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讀書,讀好書,讀書好
我們從母親的肚子裡生出來時,可以說是一張白紙,當時什麼都不知道。但是慢慢長大後,就開始了我們的人生旅程。以現代的科學知識來看,人的平均年齡大概在七十五至八十歲之間,如果粗略將它分成三個階段,每一階段都為二十五年時,第一個階段可以稱為學習的階段,那就是在最初的二十五年間,我們從什麼都不知道,要變成一個有知識技能的人,也就是要從父母親、老師及社會學到人類應有的知識,而這些有系統的知識來源,最好的就是書籍,因為書籍是記錄人類過去文明產生的過程與結果,這包括人類的演化,發明、語言與文字、內心的世界(宗教與哲學)與外在環境(物質世界)的知識在內。在此一階段,我們是被教育者,在家要聽父母的,在學校要聽老師的。父母與老師所教的,對與不對?當然都得以書為準。
第二個階段,是服務社會的階段,因為在經過了第一個二十五年學習後,身體與思想已漸漸達到成熟的階段,所以第二個二十五年是我們出師與貢獻才能給社會的時候,當然因為有付出,社會也會回饋給我們應有的報酬,在這一階段,書不像第一階段那麼重要,要我們每天都陪著它,但書仍是我們的良友,為什麼呢?因為我們不可能什麼都懂,所謂書到用時方恨讀的少,所以我們在遇到困難時,常常會一邊尋找有關的書籍來閱讀,吸收新知,一邊學習一邊應用,現在是資訊時代,各種類型的書都有,讀一本好書,就好像開了一扇窗,讓我們自此窗看到另一片藍色天空,是故書籍可提供別人的經驗給我們,可以讓我們找到解決問題的新方法。
第三個階段就是退休後的階段。我想在我前面所說的兩個二十五年間,我們多半要聽從人家的指導,例如在學校要聽老師的,在社會上工作要聽長官的,多是被動的,可是在退休後,我們可以自主,可以完全決定自己晚年到底要做什麼,例如我們可以去環遊世界,所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當然也可以將看到或聽到的事物寫成書,我說的是我們可以變成一位業餘的作家,也唯有做業餘的作家可以沒有壓力,當然我們所寫的故事,別人不一定會喜歡,但是可以先從讓晚輩們喜歡我們的故事開始,如果孩子們都喜歡聽或看我們的故事,我想這就離當業餘作家的時候不遠了,英國的暢銷書《哈利波特》就是這樣完成的。
從上面我的觀點來看,好像人的一生都離不開書,最先是由書中學習知識,然後由已知的知識創造事業,最後再將自己的經驗寫下來留給後人,也就是創造知識,所以現在的政府機構教育部主張書香的社會,希望我們常常與書為伍,終身與書為伍,所謂活到老學到老。但是是不是所有的書都是好書呢?我認為大多是的,為什麼呢?因為你想想,一本書先是由作者的創意,在經有關學者的審閱與出版者的投資出版,期間要經過多少的關卡才能出版成書,故每本書都有它的存在價值。雖然每本書都有它的價值,但不是每本書都可任我們隨時讀的,因為書有深淺難易,讀書最好能循序漸進方好,例如我國亦有俗語說:「少不看三國,老不看水滸」,這也正說明了人生有不同的階段,什麼階段應該讀什麼樣的書最有利是有關係的,否則就會食古不化或像古人所說的:「死讀書,讀死書,讀書死」了。
現在我們生活在二十一世紀,不只是政府機關會送出好書讓大家讀,如新聞局每年公佈金鼎獎的得獎書單給成年人讀,公佈小太陽獎的書名給學生參考,同時民間團體亦會選出好書大家讀的榜單讓大眾參考,如國語日報及文建會出版的《好書指南》等等,都是介紹好書的書中之書。我想我們中華民族已有五千年的文字記載,我們東方文明能歷久不衰,就是我們每一代的中國人都能從讀書、用書到著書,如此經歷不同時代,大家才有「好讀書,讀好書,讀書好」的結果。
現在我們一家三口每日都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好感恩現在所擁有的一切人與事,我們必定會好好珍惜這個幸福的家!《幸福會遲到但不會缺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