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孩子的四大需求 一.合理的物質需求 剛剛進入青春期,追求個性化的孩子較少,更多是要求自己從衆。從衆讓自己有安全感,融入同學的圈子裏,不顯山顯水。隨著年齡的增長,熟悉了周圍的環境,瞭解了同學、朋友的個性,孩子們開始彰顯個性,暗暗地在群體裏比高低。這種比較有積極的意義,孩子獲得了經驗,給自己在群體中定了位。 家長的支援與引導方法 家長要防範孩子物質需求膨脹造成的惡果,但又不能不給予物質的滿足,應該怎麽辦呢?我們認爲,家長要學會判斷孩子的需求是否正常。孩子正常需求的標準主要從兩個方面看:一個是取同班同學物質需求的平均數或平均數的中下等。另一個標準是看家裏的經濟狀況。如果您家裏的經濟狀況中等或比較好,應該讓孩子的生活水平低一些比較好。如果您的經濟狀況不太好,那麽,您千萬不要因爲怕孩子受委屈而硬要讓孩子去享受高消費,這種死要面子活受罪的做法,不但不會讓孩子自信起來,而且容易使孩子不考慮家長的經濟能力而變得變本加厲。 二、朋友的交往需求 青春期之前,孩子心裏依賴的是家長,進入青春期開始轉移,轉移到朋友身上,到青春期後期,轉移到異性朋友身上,最後,固定在異性身上,成家立業,生兒育女,進入一個新的迴圈,這是人類成長的必經之路,是我們沒有辦法抗拒的力量。 孩子們思想不再單純,這連他們自己都感覺得到,他們有時浮想聯翩,有時憂心忡忡,有時大喜大悲。這些感情,不適合和家長分享,因爲家長馬上會緊張和憂慮,批評教育必不可少,跟蹤監視接踵而至,所以,家長不是孩子吐露心聲的選擇,而最好、最安全的是身邊的朋友。在這個時期,很多時候孩子們選擇老師 家長的支援與引導方法 那麽,孩子們心裏需要家長嗎?從心底裏孩子們需要,而讓他們望而卻步的是家長的擔憂和不信任。 家長怎麽辦呢?首先要讓孩子信任你,願意和你說出他遇到的所有問題。這就要求家長學會傾聽,不要急於批評和指正。聽孩子訴說,也是給孩子宣泄的機會,減輕了心理的負擔。家長聽後,找機會給孩子提出建議,久而久之,家長和孩子成爲最值得相互信賴的朋友。 家長支援孩子交友,同時提出具體而簡單的底線要求。比如,帶你做壞事的人不能做朋友;很自私的人不能做朋友;自以爲是的人不能做朋友……另外,孩子們往往認爲朋友是永恒的,要告訴孩子不一定是這樣,朋友之間的關係時常會發生變化,也有可能會斷交,要有心理準備。總之,您要成爲孩子需要的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