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政擂台

跳至

首頁
1

尾頁
   0


侯爵府

積分: 20328


發表於 14-3-20 14:18 |顯示全部帖子

不要只是批評, 嘗試學術一黠, 讓BK也添一份書卷味, 共勉之...






信報 2014年3月20日

知識不等於力量,但如果缺乏知識,就可以很悲慘。無論在哪裏,若統治階級充斥不學無術之輩,社會大方向要出問題。這裏說的知識,當然不是「公婆皆可有理」的看法認知,而是客觀的學問。如果不僅是不學無術,還是別有心術的話,這個統治階級無可藥救。

臥虎藏龍

政改攤牌漸近,當權派集結力量圍攻鍾民調。先是政協委員、恒地副主席李家傑發飆,公開指摘鍾氏經常在關鍵時刻發布對特府或北京不利的民調結果,操弄民意,為反對派開路。跟着,梁派網站《港人講地》發表編輯室文章〈解開特首民望「不合格」之謎〉,指鍾氏在最近的一個關於特首民望的民調裏取巧運用數據說謊,把一個好端端成績亮麗的特首說成多數人視為「不合格」。然後,梁派悍將、行會成員張志剛高調發言並在本周二《明報》撰文,引用上述網文核心內容,質問鍾氏「六成二給特首打50分或以上說明什麼?」【註1】

結果,「六成二給特首打50分或以上」說明了《港人講地》編輯室文章有「小小」搞錯了基本統計方法,而「國師」張志剛懵然不知(?)並加小手腳發揮,結果鬧大笑話。

最先指出《港人講地》文章和張志剛說法有好幾個嚴重初等錯誤的,是一篇又一篇的網上及新媒體文章,作者都懂統計,卻是傳統媒體裏不見經傳的業餘評論者,可謂小孩大衞打死巨人高利亞,亦可謂:網絡世界,臥虎藏龍。本文將這些材料整理,歸納所指出的謬誤,並加若干己見,給大家參考。

首先指出,張志剛文章(下稱「剛」文)的標題數字「62%」,與《港人講地》編輯室文章(下稱「講」文)同源,是一個發水或抽水幾近一倍的數字。「抽水」是指抽了民調回應者當中大批態度完全中立人士的水,把他們捆綁到梁特的支持者那邊,便成功創制出上述那個發水標題數字。過程中,還擅自替民調加上一個不適當的概念,對所導致的矛盾和足令梁特尷尬的結論卻諱莫如深。

張志剛的「62%」發水近一倍

在港大鍾氏民調裏,特首「民望」數字的給定範圍是0-100,內含101個整數,50分居中。訪問到的998個回應者當中,有383個給特首打的分數低於50分,280個50分,335個高於50分。鍾民調事先給受訪對象說明: 「0分」為「絕對唔支持」,「50分」定義是 「一半半」, 100分則為「絕對支持」。

因此,對統計者而言,必須嚴格尊重那280個打50分者的中立態度,既不能把他們擺到383個不支持者那邊,亦不可將他們與335個梁特支持者放在一起;但是,「講」文捆綁抽水好自便,把打50分或以上的訪問對象加在一起(「一半半」+支持),一算:(280+335)/998 = 62%,好亮麗!

然後張志剛就用這個數字說事,雄辯地問:這個數字「是合格還是不合格?」

這就有趣了。因為這個算法如果說明特首民望是「嚴重地合格」,那麼,我們同樣可以把那280個態度中立打50分的受訪者加到「不支持者」那邊(「一半半」+唔支持),算出(280+383)/998 = 66%。那不就表示梁特民望應該是「更嚴重地不合格」了麼?

矛盾兼尷尬!正如一篇網文題目所說:「你玩統計,統計玩你」。【註2】

任何公平的統計人,不會像「講」文那樣,抽那些回應「一半半」的態度中立人士的水,而只會用335/998 = 34%這個數字,代表在原始數據裏支持梁特的回應者比率。這個數字,固然比不上發水幾近一倍的「62%」,與不支持梁特的回應者比率383/998 = 38%相比,也差一截。如此,張志剛更應該雄辯地問問自己:34%這個數字,「是合格還是不合格?」

為何說事者可如此便給,大抽態度中立人士的水?因為中間做了幾近無縫的概念轉移。

政治態度中立 → 「合格」→ 「支持」

大家如果留意,當可察覺「講」、「剛」二文其實歪曲了該次鍾民調裏的「50分」的定義,把政治態度上的中立(「一半半」)巧妙地改成「合格」。然而這個民調裏的50分,並非是一個「合格線」。

「合格」的標準人人不同。例如,筆者當年念的大學,合格線因教授而異;念津貼小學的時候,學校的合格分數是60%;中學則是40%,入讀後,老父不滿名校的標準反而那麼低,筆者卻認為好得很,因為可減輕功課做不好給老父指罵時的「殺傷力」。

然而,更重要的是,合格和支持不支持,其實沒有必然關係──例如,某醫學院專科生以40.1%的分數合格畢業,你支持不支持這位仁兄當你的心臟手術醫生?

