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趣嗜好

跳至

首頁
1

尾頁
   0


別墅

積分: 623


1#
發表於 09-10-17 07:07 |只看該作者
陳之華http://blog.udn.com/Yolanda24
http://tw.myblog.yahoo.com/yolanda-chen/

英國曼徹斯特都會大學視覺傳播碩士,目前旅居芬蘭,曾住過英國、美國、奈及利亞等多年。曾任職台灣的紐約設計公司、美商李奧貝納廣告公司、格蘭英語、格瑞文理中心等。並曾在美國開設個人工作室、非洲卡拉巴大學藝術系客座講師、芬蘭赫爾辛基國際婦女會理事。現為自由撰稿人,並擔任天下雜誌《親子天下》、城邦《旅人誌》、芬蘭《Agenda》英文雜誌等專欄作者。譯有《泰國》、《尼泊爾》、《以色列》(知性之旅《亨利八世》、《伊利莎白一世》(鹿橋)等書。譯編有【夏威夷旅遊局】《夏威夷觀光圖集》、《夏威夷?歐胡島旅遊》等。作者其他經歷還包括台灣《T3 雜誌》、《Macworld麥克情報》國際中文版特約翻譯及撰稿,美國GTE電話公司、夏威夷玻里尼西亞文化中心、泛太平洋學院等特約編譯與藝術設計。
作者個人部落格《北國風情》,述說芬蘭、歐洲及世界各地的生活、人文、設計、藝術、建築、音樂、教育、旅遊等感受與體驗,獲2007年全球華文部落格大獎「生命記錄」首獎。

[ 本帖最後由 gabrielmum 於 09-10-17 07:14 編輯 ]


別墅

積分: 623


2#
發表於 09-10-17 07:11 |只看該作者


不贏在起跑點的芬蘭教育http://blog.udn.com/Yolanda24/2130892


不強調要贏在起跑點 只在乎不讓一人落後
在芬蘭,學校不設資優班,上課時數全世界最少,課後複習時數也最低,但是芬蘭在國際教育評量(PISA)數理成績全球第二,僅次於台灣(差一分),而且芬蘭15歲中學生還被「國際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評為整體表現世界第一。
在芬蘭,學校也沒有後段班,小孩滿七歲才能入學,但芬蘭被被評鑑為全球最平衡、學生通過測試比例最高的國家,也是全世界學生成績落差最小的國家。
唯有人人都有好教育,國家才會世世代代有好人才,整個民族的前途,才會有希望。芬蘭在1917年奮力爭取獨立成功之前,有將近八百多年是夾在瑞典和俄羅斯兩大強國之間,建國後的內戰和二次大戰中兩次對抗蘇聯,讓芬蘭民族認清,一定要建立堅實的國力,不能讓鄰國看低、欺壓自己。而培植紮實國力的唯一方法,就是藉由原本就十分重視教育的理念,平實地一代又一代逐步培養出建構國力的基礎人才。
今天,芬蘭得以成為全球國家競爭力、國家清廉程度、資訊科技能力、教育成就等各項評比的佼佼者,實在不是憑藉僅有的森林與湖泊,而是一直深深信仰唯有「教育」才能延續、發展自己民族的生命力!國力的基礎唯有靠自己建構,也唯有「教育」,才能使芬蘭社會重生,走出一條自己的路。
為什麼芬蘭教育辦到了?
本書囊括芬蘭教育成功的精髓,以作者親身的貼近觀察與走訪,去敘述、探討芬蘭教育的完整樣貌,將芬蘭這個風靡全世界的新品牌「教育」以更細微的呈現,冀望激起不同角度思考的火花,引起更多人對你我人生、所處社會、教育本質的重新認識。


