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狀病毒避無可避
2007-05-22 09:04:39 (8118 閱讀過)

腸胃炎是全球兒童的第二大死亡原因,當中又以輪狀病毒性腸胃炎佔最多數。馮宜亮醫生指出,每個小孩在成長過程中也會受到輪狀病毒感染,無可避免。而3-24個月大的嬰兒最容易感染輪狀病毒,建議家長於嬰兒出生後6至32星期內為嬰兒接種口服疫苗,減低感染機會。 觀看內文並參加問答遊戲,將有機會獲得電子耳探機一部!


為人父母者,均不希望子女受到病毒感染之苦,自沙士過後,大部分港人更懂得注重衛生,認為可減低感染病毒的機會。不過,輪狀病毒的傳染性極高,極少的病毒數量也足以感染(一克帶有輪狀病毒的糞便,足以感染全中國十三億人口)。兒科專科醫生馮宜亮表示:「父母幫受感染BB處理完糞便後,即使立即洗手,普通的清潔劑和洗手液並不能完全清除輪狀病毒。之後更可將病毒帶到不同的器具,反覆傳播到其他BB身上。」



初生嬰兒經母體誕下時,體內會帶有母親的抗體,避免感染病毒,但隨著時間增加,嬰兒體內的抗體便開始減少,一般來說,出生後3-24個月的嬰兒最易受到輪狀病毒的攻擊。馮宜亮指出,兒童一旦感染便會出現屙、嘔、發燒的情況,平均每天腹瀉10多次,令身體嚴重脫水,馮說:「輪狀病毒令腸臟短暫缺少消化乳糖的酵素,沒被消化的乳糖會發酵成乳酸,不但會刺激腸部,加快腸臟的蠕動,令幼兒一日屙十幾次,並可將嬰兒幼嫩的股部皮膚「那」傷。」

他建議父母一旦發現類似情況,應及早帶嬰兒求診治理,以免增加脫水而死亡的風險。不過,目前並無專門治癒輪狀病毒的藥物,醫生一般只會為患者補充水份、吊鹽水等。

另方面,由於輪狀病毒有多種不同的血清類型,像感冒菌一樣有多款不同型號,故此感染一次後也不會終生免疫,但其後的發病徵狀會較輕微。



目前,本港共有兩種口服疫苗可幫助嬰兒預防輪狀病毒感染,其中輪狀病毒5合1口服疫苗包含5種本港常見的輪狀病毒血清類型,可98%有效減少嚴重輪狀病毒性腸胃炎(G1-G4),也可減少因輪狀病毒而引起的入院留醫機會達96%。另一種疫苗只包含一種輪狀病毒類型。


http://www.rotavirusvaccine.org/vaccine-facts.htm



馮宜亮表示,輪狀病毒5合1口服疫苗經美國食物及藥物管理局(FDA)核準使用,資料數據亦顯示非常安全,對於早前有報道指疫苗會引致腸套疊,他解釋:「嬰兒在沒有接受疫苗的情況下,每100萬個幼兒中,大約會有180-430宗腸套疊個案。而美國於過去一年,約有100萬名初生嬰兒曾接種此疫苗,其中只有28人有腸套疊,數據顯示,疫苗並沒有增加腸套疊風險。其實世界衛生組織,已至美國疾病控制及預防中心都重申,口服疫苗是最有效預防輪狀病毒的方案,家長應儘早為子女於8個月大前接種三劑口服疫苗。」