「講」、「剛」二文先將「50分」擅自定義為「合格」(與民調對象回答問卷時的指定意義不同),然後再把這個他們引入的「合格」概念等同民調裏的「支持」,這般偷換概念之後就可靜雞雞進行上述捆綁抽水。如此,「剛」文就可大剌剌地說:「評50分以上的比率就是62%,比49(分)以及以下的38%,多出一大截。」(注意:「50分以上的比率是62%」起碼應該是「50分或以上」罷?但連這個「或」字也省掉了。)如此逐步深入細緻地做群眾的思想擺布工作,不是第一次,大概也不會是最後一次。

事實上,港大民研計劃已再三聲明,「50分」與「合格」完全無關,指的是態度上的中立。當然,可以有另外的民調專講合格不合格,但這個梁特民望民調本身不適宜講,硬要講,就會出現上面的既矛盾也讓梁特相當尷尬的結論。這個民調只研究特首民望的平均分數高低;得出一個平均分數之後,合格與否,讀者可憑個人喜好各自解讀。大概有些人,就算梁特民望拿個1分平均分,也會認為他是合格的;邏輯上,這沒有問題,但如果濫用民調原始資料特別炮製一個「62%」來說事,就有問題。

剔除給0分的!保留給100分的!

所說何事呢?原來,「講」、「剛」二文說,既有「62%」這個亮麗數字,而鍾民調最後竟把梁特的平均民望評分算為47.5,必是因為鍾民調沒有把打0分的那些「極端分子」──即統計學上說的「離群數據」(outliers)──剔除。於是,他們就可結論:鍾民調不科學。這裏有三個問題。

首先,如果要剔除給0分者,也應該剔除給100分者罷?但張志剛口中振振有辭的那個發水「62%」,卻隱蔽地包含了29個「100分」;這是「打茅波」。

其次,已經有專家算出,把回應分數最高和最低的10%(含所有「0分」和「100分」)都剔除後,梁特民望平均值也好不了多少:48.1分,救不了他;用張志剛的話說,依然「不合格」。如此,大動干戈為的顯然不是兩個平均分48.1 - 47.5 = 0.6分之差,因為「剛」文對此提都不提。那麼,要剔除91個「0分極端分子」,目的何在?不外起哄,令不諳統計學的人「覺得」鍾民調無理。但請繼續看無理的是誰。

第三,回應分數值既限在整數0與100之間,而0與100分在民調裏都有清楚而具體定義,那麼,根本就不應剔除回應值為0或100的那些數據,因為那些數據已經不能算是「離群數據」,而是民調設計者特別指明、更要知道的數據;理論上,0分甚至可能是對象回應中的一個「眾數」(mode)而意義尤其重要【註3】。

事實上,在該項民調裏,給0分的91個回應,佔998人的幾乎10%,相當於給50分的280個回應人數的三分之一;這許多回應者,怎可以看成都是該從統計數字裏「槍斃」掉的呢?就看未加權的評分分布,我們也可以猜到,這個分布是雙眾數的(bimodal distribution),兩個眾數分別為50分和0分,因為的確有很多人對梁特極之不滿;若取消了這部分人的數據,那就不是今天的香港了。統計學不應、也不允許那樣搞出河蟹。

由此看出,不科學的不是鍾民調,而正正是《港人講地》編輯室和張志剛。

心術問題之外還有技術問題

「講」、「剛」二文,還犯了一個技術性錯誤:「62%」這個數字,是拿了鍾民調的原始數據做了小手腳就急不及待用來說事的結果,不知道人家有統計學的章法,就是對原始數據適當加權,之後才能用以作統計運算和分析。這裏說的「加權」指什麼?

大家知道,民調研究的對象人口總數太多,不能全部訪問,只能抽樣取板(sampling),但每一個隨機樣板中的個體特徵分布如年齡、性別等,都不能準確反映總人口中的已知分布,此即所謂的「樣板誤差」;如果所調查的民意(如對梁特的態度)與年齡、性別等特徵有關,樣板便需加工,而統計學用的標準加工工序,是一個加權工序。筆者借用近日一篇網上流傳很廣、署名SweetSourPork(「咕嚕肉」)的《輔仁網》文章裏的具體解釋,稍作修改如下:

「如果今次電話訪問,有41.5%嘅受訪者係男性,但係原來香港人口有45.4%嘅人係男性,比受訪者入面嘅男性多,咁我哋就要將樣板入面嘅男性嘅比重加多啲,平衡番,等數據可以代表香港市民。」【註4】

不做這個加權工序,樣板誤差可令民調的統計分析毫無意義。這是民調統計ABC。「咕嚕肉」於是用了鍾民調的原始數據並作適當加權,重新再算一遍,證明鍾民調算出的梁特評分平均數47.5沒有錯,錯的是這裏又犯了基本統計方法大漏的《港人講地》和張志剛:那個已經包含抽水、概念僭建兼打茅波的「62%」,也是未經加權處理的(雖然因為前三個犯規動作太大太離譜,這第四個謬誤相對而言已顯得不那麼重要)。

大家看看,一個飽含四個大錯漏那麼豐富的「數字」,尊貴的行會成員視為至寶,雄辯滔滔用來攻擊對準鍾民調。那不是很可笑嗎?這種學養的人,放在本朝特府內外「智庫」裏打棍子很稱職,安插在行會,則說到底有損其他大部分成員的面子和心理。

港大民意研究計劃成立於1991年,二十多年來,鍾民調的學術功架已經十分嫻熟,任憑當權派怎樣抹黑,亦不能把他撼倒。最近這次圍剿攻勢,網民當中的專家見招拆招,已經代為瓦解。正如筆者早前提到,鍾民調完全有資格成為香港又一尊屹立不倒的圖騰。

如何看待富二代發飆?