芬蘭教育理念

見樹又見林,「先見林,再見樹」
學習的過程與結果,卻可能因為基本理念和出發點不同,而產生了截然不同兩種結果:「快樂」與「痛苦」!看似既不嚴謹、又不嚴格,先不要求動作標準,而用體驗、鼓舞法的「玩樂」教學,卻能讓孩子們學得快樂自在!
不求躁進、不講形式、以「人本」為出發點
在芬蘭,每個孩子和你我身邊的孩子一樣,純真、青澀、懵懂,但在課堂上的他們,熱愛學習、喜歡發問,下課之後,喜愛閱讀、思考,在班級裡成績都一樣好,出了社會,仍一直保有主動學習的自發式熱情。

馬拉松教育
人生真的不是只有一場贏在起跑點的百米衝刺,而是一場與自己賽跑的馬拉松。學習,不是只有一開始的衝勁,而是要擁有終身學習的動力及習慣。

不做不公平的較勁
所有的評估與考試都是為了讓學生知道從哪裡去改進,考試的目的,不是要給孩子帶來挫折,和成為數落他人落後、不長進的工具。只是讓孩子和老師共同瞭解學生對於這門科目的認識到哪裡了,提供日後成長的基礎與學習能力進步的空間。

不凸顯資優學生
善加鼓勵、運用資質優異的學生來幫助一般或落後的學生,也使資優生瞭解人與人之間的差異,不僅不會影響資優生的學習,反而有助於群體社會的平等發展。

多問「為什麼」
鼓勵孩子多問、多瞭解事物的所以然,而不是為了應付考試而反覆訓練,更從不教導孩子們任何快速成功的訣竅。

讓孩子獨立自主
信任、尊重孩子,在教學中賦予孩童責任,讓他們有獨立發揮的空間。教育孩子能獨立思考,孩子自然能在不同地方與時間,展現出自我學習的能力,無止盡的自我發展。

老師都一樣的好,不用評比
「平等、品質、公平」是芬蘭教育中不斷強調的。人人都應賦予相同的機會,但從不強調要贏在起跑點上!以每個人不同的條件與情況去評估,讓老師自己找到生涯規劃的真諦,找到自我成長,對自我期許的鼓勵
教育不是大量製造!老師,一切都是為了學生
如何善待學生,怎樣教導才對學生最有益處,從來不是為了讓學生,或自己的教學成果拿第一或搶第一。

量身訂做的教育
照顧弱勢,讓個別能力不足的新生代受到更多輔育,把立足點不平等所衍生的教育與社會不公平現象降到最低。關懷移民孩子,提供所有孩子一個相對「公平」的受教機會與求知權利。將移民或弱勢社群,努力轉化為社會安定與發展的中堅力量一部分。


別墅

積分: 623


3#
發表於 09-10-17 07:17 |只看該作者


http://blog.udn.com/Yolanda24/2229269
http://parenting.cw.com.tw/blog/blog.do?bloggerId=18

把時間還給孩子2009/06/23 上課時數少、考試不多,不代表學習成效就比較差。將孩子的權利放在第一位,是芬蘭教育的基本著眼點。在重質不重量的教育理念下,孩子不僅生活作息正常,也擁有更多自主學習的時間與機會。


芬蘭從二○○○年起,連續三屆在國際教育評量中獲得整體平均表現最優異的公評與讚賞,以學生的學習落差比例最小、水準最平均的成績令人驚歎。世界各國無不對芬蘭連續三屆都能穩執牛耳感到好奇不已,亟欲知道其教育成功的「祕訣」何在?
但真要去探究一個體制成功的原因,通常不會有標準、單一的答案,更沒有三言兩語就能道破的「祕訣」。教育,牽涉到的是一個社會深根柢固、行之久遠的基礎價值與普遍觀念;從這些價值與觀念所導引出來的學習方式,以及對於教育終極目的所為何來的看法,都左右了教育的內涵,和孩子能否正常學習。


孩子學習時間的長短值得重視


芬蘭教育裡有一個很基本的著眼點,就是把孩子的權利放在第一位,對孩子的人權和學習成果的隱私給予最充分尊重;更把學習的時間長短,視為每個孩子生命權益的一部分,給予高度重視。


