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講場

跳至

首頁
1

尾頁
   0


男爵府

積分: 8001

大廚勳章


1#
發表於 07-1-23 10:14 |只看該作者

逼兒跟從己意 親子互信破裂

逼兒跟從己意 親子互信破裂
(明報) 01月 23日 星期二 05:05AM
【明報專訊】管教子女不是易事。中文大學一項調查發現,本港家長教導子女「只講不做」,多數以責怪方式,硬性要求子女跟隨自己的心意,較少親身接觸、切身處地了解子女的難處,以致互信關係破裂。研究又發現,兩成中一學生自覺與父母之間互信嚴重不足。

兩成中一生﹕與父母嚴重乏互信

中大社會工作系教授石丹理去年秋季起,展開連續3年「香港人親子關係」的追蹤研究,向16所中學共3001名中一學生進行問卷調查,了解他們與家長之間的關係,包括互信、溝通意願及彼此的滿意度三大元素。研究發現,港人親子互信不足,令子女不想與父母溝通,且不滿父母管教方式,導致家庭關係繃緊。

石丹理指出,港人親子關係差,原因包括家長多偏向「心理控制(Psychological Control)」,即希望掌控子女的思想,要求他們跟隨自己的想法行事,動輒責怪、強迫子女,卻又未必能以身作則,終形成親子關係惡劣,甚至管教問題。

開口責怪多 子女不願對話

研究又發現,「心理控制」除了令互信磨滅,家長「出口」教導愈多,子女與他們談話的意願也愈低。

與子女有良好互信的家長,並非只會縱容子女。研究顯示,家長適當運用「行為控制(Behavioral Control)」,切身處地了解及教導子女,就可贏得與子女互信。「行為控制」包括父母了解子女的生活細節、表達對子女的期望、適當監控、賞罰分明,以及當子女需要時作適當回應。石丹理舉例說︰「父母會知子女放學後去了哪裏,如果子女做錯事,就給予適當懲罰,而子女事先知道有什麼懲罰。」

籲了解生活細節 賞罰分明

石丹理表示,西方父母多陪伴子女從而作出管教,且對子女的想法較為寬容;中國人卻希望改變子女的思想,反而對兒女的成長產生負面影響。他指出,既然互信影響親子關係,父母就應多採用「行為控制」,了解子女、表達期望及作適當監控,不應只以言語責怪及企圖改變他們。


首頁
1

尾頁

跳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