筆者說過,資本家依法營商便是無咎,發表政治表態言論,更是他們的自由;如果是全國政協委員,黨國對他們更有政治表態的期望。這類表態,愈沒有道理支撐的,價值愈高,因為愈能示「忠」。無徵而信,無論是在天國裏還是在天朝裏,回報都特別豐厚。

作者為《信報》特約評論員

【註1】李家傑言論見維基百科連結。《港人講地》編輯室文見該網站連網頁。張志剛文見此連結(原明報連結已失效)。

【註2】見「陳電鋸」的文章http://www.chainsawriot.com/archives/9292;此文用另一統計加權方法(iterative sample bootstrapping),算出梁特的平均評分為46.3,比鍾民調的47.5稍低。

【註3】關於離群數據,網文〈勿因蟲廢言〉 有很好的討論:http://aloneinthefart.blogspot.co.nz/2014/03/blog-post_15.html;作者指出,一般而言,問卷回應若不設有效頭尾限(例如100與0)而是可以正負很大數以至無限的話,離群數據才有明顯的潛在不良作用,應該剔除。文章分析頭頭是道,明顯很在行;其上篇更值得看。

【註4】「咕嚕肉」文章〈港大民研特首評分係「被拉高」還是「拉低」?〉,用典型香港話寫,解釋統計過程深入淺出,見http://www.vjmedia.com.hk/articles/2014/03/15/66322。不過,文章的加權評分分布圖所表達的概念不對──應該是加權在人而不是加權在分,雖然算出的總平均分一樣是對的。



不要只是批評, 嘗試學術一黠, 讓BK也添一份書卷味, 共勉之


禁止訪問

積分: 93097


發表於 14-3-20 14:33 |顯示全部帖子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侯爵府

積分: 21191

15週年勳章 親子王國15週年勳章 親子王國15週年勳章


發表於 14-3-20 15:14 |顯示全部帖子
張志剛 is one of the members in the cheering team....




《文匯》跨版6700字批鍾庭耀

親北京陣營攻擊港大民意研究計劃總監鍾庭耀似有升溫跡象。《文匯報》今日以頭版內頁跨版達6700字的形式,以〈「鍾氏民調」真的是學術嗎? 八大證據揭鍾庭耀藉學術之名 服務反對派 針對特區政府建制陣營和中央〉為題,署名「文平理」報道。而版面中央近底部部分,更將鍾庭耀頭像改圖成半彩色半黑白,尤惹人注目。

《852郵報》翻查資料,自踏入2月以來,以「文平理」之名發表的專欄文章,均幾乎逢星期一便置放於《文匯》「政經與評論」版頂部。有資深報人質疑,有關筆名是用來象徵該報有相當份量的意見。

另外,自從本月4日全國政協常委李家傑公開向鍾庭耀發炮後,翌日再有中央政策組首席顧問邵善波,不點名暗批有民調具政治動機。到11日(上周二),行政會議成員張志剛在《明報》撰文再批鍾庭耀的民調手法。15日(上周六),包括無綫新聞及多份報章,不約而同報道指出,鍾庭耀數日前公布的特首梁振英得分,被質疑只重視報道得分不合格,卻不大多提六成受訪市民給梁合格分數。結果到今天,再有《文匯》跨版大篇幅報道。

特別用「鍾氏民調」字眼

《文匯》有關報道的八大「證據」包括:1. 六成人評特首合格 竟被扭曲成「表現失敗」;2. 違慣例提早公布結果為反對派告急;3. 特首選舉關鍵時刻配合「白票流選」圖謀;4. 協辦「佔中」 做球員又做球證;5. 利用反邏輯民調挑撥兩地關係;6. 幕後資金諱莫如深 被揭外國「泵水」;7. 頻與政客西方特工「密斟」 毫不避忌;8. 借港大及學術自由之名 掩飾為政治服務之實。

同日《文匯》內頁還有另一篇評論文章,解釋為何文章開頭便用「鍾氏民調」而不用「港大民調」的字眼,因為港大民意研究計劃網站的聲明既說:「本網站內一切內容與香港大學立場無關,民意專欄內的文章及民意平台的言論及法律責任由作者自負,其餘內容則由民意研究計劃總監鍾庭耀博士負責」,該文於是將此演繹成「這就剝開了鍾庭耀長期以來冒充『港大民調』拉大旗作虎皮的虛假;揭穿了鍾庭耀的『民調』與港大民意研究無關,是道道地地的政治操作。」

姑勿論《文匯》上述針對鍾庭耀的論述內容是否屬實,理據是否牽強,情況都令公眾關注,親北京陣營對鍾庭耀,是否已開始了新一浪的重點攻擊。
ALL ANIMALS ARE EQUAL, BUT SOME ANIMALS ARE MORE EQUAL THAN OTHERS.


侯爵府

積分: 21191

15週年勳章 親子王國15週年勳章 親子王國15週年勳章


發表於 14-3-20 15:18 |顯示全部帖子

ALL ANIMALS ARE EQUAL, BUT SOME ANIMALS ARE MORE EQUAL THAN OTHERS.


