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生BB

跳至

首頁
1

尾頁
   0


男爵府

積分: 8200

好媽媽勳章


1#
發表於 09-12-14 14:29 |只看該作者
我自青少年起月經就很不規則
有時會在第20天左右有血絲及黃褐色分泌物
一兩天即消失
而下一個月經血量就會增加
有的人說是無排卵月經
有的人說是排卵期出血
我量過基礎體溫的確有時沒有低溫期
無排卵月經和無月經症有何不同
雖然醫生說沒關係但總是很想知道到底怎麼回事
會不會不容易懷孕
會不會提早更年期
會不會容易罹患婦女疾病
吃排卵要有無副作用
吃中藥有效媽
A:
無排卵性月經的週期不規則,經血量也不定,可能有量少及拖拉的現象。無排卵性月經無法受孕,必須積極治療。至於無月經指的是超過三個月以上沒有月經型態的出血,有時無排卵性月經的週期間隔大於3個月時,也容易被誤解。
要知道這些出血跟排卵的關係,可以有一些檢測方法。
測量基礎體溫:單相型基礎體溫不代表完全不排卵,以其他更準確的方法檢查後,有排卵者還佔10%-20%。反之雙相型基礎體溫經證實無排卵者﹐也佔不孕婦女的6%以上。所以基礎體溫預測有無排卵並不夠準確。基礎體溫預測排卵日在臨床的觀察中顯示,體溫最低時或體溫上升前1天排卵的佔48.28%,其餘分別在體溫最低時前1-2天和後1-2天,前後相差5天。只有在月經週期規律者身上,才可以認為雙相型基礎體溫是有排卵的。
子宮頸黏液試驗:在排卵週期中,子宮頸黏液受血清中雌二醇及助孕酮的影響呈現週期性的變化。如果以下各項指標均達到正常水準,則表示已經出現或即將出現LH surge(黃體生成素高峰),大約95%左右婦女可在48小時之內出現排卵。這些指標包括
1. 排卵期子宮頸黏液量增加:子宮頸黏液的分泌量隨著雌二醇濃度升高而增加,在排卵當天或排卵前1-2天,可達到平常的4-6倍量。
2. 子宮頸黏液形狀改變:接近排卵前,受黏液內氯化鈉和水分增多的影響,黏液變得稀薄、透明。
3. 黏液拉絲試驗:在排卵期子宮頸黏液的拉絲長度在10mm以上。
4. 羊齒狀結晶:排卵期時子宮頸黏液結晶隨雌激素變化而變化,凡出現橢圓或棱形物,較白血球長且透光度大結晶,即表示有正常的排卵。
雌二醇(E2)高峰濃度測定:運用放射免疫法測定血清中雌二醇濃度,可以監測卵泡發育及功能,推測有沒有排卵,具有較高的準確性。方法是從月經週期第8、9天開始抽血測雌二醇值,直到出現高峰濃度(排卵前24小時,雌二醇即達高峰)。
促黃體生成素高峰(LH surge)值測試:通常在月經週期的第8天開始檢查,每天抽血測定血清中的黃體生成素濃度判斷排卵與否。在正常排卵的週期中,濾泡早期血清中的黃體生成素濃度較低,約2-30 IU/L,濾泡晚期為20-40 IU/L,而在排卵前達到高峰約40-200 IU/L。出現這種濃度值時,大約有42.4%的婦女與排卵日一致,次日排卵的為54.6%。這種檢查方法比較準確,但必須多次抽血檢查。
血清助孕酮(Progesterone)濃度測定:濾泡期的顆粒細胞、濾泡膜細胞及間質細胞都能合成助孕酮,不過在正常情況下分泌量極有限,一般都在 <10 nmol/L(2ng/ml)左右。當黃體功能成熟時助孕酮濃度會達到高峰,可達到32 nmol/L(10 ng/ml)或更高。所以只要助孕酮 ≧ 4ng/ml就可能有排卵。但必須結合其他檢查綜合分析才能確定。
子宮內膜切片檢查:子宮內膜切片檢查可以判斷卵巢功能,呈現分泌期的子宮內膜表示有排卵,而呈現增生期的子宮內膜表示無排卵。如果子宮內膜分泌期的組織成長時間較正常預估的落後2-3天以上時,往往表示黃體功能不足。這種檢查方法容易因無法配合檢查時間而誤診,如果已經懷孕還容易導致流產,目前並不是常規檢查方法。
超音波監測:超音波檢測排卵安全且不會傷害正常卵泡。一般可在月經週期第8日起,每天超音波監測一次,如果沒有發現正值發育的濾泡時,可隔日檢查一次。濾泡直徑在10mm以上時必須每天檢查,一直到濾泡破裂排卵為止,平均約需檢查5-6次。這方法的監測也極準確,超音波底下,成熟濾泡的影像表現為直徑大於18mm,濾泡液增多,濾泡位於卵巢的邊緣,邊界清晰且透光度好。80% 的成熟卵泡可以看到卵丘結構,濾泡周圍會出現translucent zone。
排卵藥可以使排卵正常,常用於調整經期、多囊性卵巢以及不孕症治療。排卵藥原則上只是刺激排卵數目較多,並不影響卵子品質。排卵藥可能有熱潮紅、腹脹、乳房脹痛、嘔心、頭痛等副作用,但產生的比例不高。排卵藥長期使用會增加肝臟負荷,原則上使用的時間以三到六個月為主。

首頁
1

尾頁

跳至
Presslogic Logo
Baby Kingdom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