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講場

跳至

首頁
1

尾頁
   0


公爵府

積分: 25225


1#
發表於 25-7-24 13:49 |只看該作者

▲ 1個習慣恐增加患上失智或糖尿病的風險,醫生教3招自救法。

致癌習慣|不少人以為癌症的成因主要與基因和飲食不當有關。不過,最新研究發現,有「1個習慣」可能是更關鍵的致癌因素,促使癌細胞加速生長與擴散。

台灣基因醫生張家銘在其Facebook專頁發文指出,人體內建了一套隨著「光」走的生理節奏,早上的光線能刺激人體活動,而夜晚光線減弱時,褪黑激素開始分泌,不僅幫助入眠,還能調節身體修復、提升免疫力,甚至抑制腫瘤細胞生長。

張家銘指出,很多人以為癌症是基因不好、飲食不當,但科學研究已經證實,當生理節律失調時,癌細胞更容易趁虛而入。研究顯示,作息不規律會導致負責管理細胞分裂、DNA修補的時鐘基因(PER1、PER2、BMAL1、CRY1等)失去正常節奏,進而促使癌細胞快速擴張。

張家銘表示,更嚴重的是,節律紊亂還會使血管新生因子(VEGF)、缺氧誘導因子增加。這些物質會協助腫瘤建立微血管系統,快速獲取氧氣與養分,加速生長與轉移。


3招自救法

張家銘表示,「每天早上的那道光,是身體的節奏開關。」他列出以下3個方法,能有助身體找回節奏與代謝平衡。

1. 起床後半小時內,讓陽光自然進入眼睛

張家銘建議,民眾應在起床後半小時內,讓陽光自然進入眼睛(無需直視太陽),這能幫助生理時鐘重新切換至日間模式,使夜間褪黑激素正常分泌,促進睡眠與身體修復。

2. 睡前1至2小時,減少接觸螢幕藍光

晚上應於睡前1至2小時,減少接觸螢幕藍光、關掉強光,讓身體感知「現在是休息時間」。

3. 飲食配合生理節律

飲食也需配合生理節律,晚餐不宜過晚,睡前3小時內吃完,以免影響消化系統的修復功能。

對於輪班或夜班工作者來說,最容易出現生理混亂與莫名不適。研究指出,這與癌症、心血管疾病、代謝異常風險密切相關。若無法調整工作型態,更應有意識地利用「光」調節生理節奏。

張家銘表示,在睡覺前,房間一定要夠暗,可以選用遮光窗簾,這樣能讓褪黑激素好好分泌。醒來後,不管是早上還是下午,首要就是接受足夠光線,或使用人工光照療法(light therapy),讓大腦知道這是日間,幫助身體重建節奏。

張家銘指出,現代人談及健康時,常關注飲食、運動、戒煙,卻忽略了光與時間的重要性。事實上,癌症、糖尿病、認知障礙症、肥胖等慢性病的發生,往往與生理時鐘紊亂有關。他提醒,別小看這些看不見的影響,「光」能讓我們恢復健康節奏。


首頁
1

尾頁

跳至
你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入 | 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