侯爵府

積分: 20328


發表於 14-3-20 15:23 |顯示全部帖子
如借此人打擊學術, 真係好恐佈


子爵府

積分: 13501


發表於 14-3-21 16:22 |顯示全部帖子

引用:不要只是批評,+嘗試學術一黠,+讓BK也添一份

原帖由 YingYing05 於 14-03-20 發表
不要只是批評, 嘗試學術一黠, 讓BK也添一份書卷味, 共勉之...
http://speakout.hk/index.php/2013-11-04-09-33-03/2013-12-21-07-12-13/1509-2014-03-20-11-50-25


2014-03-20

《港人講地》編輯室日前發表〈解開特首民望「不合格」之謎〉及〈民調學術討論 對事非對人 港大民研計劃應虛心檢討〉兩篇關於港大民調的文章,在社會上引起熱議,當中有幾個重點確實需要編輯室在此進一步闡釋。
 
「合格線」存在多年
 
時事評論員練乙錚先生撰文指《港人講地》擅自將「50分」定義為「合格」,並聲稱港大民研計劃再三聲明「50分」與「合格」無關;另一邊廂,經濟學家關焯照先生與另外兩位同事撰文,指港大民調從沒有暗示「50分」是一個合格的最低門檻。然而,練、關兩位先進或許未有注意到「合格線」之說並非源自《港人講地》,而是多年來存在於社會。
 
事實上,在過往多年有關港大民調特首民望的新聞報道中,「在合格線以下」、「回到合格水平」等等用詞,均取決於民調評分是否達到50分,包含有關字眼的報章報道,至少也有數百、甚至數千篇之多,但未見港大民調或鍾博士澄清。有理由相信,市民都會累積「50分等同合格」的印象。
 
如果「50分」等同「合格」的看法有不妥,相信港大民調負責人以後公布民調時也必須清清楚楚交代。事實上,若非今次港大民調公布原始數據並引起廣泛關注,相信普羅大眾也不會知道原來在鍾博士眼中,「50分」竟然不等同「合格」。
 
「一半半」之說須向市民交代

練氏又質疑《港人講地》「偷換概念後靜雞雞進行綑綁抽水」。然而,《港人講地》編輯室在已發表的〈民調學術討論 對事非對人 港大民研計劃應虛心檢討〉一文中,其實已清楚指出,如果「50分」是「一半半」的話,希望港大民調公布評分分布,以便市民有較佳判斷。我們要求的只是港大民調提高透明度,如實反映評分分布,而從未要求民調有「預設結果」。

值得注意的是,「合格與否」是「二分法」,若然正如鍾博士所言,50分只是其中「一份」,則變相是「三分法」(其餘「兩份」為1至49分以及51至100分),那麼,港大民調便更有需要公道地交代三部分的評分分布,而非籠統地用一個平均分表示民調結果,但在此以前,港大民調一直未有主動而全面地公開相關分布,這亦是《港人講地》編輯室再三提及的重點所在。

採中位數更佳 無意剔除極端評分

另外,練氏又暗示《港人講地》要求把0分的極端分數剔除,否則就是港大民調不科學云云,此說法與事實明顯不符。在對上一篇文章中,編輯室已曾指出,類似0分或100分的的極端評分將會愈來愈多,因此不能單單公布平均分,「若繼續單單公布平均分,則市民、學術機構和政府均未可憑此準確了解到實際民情」。因此,我們建議民調機構可採用「中位數」,這點與關氏的建議是不謀而合的。至於是否剔除極高和極低評分部分的「截尾均值」做法,學術界也可以探討當中的利與弊。

同樣地,我們絕對同意關氏所指「極高和極低評分也是重要的統計資料」,也正因為這一點,我們才要求港大民調清楚公布評分分布。因此,對於關氏在文中對《港人講地》所提出的質疑,也確實令人不明所以。

民調精益求精方合社會要求

《港人講地》編輯室就著港大民調先後發表兩篇文章,無非是希望拋磚引玉,令社會各界客觀正視港大民調存在的疑問。隨著社會要求政府機關和不同機構提高透明度的呼聲日高,大眾對民調的要求也會愈來愈高。要知道的是,一個好的民調,做到準確反映民意,才能讓為政者得到準確參考。

- See more at: http://speakout.hk/index.php/2013-11-04-09-33-03/2013-12-21-07-12-13/1509-2014-03-20-11-50-25#sthash.qfLdjxtl.dpuf


侯爵府

積分: 21191

15週年勳章 親子王國15週年勳章 親子王國15週年勳章


發表於 14-3-21 18:44 |顯示全部帖子


港大民調原問題:「Q1-而家想請你用0至100分評價你對特首梁振英既支持程度,0分代表絕對唔支持,100分代表絕對支持,50分代表一半半,你會俾幾多分特首梁振英呢?」
ALL ANIMALS ARE EQUAL, BUT SOME ANIMALS ARE MORE EQUAL THAN OTHERS.


禁止訪問

積分: 5594


發表於 14-3-21 21:56 |顯示全部帖子

引用:港大民調原問題:「Q1-而家想請你用0至10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禁止訪問

積分: 3209


發表於 14-3-21 22:24 |顯示全部帖子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子爵府

積分: 13501


發表於 14-3-22 06:57 |顯示全部帖子

回覆:練乙錚:打棍無效:網小子放倒「巨人」張志剛

http://speakout.hk/index.php/2013-11-04-09-33-03/2013-12-21-08-43-26/1524-50


問鍾博士:你真的沒把50分當作合格嗎?


