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冬季,相信不少人都喜歡進食臘味,因此市面上都會見到有不同的臘味出售。臘味再配上熱騰騰的飯,非常開胃,大人及小朋友都非常喜歡,可是美味的背後卻暗藏着健康陷阱。今次就讓我跟大家分享一下臘味的營養成分,以及吃得健康些的方法。
更多文章:【營養師話你知】放長假期變「肥」陷阱多多 兩個有「營」貼士
臘味在製作的過程中會加入酒精、糖、鹽等材料,亦會加入硝酸鈉或亞硝酸鈉等物質,而不少的研究指出當我們進食了這些物質,便有機會產生「亞硝胺」這種致癌物質,而且臘味屬於加工的肉類,因此建議大家最好避免經常進食。臘味中的臘肉主要是由豬腩肉製成的,因此其飽和脂肪偏高,大量進食會增加體內壞膽固醇的水平,影響心臟健康。
而臘腸則主要是由豬肉、腸衣、砂糖、豉油、玫瑰露酒、鹽等材料製成的。另外,膶腸是由鴨膶、鵝膶等內臟製成的,雖然它含有豐富的鐵質,但其膽固醇含量較高,多吃同樣會令體內膽固醇水平上升。雖然市面上有全瘦或特瘦的臘腸出售,但由於在製作的過程中加入了大量糖和鹽,如經常進食便會攝取過多鈉質,容易令人水腫及增加患上高血壓的風險。
更多文章:【營養師話你知】做冬吃湯圓暗藏健康陷阱 腸胃差人士要注意!
說到臘腸和膶腸,相信大家一定會問選購時有甚麼需要注意!建議大家應細心閱讀營養標籤上的「每食用分量」,因有些會以「每條」作為單位,有些則會以「每100克」作為單位,因此當大家比較其脂肪、糖分和鈉含量時,應換算為相同的單位才作出比較,並盡量選購脂肪含量較低的臘腸和膶腸。不過有些臘腸和膶腸沒有包裝,大家便只能夠用肉眼去分辨肥瘦,如臘腸只有很少一粒粒白色的脂肪,便代表是相對較瘦的臘腸。
在烹調方面,建議大家盡量把臘味和白飯分開烹調,以免將臘味跟飯一起蒸時,臘味分泌出的油分會滲入飯裏,令其熱量增加。另外,若預先計劃好當天會進食臘味的話,建議在當天或前後一天的另外兩餐正餐吃得清淡一點,例如吃瘦肉粥、蕃茄雞肉通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