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在 http://npnhk.org/bm-in-second-yr/ 看了一篇有關用科研方法做第二年母乳研究的報導,同大家分享。各位加油!!
資料來源:Perrin, M. T. et al. (2016) A longitudinal study of human milk composition in the second year postpartum: implications for human milk banking. Maternal & Child Nutrition, doi: 10.1111/mcn.12239.
母乳過咗x個月就冇營養喇!」- 這句話,可能每位媽媽都聽過。究竟真相是怎樣呢?
最近有研究人員,採集了19位母乳媽媽共131個樣本,追蹤母乳在寶寶11個月至17個月大時的成份變化,以研究母乳庫應否收取一歲以後的母乳。雖然香港尚未有母乳庫,這些結果對香港媽媽應該也很有參考價值!
研究人員要求媽媽每隔一個月,在早上第一或二餐時,把一邊乳房用擠奶器完全清空,並記下當天餵奶次數。統計發現,隨著寶寶漸大,不管是擠出乳汁的份量,或是每天哺乳次數,都會逐漸減少。然而,隨著餵哺次數越少,量度的12種成份中抗體有增加,營養成份則變化不大。詳細按類別來看,母乳的主要營養成分(macronutrients)有增無減,抗菌蛋白質有所增加,而礦物質則會減少(但寶寶已能從固體食物中攝取)。
研究結果顯示,即使總母乳量在第二年會有所下降,但抗體反而增加。這個時候,寶寶已大致能從固體吸收足夠營養,母乳的營養已成為次要。但更重要的是,母乳的保障力依然不減,所以持續餵哺十分重要。
此外,研究結果亦確立餵哺次數就是媽媽身體如何得知寶寶狀態的變化、從而調節母乳成分的其中一個機制。大自然是多麼的奇妙啊!隨著寶寶長大,四周亂跑,減少吃奶次數,媽媽的母乳會增加適合寶寶所需的營養和抗體。
反過來說,如果媽媽人為地刻意調節餵哺次數的話,例如提早開始定時餵哺、而非按需而餵,就可能給身體錯誤的信息,導致母乳並非最貼合寶寶所需。
媽媽們,你的母乳才是真正的「完美配方」!不管寶寶是早產、足月、生病、長大,我們的身體亦會調節母乳,以滿足寶寶的需要。只要你盡量靠近寶寶、按他的步伐、需要而餵哺,並且在與寶寶分離時亦盡量模仿寶寶吃奶節奏來擠奶,就能確保身體會收到最準確的「訂單」,為寶寶造出獨一無二、貼身訂造、滿足每個階段所需的母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