以學習與課堂教學的「時數」來說,芬蘭教育的上課時間少、假期長、不做過度機械式的演算練習、看重過程甚於結果、不讓孩子成為天天追逐考試成績的機器等等,擁有的是一個重「質」甚於「量」的學習觀念。


今年一月下旬,在北歐住了六年的我們搬回台北。當我們到大女兒即將就讀的本地國中,向校務單位了解上下學的時間,校方說:「上午七點半到校,下課時間平日為四點、週四為五點。」我當場除了瞠目結舌外,心底即刻盤算起來:孩子待在學校的時間,不就是八個半到九個半小時!哇,每天的上課時數,幾乎就比在芬蘭的學校多了兩個小時啊!
開學數週之後,我才更明瞭現階段國中學生雖然必須準時到校,但卻不見得都能準時放學下課。這和總是準時下課的芬蘭,非常不同。有時我們這裡的學校會要求學生在課後留下來考試,或是準備不同的活動。所以真要嚴格算起來,就以本地的公立學校來說,學生一天平均待在學校的時間就可能超過九小時,這還不包括放學後的補習、寫功課、應付隔天大小考試等等,難怪會有為數不少的國中生得忙到半夜才能就寢。


深入想想,一個正在成長中的青春期孩子,為了考上一所大家所謂的「優質」高中,必須花在學校上課、課後補習、做功課與準備每日考試的時間與壓力,可能比一般上班族都還要來得辛苦和疲累。


不讓教育本質本末倒置


為什麼芬蘭在基礎教育的上課時數,可以只有歐洲國家(如荷蘭、義大利等國)不到七成的時間呢?芬蘭孩子每週花在學習數學的時間,不到韓國學生的一半,卻也能達到國際評量的水準與高度均衡呢?


這主要是因為芬蘭教育全然不需要依賴補習,以及「偷跑」先學。教學完全仰賴體制內的學校教師,老師會在課堂上好好的授課,學生也因為不需要額外去補習和提前的跨年級學習,反而能較專注在課堂上的講解內容。


當我在女兒的國中聽到校方說早上七點半以前必須到教室時,不禁想起芬蘭的教育環境,孩子是在八點或九點,有時甚至會有一天十點的課。我忍不住深沉思考,在那樣的「少」時數之下,芬蘭七年級的學生每週還有兩節的瑞典語必修課、兩節第二外國語言(可選擇法語、德語或其他語文)。如此一來,芬蘭學生真正在上我們所謂「主科目」國語文、數學、英文的總時數,豈不是比我們的學生又減少了好幾堂課?


但芬蘭學生的數理與語文能力,在全球評比上不見得比亞洲國家差,二○○七年的評比,台灣是數理總平均成績第一名,芬蘭卻只比台灣總平均低一分位居第二名。但相對的,芬蘭中學生的英文聽說讀寫普遍流利,會話能力的實用程度也超乎大家的想像。為何會如此?就在於教學方法不以考試為目的;不拘泥於我們習以為常的文法結構和字詞背默,避免學習手法扭曲而使多數孩子受挫甚至放棄;不造成大多數學生必須依靠學校以外的補教學習,所以不會將教育的本質「本末倒置」。


給孩子均衡的成長空間


在芬蘭,學校沒有所謂的早自習課,也不會額外要求整班學生在課後留下來考試。一位現在旅居西歐的朋友,孩子曾經念過台北知名的公立小學,她現在回想起來,總是心有所感的問著:「八點五十分才上第一節課,為什麼一定要七點多到校,不能讓孩子多睡一點嗎?」


