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15

957

小朋友情緒易不穩或因大腦機制影響!營養師:4個因素影響大腦健康

小朋友經常哭鬧又坐不定,爸媽一定會好頭痛,但有沒有想過可能是飲食導致?有營養師指出,日常飲食會引響兒童大腦健康機制,從而影響身心狀態,並提出4個會影響兒童大腦健康的飲食習慣,爸媽可以參考一下!

台灣營養師賀菡懿在Facebook專頁發文,指影響情緒穩定的因素眾多,當中包括營養調控、腸胃道功能、過敏免疫系統、肝腎排毒功能、血壓與血糖代謝、腎上腺功能與荷爾蒙平衡等,而目前理解營養對兒童大腦健康的機轉,可以分為以下4項:

1.加工食品添加物造成兒童神經興奮

香港人生活繁忙,加工食品為大人和小朋友帶來很多便利。但加工食品中含有大量提鮮的添加物,增加麩胺酸(glutamate)濃度,造成神經興奮毒性,因此兒童會容易變得焦慮、無法靜下思考、動不停。

2.促發炎食物造成腸黏膜發炎、吸收不良

含糖飲料、煎炸食物、微波食品等都是促發炎食物,這些食物對於小朋友而言有無法抵擋的吸引力。但小朋友經常吃促發炎食物,容易造成腸道發炎,損傷腸黏膜,降低腸道消化酵素分泌量,影響食物的消化分解,同時亦會打開腸黏膜通透性,導致營養吸收不良,增加食物過敏風險。

3.密集使用抗生素影響腸菌叢失衡

現今社會,生活環境造成過敏體質越來越常見,台灣治療傾向使用完整抗生素療程,來避免兒童發展成過敏體質,但使用抗生素可能會造成「孢梭桿菌過度增生」,除降低血清素合成,還可能造成多巴胺代謝障礙、腎上腺素合成不足,導致衝動、易怒、壓力調適能力降低,更會影響睡眠質素。

4.蔬菜、魚、優質澱粉攝取不足影響甲基化

小朋友通常不喜歡吃菜、吃魚,但深綠色蔬菜、魚類、優質澱粉攝取不足,未能攝取足夠的葉酸、omega-3脂肪酸、水溶性纖維等營養,會影響甲基化循環。所謂「甲基化」是催化神經傳導物合成與代謝的重要生化機制,甲基化代謝過高或過低,會影響神經傳導,並影響情緒或行為表現。

文章來源:「功能醫學營養師 Lucy」Facebook


相關文章

幼稚園兒子上學因一事被同學投訴 媽媽接到老師電話超尷尬

小朋友要食蛋白粉?營養師話你知咩情況需要食!

【兒童健康】新手父母盲信「AI醫生」問診 3歲女童咳嗽發燒拖1個月慘變肺炎

【親子急急問】寶寶哽到魚刺 吞飯飲醋有用嗎?4個錯誤做法!

緊貼新冠肺炎最新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