2014-03-21

港大民研計劃有關特首民望調查的風波中,坊間其中一個爭拗重點,就是「50分」到底是否屬於「合格」水平。依照往昔傳媒報道港大民調時的用字,均顯然理所當然視「50分」為「合格線」,然而,民研計劃總監鍾庭耀近日出席公開場合時,卻表示「50分」僅是中間數字,不代表「合格」,質疑部分人特首評分中的「50分」演繹為「合格」,屬於社會科學的常識錯誤,更斬釘截鐵地表示:「我們從來不會用50 分等於合格去解釋。」語氣之肯定,幾乎就令人對鍾博士之言深信不疑。

健良在網上翻查記錄,發現鍾庭耀早在回歸前已為民意研究計劃撰寫報告。但無論是他本人抑或港大民調,俱一再在相類似的調查中存有「50分」等同「合格」的概念,這似乎是不容鍾博士所否認的。下文姑且藉著有限的篇幅舉出幾個例子說明。

早明言不足50分等同不合格

遠在1996年11月所進行,一項有關行政長官人選的調查中,便曾出現「一半半」等同「合格」的表述。該調查中,其中一個問題是:「0分代表絕對不適合出任行政長官,100分代表絕對適合,50分代表一半半,你會俾幾多分xxx呢?」依此問題,港大民調得出的結論是:「在市民對特首人選評分方面,仍然是以楊鐵樑及董建華得分最高,分別為67.2分及66.1分,兩者不相伯仲,只相差一點一個百分點。吳光正及李福善則仍分別穩守第三及第四位,分別獲得55.6分及48.9分,榜內的首三名屬合格分數,而由第四名(李福善)開始,各候選人所獲分數均不超過50分。此結果與本中心過去進行的幾次調查結果相若,反映特首之爭似乎已成為董與楊之比併。至於在特首截止報名日才開始逐漸曝光的另外四位候選人,則得分甚低,平均分數都不足50分,屬不合格的分數。」從上文中的表述中,我們可以清楚見到港大民調一再表達出「合格概念」,而最後一句「平均分數都不足50分,屬不合格的分數」,更清楚解釋何謂「不合格」,那正正是「不足50分」!換言之,從常理去理解,50分或以上不正正是合格的分數嗎?

同樣地,在2005年6月發布,一項有關新特首人選的調查中,其中一條問題是要求被訪巿民對三名被傳媒廣泛報道的特首人選,就其是否適合出任特首作出評分,「0分代表絕對不適合出任特首,100分代表絕對適合,50分代表一半半。」最後,民調得出的結論是:「以特首合適程度計,曾蔭權的得分在各個組別都遙遙領先,而李永達與詹培忠的得分可謂全不合格。」在評分制下,港大民調再一次出現了所謂的「合格概念」。

又例如是2009年所進行一項有關時任教育局長孫明揚的調查,調查要求被訪家長以0至100分評價孫明揚,「0分代表絕對不支持,50分代表一半半,100分代表絕對支持。」在調查結果公布後,港大民調指出:「孫明揚在家長心目中的整體評分為48.6分,較上次調查顯著下跌5.9分,是孫明揚上任以來的最低分數,亦趨近家長對香港教育制度的信心評分,兩者俱不合格。」顯而易見,港大民調是把評分由「50幾分」跌至「48.6分」視為「不合格」。那麼,「合格線」不是50分的話,到底又在那裡呢?

撰文曾有「50分大關」的表述

至於鍾博士本人又如何呢?在一篇發表於2003年,題為〈董建華民望綜論〉的文章中,鍾庭耀在文章內曾有以下表述:「數據顯示,來港不足7年的新移民對董建華的評分,一直高於50分的水平,但有關評分已由2002年初接近70分輾轉下跌至上月份的50.4分。至於年齡60歲或以上的被訪者,其對董建華的評分終於上月失守50分大關,下跌至48.9分。」由此可見,在鍾庭耀眼中,一再視「50分」為「大關」。另外,文中又指:「根據筆者的經驗,得分不足50的政治人物可以視作不受歡迎。」言下之意,達到50分或以上者,就不會被視作不受歡迎,此例又正正是「50分」等同「合格」或同類型形容詞的另一例證。

根據鍾博士另一篇發表於2005年,題為〈傳媒須要小心報導民意調查〉的文章,則發現如下表述:「當董建華的評分是45.5分,而在九成半置信水平下,抽樣誤差是正負1.4分,這並不等如『四成六巿民支持董建華』。比方說,所有被訪者都不支持某君,都給他打出不合格的40分,某君的支持比率就是0%,而平均評分就是40分。若說某君是得到四成的支持率不是錯誤得很嗎?」上文當中,一句「都給他打出不合格的40分」,顯示了「特首評分」和「合格與否」的關係,而這句話,便正正出自鍾博士之手。

在2010年6月一個有關特首及問責司局長民望數字的發布中,鍾博士所撰寫的分析評論中更曾有如下用詞造句:「調查顯示,特首曾蔭權的民望繼續在低位徘徊,民望評分已經連續三次低於50分。」依此理解,鍾氏顯然視低於50分為「低位」,相對而言,50分或以上自然也就不算是「低位」了。既然不是「低位」,將50分或以上理解為「合格」亦屬事理之常吧!

