakout.hk/%E6%9C%89%E8%81%B2%E5%B0%88%E6%AC%84/79909/-%E7%9F%AD%E7%89%87-%E5%B1%88%E7%A9%8E%E5%A6%8D%E5%9C%A8%E7%B7%9A-EP8-%E8%AA%B0%E6%98%AF%E7%89%B9%E9%A6%96-

特首戰鼓響了,又到了五年一度的「估領袖」時間。

各種評論、猜測、預言、分析、甚至揭秘、陰謀、內幕消息,四處散播,誰是陪跑?誰有祝福?誰要打倒誰?誰背後代表什麼力量?誰才是最後真命天子?……大家都以自己立場喜好各自相信自己想相信的。

與其在手機廣傳各類陰謀論,我覺得,大家不如好好思考一下,今天的香港,到底需要一場什麼樣的特首選舉?

由2012反國教,到2014佔中,2016旺角暴亂,再激化成2019黑暴,數一數,香港已被政治折騰了足足十年,十年,可以建很多屋,可以築一個城,太空人都來回太空幾次了,而我們,卻沉淪在一場又一場政治鬥爭中,社會原地踏步,甚至已在倒退。

香港人分成黃藍兩種顏色,人才庫內,忽然少了一半可用之人,只要過不了「愛國者」那關,就無緣問鼎特區管治階層,即是說,阿爺可信可用的香港人,只剩一半。

然後,在人丁單薄的人才庫中,再來一場特首選舉,那原本凋零的一半人才庫再要分成兩份、三份,甚至更多,想像一下,勝出那個,能剩多少人才可用?

選舉是名詞,它的動詞叫打選戰,是一場戰爭,要打的,中間免不了傷亡,至少肯定傷感情。

傷的,不單是不同候選人團隊的感情,還有不同候選人支持者的感情。本來大家一起走過患難,成為同一種理念同一種顏色的政治倖存者,卻因爲一場選戰,令同陣營的人又來一次慘痛撕裂。

有人說,君子之爭嘛,大家可以不抹黑不挖疤,選完再携手建港。

你認為,可以嗎?

你不抹黑對手,你的粉絲會,蠢蠢欲動的反對派打手會,有心挑事的黃媒會,結果,君子做不成,樑子卻結下了。

結怨後,癒合路漫長,起碼,輸的陣營肯定不會成為贏那個特首的治港班子,藍營內再生嫌隙,新任特首路更難行。

今日的香港,需要休養生息,我們被政治折騰了十年,已沒有彈藥再虛耗。

西方式民主選舉已經愈來愈顯露敗象,我們不是應該有制度自信嗎?為什麼還跟風玩西方那套沒落的遊戲?既然大家都是愛國愛港者,何不好好協商一個特首出來治天下,為什麽要同陣營的人打生打死之後傷痕纍纍然後老死不相往來?

黑暴打爛了的城市和人心再遇上漫長的瘟疫,香港人無論在經濟民生還是精神肉體都進入了冰河時期,老百姓已厭倦了虛偽的選舉遊戲,誰是特首?不如你給我們挑一個,免卻一輪惡鬥,然後好好開展任重道遠的民生工程。


伯爵府

積分: 15766


909#
發表於 22-1-24 01:10 |只看該作者
看着大船撞冰山……(2022年1月23日)

http://www.takungpao.com.hk/news/232109/2022/0123/679911.html

朋友對今日香港的防疫狀況形容得很貼切:
「我們一起看着大船撞冰山,看着全船人努力把船修好,然後看着大船再撞冰山,再修好,又再撞冰山……於是大家不禁問:到底有沒有人在開船?」

是的,香港人已經由好火,到好灰,到再火,然後再灰。

病毒是不會看鐘的,也不懂政治,更不會給誰面子,它們只懂遵從叢林法則,快狠準地四處傳播。對付它們,只能研究病毒路徑,然後拚命跑在它前頭,而不是氣急敗壞地叫它畀畀面、等一等,永遠跟在它後面食塵。

所以,今天由葵涌邨引起的疫情大爆發,其實是早料到的。

回頭看看本月14日特首及一眾高官主持的記者招待會,當時衞生署署長林文健總結出近日疫情的幾個要點:

一,三成確診個案沒徵狀;

二,八成高感染力;

三,有些個案找到時是沒源頭,尋得源頭已是傳播鏈的第三代;

四,單日確診者已出現兩宗大廈垂直傳播,可見傳播力很強……

面對如此疫情,衞生署署長說,要扭轉局面,只要全民齊心協力,多使用「安心出行」,盡快接種疫苗,必定能闖過難關。

這種抗疫態度,如同看見冰山在前,卻無動於衷,結果,今日撞山,自是無可避免,也是意料中事。

葵涌邨逸葵樓出現超級傳播,當局最初只要求全幢大樓居民強檢,有趣是,檢測完報告未出,大家已經可以自由活動,於是,有人去買菜,有人去上班,甚至有人乘機逃亡。

拖了一天,政府才覺事態嚴重,宣布全幢大廈居民要禁足五天圍封強檢。足足遲了一天,病毒也隨外出居民在全港走了無從追蹤的一圈。這冰山,是撞到正了,奇怪是,沒人覺得是自己責任。

政府顧問專家袁國勇說,當局無力即晚安排全幢居家隔離。要圍封一幢大廈,大約動用百多人,香港18萬公務員、9000多億財政儲備,養兵千日,要用的時候卻愛莫能助,難怪新任醫療衞生界立法會議員林哲玄醫生都狠批:「一晚動員百多人圍封都做不到,實在令人失望……為什麼16個(確診者)不圍封,20個就圍封?若是19個封唔封呢?真難用常理來理解。」

過去不少大廈,出現一、兩個個案都圍封,今天逸葵樓有十多個染疫個案大家仍可自出自入,原來,我們連最基本的抗疫標準都沒有,還說什麼快狠準?說什麼滴水不漏?

每次圍封,總有記者拍得市民拖篋逃離大廈,這次葵涌邨也有住客從後門逃走。病毒面前,不能仁慈。為什麼政府不鄭重宣布:逃逸者會被刑事起訴,收留者亦罪行相同?

已不知是第幾次撞冰山了,疫海航行沒舵手?老百姓只好自求多福了。


伯爵府

積分: 15766


910#
發表於 22-1-24 01:13 |只看該作者
【K2搜尋|第二季】EP14:揭美國統治者七宗罪 種族滅絕印第安人真相曝光

https://youtu.be/jEcGLc_BEtc





首頁

尾頁

跳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