此外,芬蘭學校沒有固定的升、降旗典禮,校方很少會集合學生訓話,但一年到頭經常家家戶戶掛國旗的芬蘭人,無論在愛國情操和守法守紀上,都令人刮目相看。芬蘭把一切看似「形式化」的東西,能省則省了。有趣的是,芬蘭社會雖然少了形式,卻不代表規範與法治就會瓦解;任何事,只要是來自內心的鍾愛與自尊自重,那對於國家的熱愛與否,不會因為學校沒升、降旗,而無法培養、而有所改變。


在芬蘭,學校不需要每天動員學生打掃,清潔打掃都交給專職清潔人員來處理。那孩子怎麼辦?無法培養他們做家事、愛護環境了嗎?芬蘭教育平實與踏實之處,就是將這些必備的訓練都納入學習,有系統的教導學生去學會日常生活的技能,但卻一點都不願意去剝奪他們正常上下課的時間。芬蘭所謂的學校教育,就是把一切該學的,都擺在「正常」的課程裡,在正常授課時數內完成,讓孩子的生活作息正常,擁有一個均衡的成長空間。


芬蘭也沒有師長每天必簽必改的聯絡本、沒有一大堆的考試和寫不完的作業。因為其教育概念不是靠著考試、演練來逼孩子念書,而是希望孩子學習如何去學習,不是直接從老師那裡做單向的吸收。芬蘭給予老師和學生更多的空間與時間,增加學生自主學習的機會,讓老師的時間有更多彈性,用來休息、備課、再進修,或去做不同的思考。


也有人問我,芬蘭會有老師需要借課來上別的科目或考試嗎?沒有,幾乎是沒有聽過!因為正常教學時間就已經很足夠了,多餘的時間,就還給學生吧。當課程裡不會教超出課本或年級以外難度過高的內容、考試不以考倒學生為樂、不會在基礎教育裡就一心想要測出學生的「鑑別度」,而把「學習」視為大家共同擁有的權利,那學校就成為提供所有孩子必備學能與健康成長的場所,而不是成為讓許多孩子受挫、受辱的地方。


順應自然,學習更出色


最近,大女兒放學時遇到其他班上的同學問她:「搬回來後會不會不習慣?芬蘭有沒有這麼多的考試?」女兒回說,適應得還好,不過芬蘭沒有這麼多的考試,但是,芬蘭的孩子卻沒有因此而比較笨喔……


是啊,不會因為上課時數少、考試不多,學習成效就比較差。但真要述說芬蘭可以真正做到上課時數這麼少的重要原因在於,當國家教育單位規定了學生上課時數一天最多不得超過七小時,這七小時就包括了進入校園到放學離開,即便是私立學校也必須遵守。所有不去遵守規範律令的,都會受到社會的嚴厲譴責。而且對於法律的遵守與認識,孩子從小耳濡目染,大人師長所做的一切都會是孩子的榜樣。


北歐的孩子從小獨立自主,教育與社會都鼓勵培養自主學習的精神,他們長大後進入社會,對於法律規範的尊重以及崇法守紀的精神相當高。強調個人主義與自由民主的北歐教育體制,就是希望孩子能自我負責,更尊重社會群體。


北歐社會同時也體認到,一個孩子的正常成長相當重要,如果為了學習,而扭曲一切正常人生成長的機會,將會犧牲做為人的基本尊嚴與權益。北歐的教育允許孩子擁有很多的空白時間,不管是發呆、做自己喜歡的事、看閒書、閱讀報刊、看小說、玩電動、化妝打扮等等,都被視為每個青少年成長必經的過程,既是一種權利,也是一種讓孩子「活在當下」的樂趣。


北歐國家的進步,真是來自於對待所有事物的正常化與人性化,對於一切要將人訓練為機器的事物,並不感興趣。芬蘭教育始終認為:給予孩子時間,讓他們順應自然的成長,讓孩子在身心靈都放鬆的環境裡學習,他們一定可以學得更好!


禁止訪問

積分: 391


4#
發表於 09-10-19 14:26 |只看該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首頁
1

尾頁

跳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