若繼續否認  形同玩弄文字

當然,如上所述,只包括了小部分可以輕易在網上查找的資料,若連同難以查找的,證據之多可能遠不只此數。縱然鍾博士在閱畢上述資料後,仍可以玩弄文字繼續「死撐」到底,堅稱自己沒直接說過「50分」等同「合格」云云。然而,無論是鍾博士主理的港大民調抑或他本身,均已不只一次在評分制中浮現出「合格概念」,而不少例子更已證明,「50分」幾可肯定被包裝成「合格概念」中的「合格標準」。但近日卻突然有人對此斷然否認,又怎不令人驚訝?

鍾博士,你作為學者,作為一個理應受人尊敬的民意調查掌舵人,健良這一介健盤戰士,大膽的藉著本文向你提問:「你真的沒把50分當作合格嗎?」並希望獲得你一個清楚明白的答案。


- See more at: http://speakout.hk/index.php/2013-11-04-09-33-03/2013-12-21-08-43-26/1524-50#sthash.hMmBNwye.dpuf


子爵府

積分: 12010


發表於 14-3-22 08:01 |顯示全部帖子
在另一個 topic 貼過, 再分享和參考.

~~~~~~~~~~~~~~~~~~~~~~~~~~~~~~~~~~~~~~~~~~~~

陳莊勤﹕再談民調

2014年3月20日

【明報專訊】前一段時間拙文〈沉默的螺旋〉中提及有關現時兩間大學的民意研究╱民意調查計劃中有關特首、主要官員及政治人物的民調評分方式可能並不能真實反映民情,引起了社會一陣子的廣泛討論。我在前文中提出兩點:(一)50分作為合格分在一般人當中有重要的意義;(二)平均分的計算受不正常部分極端高或低的給分影響最後計算所得的平均分。

我在報章看到最近港大民意研究計劃在3月11日公布特首評分時同時公布了受訪者分別給予合格50分以上及不合格50分以下的人數,公布的數據印證了我在拙文〈沉默的螺旋〉中所提出可能出現的極端高分或極端低分扭曲或影響整體平均分數這一論點。港大民意研究計劃這次特首評分是47.5分;但這次前所未有額外公布的數字顯示998個受訪者中給予特首50分以上的有615人,給予不合格50分以下的有383人(引述3月15日《星島日報》報道,很遺憾我沒有軟體開啟港大民意研究計劃網站上的原件)。換句話說,給予合格分數的人數是佔總受訪人數的61.8%,給予不合格分數的人數佔總受訪人數的38.2%。這樣的結果與多年來兩大民研╱民調機構定期公布以平均分均多數低於50分所顯示的民情相去甚遠。從這次難得額外公布的數字看,這次調查中有91個極端不喜歡特首梁振英先生的人給了特首0分,極端喜歡他給他100分的有29人。單從這些數字已可以看出,整體平均分受這些極端分數影響的情非常明顯,究竟這樣的以平均分來評分是否能充分反映真實民情?如果不能,這樣的以平均分來對被評目標人物評分是否還有價值?

平均分能否反映真實民情?

一直以來,對兩間大學的評分式民調結果公布,不論報章或一般市民都以50分為重要指標。現在面對質疑,港大民意計劃鍾庭耀先生卻說將50分視作正面評分,會令資料不平衡(3月16日《明報》),那什麼分才算是正面評分?定什麼才令資料平衡?作為普通人,我不懂這些平衡數,我只知道50分是合格分,我看事實,事實是經計算的是全體受訪者給梁振英先生平均分是47.5分,低於50分;但事實也是實際給予梁振英先生高過50分的人數佔受訪者的61.8%,這樣的大幅差距的落差,竟然與我在拙文〈沉默的螺旋〉中的其中一個大膽假設不謀而合。這說明了平均分評分雖然是中性中立、但在反映民意上並不可靠。

港大民意計劃掌握了原始受訪者給分分佈的資料在過去一直不公布,現在公布了,面對港大民意計劃民調給的不合格評分誤導了根本有超過61%的受訪者給合格50分以上分數的質詢,鍾庭耀先生說50分代表中間數字,並不代表合格;鍾先生說根據統計學原理,50分只是一個中性分數,任何將50分定為合格的分析並不正確(3月16日《新報》)。作為一個不懂統計學的普通人,我對鍾先生的說法感到詫異。我只知道50分是合格分,我相信絕大多數市民對100分中拿了50分不等於合格分數的說法必然感到詫異。以前鍾先生沒說民調評分50分不等於合格分,現在被質疑才這樣說。那麼,在過去很長時間以來每次港大民意計劃公布評分,各大報章都大字標題說特首梁正英先生不夠50分不合格時,為什麼那些時候鍾先生不第一時間澄清47分或48分不等於不合格、50分也不等於合格而任由報章不斷誤導公眾?到現在被質詢才說?

什麼是合格分的評分

如果根據鍾先生這樣說,統計學上50分不代表合格,那麼80分也可以不代表合格、30分也可以不代表不合格。簡單來說,若50分、30分、80分這些數字完全是中性的、不代表合格不合格的,是不是等於說這些分數是沒有評價意義的?如果真的如此,以分數作為民調向受訪者索取的原始資料和以分數作為公布結果表達還有什麼意義?這些數字還能反映什麼民意?這樣的連什麼是合格分的評分都說不清楚的民調不單沒有意義,對被評目標人物也並不公平。

不過,有一點比較有趣的是,中大亞太研究所同樣民調的問題是:「我想問你對現任行政長官梁振英表現作出一評價。咁整體講,以0分為最低分至100分為最高分,50分為合格,你會畀特首梁振英整體表現幾多分呢?」明顯是以50分為合格分的。我想兩間大學的民調機構應該作一次學術討論,看看究竟民調評分50分是如中大亞太研究所所認為的代表合格抑或如鍾庭耀先生所說將50分定為合格的分析並不正確。

過去每次評分公布鍾先生都以一大堆理由解讀梁先生的評分,解析為什麼上次49分這次47分。解析中從來沒有說的是梁振英先生只有47.5分是因為民調評分被91位(約佔受訪總人數9%)給0分及29位(約佔受訪總人數3%)給100分的極端受訪者騎劫拉高或拉低了。

易被極端受訪者騎劫

以評分來公布民意調查結果,易被極端受訪者騎劫,固然對被評目標人物不公平;平均分不反映任何一個受訪者實際意見,對受訪市民來說也不公平。舉個例說,我給梁振英先生60分,我的太太給他70分,我的女兒給他40分;在以平均分公布的民調結果中,我的、我太太的和我女兒的評分被納入計算了得出了平均分,可以是52分,也可以是47分,但我們實際給的分數沒有被反映顯示在任何公布的民情給分分數的組別中。公布的平均分只是顯示民調機構計算出來的分數,並不顯示任何一個受訪者給過的分數。

其實,這樣以公布平均分評分的民意調查是民調機構所說的滾動調查,對特首是每半個月公布一次,對官員及政治人物是每個月一次。公布評分不單是經計算民調資料結果的公布,也是塑造和引導民意的工具。可以想像,各大媒體在剛公布經計算得出特首的評分後,被抽中的市民接便已經接到民調機構的電話問他「請你對特首梁振英的支持度給予評分,0分代表你對他絕對不支持,100分代表絕對支持,50分代表一半半,你會給多少分給特首梁振英?」客觀上說,這位市民連環收到的資訊就等同於是有人問他「剛剛公布計算到特首梁振英的評分是47.5分,請問你會給他多少分?」這樣含蓄的引導,經年累月長期進行,必然產生某一種效果。

我個人意見認為,這樣的以評分為答案的調查然後以平均分為最終結果的民意調查得出的結果,並不靠譜。

我上網查看過外國(特別是美國)一些對政治領袖的民調,發現特點是幾乎所有的民調(一)均只用簡單直接及聚焦的問題;(二)要求的答案也很簡單;及(三)公布出來的結果也原汁原味,毋須加工計算。

美國對奧巴馬總統的民調

以在美國對奧巴馬總統的民調而言,各大媒體及民調機構的題目類同,甚而是幾乎一樣的。例如Fox News Poll、NBS News、Bloomberg National Poll及Wall Street Journal Poll進行民調的題目是:

''Do you approve or disapprove of the job Barack Obama is doing as President?''

ABS News、Washington Posts、CBS News、New York Times、CNN、Gallup Poll、USA Today及Time Poll的題目是:

''Do you approve or disapprove of the way Barack Obama is handling his job as President?''

而上述的所有民調機構給予受訪者的答案也只有3個:

(1) Approve;(2)Disapprove;(3)Not Sure

除了調查美國民眾對美國總統的整體評核外,也有一些聚焦的政策問題讓美國民眾評核美國總統在那些問題上的表現,例如:

''Do you approve or disapprove of the way Barack Obama is handling the economy?''

''Do you approve or disapprove of the way Barack Obama is handling the foreign policy?''

除政策外,也有更深入聚焦於某一些單一事件的,如最近烏克蘭危機,便有民調機構詢問美國民眾:

''Do you approve or disapprove the way Barack Obama is handling the situation in Ukraine?''

這些問題,廣如美國總統的整體表現,狹如總統在烏克蘭危機中的處理,要求受訪者的答案也非常簡單直接:

(1) Approve;(2)Disapprove;(3)Not Sure

這樣簡單直接的民調,受訪者只需要在答案中聚焦地以事論事3選1,而不是在100個答案中憑印象和喜好與憎惡選其中一個數字。更重要的是這樣的民調得出的數字結果毋須閉門加工計算,民意便很簡單直接地以百分比顯示出來了。我不明白為什麼香港不能以美國那樣的同樣方式進行民意調查?

如我一直所說,我不是學者,恕我愚昧,我在網上找了多遍,我找不到有其他國家或地區以類似香港目前兩所大學民調機構採用那種評分計分方式的政治領袖民調方式。為什麼在香港對政治領袖的民意調查需要用這樣的經加工計算的評分方式?作為普通人,很多人都告訴我,經過加工的東西不如原汁原味的好。

加工的東西不如原汁原味的好

或者,有人會說,香港對特首、政府官員及政治人物的民調並不在反映民眾對特首、政府官員及政治人物處理政策上的認同或不認同,而在反映民眾對特首、政府官員及政治人物的觀感評分。那便有問題了。因為這樣的民調變成了不是在要求受訪民眾就政府政策或表現表達意見;而是以受訪者接收到對特首、政府官員及政治人物的各種有根據或無根據的評論、指摘甚而指控作為評分的參考然後作出受訪者自己的評分。這樣的民調,並不聚焦反映市民對政局與政府政策的民意。

又或者,有人又會說,那些聚焦就某政策、某一領域的民調並不能反映民眾很單純的對政治領袖的觀感和印象。但又看看美國的例子,他們的民調中,其中一條便是單純地問受訪者對美國總統的觀感和印象的。他們這樣問:

''Would you say Barack Obama is honest and trustworthy or not?''

答案同樣直接簡單:

(1)Is;(2)Is Not;(3)Not Sure

不用受訪者評分、毋須民調機構複雜地閉門計算分數、不拿平均數,每一個受訪者的意見在公布的民調結果中都有他們的位置。而香港的平均分評分民調呢?

我的美國律師朋友一直不滿意奧巴馬的政策,在美國,她被抽中受訪評價奧巴馬總統的話,她的意見會被反映在3個答案其中一個的公布百分比中。在香港,我的、我太太的和我女兒的評分代表3種民意,若被抽中受訪評價特首梁振英,3種以分數表達的民意在香港的民調中會被納入計算,但完全沒有被反映在公布的只有一個分數的結果中;這樣的民意調查,還算不算是在反映不同民意?還是只反映民調機構計算出來連什麼算是合格也說不清的分數?


[url=]http://news.mingpao.com/20140320/faa1h.htm[/url]


複式洋房

積分: 217


發表於 14-3-22 10:39 |顯示全部帖子

引用:在另一個+topic+貼過,+再分享和參考.+~~~~~

原帖由 hightable 於 14-03-22 發表
在另一個 topic 貼過, 再分享和參考.

~~~~~~~~~~~~~~~~~~~~~~~~~~~~~~~~~~~~~~~~~~~~
唔系咁何來振振有詞嘅民意呀。


禁止訪問

積分: 5594


發表於 14-3-22 13:48 |顯示全部帖子

回覆:練乙錚:打棍無效:網小子放倒「巨人」張志剛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禁止訪問

積分: 5594


發表於 14-3-29 17:56 |顯示全部帖子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男爵府

積分: 6358


發表於 14-3-29 19:16 |顯示全部帖子
happy18 發表於 14-3-22 13:48
鍾先生,你不覺得累嗎?這樣重的龍門要一個人搬來弄去。

張先生可能都好攰。


http://thehousenews.com/politics/cy%E6%B0%91%E6%9C%9Bok%E6%99%82-%E5%BC%B5%E5%BF%97%E5%89%9B%E6%9B%BE%E8%AE%9A%E6%B8%AF%E5%A4%A7%E6%B0%91%E8%AA%BF%E5%B0%88%E6%A5%AD/


CY民望OK時 張志剛曾讚港大民調專業

行政會議成員、「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總裁張志剛,批評由鍾庭耀主管的港大民意研究計劃,指港大民研的特首民望調查「違反基本原則」,不面對批評就是「學術霸權」。翻查昔日報道,張志剛曾多次評論港大民調,在結果對特首梁振英有利時,就稱港大民研「中立、專業」;但在梁振英在民調中支持度屢創新低的今日,就批評調查「違反基本原則」。

2011年:中立、專業

特首梁振英心腹、「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總裁張志剛,三年前曾對港大民意研究計劃進行的民調十分欣賞,形容港大民研「中立、專業」。

2011年8月,當唐英年、梁振英還只是「疑似候選人」之時,唐宮大宅僭建仍未被揭發,唐英年在官場及坊間呼聲較高;梁營其時委託港大民研進行民調,引述結果論證唐、梁兩人民望「其實叮噹馬頭」。委託港大進行民調的,是「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的附屬機構;中心總裁張志剛如此評論民調結果:

張志剛解釋,中心一直有研究特首疑似候選人的支持度,這次找港大鍾庭耀,是希望由中立、專業的調查機構,核對他們早前所得到的調查結果是否吻合。

《明報》2011月8月25日報道

2012年:支持度調查「偏嚴偏謹」

2012年11月,《環球時報》刊文批評港大民調後不久,其時新任行會成員的張志剛就在報章撰文,批評港大民調的問卷設計或致誤讀。張志剛引述最新民調,指梁振英的支持度及評分有上升,但隱去梁振英反對率有43%、且支持率淨值仍僅得負1 百分點,長期是「負分特首」的事實。張評論指港大「這種問法, 對被調查的人物的支持度一定是偏嚴偏謹 」。

張志剛又在文中指出,傳媒引述港大民調時有誤,港大形容評分50分為「一半半」,但傳媒則愛用「合格」稱之。

2014年:違反基本原則

政協常委、恒地副主席李家傑昨天在兩會期間向北京告狀,點名狠評鍾庭耀所做的民調,為「反對派」提供民意基礎 。《信報》今日引述張受訪時稱,港大民研「個別調查確有問題」,特別提到有關特首支持度的調查,指其「違反基本原則」。

(張志剛)昨天向本報重申,民研有關特首支持度的調查「違反基本原則」,更指鍾庭耀不能以符合學術原則作擋箭牌,要面對批評,否則是「學術霸權」。張志剛不評論李家傑昨天的說法,稱以事論事,民研個別調查確有問題。他引述民研調查要受訪者假設明天選舉會否投票給梁振英,質疑投票率不能換作支持度。

《信報》報道



首頁
1

尾頁

跳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